佛弟子文庫

唯識二十論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說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應。內識生時似外境現。如有眩瞖見發蠅等。此中都無少分實義。即於此義有設難言。頌曰。

 若識無實境  則處時決定
 相續不決定  作用不應成

論曰。此說何義。若離識實有色等外法。色等識生不緣色等。何因此識有處得生非一切處。何故此處有時識起非一切時。同一處時有多相續。何不決定隨一識生。如眩瞖人見發蠅等。非無眩瞖有此識生。復有何因。諸眩瞖者所見發等無發等用。夢中所得飲食刀杖毒藥衣等無飲等用。尋香城等無城等用。餘發等物其用非無。若實同無色等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定處定時不定相續有作用物皆不應成。非皆不成。頌曰。

 處時定如夢  身不定如鬼
 同見膿河等  如夢損有用

論曰。如夢意說如夢所見。謂如夢中雖無實境。而或有處見有村園男女等物非一切處。即於是處或時見有彼村園等非一切時。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處時定非不得成。說如鬼言。顯如餓鬼。河中膿滿故名膿河。如說酥瓶其中酥滿。謂如餓鬼同業異熟。多身共集皆見膿河。非於此中定唯一見。等言顯示或見糞等。及見有情執持刀杖遮捍守護不令得食。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多相續不定義成。又如夢中境雖無實而有損失精血等用。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有虛妄作用義成。如是且依別別譬喻。顯處定等四義得成。復次頌曰。

 一切如地獄  同見獄卒等
 能為逼害事  故四義皆成

論曰。應知此中一地獄喻。顯處定等一切皆成。如地獄言。顯在地獄受逼害苦諸有情類。謂地獄中雖無真實。有情數攝獄卒等事。而彼有情同業異熟增上力故。同處同時眾多相續。皆共見有獄卒狗烏鐵山物等來至其所為逼害事。由此雖無離識實境。而處定等四義皆成。何緣不許獄卒等類是實有情。不應理故。且此不應那落迦攝。不受如彼所受苦故。互相逼害應不可立彼那落迦。此獄卒等。形量力既等。應不極相怖。應自不能忍受鐵地炎熱勐焰恆燒然苦。云何於彼能逼害他。非那落迦不應生彼。如何天上現有傍生。地獄亦然。有傍生鬼為獄卒等。此救不然。頌曰。

 如天上傍生  地獄中不爾
 所執傍生鬼  不受彼苦故

論曰。諸有傍生生天上者。必有能感彼器樂業生彼定受器所生樂。非獄卒等受地獄中器所生苦。故不應許傍生鬼趣生那落迦。若爾應許彼那落迦業增上力生異大種。起勝形顯量力差別。於彼施設獄卒等名。為生彼怖。變現種種動手足等差別作用。如羝羊山乍離乍合。剛鐵林刺或低或昂。非事全無然不應理。頌曰。

 若許由業力  有異大種生
 起如是轉變  於識何不許

論曰。何緣不許識由業力如是轉變而執大種。復次頌曰。

 業熏習餘處  執餘處有果
 所熏識有果  不許有何因

論曰。執那落迦由自業力生差別大種起形等轉變。彼業熏習理應許在識相續中不在餘處。有熏習識汝便不許有果轉變。無熏習處翻執有果。此有何因。有教為因。謂若唯識似色等現無別色等。佛不應說有色等處。此教非因有別意故。頌曰。

 依彼所化生  世尊密意趣
 說有色等處  如化生有情

論曰。如佛說有化生有情。彼但依心相續不斷能往後世密意趣說。不說實有化生有情。說無有情我但有法因故。說色等處契經亦爾。依所化生宜受彼教。密意趣說非別害有。依何密意說色等十。頌曰。

 識從自種生  似境相而轉
 為成內外處  佛說彼為十

論曰。此說何義。似色現識從自種子緣合轉變差別而生。佛依彼種及所現色。如次說為眼處色處。如是乃至似觸現識從自種子緣合轉變差別而生。佛依彼種及所現觸。如次說為身處觸處。依斯密意說色等十。此密意說有何勝利。頌曰。

 依此教能入  數取趣無我
 所執法無我  復依餘教入

論曰。依此所說十二處教受化者能入數取趣無我。謂若了知從六二法有六識轉。都無見者乃至知者。應受有情無我教者。便能悟入有情無我。復依此餘說唯識教。受化者能入所執法無我。謂若了知唯識現似色等法起。此中都無色等相法。應受諸法無我教者。便能悟入諸法無我。若知諸法一切種無。入法無我。是則唯識亦畢竟無何所安立。非知諸法一切種無乃得名為入法無我。然達愚夫遍計所執自性差別諸法無我。如是乃名入法無我。非諸佛境離言法性亦都無故名法無我。餘識所執此唯識性其體亦無。名法無我。不爾餘識所執境有。則唯識理應不得成。許諸餘識有實境故。由此道理。說立唯識教。普令悟入一切法無我。非一切種撥有性故。復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說有色等處。非別實有色等外法為色等識各別境耶。頌曰。

 以彼境非一  亦非多極微
 又非和合等  極微不成故

論曰。此何所說。謂若實有外色等處。與色等識各別為境。如是外境或應是一。如勝論者執有分色。或應是多。如執實有眾多極微各別為境。或應多極微和合及和集。如執實有眾多極微皆共和合和集為境。且彼外境理應非一。有分色體異諸分色不可取故。理亦非多。極微各別不可取故。又理非和合或和集為境。一實極微理不成故。云何不成。頌曰。

 極微與六合  一應成六分
 若與六同處  聚應如極微

論曰。若一極微六方各與一極微合。應成六分。一處無容有餘處故。一極微處若有六微。應諸聚色如極微量。展轉相望不過量故。則應聚色亦不可見。加濕彌羅國毘婆沙師言。非諸極微有相合義。無方分故離如前失。但諸聚色有相合理有方分故此亦不然。頌曰。

 極微既無合  聚有合者誰
 或相合不成  不由無方分

論曰。今應詰彼所說理趣。既異極微無別聚色。極微無合聚合者誰。若轉救言聚色展轉亦無合義。則不應言極微無合無方分故。聚有方分亦不許合故。極微無合不由無方分。是故一實極微不成。又許極微合與不合。其過且爾。若許極微有分無分。俱為大失。所以者何。頌曰。

 極微有方分  理不應成一
 無應影障無  聚不異無二

論曰。以一極微六方分異。多分為體。云何成一。若一極微無異方分。日輪才舉光照觸時云何餘邊得有影現。以無餘分光所不及。又執極微無方分者。云何此彼展輪相障。以無餘分他所不行。可說此彼展轉相礙。既不相礙。應諸極微展轉處同。則諸色聚同一極微量。過如前說。云何不許影障屬聚不屬極微。豈異極微許有聚色發影為障。不爾。若爾聚應無二。謂若聚色不異極微。影障應成不屬聚色。安布差別立為極微。或立為聚俱非一實。何用思擇極微聚為。猶未能遮外色等相。此復何相。謂眼等境亦是青等實色等性。應共審思。此眼等境青等實性。為一為多。設爾何失。二俱有過。多過如前。一亦非理。頌曰。

 一應無次行  俱時至未至
 及多有間事  並難見細物

論曰。若無隔別所有青等。眼所行境執為一物。應無漸次行大地理。若下一足至一切故。又應俱時於此於彼無至未至。一物一時。理不應有得未得故。又一方處。應不得有多象馬等有間隙事。若處有一亦即有餘。云何此彼可辯差別。或二如何可於一處有至不至中間見空。又亦應無小水蟲等難見細物。彼與麁物同一處所量應等故。若謂由相此彼差別即成別物不由餘義。則定應許此差別物。展轉分析成多極微。已辯極微非一實物。是則離識眼等色等。若根若境皆不得成。由此善成唯有識義。諸法由量刊定有無。一切量中現量為勝。若無外境寧有此覺。我今現證如是境耶。此證不成。頌曰。

 現覺如夢等  已起現覺時
 見及境已無  寧許有現量

論曰。如夢等時雖無外境。而亦得有如是現覺。餘時現覺應知亦爾。故彼引此為證不成。又若爾時有此現覺。我今現證如是色等。爾時於境能見已無。要在意識能分別故。時眼等識必已謝故。剎那論者有此覺時。色等現境亦皆已滅。如何此時許有現量。要曾現受意識能憶。是故決定有曾受境。見此境者許為現量。由斯外境實有義成。如是要由先受後憶。證有外境理亦不成。何以故。頌曰。

 如說似境識  從此生憶念

論曰。如前所說雖無外境。而眼識等似外境現。從此後位與念相應。分別意識似前境現。即說此為憶曾所受。故以後憶。證先所見實有外境。其理不成。若如夢中雖無實境。而識得起覺時亦然。如世自知夢境非有。覺時既爾何不自知。既不自知覺境非有。寧如夢識實境皆無。此亦非證。頌曰。

 未覺不能知  夢所見非有

論曰。如未覺位。不知夢境非外實有。覺時乃知。如是世間虛妄分別串習惛熟如在夢中。諸有所見皆非實有。未得真覺不能自知。若時得彼出世對治無分別智。乃名真覺。此後所得世間淨智現在前位。如實了知彼境非實。其義平等。若諸有情。由自相續轉變差別。似境識起。不由外境為所緣生。彼諸有情。近善惡友聞正邪法。二識決定。既無友教此云何成。非不得成。頌曰。

   展轉增上力  二識成決定

論曰。以諸有情自他相續諸識展轉為增上緣。隨其所應二識決定。謂餘相續識差別故。令餘相續差別識生各成決定不由外境。若如夢中境雖無實而識得起。覺識亦然。何緣夢覺造善惡行。愛非愛果當受不同。頌曰。

 心由睡眠壞  夢覺果不同

論曰。在夢位。心由睡眠壞勢力羸劣。覺心不爾。故所造行當受異熟。勝劣不同非由外境。若唯有識無身語等。羊等云何為他所殺。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云何得殺生罪。頌曰。

 由他識轉變  有殺害事業
 如鬼等意力  令他失念等

論曰。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或著魅等變異事成。具神通者意念勢力。令他夢中見種種事。如大迦多衍那意願勢力。令娑剌拏王等夢見異事。又如阿練若仙人意憤勢力。令吠摩質呾利王夢見異事。如是由他識轉變故。令他違害命根事起。應知死者謂眾同分。由識變異相續斷滅。復次頌曰。

 彈吒迦等空  云何由仙忿
 意罰為大罪  此復云何成

論曰。若不許由他識轉變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為成意罰是大罪故。返問長者鄔波離言。汝頗曾聞何因緣故。彈吒迦林。末蹬伽林。羯陵伽林。皆空閑寂。長者白佛言。喬答摩。我聞由仙意憤恚故。若執神鬼敬重仙人。知嫌為殺彼有情類。不但由仙意憤恚者。云何引彼。成立意罰為大罪性過於身語。由此應知。但由仙忿彼有情死理善成立。若唯有識。諸他心智知他心不。設爾何失。若不能知何謂他心智。若能知者。唯識應不成。雖知他心然不如實。頌曰。

 他心智云何  知境不如實
 如知自心智  不知如佛境

論曰。諸他心智云何於境不如實知。如自心智。此自心智云何於境不如實知。由無知故。二智於境各由無知所覆蔽故。不知如佛淨智所行不可言境。此二於境不如實知。由似外境虛妄顯現故。所取能取分別未斷故。唯識理趣無邊抉擇品類差別難度甚深。非佛誰能具廣抉擇。頌曰。

 我已隨自能  略成唯識義
 此中一切種  難思佛所行

論曰。唯識理趣品類無邊。我隨自能已略成立。餘一切種非所思議。超諸尋思所行境故。如是理趣唯佛所行。諸佛世尊於一切境及一切種智無礙故。


上篇:大乘唯識論

下篇:成唯識寶生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佛地經論

佛地經論卷第一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一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

掌中論

掌中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曰。...

菩薩善戒經

菩薩善戒經卷第一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菩薩地序品第...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一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幻住家訓

幻人一日據幻室。依幻座。執幻拂。時諸幻弟子。俱來雲...

【註音版】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註音版】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三摩竭經

佛說三摩竭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枯樹經

佛說枯樹經一卷 僧伽尼城北,迦葉佛時偷婆,陷在下方...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

佛說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佛說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

【註音版】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菩薩經...

【佛教詞典】事造

為「理具」之對稱。系天台宗之教義。天台宗謂真理(法...

【佛教詞典】長生

人的壽命長存。無量壽經說: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

廣欽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國留學好》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姐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苦瓜變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

受持五戒的利益和意義

五戒的受持 受持五戒是盡形壽受持,非一日一夜受持而...

人格不成,佛格怎麼能成呢

能為世間賢人善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只有按照佛陀...

心志專一 事有所成

年輕時的慧遠禪師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口念心聽」跟「心念心聽」有什麼區別

問: 弟子學佛十個月,念了幾萬聲佛號了,起初是口念耳...

【佛學漫畫】我是誰

【佛學漫畫】我是誰...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

聰明的理髮師

很久以前,有一個智慧大臣請一個理髮師修面。理髮師給...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視頻】《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晚課-單日(海城大悲寺)

晚課-單日(海城大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