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紹德等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紹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大菩薩摩訶薩眾二千人俱,其名曰:莊嚴菩薩、師子遊戲菩薩、不動光菩薩、歡喜無垢光菩薩、日光焰菩薩、甚深離垢菩薩、蓮華相菩薩、師子智菩薩、金色相菩薩、梵天音菩薩、師子慧王菩薩、無垢金光菩薩、微妙色身菩薩、放光壞魔菩薩、寂靜諸根菩薩、陀羅尼王菩薩、吉祥清淨相菩薩、妙吉祥摧伏壞魔菩薩等,而為上首。

爾時,師子遊戲菩薩在大眾中,覩佛身色金光晃燿,心生愛樂,即從座起繞佛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說伽陀曰:

「如來真金色,  相好端嚴身,
 於塵沙劫中,  積集諸功德,
 福智悉圓滿,  證於無上道。
 興運大悲心,  應現娑婆界,
 人天八部眾,  瞻仰無厭足。
 從於自性中,  演出微妙法,
 甚深難可測,  唯佛乃能知,
 眾生性昏懵,  聞說不能解。
 如來大導師,  方便能善巧,
 誘彼諸群迷,  漸次得開悟。
 眾生妙明心,  本來常湛寂,
 清淨無垢染,  具足諸功德。
 體性如虛空,  無有諸罣礙,
 不生亦不滅,  無去亦無來,
 安住於法性,  不動如須彌,
 一切悉平等,  真實不思議。
 眾生無始劫,  貪著於諸欲,
 墮入苦海中,  不能求出離。
 如來甚深法,  微妙極難思,
 於上中下機,  隨順而演說,
 如天一味雨,  遍灑於十方,
 草木及叢林,  根莖隨大小,
 而於大地中,  無不蒙滋益。
 如來所說法,  悉亦復如是,
 以一微妙音,  演說無量義,
 根器有差殊,  聞之各得解,
 故於一會中,  咸皆入佛慧,
 是佛神通力,  名為不思議。
 我於往昔劫,  常隨佛所化,
 而今此會中,  亦預佛座下,
 如來所說法,  我悉能總持,
 見在及未來,  願佛為宣說。」

爾時,佛告師子遊戲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間一切眾生妙明元心,本來清淨無諸垢染,圓滿十方湛然寂靜,猶如虛空本無塵翳,寂然清淨。眾生眼病,空華髮生,華生華滅,病眼所見;眼翳既消,空華亦滅,清淨虛空本來不動。妙明元心亦復如是,本來清淨無諸垢染。眾生顛倒,背覺合塵;於諸塵境分別心生,眼見於色、耳聞於聲、鼻嗅諸香、舌甞於味、身受諸觸、意了法塵;此六根識各各自偶諸塵境界,於諸塵境妄想執著,便生愛染造種種業;業成受報墮諸苦海,生死輪迴受大苦惱,如旋火輪無有休息。如來大慈憐愍一切,設諸方便說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止觀法門,令彼攝心漸漸熏修,證於佛果,免斯惡道。

「善男子!諸阿闍梨,與諸世間一切眾生,欲求菩提,用真實心,直行正道;若心行染欲,諂曲不實,是行邪道希求菩提,無有是處。

「善男子!若諸眾生,心行善行,除彼妄想,無諸分別,了法空寂,無空見、無願見、不起妄見、無性見、無相見、無佛見、無菩提見,常行正見,種諸善根,菩提願足,如是之人,身如無價珍。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盡行此道而得菩提,名為解脫。斷盡疑惑無分別心,清淨語業說真實法;得一切智,顯現自然相、顯現無文字無非文字,真實相說,菩提心相說,布施說平等無貪故,持戒說無諸染欲故,忍辱說心無嗔恨故,精進說無諸懈怠故,禪定說安住寂靜故,智慧說善能揀擇故。如是各各開說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門,百千俱胝那庾多門,甚深無比。旁生地獄諸有情等,聞說法音悉離諸惡趣,了知空無相無願解脫。如是恭敬供養三業清淨,尊重功德,得心安樂猶如平地,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摩訶薩,晝夜恭敬甚深解脫最上第一。」

世尊如是說已,師子遊戲菩薩摩訶薩,讚歎歡喜,深生領解。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與世間,  一切眾生,  心無有二,
 了諸法空,  而得菩提。  離貪瞋癡,
 無令更作,  自性清淨,  虛妄不生,
 平等一心,  無有散亂。  求法有情,
 當如是會,  觀想幻夢,  了知不實,
 趣佛菩提,  定知不遠。  得如是道,
 得而無得,  明而無明,  惟契如來。
 智慧明瞭,  如是而知,  世間第一,
 名大丈夫,  人皆敬仰。  始自迴心,
 親近善友,  瞻仰承事,  無有懈怠。
 漸漸增進,  了法性空,  勤修諸行,
 更無退轉,  生於勝處,  獲得菩提。
 禪定現前,  湛然不動,  亦不持戒,
 亦不分別,  有戒無戒,  體性一故。
 得菩提已,  心入佛乘,  安住法性,
 體如虛空,  無有罣礙,  演說正法,
 度諸有情,  平等一心,  與佛無異。
 復有比丘,  貪著放逸,  不學聖道,
 身心散亂,  一如狂人,  又似巫神,
 晝夜常作,  三毒重罪。  愚夫兇惡,
 性難調伏,  至極癡人,  終無利益。
 親近惡友,  耽戀五欲,  迷惑女人,
 未曾暫捨。  彼人一心,  造破戒罪,
 愚癡不覺,  毀盡尸羅。  破戒人中,
 斯為第一,  於諸善道,  無毫髮許。
 力行闡提,  忿恨憍傲,  造罪畢已,
 當受苦報。  於諸善法,  心不好樂,
 聞音樂聲,  歡喜踴躍,  心戀不捨。
 朋習惡人,  身語不善,  隨順貪瞋,
 共相娛樂,  漸漸遊行,  至一聚落。
 彼聚落中,  人多修善。  聞誦佛聲,
 不生敬仰,  唯尋惡友,  共造欲樂,
 墮惡趣中,  失菩提路。  若阿闍梨,
 比丘知識,  作諸功德,  求大乘行,
 聞小法音,  不樂親近。  常行忍辱,
 無憍慢心,  遠訪法師,  精求妙法,
 持陀羅尼,  秘密章句,  書寫經卷,
 無數百千,  智慧發明,  歡喜踴躍。
 如是之人,  得佛功德,  與佛無異,
 經俱胝劫,  更無退轉,  安住佛道,
 湛然不動。」

爾時,師子遊戲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聞佛所說甚深妙法,得未曾有,心生歡喜,瞻覩威光遵仰慈誨,誓勤熏習,無敢懈怠,有樂法者隨為開說。」

是時,復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蘇羅、迦樓那、緊那羅、摩睺羅伽,與其眷屬及世間眾生,皆來親近供養、恭敬、尊重、禮拜,咸來解脫;復有八千天子,與其眷屬,捨天快樂來詣佛所,聽聞妙法而求解脫;復有二千藥叉,與其眷屬,捨除暴惡,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三千大龍,亦與眷屬,發菩提心,來詣佛所,希求出離。復有五百比丘尼眾,皆來親近恭敬禮拜,尊重讚歎、歡喜踴躍,聽受教法求菩提道;復有二千俱胝菩薩摩訶薩眾,聞佛說法,除障解脫。

爾時,世尊告師子遊戲菩薩言:「善男子!我昔與汝,於然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聞說法要,修忍辱行,安受苦忍,無有缺犯,諸惡不生,具足圓滿。復聞演說六波羅蜜——所謂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因是得聞最上妙法,增長善根得不退轉。由於彼時聞佛教法,勤行精進,證於道果,獲大人相,尊重佛法;常當供養十方諸佛及大菩薩,事善知識,了法性空,得正念現前。

「善男子!汝又於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須彌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壽命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歲,世界名曰瑠璃金光;其佛國土地平如砥,金銀、瑠璃、[王*車]璖、碼碯,眾寶合成而嚴飾之,無諸穢惡瓦礫荊棘。

「善男子!爾時,彼佛會中有八十百千俱胝那庾多比丘,皆是阿羅漢,一切漏盡,無諸結使,心得解脫;復有無數百千比丘尼眾;復有無數百千優婆塞眾,無數百千優婆夷眾,俱來會集。

「善男子!時彼世尊,說法教化三乘眾生;為諸聲聞說四諦法,為諸緣覺說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法;甚深微妙諸善法要,令諸大眾安住法中,各得解脫。

「善男子!時彼瑠璃金光世界寶地平正,多諸寶樹行列道側,金繩界道寶網交絡,微風吹動互相掁觸,出微妙音聲;其聲演說諸法無常、苦、空、無我諸妙法音,所謂空聲、無相聲、無願聲、不生聲、不滅聲、無色聲、無性聲。其中眾生,聞是種種微妙音聲,心生歡喜,各得解脫。

「善男子!汝於彼須彌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清淨法中,而作比丘,名曰勸慧,愛樂正法,求佛種智;無諸貪慾,戒根清淨,心常歡喜讚歎大乘,晝夜勤修,恭敬供養;有來求法,隨為演說,不生慳悋,種種開說,令其解脫,心無希求,安住平等,具足善根,滿菩提願。

「善男子!時彼比丘,為求法故,樂誦經典,增長智慧,歸命大乘無量功德;復事闍梨知識,盡劫供養,曾無懈倦;多諸方便,安樂一切。

「善男子!彼勸慧比丘,為利眾生,捨離舊止,游諸聚落,次第循門而行乞食。其中眾生清信男女,有來親近,生敬重心,種種供養;勸慧比丘為說法要,忍辱禪定,功德難量,令其信解,堅固道意。彼聚落中,復有一類下劣眾生,見僧恐怖,意不樂見,避走遠去;以其過去惡業因緣,譬諸禽畜無有異也。時勸慧比丘,見彼惡人,心生慈愍,不憚辛勤,漸次親近,開誘示導,為說法要,各各省己悔過,歸命三寶。

「善男子!時勸慧比丘舊住精舍善友知識,各相謂言:『彼勸慧比丘,宿植善本,深達法要,於其眾中而為上首。今以何緣捨離精舍,遠遊聚落,極受勤苦,教化眾生而行乞食?我等比丘心生憶念,相率遠去,迎請歸還。』到於彼處,遙見勸慧,咸生歡喜,各各問訊:『起居輕利?善住安隱?我等今者遠來尋訪,願還舊居,依時供養精妙飲食、香、華、燈、果,長時無缺;唯願慈悲,同歸舊止。』是時勸慧比丘,不受其請,樂居寂靜。復捨聚落,遠行前去,遇一蘭若,屏棄諸緣,寂然安住,精修苦行,積集功德種智增明。勸慧比丘,復於一時不樂蘭若,又入深山,人所不到,嘆羨此境堪可安居,精持結夏,修習禪觀,遵佛禁製。然於此中多諸走獸,虎、狼、師子、野干、飛禽,皆來親近,銜華獻果,種種供養。時彼勸慧心生歡喜,轉更精勤,無諸退轉。

「善男子!往昔世中一類比丘,於佛教法,不生愛樂,不修梵行,不護尸羅,譭謗大乘,虛食信施,無有慚愧,遠善知識,常黨惡人;上品貪毒,人皆避見,愚癡惡作,失袈裟服;墮在地獄九十俱胝百千劫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受六十百千俱胝劫苦中極苦,不可比喻。後遇勸慧比丘,種種開示,說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清淨教乘,令生信解。

「善男子!勸慧比丘,又復阿閦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於彼法中亦作比丘,欣樂正法,求佛智慧,用真實心供養恭敬,尊重佛法,書寫經典,作諸功德,心無懈怠;近善知識,多諸方便,發歡喜心,勸化有情,令皆出離,時諸眾生歡喜敬仰。

「善男子!時彼如來,復為勸慧比丘說諸法要,令增種智;苦惱不生,貪嗔不作,不隨惡友墮諸惡趣,防護自身無諸過咎,一心供養講說正法,晝夜常持清淨法寶,漸次增進無有退轉。

「善男子!當爾之時,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聞佛所說,行十善業,安住法中;一切菩薩行六波羅蜜,具足功德,安樂一切。」

爾時佛告師子遊戲菩薩言:「彼時勸慧比丘者,今汝身是也。」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上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中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紹德等奉 詔譯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離除業障得清淨心?」

佛告文殊師利:「要離惡業,當學一切法,了知諸法分別心生,虛妄不實;空智現前,業障自除,心得清淨。

「復次,文殊師利!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來,妄想顛倒,貪瞋癡三為因;造殺、盜、淫業無量無邊,墮落諸趣,輪迴生死,受大苦惱,無有休息,業障熾盛惡魔嬈惱,故心不得清淨。

「復次,文殊師利!汝今欲知,一切眾生離諸業障,心得清淨,當學如來一切法,於身口意三業清淨,晝夜精勤修持梵行,遠離苦惱,分別不生,希求菩提,恭敬供養佛法僧寶,長時誦習大乘經典秘密陀羅尼,身心堅固,無有退轉,觀想了知,生住異滅,念念無常剎那生滅,一切虛妄無有真實,安住禪定漸漸增進,心無散亂,一切惡魔不得其便,自然快樂,意地發明,積諸功德滋長慧命,證佛菩提無上道果;是名出家,是真佛子;乃知如來甚深法藏廣大如海,饒益有情無有窮盡。得無上法寶,復修禪定,觀想法空,無諸苦惱,獲功德力,行平等行,心常護持,晝夜恭敬尊重讚仰,一切解脫,身心快樂。了知生滅,一切皆是幻夢,安住法中,生於勝處,具足圓滿更無退失。如是而修,惡業自除,心得清淨。」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四聖諦?」

佛告文殊師利:「四聖諦,謂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學?」

佛言:「當學一切法,得彼法智現前;於此分別不生,善與不善,觀想自性清淨,了知一切悉皆虛妄。」

文殊師利白佛言:「一切眾生云何不學?」

佛言:「愚夫異生,為譭謗教法,不生善心、不修梵行、不讀誦經典、不受教誨、於佛教法不肯少學;常作惡行,流浪三界而生歡喜,即不知一切法,如幻如夢如陽焰,虛妄不實。若諸眾生學一切善法,修習奢摩他定,觀想自性清淨,了知貪、嗔、癡悉皆虛妄,安住法中得彼定力,身心快樂。愚夫不學善法,不知有佛法僧寶,普遍虛空微妙難見。」

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此法微妙眾生難見?」

佛告文殊師利:「此法如風生浪起,只見浪起不見風生;唯汝文殊、須菩提能知,餘皆不解。」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四念處?」

佛言:「文殊師利!四念處,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名四念處。」

文殊師利言:「當云何學?」

佛言:「一切眾生,當觀想自身五種不淨;觀受有苦受、樂受、捨受三,悉皆是苦;觀心無常,念念無常,剎那生滅;觀法無我,四大、五陰無實我體;是名四念處;一切眾生當如是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五根?」

「謂信、進、念、定、慧,是名五根。」

文殊師利白佛言:「當云何學?」

佛言:「學法眾生,於一切法中,觀想此法深遠,能生信故,名信根;了知此法勤行精進,除障解脫,名精進根;然於此法,一心想念不忘,名念根;了知一切法定知心生,名定根;以慧揀擇一切法空,名慧根;是名五根。」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七覺支?」

佛告文殊師利:「念覺支、擇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名七覺支。」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學?」

佛告文殊師利:「學法眾生,於自性中,了知一切善不善法,棄捨世緣,勤念正法,名念覺支。擇謂以自性智,於三界能揀擇,故名擇覺支;精進謂了知一切法,勤行不捨,名精進覺支;喜謂於一切諸行發生,晝夜喜行妙性快樂歡喜,故名喜覺支;輕安謂安住一切法中,不為魔嬈,心得自在,故謂輕安覺支;定謂了一切法本無自性,修三摩地,名定覺支;捨謂心安住一切法,不住智、不住佛,捨離諸緣,名捨覺支;是名七覺支。」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八正道?」

佛告文殊師利:「八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名八正道。」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學?」

佛告文殊師利:「彼一切眾生,了知一切法,三業恭敬,是名正見;彼於一切法,分別不分別喜不喜,名正思惟;彼了知一切法,真實言說,名正語;彼於一切法,了知唯造善業,名正業;彼於一切法,安住平等真心,名正命;彼於一切法,勤修大乘,名正精進;彼於一切法,不生惡業,名正念;彼於一切法,不散不亂,名正定;是名八正道。彼學法眾生,一心了知四聖諦、四念處、五根、七覺支、八正道,如是等法一一修學已,得到彼岸,生諸佛國,無有恐怖,得金剛堅固心。一切羅漢、聲聞、沙門、婆羅門,及小婆羅門等,聞佛說此微妙最上法門,有大神力,能除熱惱,獲得心地清涼;諸比丘若能展轉勤行,心無退轉,與我無異。而諸天人晝夜作諸音樂,持眾名香、種種奇華、珍妙飲食,堪受供養。

「文殊師利!彼諸比丘若不斷嗔,入王城持缽循行乞食,為魔所惱,染著諸欲,非佛弟子,與俗無異。復有比丘心無嗔故,了知大乘微妙法行、法義言句,於真實正行而得解脫。爾時,三千二百天子,持天曼陀羅華、種種名香、上妙飲食,恭敬供養,心大歡喜,互相讚歎出家功德,與如來佛國而無有異。」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聞佛說秘密陀羅尼章句云何?」

佛告文殊師利:「我為汝說秘密句、橛句、金剛句、慧句,是名陀羅尼章句法門。此法門,菩薩得一切法句發生,剎那剎那得忍辱法。」

文殊師利言:「云何名秘密句法門?」

佛言:「我為汝說秘密句真實章句,於一切法中心愛樂秘密句為第一;如汝文殊師利,於一切菩薩中而得第一,秘密句亦復如是。復次,文殊師利!秘密句如虛空,我身遍滿虛空,一切法亦如是遍滿虛空,一切菩薩現前不現前,都是一如,名真實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

佛告文殊師利:「我為汝說橛句,不動貪法界,住一切法動;我不動大乘,不作種種世事,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金剛句?」

佛言:「我為汝說金剛句,嗔眾生長時有嗔,金剛能斷一切法,是名金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慧句?」

佛言:「我為汝說慧句,癡是學佛智,一切眾生,非學佛智不到彼岸。若諸眾生學佛智,一切慧具足,有慧無慧悉能了知,此是甚深。文殊師利!悉能了知眾生無智,但樂諸惡,於一切法不能遠離,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識?」

佛告文殊師利:「識如幻化,妄生一切法,空無自性、無自相,如是五蘊如五指,不實如虛空,悉是假名;眾生惛懵,不能曉了,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色?」

佛告文殊師利:「色一切法,眾生心癡、眼癡,譭謗正法,不好勤學,愛樂於色,不知虛妄。文殊師利!汝於色塵悉能了知,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聲?」

佛告文殊師利:「聲空發生,不可得見,種種語言、音響之聲,耳識聽受,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香?」

佛告文殊師利:「香發諸塵,不可得見,但識所聞,識亦無故,皆是虛妄,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味?」

佛告文殊師利:「味無自性,妄生於舌,眾生分別,愛樂貪著,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觸?」

佛告文殊師利:「觸本無故,觀想一切法如虛空,眾生愚迷,於境、於身種種貪著,以為妙觸,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地?」

佛告文殊師利:「地性質實,於法思惟,無自體性,亦無自相,眾生顛倒,妄執為有,種種戀著,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水?」

佛告文殊師利:「觀諸水性,猶如陽焰,虛妄不實故,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火?」

佛告文殊師利:「火性勐烈苦惱眾生,此法滅故自性寂靜,分別不生,最上極樂,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風?」

佛告文殊師利:「風一切法不可得見,眾生貪著動作往來,風力所轉,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佛亦如是?」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不善法,十方諸佛,各各開說,教詔眾生,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法亦如是?」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不可取、不可捨;觀想無我、無自相、無自性,心不散亂,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秘密句僧亦如是?」

佛告文殊師利:「彼無數妙住法界,於三摩地平等持戒,修平等慧、平等解脫,於平等法中善安住故,餘無所學,是名秘密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虛空境界?」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虛空境界、不思議境界,於諸境界不可取、不可捨、不可住,無有住處,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住虛空?」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不離虛空住,不生煩惱,住寂靜故,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無分別心?」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不學、不問、不作、不親近、不發願、不生愛樂,寂靜如虛空,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微妙?」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離垢,安住清淨,光自在妙圓滿清淨,虛空圓滿清淨,發生微妙,身安住於法,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安住虛空?」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安住虛空不可見,一切法離垢安住亦不可見,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教詔學?」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法教詔眾生,不來勤學、不學觀想、不作意、晝夜六時不學,又不問隣座,不會解釋、不能宣說、無有智慧、不能分別,亦不愛樂、不親善友、我慢貢高,遠離教詔,不得解脫,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法最上遠離?」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於諸善法而不肯學,唯造罪惡,不親賢善,無有智慧,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眾生難教詔?」

佛告文殊師利:「若諸眾生,心不散亂,唯勤學法,親近供養,自然往詣教詔求法,福慧乃生;若眾生不學一切法,唯造惡業,欲求福慧無有,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眾生得一切智?」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勤求學法,得一切智;發歡喜心生大乘行,明瞭自性得一切智,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眾生得一切智智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自性,自性中於如來平等一切智慧,悉皆曉解一體性相,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菩提道場?」

佛告文殊師利:「菩提道場,唯求佛法,一切法寂靜道場、一切法性道場、一切法求道場。文殊師利!言菩提道場,我一心求法,不求餘相;一切眾生、一切人民,常樂往彼求此菩提道場,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得此忍辱?」

佛告文殊師利:「學法眾生,息念觀想,淨慧發生,於諸名相不生分別,得忍辱平等,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善友說法?」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與十方天人、諸小天人,各各說法,希求菩提,心生歡喜,供養恭敬,除障平等,於無體相安住,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得此陀羅尼?」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學觀想色、聲、香、味、觸;任持甚深圓滿分別、圓滿不分別,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慈心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樂修慈心,了知一切法,得平等慈,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悲心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勤學如來平等大悲心,大悲體具足,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不得三摩地?」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不修禪,不樂不喜,妄語顛倒,性惡剛暴,多諸障礙,非有智慧,無剎那頃愛樂禪定,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貪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貪愛具足,煩惱多生,無歡喜心,不樂寂靜,不行平等,而於貪性無有覺悟,不得菩提,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嗔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嗔具足安住、嗔體性安住,悉皆具足,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癡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不求佛法,一切慢、一切行非梵行,癡平等住、癡體性住,不學菩提,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癡身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身住癡,一切法不誦,經典不信、不讀,性惡憎嫌,不樂大乘,安住最上不善,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邪見具足?」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邪見,歸依十身佛,不真實歸依,常作十惡,行十邪見,不悟邪見,體性愛樂,安住五慾中,安住貪瞋癡中,安住障,不得菩提,是名橛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橛句一切眾生住處聽法?」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一心恭敬聽受,當為汝說。一切眾生真實求法,一心不動,不生怕怖,佛福廣大,愚夫不知。我有真實言教,不生恭敬,不安住聽受;貪平等住、嗔平等住、癡平等住、五慾中平等住、障難平等住、愛樂平等住,不讚嘆佛,有如是無上正等正覺;如是貪體性安住、嗔體性安住、癡體性安住、五慾中體性安住、障難體性安住、愛樂體性安住,不讚嘆佛,有如是無上正等正覺解脫。」

佛告文殊師利:「汝若不問,不為汝說,汝今問我,當為汝說。一切善法當學,如來正等正覺一切善法平等具足;如是師僧善友歡喜,學大乘教,行大乘行,有大勢力,捨離於此更無餘事;專心發願求法最上,精勤專心,觀想五智如來境界,如來境界無別境界,一切境界平等,晝夜如是學法一心供養。文殊師利!若諸眾生作如是求法,得佛菩提,了知善法,一切善法具足如是,若不學佛法,與諸禽畜實無有異。」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中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下

宋明教辯才法師充譯經三藏沙門詔德等奉 詔譯

爾時,蓮華遊戲天子與十千天子,皆來供養世尊及文殊師利菩薩;各持上妙名華,優曇缽羅華、青色蓮華、白色蓮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發恭敬心,種種語言歡喜讚歎世尊、文殊師利:「不好世樂超出三界,心無煩惱亦無諸惡,語言真實、甚深真實,法界吉祥、真實吉祥、微妙吉祥、無數最上第一吉祥。」天子如是讚歎世尊、文殊師利。

爾時,佛告蓮華遊戲天子:「諸天子中汝得第一!天子於身內外,心無分別,得最上第一法、眾中最上第一、微妙第一、極妙第一,真實心處大眾中,能最上供養而得第一。」

佛言:「天子!汝無貪瞋癡,不生煩惱,若有如是與愚夫不異。若天子,不得學鬪戰,失菩提路,若愛樂一切法,菩提薩埵佛法,樂修十地行;如是天子,宿種善根,恭敬供養諸佛菩薩,遠離諸惡,心放光明,勤學佛法,於十地行妙安住故示現光明,學佛教法勇勐愛樂;若不如是好樂佛法,多諸諍訟,不生供養心,智慧尠薄。如是天子,心高我慢,不愛樂一切法,不親近善友,此天子為眾所嫌,於菩提而不和合,無恭敬心,輕慢三寶,不學教法,愚夫無異。菩提道場甚深恭敬,求一切智具足,得天子行,於善眾安住;彼諸天子,不住貪、不住嗔、不住癡、不戀資生、不行邪見;恭敬問訊世尊、文殊師利,禮拜供養,於貪瞋癡悉皆遠離。」世尊如義而說,天子愛樂如義而住。

是時,世尊讚歎文殊師利,安住大乘不行邪行,亦無邪見。諸天子聞佛說已,往詣文殊師利所,稱讚供養,學一切法,圓滿無分別,無有邪行。

爾時,十千天子聞佛於大眾中說無生忍辱法安住,於此皆修文殊行,得最上妙法;於金剛句、秘密句、橛句,了色本空,體性不邪,無有諍訟,得菩提解脫法已,恭敬供養,修習禪定,任持讀誦宣說書寫;如是熏習五法,人皆歡喜,三業清淨,於一切法,一切佛法,圓滿宣說,得安樂行。

爾時,佛告蓮華遊戲天子言:「如是聲、色,今世後世無智菩薩,不樂佛法,貪戀外聲、外色,不怕、不怖,於一切聲,愛著迷惑,無有福德。」

世尊如是說,蓮華遊戲天子讚歎,於虛空中往來,種種變化諸妙音聲,宿世善根福業所作,得佛菩提,生上種姓,禮貌具足,圓滿福業,了悟色聲一切具足。

世尊記言:「汝當生天子,菩薩摩訶薩真實殑伽沙劫,尊重法師恭敬供養,一切安樂,衣、食、臥具、飲食、湯藥,如是種種上妙香、華、燈、塗,晝夜不絕,一切具足;安住法中,決定求得上妙福報,無諸忿怒。如是天子!了悟色聲,速得往詣菩薩殑伽沙劫,一切安樂。彼天子,於殑伽沙劫不生煩惱,心無輕慢,圓滿言說法味真實。如是天子,生決定心,聞佛法音,了悟聲色,無諸苦惱,亦無譭謗,歡喜讚歎,得一切最上安樂。」

佛言:「天子!今一切人不求佛法,貪戀資生,不怕、不怖,不似娑羅王世人,善根成熟。」世尊如是說已,蓮華遊戲天子聞是法音,了色體性,深入佛慧。

「若諸眾生,不學佛法,不修禪定,於一切法,不好、不問,非菩薩行。常作惡想,不學正智,聞女人聲,愛樂貪著,不怖罪業!」世尊說已,蓮華遊戲天子言:「諸菩薩天子,身心散亂,不受世尊教學,三業不善,譭謗聽法,貪聲住、嗔聲住、癡聲住、不近善友、不學佛法,貪著女人,無有厭足;不學歡喜聲,愛樂慾樂聲,喜聽惡人聲,不學好人聲、不學書寫聲、不學佛聲,貪著女色常如醉人;不學安樂聲、不學出家聲,愛樂無佛慧聲,喜聞外道聲,戀女人聲;不學佛法布施聲、不學佛法持戒聲、不學佛法忍辱聲、不學佛法精進聲、不學佛法禪定聲、不學佛法智慧聲,戀女人聲,遠尋放逸,親近惡友,不學善人聲,戀世間聲,晝夜不捨,不得涅槃。戀著女人,不學佛法,不得解脫;轉尋鄉村聚落,從生戀著,常與女人共相娛樂,不親善友、不行大乘行、不行比丘行、不行在家正行,唯行邪道。只於女人路行,聽女人聲,心生歡喜;聞佛音聲,不生敬仰,不修梵行,安住煩惱;嬈亂眾人,修外道行,無福果報。不學持戒行,戀破戒行;體性下劣,戀下劣體性;不親善友,不學佛法,戀著貪不學佛法、戀著嗔不學佛法、戀著癡不學佛法;愚昧不會,不受教誨,其心壅塞不能領解;不學諸佛行、不學菩薩行、不學聲聞行,於佛菩薩法,不問不學,業障深重,遠離而去造不善業;貪戀女色,心迷自作,煩惱憔悴;不信真實菩提,展轉遠離,一切人嫌。如是之人貪著女色,不得安樂,亦不寂靜;不禮拜、不恭敬,自不覺知不得菩提。若菩薩天子,勤修十善,真實圓滿,積集善根,心中歡喜;此菩薩天子,往詣博學多聞菩薩天子所,修一切善根,圓滿具足,離除業障心得清淨。除業障已,身心輕安,遠離諸慾,晝夜更無女人想,安住法性。」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法海無有邊際,不可觀見微妙色相,不可聽聞微妙音聲、歡喜微妙音聲、極喜微妙音聲;一心專住修微妙佛性,遠離障染,到於彼岸,安住於法,不住涅槃,不住聚落,不去不來,無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無有忿怒、無貪瞋癡,悉皆平等。世尊!如義而說真實微妙法門。」

佛言:「蓮華遊戲具大智慧天子、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是二大士宿種善根,於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諸佛國土,聽受教法,修大乘行,斷諸業障,宿福深厚,積集功德無量無邊。過去因緣獲斯福報,今此會中實無有對。如是蓮華遊戲天子,遠離色聲,用真實心,以上妙種種香、華、燈燭、珍妙飲食供養,人皆不及,親近佛聲,聽文殊師利演說甚深平等真實法門。」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真菩薩言:「汝往昔劫於我法中,了如是色聲最上色相,一切業障悉皆遠離,安住福業,萬德圓備,餘皆不及;乃至過去菩薩亦皆不及。」

文殊師利言:「如是色業障、嗔業障、一切惡業障,我已了知,悉當遠離;決定守護,親近世尊如是說,離一切染法,得清淨福業,心無煩惱。是我宿生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發廣大心修作福業,思惟圓滿善行具足;乃過去修習今時受報,得值師子鼓音自在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壽命無量百千那庾多歲,三界眾生了知圓滿;世界名曰大光,其佛國土,多諸寶樹,金繩界道寶樹行列,香風吹動枝葉掁觸出妙音聲,其聲演說空聲、無相聲、無願聲、不生聲、不滅聲、無色聲、無自性聲;如是音聲,眾生聞已皆得解脫。

「時彼如來有二十七俱胝聲聞眾,皆來聽法,大比丘眾斷諸煩惱,去除重擔,得慧解脫、心解脫,是比丘心不散亂,往來聽法求佛菩提。彼如來復有二十七俱胝眾及大比丘眾,皆來聽受荷擔如來,尊重教法,得慧解脫、心解脫。如是他方菩薩皆來聽法,各各得一切忍辱法,具足安樂。如是十方諸佛國土,無數百千俱胝佛皆來聽法。聞阿難多目佉陀羅尼三摩地,無數百千那庾多眾生,得寂靜安樂,心生歡喜,共相論議,乃至宿世今生無有他求,決定安住菩薩摩訶薩。是時如來於彼國土宣說妙法,一切畢已,正法住世六十百千歲。

「時彼如來,復為寂靜諸根菩薩,說一切菩薩法,人所讚歎,心無外緣。此菩薩往昔劫中,修菩薩法,淨道行住,不樂世間一切法,諸根不亂,甚深解脫,真實最上妙法,了知色相,言說歡喜踴躍,專心書寫,與善知識共相論議,非人不言,恐生誹謗。然彼眾生,貪體性一切法住著、嗔體性一切法住著、癡體性一切法住著。此菩薩唯愛樂一切佛法,不樂世間一切法,非眾生方便愛樂,唯樂菩提行,種種善行,無分別心,常行忍辱,無貪無嗔,無是無非,安住如來甚深法界。

「爾時,復有比丘,名曰勝意,愛樂菩提。是時世尊,為說一切妙法,得四禪定、四無色定、十二頭陀功德,常行是行。

「爾時,佛告勝意比丘:『寂靜諸根菩薩,了知一切最上行。』勝意比丘聞佛所說,合掌聽受,遠離遠處,寂靜安住,修一切最上行。

「爾時,寂靜諸根菩薩,發廣大無邊心,王城持缽引導眾生循門教化,乞食詣長者、居士、善友門化;有智慧人,心生歡喜供養讚歎,或有居士善友惡言譭謗,不生惡念,少語知足,真實言行,心不嗔人,和顏悅色;彼居士善友讚歎。

「時,寂靜諸根菩薩說諸色法,諸比丘僧多不了知,入諸邪見,僻居小處,貪慢障安住、嗔慢障安住、癡慢障安住、一切法愛樂障,不聽真實言行。寂靜諸根菩薩,復勸在家居士、善友,不得貪煩惱,不得造諸惡業。居士善友,不能行得忍辱行,自往詣貪處、自往詣多貪處,往詣東、西、南、北方、四維、上下方,生五種譭謗;云何謂愛、樂、貪、嗔、癡,心多煩惱故。

「時,寂靜諸根菩薩,於王城中遊行教化,與居士善友言,讚歎勝意比丘,是真實僧,人皆供養,今不住王城,歸寂靜處安住,及不樂寺院香華供養,諸比丘僧多不喜見。此勝意比丘真善知識,諸比丘僧深入邪見,貪心障、嗔心障、癡心障,不能遠離諸惡業障。復次寂靜諸根菩薩言,諸比丘僧不學善法、不習一切觀想、不學甚深妙法、不求菩提。

「爾時寂靜諸根菩薩,為比丘僧,而說伽陀曰:

「『若有貪瞋癡,  不修菩提行,
  菩提無貪性,  一切當遠離。
  愚夫不覺知,  耽著諸慾樂,
  非寂靜禪那,  不能趣佛國。
  高傲於放逸,  功德無少分,
  諸佛清淨戒,  而生疑惑心,
  貪戀造諸惡,  無佛法僧寶。
  設若學文字,  心中多巧妙,
  於真實菩提,  云何得解脫?
  丈夫學菩提,  無煩惱分別,
  親近佛觀想,  得正見具足。
  於法不能解,  眾生墮邪見,
  遠離佛教法,  安住貪瞋癡。
  不恭敬禮拜,  不親近法師,
  苦惱生分別,  無有忍辱心。
  迷惑不自知,  愚癡作諸惡,
  去佛道甚遠,  不受人勸化。
  疾速得菩提,  若人有忍辱,
  平等解脫界,  超出世間眼。
  一切悉智見,  觀想忍辱法,
  而得佛菩提,  於此安住故。
  決定無魔事,  禪定力現前,
  如是解脫已,  趣佛涅槃界。
  眾生勤學法,  實不可稱量,
  得不生不滅,  無貪瞋癡故。
  歷游諸聚落,  亦無分別心,
  若有人譭謗,  不生瞋恨故,
  或遇人讚嘆,  亦無歡喜故,
  安住佛菩提,  一切悉平等,
  佛法如虛空,  不可稱量故。
  無上佛菩提,  愚夫不了悟,
  不修寂靜觀,  於此不解脫。
  眾生貪放逸,  無心學聖道,
  馳騁諸慾樂,  與狂人無異。
  愚癡不寂靜,  不肯學菩提,
  云何離業障?  眾生若了知,
  遠離諸慾樂,  專心習禪那,
  眾中為上首。  曉解一切法,
  而行於正道,  常念佛菩提,
  更無分別想。  真實心愛樂,
  最上菩提道,  龍天皆歡喜。
  安住佛功德,  於微妙法中,
  不生諸惡想,  唯求佛菩提。
  更不學餘事,  故於此會中,
  德行為上首。  我聞佛所說,
  種種學外道,  營務作事業,
  不如佛法中,  熏習諸善本。
  彼愛樂眷屬,  及貪戀資生,
  不求佛菩提,  好世間榮貴,
  無有剎那頃,  學如來正法。
  多生分別心,  安住諸慾樂,
  慾性本虛妄,  如陽焰空谷。
  愚癡都不覺,  心常生我慢,
  不讚佛菩提,  實無有知見。
  不了法空義,  堅固執為有,
  有為及無為,  一切悉平等。
  眾生若曉了,  勤修大乘行,
  趣佛菩提道,  此非是凡夫。
  安住於法中,  得諸佛心印,
  圓滿功德業,  與佛無有異。
  一念貪心起,  犯波羅夷罪,
  貪心若不斷,  為之所纏縛。
  不肯護尸羅,  無禪定觀想,
  見佛不歡喜,  長夜造諸惡,
  墮入地獄中,  受俱胝劫罪。
  由是破戒故,  少法亦不解,
  云何得菩提?  與愚夫無異。
  說若修福業,  其心不淳淨,
  不修大乘行,  無禪定觀想,
  此人如何得,  無上法王印?』

「爾時,寂靜諸根菩薩,為比丘僧說此偈已,三千二百天人得忍辱法,八萬比丘聞法各得解脫;彼勝意比丘,得三業清淨離除業障。」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來宣說甚深法義,晝夜思惟,如來一切法十號功德,愚夫難可稱量;如來無生忍辱法,亦難可稱量,如來所說法義,不可思議,與我心法義都是一說。」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慈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真實法義,後五百歲,人多不信、不怕、不怖,乃至諸天亦復如是。我決定親近供養如來法義,以身命布施如殑伽沙數,讚歎詠謌三時供養,於殑伽沙世界法義安住復說,如殑伽沙眾生聲,聞得忍辱法安住法義。」

爾時,尊者阿難,聞佛一切法義,信受任持,誓願展轉為人宣說。

時文殊師利菩薩、慈氏菩薩、師子遊戲菩薩、蓮華遊戲菩薩、真實大菩薩眾,與無數比丘僧、尊者阿難,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卷下


上篇:佛說諸法本無經

下篇:佛藏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力莊嚴三昧經

力莊嚴三昧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止觀輔行傳弘決

止觀輔行傳弘決序 宗虛無者名教之道廢。遺文字者述作...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四家語錄卷一) 江西道一禪師...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楞嚴咒修持儀軌...

【佛教詞典】遍知所緣斷

(術語)斷惑四因之一。依遍知所緣之境而斷煩惱也。見...

【佛教詞典】八種更藥

(名數)百一羯磨五曰:言更藥者,謂八種漿:一招者漿...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

惑業未盡的高僧也難出輪迴

歷代開悟而沒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輪轉。有可靠的資...

怎樣判斷自己對淨土的信心

問: 怎樣判斷自己是真信還是假信? 大安法師答: 其...

李炳南居士與印光大師的因緣

一、亂世學佛,皈依印光大師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個...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紅薯的保健與妙用

紅薯,又稱甘薯、蕃薯、山芋等。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

修淨土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問: 修淨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

要趁身體強壯之時辦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才是究竟脫離輪迴的捷徑。...

禪宗歷代祖師傳法偈

釋迦牟尼涅槃說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積小善可成大德,積小成可成大功

世間有許多人雖然滿懷壯志的準備著做一番大事業,卻不...

明學長老:出家人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

作為出家人,如來家業的荷擔者,不管如何適應社會,發...

【視頻】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

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

【視頻】《佛說療痔病經》蓮歌子演唱

《佛說療痔病經》蓮歌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