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三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業品第四之一

如前所說有情世間及器世間各多差別。如是差別由誰而生。頌曰。

 世別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論曰。非由一主先覺而生。但由有情業差別起。若爾何故。俱從業生欝金栴檀等甚可愛樂。而內身形等與彼相違。以諸有情業類如是。若造雜業感內身形。於九瘡門常流不淨。為對治彼感外具生色香味觸甚可愛樂。諸天眾等造純淨業故彼所招二事俱妙。此所由業其體是何。謂心所思及思所作。故契經說。有二種業。一者思業。二思已業。思已業者謂思所作。如是二業分別為三。謂即有情身語意業。如何建立此三業耶。為約所依。為據自性。為就等起。縱爾何違。若約所依應唯一業。以一切業並依身故。若據自性應唯語是業。以三種中唯語即業故。若就等起亦應唯一業。以一切業皆意等起故。毘婆沙師說。立三業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是意業。思所作業分為身語二業。是思所等起故。身語二業自性云何。頌曰。

 此身語二業  俱表無表性

論曰。應知如是所說諸業中。身語二業俱表無表性。且身語表其相云何。頌曰。

 身表許別形  非行動為體
 以諸有為法  有剎那盡故
 應無無因故  生因應能滅
 形亦非實有  應二根取故
 無別極微故  語表許言聲

論曰。由思力故。別起如是如是身形名身表業。有餘部說。動名身表。以身動時由業動故。為破此故。說非行動。以一切有為皆有剎那故剎那何。謂得體無間滅。有此剎那法名有剎那。如有杖人名為有杖。諸有為法才得自體。從此無間必滅歸無。若此處生即此處滅。無容從此轉至餘方。故不可言動名身表。若有為法皆有剎那。不至餘方義可成立。諸有為法皆有剎那。其理極成。後必盡故。謂有為法滅不待因。所以者何。待因謂果。滅無非果故不待因滅既不待因。才生已即滅。若初不滅後亦應然。以後與初有性等故。既後有盡知前有滅若後有異方可滅者。不應即此而名有異。即此相異。理必不然。豈不世間現見薪等由與火合故致滅無。定無餘量過現量者。故非法滅皆不待因。如何知薪等由火合故滅。以薪等火合後便不見故。應共審思。如是薪等為由火合滅故不見。為前薪等生已自滅後不更生無故不見。如風手合燈焰鈴聲。故此義成應由比量。何謂比量。謂如前說。滅無非果故不待因。又若待因薪等方滅。應一切滅無不待因。如生待因無無因者。然世現見覺焰音聲。不待餘因剎那自滅。故薪等滅亦不待因。有執覺聲前因後滅。彼亦非理。二不俱故。疑智苦樂及貪瞋等自相相違理無俱義。若復有位明瞭覺聲無間便生不明瞭者。如何同類不明瞭法能滅明瞭同類法耶。最後覺聲復由誰滅。有執。燈焰滅以住無為因。有執。焰滅時由法非法力。彼俱非理。無非因故。非法非法為生滅因。以剎那剎那順違相反故。或於一切有為法中。皆可計度有此因義。既爾本諍便應止息。許不待餘因皆有剎那故。又若薪等滅火合為因。於熟變生中有下中上。應生因體即成滅因。所以者何。謂由火合能令薪等有熟變生。中上熟生下中熟滅。或即或似生上中因即能為因滅下中熟則生因體應即滅因。或滅生因應相無別。不應由即此或似此彼有。彼復由即此或似此非有。設於火焰差別生中容計能生能滅因異。於灰雪酢日水地合。能令薪等熟變生中。如何計度生滅因異。若爾現見煎水減盡。火合於中為何所作。由事火合火界力增。由火界增能令水聚於後後位生漸漸微。乃至最微後便不續。是名火合於中所作。故無有因令諸法滅。法自然滅。是壞性故。自然滅故。才生即滅。由才生即滅。剎那滅義成。有剎那故定無行動。然於無間異方生中如燒草焰行起行增上慢。既由斯理行動定無。身表是形理得成立。然經部說。形非實有。謂顯色聚一面多生。即於其中假立長色。待此長色於餘色聚一面少中假立短色。於四方面並多生中假立方色。於一切處遍滿生中假立圓色。所餘形色隨應當知如見火[火*曹]。於一方面無間速運。便謂為長。見彼周旋謂為圓色。故形無實別類色體。若謂實有別類形色。則應一色二根所取。謂於色聚長等差別。眼見身觸俱能了知。由此應成二根取過。理無色處二根所取。然如依觸取長等相。如是依顯能取於形。豈不觸形俱行一聚。故因取觸能憶念形。非於觸中親取形色。如見火色便憶火煖。及嗅花香能念花色。此中二法定不相離故因取一可得念餘。無觸與形定不相離。如何取觸能定憶形。若觸與形非定同聚。然由取觸能憶念形。顯色亦應因觸定憶。或應形色如顯無定。則取觸位。應不了形。而實不然。故不應說因取於觸能憶念形。或錦等中見多形故。便應一處有多實形。理不應然。如眾顯色。是故形色非實有體。又諸所有有對實色。必應有實別類極微。然無極微名為長等。故即多物如是安布差別相中假立長等。若謂即以形色極微如是安布名為長等。此唯朋黨。非極成故。謂若形色有別極微自相極成。可得聚集如是安布以為長等。非諸形色有別極微自相極成猶如顯色。云何得有聚集安布。豈不現見諸土器等有顯相同而形相異。為不已辯。即於多物安布差別。假立長等。如眾蟻等有相不殊。然有行輪安布形別。形依顯等理亦應然。豈不闇中或於遠處觀杌等物了形非顯。寧即顯等安布為形。以闇遠中觀顯不了。是故但起長等分別。如於遠闇觀眾樹人。但了行軍不知別相。理必應爾。以或有時不了顯形唯知總聚。既已遮遣行動及形。汝等經部宗立何為身表。立形為身表。但假而非實。既執但用假為身表。復立何法為身業耶。若業依身立為身業。謂能種種運動身思。依身門行故名身業。語業意業隨其所應立差別名當知亦爾。若爾何故契經中說有二種業。一者思業。二思已業。此二何異。謂前加行起思惟思。我當應為如是如是所應作事名為思業。既思惟已起作事思。隨前所思作所作事。動身發語名思已業。若爾表業則為定無。表業既無。欲無表業亦應非有。便成大過。如是大過有理能遮。謂從如前所說二表殊勝思故。起思差別名為無表。此有何過。此應名為隨心轉業。如定無表心俱轉故。無如是過。審決勝思動發勝思所引生故。設許有表。亦待如前所說思力。以性鈍故。毘婆沙師說。形是實故。身表業形色為體。語表業體謂即言聲。無表業相如前已說。經部亦說。此非實有。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過去大種施設。然過去大種體非有故。又諸無表無色相故。毘婆沙說。此亦實有。云何知然。頌曰。

 說三無漏色  增非作等故

論曰。以契經說色有三種。此三為處攝一切色。一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對。三者有色無見無對。又契經中說有無漏色。如契經說。無漏法云何。謂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所有色不起愛恚。乃至識亦然。是名無漏法除無表色。何法名為無見無對及無漏色。又契經說有福增長。如契經言。諸有淨信。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有依七福業事。若行若住若寐若覺。恆時相續福業漸增福業續起。無依亦爾。除無表業。若起餘心或無心時。依何法說福業增長。又非自作。但遣他為。若無無表業不應成業道。以遣他表非彼業道攝。此業未能正作所作故。使作所作已。此性無異故。又契經說。苾芻當知。法謂外處。是十一處所不攝法無見無對。不言無色。若不觀於法處所攝無表色者。此言闕減便成無用。又若無無表應無八道支。以在定時語等無故。若爾何故契經中言。彼如是知彼如是見。修習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皆至圓滿。正語業命先時已得清淨鮮白。此依先時已得世間離染道說。無相違過。又若撥無無表色者。則亦應無有別解脫律儀。非受戒後有戒相續雖起異緣心而名苾芻等。又契經說。離殺等戒名為隄塘戒。能長時相續堰遏犯戒過故。非無有體可名隄塘。由此等證知實有無表色。經部師說。此證雖多種種希奇。然不應理。所以然者。所引證中且初經言有三色者。瑜伽師說。修靜慮時定力所生定境界色。非眼根境故名無見。不障處所故名無對。若謂既爾如何名色。釋如是難與無表同。又經所言無漏色者。瑜伽師說。即由定力所生色中依無漏定者即說為無漏。有餘師言。無學身色及諸外色皆是無漏。非漏依故得無漏名。何故經言有漏法者諸所有眼乃至廣說。此非漏對治故得有漏名。是則此應言有漏亦無漏。若爾何過。有相雜失。若依此理說為有漏。曾不依此說為無漏。無漏亦然。有何相雜。若色處等一向有漏。此經何緣差別而說。如說有漏有取諸色心栽覆事。聲等亦爾。又經所說福增長言。先軌範師作如是釋。由法爾力福業增長。如如施主所施財物。如是如是受者受用。由諸受者受用施物功德攝益有差別故。於後施主心雖異緣而前緣施思所熏習。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別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故密意說恆時相續福業漸增福業續起。若謂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別令餘相續心雖異緣而有轉變。釋此疑難與無表同。彼復如何由餘相續德益差別。令餘相續別有真實無表法生。若於無依諸福業事如何相續福業增長。亦由數習緣彼思故。乃至夢中亦恆隨轉。無表論者。於無依福既無表業。寧有無表。有說。有依諸福業事。亦由數習緣彼境思故說恆時相續增長。若爾經說。諸有苾芻具淨尸羅成調善法受他所施諸飲食已。入無量心定身證具足住。由此因緣應知施主無量福善滋潤相續。無量安樂流注其身。施主爾時福恆增長。豈定常有緣彼勝思。是故所言思所熏習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別而生。定為應理。又非自作但遣他為業道如何得成滿者。應如是說。由本加行。使者依教所作成時。法爾能令教者微細相續轉變差別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諸有自作事究竟時。當知亦由如是道理。應知即此微細相續轉變差別名為業道。此即於果假立因名。是身語業所引果故。如執別有無表。論宗無表亦名身語業道。然大德說。於取蘊中由三時起思為殺罪所觸。謂我當殺正殺殺已。非但由此業道究竟。勿自母等實未被害由謂已害成無間業。然於自造不誤殺事。起如是思殺罪便觸。若依此說非不應理。何於無表偏懷憎嫉定撥為無。而許所熏微細相續轉變差別。然此與彼俱難了知。今於此中無所憎嫉。然許業道是心種類。由身加行事究竟時。離於心身於能教者身中別有無表法生。如是所宗不令生喜。若由此引彼加行生事究竟時。即此由彼相續轉變差別而生。如是所宗可令生喜。但由心等相續轉變差別。能生未來果故。又先已說。先說者何。謂表業既無寧有無表等。又說法處不言無色。由有如前所說定境無見無對法處攝色。又言道支應無八者。且彼應說。正在道時如何得有正語業命。為於此位有發正言起正作業求衣等不。不爾。云何。由彼獲得如是種類無漏無表故。出觀後由前勢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於因中立果名故。於無表立語業命名。若爾云何不受此義。雖無無表而在道時。獲得如斯意樂依止。故出觀後由前勢力。能起三正不起三邪。以於因中立果名故。可具安立八聖道支。有餘師言。唯說不作邪語等事以為道支。謂在定時由聖道力便能獲得決定不作。此定不作依無漏道而得安立故名無漏。非一切處要依真實別有法體方立名數。如八世法。謂得不得及與毀譽稱譏苦樂。非此不得衣食等事別有實體。此亦應然。別解脫律儀亦應准此。謂由思願力先立要期。能定遮防身語惡業。由斯故建立別解脫律儀。若起異緣心應無律儀者。此難非理。由熏習力欲起過時憶便止故。戒為隄塘義亦應准此。謂先立誓限定不作惡。後數憶念慚愧現前。能自制持令不犯戒。故隄塘義由心受持。若由無表能遮犯戒。應無失念而破戒者。且止此等眾多諍論。毘婆沙師說。有實物名無表色。是我所宗。前說無表大種所造性。為表大種造。為有異耶。頌曰。

 此能造大種  異於表所依

論曰。無表與表異大種生。所以者何。從一和合有細麁果不應理故。如表與大心同時生。無表亦然。為有差別。一切所造色多與大種俱時而生。然現在未來亦有少分依過去者。少分者何。頌曰。

 欲後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論曰。唯欲界系初剎那後所有無表從過大生。此為所依無表得起。現身大種但能為依。為轉隨轉因。隨其次第如輪行於地手地為依。何地身語業何地大所造。頌曰。

 有漏自地依  無漏隨生處

論曰。欲界所繫身語二業。唯欲界系大種所造。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彼地大種所造。若身語業是無漏者。隨生此地應起現前。即是此地大種所造。以無漏法不墮界故。必無大種是無漏故。由所依力無漏生故。此表無表其類是何。復是何類大種所造。頌曰。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
 散依等流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論曰。今此頌中先辯無表是無執受。無變礙故。亦等流性。亦言顯此有是剎那。謂初無漏。餘皆等流性。謂同類因生。此唯有情。依內起故。於中欲界所有無表。等流有受別異大生。異大生言。顯身語七一一是別大種所造。定生無表差別有二。謂諸靜慮無漏律儀。此二俱依定所長養無受。無異大種所生。無異大言。顯此無表七支同一具四大種所生。所以者何。所依大種如心唯一無差別故。應知有表唯是等流。此若屬身是有執受。餘義皆與散無表同。表業生時為要破壞本身形量。為不爾耶。若爾何失。若破壞者。異熟色斷應可更續。是則違越毘婆沙宗。若不破壞如何得有一身處所二形量成。有別新生等流大種。造有表業不破本身。若爾隨依何身份處起有表業應大於本。新生大種遍增益故。若不遍增益。如何遍生表。身有孔隙故得相容。已辯業門二三五別。此性界地差別云何。頌曰。

 無表記餘三  不善唯在欲
 無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無有覆表  以無等起故

論曰。無表唯通善不善性無有無記。所以者何。以無記心勢力微劣。不能引發強業令生。可因滅時果仍續起。所言餘者謂表及思。三謂皆通善惡無記。於中不善在欲非餘。已斷不善根無慚無愧故。善及無記諸地皆有。以於頌中不別遮故。欲色二界皆有無表。以無色中無大種故。隨於何處有身語轉。唯是處有身語律儀。若爾身生欲色二界入無色定應有律儀。如起無漏心有無漏無表。不爾以彼不墮界故。於無色界若有無表。應有無表非大種生。不可說言有漏無表以別界地大種為依。又背諸色入無色定故彼定中不能生色。由彼定有伏色想故。毘婆沙師作如是說。為治惡戒故起尸羅。唯欲界中有諸惡戒。無色於欲具四種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故無色中無無表色。表色唯在二有伺地。謂通欲界初靜慮中。非上地中可言有表。有覆無記表。欲界定無。唯於梵世中可得說有。曾聞大梵有誑諂言。謂自眾中為避馬勝所徵問故。矯自嘆等。上地既無言何得有聲處。有外大種為因發聲。有餘師言。上三靜慮亦有無覆無記表業。無善無染。所以者何。非上地生能起下地善及染心發身語表。劣故斷故。前說為善。復以何因二定以上都無表業。於欲界中無有有覆無記表業。以無發業等起心故。有尋伺心能發表業。二定以上都無此心。又發表心唯修所斷。見所斷惑內門轉故。以欲界中決定無有有覆無記修所斷惑。是故表業上三地都無。欲界中無有覆無記表。為但由等起令諸法成善不善性等。不爾。云何。由四種因成善性等。一由勝義。二由自性。三由相應。四由等起。何法何性由何因成。頌曰。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論曰。勝義善者。謂真解脫。以涅槃中最極安隱眾苦永寂猶如無病。自性善者。謂慚愧根。以有為中唯慚與愧及無貪等三種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性是善猶如良藥。相應善者。謂彼相應。以心心所要與慚愧善根相應方成善性。若不與彼慚等相應。善性不成。如雜藥水。等起善者。謂身語業不相應行。以是自性及相應善所等起故。如良藥汁所引生乳。若異類心所起得等云何成善。此義應思。如說善性四種差別。不善四種與此相違。云何相違。勝義不善。謂生死法。由生死中諸法皆以苦為自性極不安隱猶如痼疾。自性不善。謂無慚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無慚愧及貪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是不善猶如毒藥。相應不善。謂彼相應。由心心所法要與無慚愧不善根相應。方成不善性。異則不然。如雜毒水。等起不善。謂身語業不相應行。以是自性相應不善所等起故。如毒藥汁所引生乳。若爾便無一有漏法是無記或善。皆生死攝故。若據勝義誠如所言。然於此中約異熟說。諸有漏法若不能記異熟果者立無記名。於中若能記愛異熟說名為善故無有過。勝義無記。謂二無為。以太虛空及非擇滅。唯無記性更無異門。於此應思。若等起力令身語業成善不善。則諸大種例亦應然。以作者心本欲起業。非四大種故不成例。若爾定心隨轉無表。非正在定作意引生。亦非散心加行引發。不同類故。如何成善。或天眼耳應成善性。於如是義應設劬勞。如上所言。見所斷惑內門轉故不能發表。若爾何緣契經中說由邪見故起邪思惟邪語邪業及邪命等。此不相違。何以故。頌曰。

 等起有二種  因及彼剎那
 如次第應知  名轉名隨轉
 見斷識唯轉  唯隨轉五識
 修斷意通二  無漏異熟非
 於轉善等性  隨轉各容三
 牟尼善必同  無記隨惑善

論曰。表無表業等起有二。謂因等起。剎那等起。在先為因故。彼剎那有故。如次初名轉。第二名隨轉。謂因等起將作業時。能引發故說名為轉。剎那等起正作業時。不相離故名為隨轉。隨轉於業有何功能。雖有先因為能引發。若無隨轉者如死業應無。若爾無心如何發戒。諸有心者業起分明故隨轉心於業有用。見所斷識於發表中唯能為轉。於能起表尋伺生中為資糧故不為隨轉。於外門心正起業時此無有故。又見所斷若發表色此色則應是見所斷。若許見斷斯有何失。是則違越阿毘達磨。又明無明不相違故。有漏業色非見所斷。如是道理應更成立。若爾大種亦應見斷。俱見斷心力所起故。無如是過失如非善不善。或復許爾理亦無違。不應許然。以諸大種定非見斷及非所斷。以一切種不染污法與明無明不相違故。彼經但據前因等起而作是說。故不相違。若五識身唯作隨轉。無分別故。外門起故。修斷意識通為二種。有分別故。外門起故。一切無漏異熟生心非轉隨轉。唯在定故。不由加行任運轉故。如是即成四句差別。有轉非隨轉。謂見所斷心。有隨轉非轉。謂眼等五識。有轉亦隨轉。謂修所斷三性意識。有非轉隨轉。謂諸無漏異熟生心。轉隨轉心定同性不。此不決定。其事云何。謂前轉心若是善性。後隨轉識通善等三。不善無記隨轉亦爾。唯牟尼尊轉隨轉識多分同性少有不同。謂轉若善心隨轉亦善。轉心若無記隨轉亦然。而或有時善隨無記轉。曾無無記為善隨轉時。以佛世尊於說法等心或增長無萎歇故。有餘部說。諸佛世尊常在定故。心唯是善無無記心。故契經說。

 那伽行在定  那伽住在定
 那伽坐在定  那伽臥在定

毘婆沙師作如是釋。此顯佛意。若不樂散心則於四威儀能常在定。然於餘位非無威儀及異熟生通果心起。諸有表業成善等性。為如轉心。為如隨轉。設爾何失。若如轉者。則欲界中應有有覆無記表業。身見邊見能為轉故。或應簡別非一切種見所斷心皆能為轉。若如隨轉惡無記心俱得別解脫表應非善性。於此徵難應設劬勞。應言如轉心表成善等性。然非如彼見斷轉心。修斷轉心為間隔故。若表不由隨轉心力成善等者。則不應言彼經但據前因等起非據剎那。故欲界中定無有覆無記表業。但應說言。彼經唯據餘心所間因等起說故。見斷心雖能為轉。而於欲界定無有覆無記表業。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三

 

上篇:阿毗達磨俱舍論

下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我聞如是。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序 終南山豐德寺律師道宣撰 觀夫...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五苦章句經

五苦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佛教詞典】索美食戒制意

子題:雜食 行宗記釋云:「制意中,初示行本。今下,顯...

【佛教詞典】間色服

(衣服)袈裟之異名。袈裟有定之三種壞色。是為一種之...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進為體 四念處其實是很難講的。四念處雖然只...

往生淨土的願,絕非世俗濁欲

佛教說這個慾望,比如具體談到五欲財、色、名、食、睡...

佛門裡的平等、寬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狀。說寺裡的僧人把偷偷...

聖嚴法師:少欲知足真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很多快樂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

死期不定,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

我對死亡一直沒有什麼感覺,總覺得死亡都是別人家的事...

慈舟法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此苦海甚深無底,廣闊無涯。因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

心態轉,角度變

把佛法運用起來,不要總以從前那種心態看事,不要總以...

吃葷對誦經往生是否有影響

問: 我皈依後十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葷的...

竿影見佛法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楮訾)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楮訾)

【視頻】暮時課誦

暮時課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