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七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根品第二之五

廣說因已。緣復云何。頌曰。

 說有四種緣  因緣五因性
 等無間非後  心心所已生
 所緣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論曰。於何處說。謂契經中。如契經中說四緣性。謂因緣性。等無間緣性。所緣緣性。增上緣性。此中性者是緣種類。於六因內除能作因。所餘五因是因緣性。除阿羅漢臨涅槃時最後心心所法諸餘已生心心所法。是等無間緣性。此緣生法等而無間。依是義立等無間名。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無間緣。不等生故。謂欲界色。或無間生欲界色界二無表色。或無間生欲界無漏二無表色。以諸色法雜亂現前等無間緣生無雜亂。故色不立等無間緣。尊者世友作如是言。於一身中一長養色相續不斷。復有第二長養色生不相違害故不可立等無間緣。大德復言。以諸色法無間生起或少或多。謂或有時從多生少。如燒稻稈大聚為灰。或時復有從少生多。如細種生諾瞿陀樹。根莖枝葉漸次增榮。聳幹垂條多所蔭映。豈不心所無間生時亦有少多品類非等。謂善不善無記心中。有尋有伺三摩地等。此於異類實有少多。然自類中無非等義。謂無少受無間生多。或復從多無間生少。想等亦爾。無非等過。豈唯自類前能為後等無間緣。不爾。云何。前心品法總為後品等無間緣。非唯自類。且於受等自體類中無少生多以說等義。唯執同類相續者。說唯自類有等無間緣。心唯生心受唯生受。乃至廣說若從無染無間染生。此染心中所有煩惱用先滅煩惱為等無間緣。如出滅定心還用先滅正入滅定心為緣故起。彼說非善。初無漏心應闕此緣而得生故。不相應行亦如諸色。雜亂現前故非等無間緣。三界及不系可俱現前故。何緣不許未來世有等無間緣。以未來法雜亂而住無前後故。如何世尊知未來世此法無間此法應生。比過現法而現知故。傳說。世尊見從過去如此類業此類果生。是法無間生如是法。又從現在如此類業此類果生。是法無間生如是法。如是見已。便於未來諸亂住法。能正了達此法無間此法應生。雖如是知而非比智。由佛比類過去現在因果次第。便於未來亂住諸法能現了達。謂未來世如是有情造如是業招如是果。是願智攝故非比智。若爾世尊未見前際。於後際法應不能知。有餘復言。有情身內有未來世果因先兆。是不相應行蘊差別。佛唯觀此便知未來。非要現游靜慮通慧。若爾諸佛便於未來佔相故知。非為現證。故如經部諸師所言。世尊舉意遍知諸法非比非佔。此說為善。如世尊說。諸佛德用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若於未來無定前後次第安立。何故但言世第一法無間唯生苦法智忍不生餘法。如是廣說。乃至金剛喻定無間。唯生盡智不生餘法。若此法生系屬彼法要彼無間此乃得生。如芽等生要藉種等。然此非有等無間緣。諸阿羅漢最後心心所。何緣故說非等無間緣。無餘心等續此起故。豈不如是無間滅心亦名為意。後心無間識既不生應不名意。意是依所顯非作用所顯。此最後心有所依義。餘緣闕故後識不生。等無間緣作用所顯。若法此緣取為果已。定無諸法及諸有情能為障礙令彼不起。故最後心雖得名意而不可說等無間緣。若法與心為等無間。彼法亦是心無間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無心定出心心所。及第二等二定剎那。第二句者。謂初所起二定剎那。及有心位諸心心所生住異滅。第三句者。謂初所起二定剎那。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謂第二等二定剎那。及無心定出心心所生住異滅。若法與心為等無間。與無心定為無間耶。應作四句。謂前第三第四句為今第一第二句。即前第一第二句為今第三第四句。從二定出諸心心所望入定心中間遠隔。如何為彼等無間耶。中間不隔心心所故。如是已釋等無間緣。所緣緣性。即一切法望心心所隨其所應。謂如眼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色為所緣緣。如是耳識及相應法以一切聲。鼻識相應以一切香。舌識相應以一切味。身識相應以一切觸。意識相應以一切法為所緣緣。若法與彼法為所緣。無時此與彼非所緣。於不緣位亦所緣攝。被緣不緣其相一故。譬如薪等於不燒時亦名所燒。相無異故。心心所法。如於所緣處事剎那三皆決定。於所依亦有如是決定耶。應言亦有如是決定。然於現在親附自所依。過去未來與所依相離。有說。在過去亦親附所依。如是已釋所緣緣性。增上緣性即能作因。以即能作因為增上緣故。此緣體廣名增上緣。一切皆是增上緣故。既一切法亦所緣緣。此增上緣何獨體廣。俱有諸法未嘗為所緣。然為增上故。唯此體廣。或所作廣名增上緣。以一切法各除自性與一切有為為增上緣故。頗有法於法全非四緣不。有謂自性於自性。於他性亦有。謂有為於無為。無為於無為。如是諸緣於何位法而興作用。頌曰。

 二因於正滅  三因於正生
 餘二緣相違  而興於作用

論曰。前說五因為因緣性。二因作用於正滅時。正滅時言顯法現在滅現前故名正滅時。俱有相應於法滅位方興作用。由此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所言三因於正生者。謂未來法於正生位。生現前故名正生時。同類遍行異熟三種。於法生位作用方興。已說因緣二時作用。二緣作用與此相違。等無間緣於法生位而興作用。以彼生時前心心所與其處故。若所緣緣能緣滅位而興作用。以心心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唯增上緣於一切位皆無障住故。彼作用隨無障位一切無遮。已說諸緣及興作用。應言何法由幾緣生。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餘由二緣生  非天次等故

論曰。心心所法由四緣生。此中因緣謂五因性。等無間緣謂前無間已生。非後心心所法。所緣緣者謂隨所應或色等五。或一切法。增上緣者謂隨所應各除自性餘一切法。滅盡無想二定由三除所緣緣。非能緣故。由因緣者。謂由二因。一俱有因。謂生等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同地善法。等無間緣謂入定心及相應法。增上緣者。謂如前說。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礙心等起故。與心等但為等無間。非等無間緣。餘不相應及諸色法由因增上二緣所生。一切世間唯從如上所說諸因諸緣所起。非自在天我勝性等一因所起。此有何因。若一切成許由因者。豈不便捨一切世間由自在等一因生論。又諸世間非自在等一因所起。次第等故。謂諸世間若自在等一因生者。則應一切俱時而生非次第起。現見諸法次第而生。故知定非一因所起。若執自在隨欲故然。謂彼欲令此法今起此法今滅此於後時。是則應成非一因起。亦由樂欲差別生故。或差別欲應一時生。所因自在無差別故。若欲差別更待餘因不俱起者。則非一切唯用自在一法為因。或所待因亦應更待餘因差別方次第生。則所待因應無邊際。若更不待餘差別因。此因應無次第生義。則差別欲非次第生。若許諸因展轉差別無有邊際信無始故。徒執自在為諸法因不越釋門因緣正理。若言自在欲雖頓生而諸世間不俱起者。由隨自在欲所生故。理亦不然。彼自在欲前位與後無差別故。又彼自在作大功力。生諸世間得何義利。若為發喜生諸世間。此喜離餘方便不發。是則自在於發喜中既必待餘。應非自在。於喜既爾。餘亦應然。差別因緣不可得故。或若自在生地獄等無量苦具逼害有情。為見如斯發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為。依彼頌言。誠為善說。

 由險利能燒  可畏恆逼害
 樂食血肉髓  故名魯達羅

又若信受一切世間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則為誹撥現見世間所餘因緣人功等事。若言自在待餘因緣助發功能方成因者。但是朋敬自在天言。離所餘因緣不見別用故。或彼自在要餘因緣助方能生。應非自在。若執初起自在為因餘後續生待餘因者。則初所起不待餘因。應無始成猶如自在。我勝性等隨其所應如自在天應廣徵遣。故無有法唯一因生。奇哉世間不修勝慧。如愚禽獸。良足可悲。彼彼生中別別造業。自受異熟及士用果。而妄計有自在等因。且止破邪應辯正義。前言餘法由二緣生。於中云何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為因緣。頌曰。

 大為大二因  為所造五種
 造為造三種  為大唯一因

論曰。初言大為大二因者。是諸大種更互相望。但為俱有同類因義。大於所造能為五因。何等為五。謂生依立持養別故。如是五因。但是能作因之差別。從彼起故說為生因。生已隨逐大種轉故。如依師等說為依因。能任持故。如壁持畫說為立因。不斷因故說為持因。增長因故說為養因。如是則顯大與所造為起變持住長因性。諸所造色自互相望容有三因。所謂俱有同類異熟。其能作因無差別轉故不恆數。俱有因者。謂隨心轉身語二業。非餘造色。同類因者。一切前生於後同類。異熟因者。謂身語業能招異熟眼根等果。所造於大但為一因。謂異熟因。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大種果故。前已總說諸心心所前能為後等無間緣。未決定說何心無間有幾心生復從幾心有何心起。今當定說。謂且略說有十二心。云何十二。頌曰。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論曰。且於欲界有四種心。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無色界各有三心。謂除不善。餘如上說。如是十種說有漏心。若無漏心唯有二種。謂學無學。合成十二。此十二心互相生者。頌曰。

 欲界善生九  此復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餘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復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復生於六
 無覆從三生  此復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復從六生
 有覆生從七  無覆如色辨
 學從四生五  餘從五生四

論曰。欲界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入定時及續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心。無色界一於續生位。欲善無間生彼染心。不生彼善以極遠故。無色於欲四遠故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及學無學。謂入觀時。即此復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出定時從彼善起。彼染污定所逼惱時。從彼染心生於下善。為依下善防彼退故。及學無學。謂出觀時。染謂不善有覆無記二各從十無間而生。謂十二中除學無學。於續生位。三界諸心皆可無間生欲界染心故。即此無間能生四心。謂自界四。餘無生理。餘謂欲纏無覆無記。此心從五無間而生。謂自界四及色界善。欲界化心從彼生故。即此無間能生七心。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善與染污。欲界化心還生彼善。於續生位生彼染心。並無色一於續生位此無覆心能生彼染。色界善心無間生十一。謂除無色無覆無記心。即此復從九無間起。謂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無色無覆無記。有覆從八無間而生。除欲二染及學無學。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從三無間而起。謂唯自界。餘無生理。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無色染。無色界善無間生九心。謂除欲善及欲色無覆。即此從六無間而生。謂自界三及色界善並學無學。有覆無間能生七心。謂自界三及色界善欲色界染。即此亦從七無間起。謂除欲色染及學無學心。無覆如色說從三無間生。謂自界三。餘皆非理。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及欲色染。學心從四無間而生。謂即學心及三界善。即此無間能生五心。謂前四心及無學一。餘謂無學從五無間生。謂三界善及學無學二。即此無間能生四心。謂三界善及無學一。說十二心互相生已。云何分此為二十心。頌曰。

 十二為二十  謂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餘數如前說

論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種。謂加行得生得別故。欲界無覆分為四心。一異熟生。二威儀路。三工巧處。四通果心。色無覆心分為三種。除工巧處。上界都無造作種種工巧事故。如是十二為二十心。謂善分六。無覆分八。無色界無威儀路等餘數如上故成二十。威儀路等三無覆心色香味觸為所緣境。工巧處等亦緣於聲。如是三心唯是意識。威儀路工巧處加行亦通四識五識。有餘師說有威儀路及工巧處所引意識能具足緣十二處境。如是二十互相生者。且說欲界八種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十。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二善二染。及色界二加行善心有覆無記。並學無學。生得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此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界二加行善心有覆無記。並學無學。二染污心無間生七。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即此復從十四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界四除加行善與通果心。並無色三。除加行善。異熟威儀無間生八。謂自界六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七無間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工巧處心無間生六。謂自界六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即此復從七無間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從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一即通果心。及色界一即加行善。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前說自色二心。次說色界六種心中。從加行善心無間生十二。謂自界六及欲界三加行生得與通果心。並無色一加行善心學無學心。即此復從十無間起。謂自界四。除威儀路與異熟生。及欲界二加行通果。並無色二加行有覆學無學心。生得善心無間生八。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覆。並無色一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有覆無記無間生九。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四二善二染。即此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三生得善心威儀異熟。並無色三除加行善。異熟威儀無間生七。謂自界四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覆。並無色一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從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二加行通果。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前說自界二心。次說無色四種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六無間起。謂自界三唯除異熟。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生得善心無間生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有覆無記。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自界四。有覆無記無間生八。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加行有覆。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十無間起。謂自界四及色界三生得異熟與威儀路。並欲界三名如色說。異熟生心無間生六。謂自界三除加行善。及色界一有覆無記。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自界四。次說無漏二種心中。從有學心無間生六。謂通三界加行善心及欲生得。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三加行及有學心。從無學心無間生五。謂前有學所生六中除有學一。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三加行及學無學。復有何緣。加行無間能生異熟工巧威儀。非彼無間生加行善。勢力劣故。非作功用所引發故。樂作功用引發工巧威儀轉故。不能順起加行善心。出心不由功用轉故。加行無間可能生彼。若爾染污無間。不應生加行善。不相順故。雖爾厭倦煩惱現行為欲了知容起加行。欲界生得以明利故。可有從彼學無學心色界加行無間而起。非作功用所引發故。不能從此引生彼心。又欲生得以明利故。可從色染無間而生。色界生得不明利故。非無色染無間而起。作意有三。一自相作意。謂如觀色變礙為相。乃至觀識了別為相。如是等觀相應作意。二共相作意。謂十六行相應作意。三勝解作意。謂不淨觀及四無量有色解脫勝處遍處。如是等觀相應作意。如是三種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能具起三種作意。若作是說便順此言。不淨觀俱行修念等覺分。有餘師說。唯從共相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通起三種。修不淨觀調伏心已。方能引生共相作意。從此無間聖道現前。依此傳傳密意故。說不淨觀俱行修念等覺分。有餘復言。唯從共相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唯能起共相作意。若爾有依未至定等三地證入正性離生。聖道無間可生欲界共相作意。若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證入正性離生。聖道無間起何作意。非起欲界共相作意。以極遠故。非於彼地已有曾得共相作意。異於曾得順抉擇分。非諸聖者順抉擇分可復現前。非得果已可重發生加行道故。若謂有別共相作意。順抉擇分俱時已修。由系屬彼是彼類故。如觀諸行皆是無常。觀一切法皆是非我涅槃寂靜。聖道無間引彼現前。毘婆沙師不許此義。違正理故。若依未至定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地或是欲界。依無所有處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地或是有頂。若依餘地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唯自非餘地。於欲界中有三作意。一聞所成。二思所成。三生所得。色界亦有三種作意。一聞所成。二修所成。三生所得。無思所成。舉心思時即入定故。無色唯有二種作意。一修所成。二生所得。此中五種作意無間聖道現前。除生所得聖道。系屬加行心故。聖道無間亦得發生。欲界生得以明利故。於前所說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頌曰。

 三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種
 色善三學四  餘皆自可得

論曰。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六心。彼先不成今得成故。由疑續善及界退還。欲界善心爾時名得。由起惑退及界退還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覆心。由起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學心。故名得六。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亦得六心。由界退還得欲界一無覆無記及色界三。色界染心亦由退得。由起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學心。故名得六。無色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唯得二心。由起惑退得彼染心。及得學心。故名得二。色界善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三心。謂彼善心及欲色界無覆無記。由昇進故。若有學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四心。謂有學心及欲色界無覆無記並無色善。由初證入正性離生。及由聖道離欲色染。餘謂前說染等心餘。不說彼心正現前位得心差別。應知彼心正現前位。唯自可得。有餘於此總說。頌曰。

 慧者說染心  現起時得九
 善心中得六  無記唯無記

於善心中應言得七。謂由正見續善根時。欲界善心起位名得。離欲界染究竟位中。頓得欲色無覆無記。得色無色三摩地時。彼二善心說名為得。初入離生位證阿羅漢時。學無學心說名為得。餘准前釋應知其相。為攝前義。復說頌言。

 由託生入定  及離染退時
 續善位得心  非先所成故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卷第七

 

上篇:阿毗達磨俱舍論

下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淨土全書

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必先淨其心。其心淨則其...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受菩薩戒儀

受菩薩戒儀 南嶽沙門釋 惠思 撰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卷第一 觀無畏尊者集(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樂邦文類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指樂邦令...

【佛教詞典】之善

(1152~1235)宋代臨濟宗楊岐派禪僧。浙江吳興人,俗...

【佛教詞典】正行真如作意

【正行真如作意】 p0505 顯揚三卷九頁云:七、正行真如...

飄去的是雲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師的故事

1981年,24歲的如瑞削髮為尼,繼承通願老法師的遺願。...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問: 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

生重前行,死歸淨土

前面談到的全是我們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熱鬧一樣,以...

未悟的人,猶如瞎子一般

沒有悟的人,與大悟以後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

虛雲老和尚《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現在這裡的和平法會。已舉行幾天了。這是很希有難得的...

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卡;...

外面境界沒有錯,錯的是自己

世出世間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見解就正確...

用歡喜心降伏你的自卑與嫉妒

當別人有成就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看到別人...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 淨土法...

學會忘記,留一份淡泊給自己

人生如戲,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情緣,每個人都在...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

【視頻】《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視頻】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聆志居士)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