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末羅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末羅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時有國王,號曰末羅,土地豐沃,士民壯勇。其國中有方石,周旋數十里,當於王道。群臣共議,啟王徙石。王便料選國內,凡得九億人,令掘徙石,乃歷年月,士民疲極,不能動石。

佛念人民愚癡,空自勤苦,而石不移,即呼阿難:「與汝俱往。」如彈指頃,便到其國。

佛時作沙門,被服住在石邊,謂人民言:「用何故掘徙此石?」初無應者,如是至三,人民恚言:「我掘此石,勤苦經年,卿何等人,反來問我?」各自委去。

佛即時笑,以足指挑石,手受之,擲置空中,復以手受,住之於地。佛便放光明、現相好,九億人見佛威神,莫不震聳,皆叩頭言:「吾等愚癡,不別真偽,將何神天?」

佛言:「我是佛也。」

人民問言:「佛用何等力能舉此石?」答言:「我有四力。何等為四?一為精進力、二為忍辱力、三為布施力、四為父母力。

「何等為精進力?謂不殺盜淫欺,廣陳經法,開導人物,未曾懈怠,是為精進力。

「何等為忍辱力?敢有殘害毀辱,加惡於我,我心如地,無所不受,是為忍辱力。

「何等為布施力?謂以國土珍寶妻子頭眼,悉以施人,意無恨悔,是為布施力。

「何等為父母力?謂受父母身體哺乳育養之恩,或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是為父母力。」

人民復問言:「盡復有何等力?」

佛言:「復有四力。何等為四?謂生、老、病、死是為四力。」

復問言:「佛當常住於世不?」

佛言:「我亦當般泥洹。」

人民言:「佛乃神聖,相好金色,當世希有,猶尚般泥洹,何況我曹?」王及臣民,九億人同時意解,乞受五戒十善,歸命三尊,結解垢除,即得須陀洹道。

阿難正衣服,為佛作禮白言:「是王及與九億人,皆有何功德,今聞經即得解疾?」

佛言:「乃昔俱留秦佛時,王及國中九億人,同時立志,或受五戒十善者、或持齋者、或然燈者、或燒香散華者、或諷誦經者或聽經者,今故來會,聞經即解。」

諸比丘歡喜,前為佛作禮。

佛說末羅王經


上篇: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下篇:佛說旃陀越國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於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造塔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序 夫塔者,梵之稱,譯者謂之墳。或方或圓...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分別業報略經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最...

遊心安樂道

遊心安樂道 釋元曉撰 遊心安樂,略開七門:初、述教起...

私呵昧經

私呵昧經(一名菩薩道樹)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教詞典】續扶桑隱逸傳

凡三卷。日本義堂撰。續元政法師之扶桑隱逸傳,記述日...

【佛教詞典】亡物五人以上羯磨分法

亦名:分亡僧物五人以上羯磨、亡僧物五人以上羯磨分法...

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

空掉內心的觀念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牛奶;當...

世間之樂虛誑不實,禪定之樂永離生死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

火宅三車喻

有一位大長者,年事已高且家財萬貫,擁有無數的田宅僕...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夠有悲心去度眾生

佛陀建立僧團的目的,也就是續佛慧命,領眾修行,傳承...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流轉三界呢

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我們今天犯的錯誤是什麼呢

唯識學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個...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開元年間,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遺忘別人的「不好」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牢記於心頭,而又有另外...

【視頻】《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

《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

【視頻】《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喬安舞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喬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