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八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分別世品第三之一

已依三界分別心等。今次應說。三界是何。各於其中處別有幾。頌曰。

 地獄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獄洲異
 此上十七處  名色界於中
 三靜慮各三  第四靜慮八
 無色界無處  由生有四種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續

論曰。地獄等四及六欲天並器世間。是名欲界。六欲天者。一四大王眾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覩史多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如是欲界處別有幾。地獄洲異故成二十八大地獄名地獄異。一等活地獄。二黑繩地獄。三眾合地獄。四號叫地獄。五大叫地獄。六炎熱地獄。七大熱地獄。八無間地獄。言洲異者。謂四大洲。一南贍部洲。二東勝身洲。三西牛貨洲。四北俱盧洲。如是十二並六欲天傍生餓鬼處成二十。若有情界從自在天至無間獄。若器世界乃至風輪皆欲界攝。此欲界上處有十七。謂三靜慮處各有三。第四靜慮處獨有八。器及有情總名色界。第一靜慮處有三者。一梵眾天。二梵輔天。三大梵天。第二靜慮處有三者。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極光淨天。第三靜慮處有三者。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遍淨天。第四靜慮處有八者。一無雲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四無煩天。五無熱天。六善現天。七善見天。八色究竟天。迦濕彌羅國諸大論師皆言。色界處但有十六。彼謂。即於梵輔天處有高台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尊處座四眾圍繞。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所。過去未來無表無色不住方所。理決然故。但異熟生差別有四。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如是四種名無色界。此四非由處有上下。但由生故勝劣有殊。復如何知彼無方處。謂於是處得彼定者。命終即於是處生故。復從彼沒生欲色時。即於是處中有起故。如有色界一切有情要依色身心等相續。於無色界受生有情。以何為依心等相續。對法諸師說。彼心等依眾同分及與命根而得相續。若爾有色有情心等何不但依此二相續。有色界生此二劣故。無色此二因何故強。彼界二從勝定生故。由彼等至能伏色想。若爾於彼心等相續。但依勝定何用別依。又今應說。如有色界受生有情同分命根依色而轉。無色此二以何為依。此二更互相依而轉。有色此二何不相依。有色界生此二劣故。無色此二因何故強。彼界此二種從勝定生故。前說彼定能伏色想。是則還同心相續難。或心心所唯互相依故。經部師說。無色界心等相續無別有依。謂若有因未離色愛引起心等。所引心等與色俱生。依色而轉。若因於色已得離愛。厭背色故。所引心等非色俱生不依色轉。何故名為欲等三界。能持自相故名為界。或種族義如前已釋。欲所屬界說名欲界。色所屬界說名色界。略去中言故作是說。如胡椒飲如金剛環。於彼界中色非有故名為無色。所言色者。是變礙義。或示現義。彼體非色立無色名。非彼但用色無為體。無色所屬界說名無色界。略去中言喻如前說。又欲之界名為欲界。此界力能任持欲故。色無色界應知亦然。此中欲言為說何法略說段食淫所引貪。如經頌言。

 世諸妙境非真欲  真欲謂人分別貪
 妙境如本住世間  智者於中已除欲

邪命外道便詰尊者舍利子言。

 若世妙境非真欲  說欲是人分別貪
 比丘應名受欲人  起惡分別尋思故

時舍利子反質彼言。

 若世妙境是真欲  說欲非人分別貪
 汝師應名受欲人  恆觀可意妙色故

若法於彼三界現行。此法即說三界系不。不爾。云何於中隨增三界貪者是三界系。此中何法名三界貪。謂三界中各隨增者。今此所言同縛馬答。猶如有問縛馬者誰。答言馬主。即彼復問馬主是誰。答言縛者。如是二答皆不令解。今此所言不同彼答。謂於前說欲界諸處未離貪者貪名欲貪。此所隨增名欲界系。於前所說色無色中隨其所應當知亦爾。或不定地貪名欲貪。此所隨增名欲界系。諸靜慮地貪名色貪。此所隨增名色界系。諸無色地貪名無色貪。此所隨增名為無色界系。於欲化心上如何起欲貪。從他所聞。或自退失生愛味故。或觀化者自在勢力於彼化心生貪愛故。若心能化香味二法。此能化心是欲界系。色界心不能化作香味故。如是三界唯有一耶。三界無邊如虛空量。故雖無有始起有情。無量無邊佛出於世。一一化度無數有情令證無餘般涅槃界而不窮盡猶若虛空。世界當言云何安住。當言傍住故。契經言。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澍。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壞或成。如於東方。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不說上下。有說亦有上下二方。餘部經中說十方故。色究竟上復有欲界。於欲界下有色究竟。若有離一欲界貪時。諸欲界貪皆得滅離。離色無色應知亦爾。依初靜慮起通慧時。所發神通但能往至自所生界梵世非餘。所餘通慧應知亦爾。已說三界。五趣云何。頌曰。

 於中地獄等  自名說五趣
 唯無覆無記  有情非中有

論曰。於三界中說有五趣。即地獄等如自名說。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於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為有三界非趣所攝。而於界中說有五趣。有謂善染外器中有雖是界性而非趣攝。五趣體唯無覆無記。若異此者趣應相雜。於一趣中具有五趣業煩惱故。五趣唯是有情數攝。體非中有。施設足論作如是說。四生攝五趣非五攝四生。不攝者何。所謂中有。法蘊足論亦作是言。眼界云何。謂四大種所造淨色是眼。眼根眼處眼界地獄傍生鬼人天趣修成中有。契經亦簡中有異趣。是何契經。謂七有經。彼說七有。謂地獄有傍生有餓鬼有天有人有業有中有。彼經中說五趣及因並趣方便。故趣唯是無覆無記其理極成。簡業有因異諸趣故。迦濕彌羅國誦如是契經。尊者舍利子作是言。具壽。若有地獄諸漏現前故造作增長順地獄受業。彼身語意曲穢濁故於[木*柰]落迦中受五蘊異熟。異熟起已名那落迦。除五蘊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故趣唯是無覆無記若如是者。品類足論當云何通。彼說五趣一切隨眠所隨增故。彼說五趣續生心中容有五部一切煩惱趣及入心。總說為趣。無相違失。譬如村落及村落邊總名村落。有說。趣體亦通善染。然七有經簡業有者。非別說故定非彼攝。如五濁中煩惱與見別說為濁。非別說故。彼見定非煩惱所攝。如是業有雖亦是趣。為顯趣因。是故別說。若爾中有亦應是趣。不爾。趣義不相應故。趣謂所往不可說言中有是所往。即死處生故。若爾無色亦應非趣。即於死處而受生故。既爾中有名中有故不應名趣。二趣中故名為中有。此若趣攝非中間故。是則不應說名中有。然彼尊者舍利子言異熟起已名地獄者。說異熟起方名地獄。非說地獄唯是異熟。然復說言除五蘊法彼那落迦不可得者。為遮實有能往諸趣補特伽羅故作是說。非遮餘蘊故作是言。毘婆沙師說。趣唯是無覆無記。有說。一向是異熟生。有餘師言。亦通長養。即於三界及五趣中。如其次第識住有七。其七者何頌曰。

 身異及想異  身異同一想
 翻此身想一  並無色下三
 故識住有七  餘非有損壞

論曰。契經中說。有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識住。一分天者。謂欲界天及初靜慮除劫初起。言身異者。謂彼色身種種顯形狀貌異故。彼由身異。或有異身故彼有情說名身異。言想異者。謂彼苦樂不苦不樂想差別故。彼由想異。或有異想故彼有情說名想異。有色有情身異想一如梵眾天謂劫初起。是第二識住。所以者何。以劫初起。彼諸梵眾起如是想。我等皆是大梵所生。大梵爾時亦起此想。是諸梵眾皆我所生。同想一因故名想一。大梵王身其量高廣。容貌威德言語光明衣冠等事。一一皆與梵眾不同故名身異。經說。梵眾作是念言。我等曾見如是有情長壽久住。乃至起願。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於彼正起此心願時。我等便生彼同分內。梵眾何處曾見梵王。有餘師言。住極光淨。從彼天沒來生此故。云何今時不得第二靜慮。而能憶念彼地宿住事耶。若彼已得第二靜慮。云何緣大梵猶起戒禁取。有餘師說。住中有中。彼住中有中無長時住義。以於受生無障礙故。如何梵眾可作念言。我等曾見如是有情長壽久住。是故梵眾即住自天憶念此生前所更事。謂先見彼長壽久住。後重見時起如是念。有色有情身一想異如極光淨天。是第三識住。此中舉後兼以攝初。應知具攝第二靜慮。若不爾者。彼少光天無量光天何識住攝。彼天顯形狀貌不異故名身一。樂非苦樂二想交參故名想異。傳說。彼天厭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捨根現前。厭近分地捨根已起根本地喜根現前。如富貴人厭欲樂已便受法樂。厭法樂已復受欲樂。豈不遍淨想亦應然。非遍淨天曾有厭樂。以樂寂靜曾無厭時。喜則不然擾動心故。經部師說。有餘契經釋彼天中有想異義。謂極光淨有天新生。未善了知世間成壞。彼見下地火焰洞然。見已便生驚怖厭離。勿彼火焰燒盡梵宮令彼皆空上侵我處。彼極光淨有舊生天。已善了知世間成壞。便慰喻彼驚怖天言。淨仙淨仙。勿怖勿怖。昔彼火焰燒盡梵宮。令其皆空即於彼滅。彼於火焰有來不來想及怖不怖想故名想異。非由有樂非苦樂想有交參故得想異名。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淨天。是第四識住。唯有樂想故名想一。初靜慮中由染污想故言想一。第二靜慮由二善想故言想異。第三靜慮由異熟想故言想一。下三無色名別。如經即三識住是名為七。此中何法名為識住。謂彼所繫五蘊四蘊。如其所應是名識住。所餘何故非識住耶。於餘處皆有損壞識法故。餘處者何。謂諸惡處第四靜慮及與有頂。所以者何。由彼處有損壞識法故非識住。何等名為損壞識法。謂諸惡處有重苦受能損於識。第四靜慮有無想定及無想事。有頂天中有滅盡定能壞於識令相續斷故非識住。復說。若處餘處有情心樂來止。若至於此不更求出。說名識住。於諸惡處二義俱無。第四靜慮心恆求出。謂諸異生求入無想。若諸聖者樂入淨居或無色處。若淨居天樂證寂滅。有頂昧劣故非識住。如是分別七識住已。因茲復說九有情居。其九者何。頌曰。

 應知兼有頂  及無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餘非不樂住

論曰。前七識住及第一有無想有情。是名為九。諸有情類唯於此九欣樂住故。立有情居。餘處皆非。不樂住故。言餘處者。謂諸惡處。非有情類自樂居中。惡業羅剎逼之令住故。彼如牢獄不立有情居。第四靜慮除無想天。餘非有情居。如識住中釋。前所引經說七識住。復有餘經說四識住。其四者何。頌曰。

 四識住當知  四蘊唯自地
 說獨識非住  有漏四句攝

論曰。如契經言。識隨色住。識隨受住。識隨想住。識隨行住。是名四種。如是四種其體云何。謂隨次第有漏四蘊。又此唯在自地非餘。識所依著名識住故。非於異地色等蘊中識隨愛力依著於彼。如何不說識為識住。由離能住立所住故。非能住識可名所住。如非即王可名王座。或若有法識所乘御如人船理說名識住。非識即能乘御自體。是故不說識為識住。毘婆沙師所說如是。若爾何故餘契經言。於識食中有喜有染。有喜染故識住其中識所乘御。又如何言前七識住五蘊為體。雖有是說。而於生處所攝蘊中不別分析。總生喜染故。識轉時亦名識住。非獨說識。然色等蘊一一能生種種喜染令識依著。獨識不然故言非住。是故於此四識住中識非識住。於餘可說。又佛意說。此四識住猶如良田。總說一切有取諸識猶如種子。不可種子立為良田。仰測世尊教意如是。又法與識可俱時生為識良田。可立識住。識蘊不爾。故非識住。如是所說七種四種識住雖殊而皆有漏。為七攝四四攝七耶。非遍相攝。可為四句。謂審觀察應知二門體互寬陿得成四句。或有七攝非四攝等。第一句者。謂七中識。第二句者。謂諸惡處第四靜慮及有頂中除識餘蘊。第三句者。七中四蘊。第四句者。謂除前相。於前所說諸界趣中。應知其生略有四種。何等為四。何處有何。頌曰。

 於中有四生  有情謂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獄及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論曰。謂有情類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名為四。生謂生類。諸有情中雖餘類雜而生類等。云何卵生。謂有情類生從卵[穀-禾+卵]是名卵生。如鵝孔雀鸚鵡鴈等。云何胎生。謂有情類生從胎藏是名胎生。如像馬牛豬羊驢等。云何濕生。謂有情類生從濕氣是名濕生。如蟲飛蛾蚊蚰蜒等。云何化生。謂有情類生無所託是名化生。如那落迦天中有等。具根無缺支分頓生。無而欻有故名為化。人傍生趣各具四種。人卵生者。謂如世羅鄔波世羅生從鶴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羅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鄔波遮盧。鴿鬘菴羅衛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傍生三種共所現見。化生如龍揭路荼等。一切地獄諸天中有皆唯化生。鬼趣唯通胎化二種。鬼胎生者。如餓鬼女白目連雲。

 我夜生五子  隨生皆自食
 晝生五亦然  雖盡而無飽

一切生中何生最勝。應言最勝唯是化生。若爾何緣後身菩薩得生自在而受胎生。現受胎生有大利故。謂為引導諸大釋種親屬相因令入正法。又引餘類令知菩薩是輪王種生敬慕心。因得捨邪趣於正法。又令所化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義。我曹亦爾。何為不能因發正勤專修正法。又若不爾族姓難知。恐疑幻化為天為鬼。如外道論矯設謗言。過百劫後當有大幻出現於世噉食世間。故受胎生息諸疑謗。有餘師說。為留身界故受胎生。令無量人及諸異類一興供養千返生天及證解脫。若受化生無外種故。身才殞逝無復遺形。如滅燈光即無所見。若人信佛有持願通能久留身。此不成釋因論生論。若化生身如滅燈光死無遺者。何故契經說化生揭路荼取化生龍為充所食。以不知故為食取龍。不說充飢。斯有何失。或龍未死暫得充飢。死已還饑。暫食何咎。於四生內何者最多。唯化生。何以故。三趣少分及二趣全一切中有皆化生故。此中何法說名中有。何緣中有非即名生。頌曰。

 死生二有中  五蘊名中有
 未至應至處  故中有非生

論曰。於死有後在生有前。即彼中間有自體起。為至生處故起此身。二趣中間故名中有。此身已起何不名生。生謂當來所應至處。依所至義建立生名。此中有身其體雖起而未至彼。故不名生。何謂當來所應至處。所引異熟究竟分明。是謂當來所應至處。有餘部說。從死至生處容間絕。故無中有。此不應許。所以者何。依理教故。理教者何。頌曰。

 如穀等相續  處無間續生
 像實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處無二並  非相續二生
 說有健達縛  及五七經故

論曰。且依正理中有非無。現見世間相續轉法。要處無間剎那續生。且如世間穀等相續。有情相續理亦應然。剎那續生處必無間。豈不現見有法續生而於其中處亦有間。如依鏡等從質像生。如是有情死有生有。處雖有間何妨續生。實有諸像理不成故。又非等故為喻不成。謂別色生說名為像。其體實有理所不成。設成非等。故不成喻。言像不成故非喻者。以一處所無二並故。謂於一處鏡色及像並見現前。二色不應同處並有。依異大故。又陿水上兩岸色形。同處一時俱現二像。居兩岸者互見分明。曾無一處並見二色。不應謂此二色俱生。又影與光未嘗同處。然曾見鏡懸置影中。光像顯然現於鏡面。不應於此謂二併生。或言一處無二並者。鏡面月像謂之為二。近遠別見如觀井水。若有併生如何別見。故知諸像於理實無。然諸因緣和合勢力令如是見。以諸法性功能差別難可思議。已辯不成所以非喻。言非等故亦非喻者。以質與像非相續故。謂質與像非一相續。唯依鏡等有像現故。像與本質俱時有故。如死生有是一相續前後無間餘處續生。質像相望無此相續。以不相似故不成喻。又所現像由二生故。謂二緣故諸像得生。一者本質。二者鏡等。二中勝者像依彼生。生有無容由二緣起。唯有死有無別勝依。故所引喻非等於法。亦不可說以外非情精血等緣為勝依性。由化生者空中欻生。於中計何為勝依性。已依正理對破彼宗從死至生處容間絕。是故中有決定非無。次依聖教證有中有。謂契經言。有有七種。即五趣有業有中有。若此契經彼部不誦。豈亦不誦健達縛經。如契經言。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現在前。一者母身是時調適。二者父母交愛和合。三健達縛正現在前。除中有身何健達縛。前蘊已壞何現在前。若此契經彼亦不誦。復云何釋掌馬族經。如彼經言。汝今知不。此健達縛正現前者。為婆羅門。為剎帝利。為是吠舍。為戍達羅。為東方來。為南西北。前蘊已壞不可言來。此所言來固唯中有。若復不誦如是契經。五不還經當云何釋。如契經說。有五不還。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無行般。四有行般。五者上流。中有若無何名中般。有餘師執。有天名中。住彼般涅槃。是故名中般。是則應許有生等天。既不許然故執非善。又經說有七善士趣。謂於前五中般分三。由處及時近中遠故。譬如札火小星迸時才起近即滅。初善士亦爾。譬如鐵火小星迸時起至中乃滅。二善士亦爾。譬如鐵火大星迸時遠未墮而滅。三善士亦爾。非彼所執別有中天。有此時處三品差別。故彼所執定非應理。有餘復說。或壽量中間。或近天中間。斷餘煩惱成阿羅漢。是名中般。由至界位或想或尋而般涅槃。故有三品。或取色界眾同分已即般涅槃。是名第一。從是次後受天樂已方般涅槃。是名第二。復從此後入天法會乃般涅槃。是名第三。入法會已復經多時方般涅槃。是名生般。或減多壽方般涅槃。非創生時故名生般。如是所說與火星喻皆不相應。所以者何。以彼處行無差別故。又無色界亦應說有中般涅槃。由彼亦有壽量中間般涅槃故。然不說彼有中般者。如嗢拕南伽他中說。

 總集眾聖賢  四靜慮各十
 三無色各七  唯六謂非想

故彼所執皆是虛妄。若復不誦如是等經。無上法王久已滅度。諸大法將亦般涅槃。聖教支離已成多部。其於文義異執交馳。取捨任情於今轉盛。哀哉汝等固守愚迷違理拒教。可傷之甚。諸有馮前理教為量。中有於彼實有極成。若爾云何契經中說造極惡業度使魔羅。現身顛墜無間地獄。此經意說。彼命未捨。地獄勐焰已燒其身。因此命終受彼中有。乘茲仍墮無間地獄。由彼惡業勢力增強。不待命終苦相已至。先受現受後受生受。何故經說。一類有情於五無間業作及增長已。無間必定生那落迦。此經意遮彼往異趣。及顯彼業定順生受。若但執文。應要具五方生地獄。非隨闕一。或餘業因便成大過。又言。無間生那落迦。應作即生不待身壞。或誰不許中有是生。那落迦名亦通中有。死有無間中有起時亦得名生。生方便故。經言無間生那落迦。不言爾時即是生有。若爾。經頌復云何通。如經頌言。

 再生汝今過盛位  至衰將近琰魔王
 欲往前路無資糧  求住中間無所止

若有中有。如何世尊言彼中間無有所止。此頌意顯彼於人中速歸磨滅無暫停義。或彼中有為至所生亦無暫停。行無礙故。寧知經意如此非餘。汝復焉知。如餘非此。二責既等。何乃偏徵。二釋於經並無違害。如何偏證中有是無。凡引證言理無異趣。此有異趣為證不成。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卷第八

 

上篇:阿毗達磨俱舍論

下篇: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俱舍論實義疏

俱舍論實義疏卷第一(惣二萬八千偈) 尊者悉地羅末底造...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一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西晉優婆塞聶道真譯 若那師利菩...

【註音版】善生經

善生經...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翻譯之記 出世智道,亦名為印。此經...

【註音版】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普曜經

佛說普曜經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曼陀...

佛說伏淫經

佛說伏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加婆在...

深密解脫經

深密解脫經序 沙門都釋曇寧造 夫至跡虛微、理包言像之...

【佛教詞典】一來果

謂一來果。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所言有為一...

【佛教詞典】智門般若體

禪宗公案名。智門光祚與僧問答,顯示般若體用不二之義...

若還不修行淨土法門,可痛惜哉

我們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聞佛法,好不容易聞...

身心一如相互連結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

比丘聞蓮喻堅固道心

佛陀在羅閱只耆闍崛山時,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長者子親...

陪病人念佛的經驗

以前我在醫院當醫生,發現很多的患者,不能夠接受傳統...

佛經開頭的「一時」到底是哪一時

問: 佛經開篇常常說一時佛在什麼什麼地方,與多少多少...

人相貌千差萬別的原因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長相一樣的...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

受菩薩戒後無法堅持,是否要墮地獄

問: 弟子2007年在東林祖庭受了菩薩戒,回家後只堅持了...

什麼是世俗諦與勝義諦

問: 什麼是世俗諦、勝義諦? 宏海法師答: 世俗諦,...

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

聖嚴法師《小時候的疑惑》

我想先談一下小時候發生的三件事情,它們在我的學佛之...

【視頻】八十八佛(演甫居士)

八十八佛(演甫居士)

【視頻】《佛說療痔病經》讀誦

《佛說療痔病經》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