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三門第四子攝頌之餘

緣處同前。時給孤獨長者,每於晨朝往逝多林禮世尊足,禮已掃寺內地。後於一時,長者他緣不遑入寺,世尊經行見地不淨,起世俗心作如是念:「如何令彼帝釋天主,從香醉山持篲來至。」諸佛常法起世俗心,乃至蟻子咸知佛意;若起出世心,聲聞獨覺尚不了知,況餘能測。時天帝釋既觀知已,便作是念:「大師何故起世俗心?」乃見世尊躬欲掃除逝多林地。既知佛念,便詣香醉山中,取五百上妙掃篲輕軟如綿,至佛前住。爾時世尊意欲令彼樂福眾生,於勝田中植淨業故,即自執篲欲掃林中。時舍利子、大目乾連、大迦攝波、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是事已,悉皆執篲共掃園林。時佛世尊及聖弟子,遍掃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諸苾芻:「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云何為五?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心淨;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後時給孤長者來入林中,聞佛世尊及大弟子,躬自執篲遍掃林中,便作是念:「如來大師及諸聖眾,躬自執篲掃逝多林。我等云何敢以足蹈?」時彼長者情懷愧悚立不敢前,佛知故問諸苾芻曰:「立者是誰?」苾芻白言:「大德!彼是給孤長者,聞佛世尊及大弟子各親執篲掃逝多林,情懷愧悚當處而立不敢前行。」佛告長者:「口誦經法當可前行。」由佛世尊敬重法故,諸阿羅漢皆尊敬法。長者即誦伽他行詣佛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為說妙法,開示勸導讚勵慶喜。是時長者聞法踴躍奉辭而去。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希有大德!自於正法生尊重心讚歎恭敬。」佛言:「今者如來離染瞋癡,遠生老死無憂悲苦,具一切智,於一切境皆得自在,於法尊重、讚歎正法未為希有。汝等當知我於往昔,具染瞋癡、未離生老病死、現有憂悲苦惱,為法因緣舍自身命。汝今善聽,我當為說。乃往古昔婆羅痆斯城中,王名梵授,以法化世,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廣說如餘。時梵授王深信正法,稟性賢善自利利他,憐愍一切常行惠施,有大慈悲離染著心,曾無悋惜。後於異時王大夫人忽然有娠,便生異念求聞妙法,夫人白王:『王命相師問其所以?』彼白王言:『由大夫人所孕聖胎,遂生是念。』爾時大王即為求法,便勅大臣盛金滿箱,週遍國界奉金求法竟未遂心。月滿生子顏容超絕、眾相具足廣說如餘。王作是念:『此兒端正人所樂觀,未生之時已希妙法,宗親共集與作何名?』大臣白言:『王子未生已希妙法,應與立字名求妙法。』王令八母乳養供承,廣如餘說,乃至如蓮出水,年漸長大常求妙法竟未遂心。王崩之後自紹王位,告諸群臣:『卿當為我求於妙法。』群臣受勅,即持金箱遍贍部內處處求訪,無法可得。臣白王言:『在處遍求無法可得。』時求法王不滿所願常懷憂惱。時天帝釋觀知王心為求法故而懷憂惱,即作是念:『王雖如此,真偽未知,我應往試。』遂即變身為大藥叉,舉手張目形容可畏,至王前立便說頌曰:

「『常修於善法,  不作諸惡行;
  此世及後生,  寤寐常安樂。』

「王聞此頌心大歡喜,告藥叉曰:『仁者當重為我說此伽他。』時彼藥叉即報王曰:『王用我語,我當為說。』王曰:『唯然。願為宣說,隨意無違。』時藥叉曰:『大王若實樂法者,可作火坑,七日七夜燒炭勐焰投身入中,我為重說。』王聞斯語,倍增欣躍報藥叉曰:『此不敢違。』王即宣令遍告國中:『我為樂聞妙法,七日之後當入火坑,一切有緣樂希有者可來觀我。』既宣勅已舉國皆知,無量眾生至期咸赴。由王重法至誠所感,於虛空中復有無量百千諸天,鼓樂絃歌香花供養慶希有事,重王至誠悉皆來集。時彼藥叉七日既滿,便昇虛空告菩薩曰:『所期已至,可入火坑。』爾時大王遂立太子紹繼王位,普召群臣咸乞歡喜,共為辭別漸近火坑,臨岸而立即說伽他曰:

「『如是炎熾大火坑,  紅焰如日令人怖;
  我今歡喜投身入,  為法曾無悔懼心。
  今我雖處火坑中,  決定當求希有事;
  願此福利資含識,  勐火變作妙蓮池。』

「爾時大王說伽他已,便自投身入火坑內。放身才下,時大火坑變作蓮池清涼可愛,是時菩薩身無虧損。時天帝釋見其希有人天歸敬,復帝釋身,即為彼王重說前頌:

「『常修於善法,  不作諸惡行;
  此世及後生,  寤寐常安樂。』

「爾時菩薩受斯頌已,即出池中書之金葉,遍贍部洲城邑聚落咸悉告知普令修學。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求法王者即我身是,為求法故委棄身命,何況今時於勝妙法不生尊重?是故汝等應當修學。我於妙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是誠心依法而住,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苾芻聞已歡喜奉行。

如世尊說若掃地時有五勝利,時有老宿苾芻棄禪誦業,入逝多林皆親掃地,佛言:「我於知事人作如是說,非諸耆宿苾芻修行業者。然於我所依善法律而出家者,有二種業:一者習定、二者讀誦。」苾芻聞佛為知事人密作是說,其知事人不能遍掃逝多林地。佛言:「隨要當掃。若月八日或十五日,應鳴揵稚總集眾僧共為灑掃。」時諸苾芻既奉佛教,於掃地時談話俗事,遂使護寺天神及非人類並餘法眾,聞說戲論生嫌賤心。佛言:「不應爾,應說法語或聖默然。」時諸苾芻既掃地已,塵土坌身,不信敬人見生嫌賤,佛言:「既掃地了,除去糞穢應可洗身。若不洗者,以水濕手拭去塵坌。洗手濯足如常所為。」佛言:「每至八日十五日觀察床敷。」苾芻總作,佛言:「不應爾。可令弟子詳審觀察,恐有蚤虱及以污穢。」如佛所言見淨掃地誦經而蹈者,苾芻灑地然後淨掃作曼茶羅,餘人見時不敢足蹈,佛言:「應誦伽他,蹈過無犯,勿生疑惑。如是應知,諸香台殿旛竿制底如來形影,皆誦伽他然後足蹈。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爾時北方有一國王,送二童子與勝光王以為國信,一名馱索迦、一名波洛迦,其馱索迦能作飲食,波洛迦解敷床座。凡邊國人性多饕餮,每因遊行便入市中,取他魚飯隨意而食。爾時食主即便苦打。時二童子還至王所,白言:「大王!我向廛中少取魚飯,時彼家人苦打於我極困幾死。」王聞語已勅告市人:「汝等當知,所有飲食自須掌護,我此二童不應輒打。」後於異時,王罷朝已暫為偃息,時二童子各在一邊,為王按摩搖動王足,見王不語,一云:「王睡。」二云:「如是。」王聞起念:「豈非此二有私語耶?」遂便佯睡伺其所說。時馱索迦告波洛迦:「有後世耶?」答言:「何有後世?」時波洛迦告馱索迦曰:「世間頗有阿羅漢不?」馱索迦曰:「世間無有阿羅漢果。」時王聞彼二童子語已,便作是念:「此二童子俱起惡見:一是斷見,一是邪見。」王告大臣,大臣轉語,遂令國內遠近咸知王二童子是邪惡見人。時給孤長者,於大眾中分明告示,震師子吼作如是言:「若於我舍而命終者,必得生天。」王聞語已作如是念:「長者若來,此二童子我當付囑。」後於異時給孤長者來至王所,自將小童持其坐物,既置座已,爾時童子即便出外,與餘童子共為戲樂。小童去後王作是念:「今正是時。」以二童子用相分付,即便竊告守門人曰:「長者童子勿使入來。」門人奉教不令其入。長者坐久心念還家,從座而起顧盻使童。王言:「長者何所顧耶?」白言:「大王!我覓使童。」王言:「長者,我有二童,今付長者可領將去。」彼觀王意俛仰而取,復作是念:「何因大王付我二童?復思此二先是惡見,王今試我令遣將去。」是時長者即共還家。既至家已命掌庫人曰:「此二童子所須之物悉皆給與。」又復告彼市肆諸人:「若二童子有所須者君可與之,明書價直我倍酬還。」時二童子至掌庫所,求索所須皆隨意得,告掌庫者曰:「我所求覓君皆與耶?」答言:「盡與。」童子復問:「進遣如是?」答:「是。」長者二童相謂:「長者於我父母無異,我所求者皆悉無違。」復於異時相隨入市,諸人遙見皆喚二童:「汝來我處隨意所食。」二童報曰:「昔時遙見各掩食盤,今日遠觀悉皆喚我。非無所以,幸為說之。」諸人答曰:「汝昔強飡一無酬直,今時長者倍還其價,我等緣斯故相命食。」二童聞已復相謂曰:「長者慈悲深見憐愛。」還白長者:「若有作業,幸當見付。」報言:「且住,後當令作。」後時長者將彼二童,入逝多林俱持篲箒令掃僧地。長者有緣須還本宅,告二童曰:「我緣須出,汝等且留淨掃寺中屏除糞穢,作是事已方可還家。」地既淨已欲除糞掃,佛神力故令糞無盡。時此二童孝敬於主,竭誠用力除糞不停。爾時佛告阿難陀曰:「為此二童應留殘食。」時阿難陀留殘命食,二童作念:「要除糞了,我當還家,而不食此聖者殘食。」佛以神力除東畔時西畔還在,除西畔時東畔還在,如是艱辛至日將暮。

佛告阿難陀:「今此二童當近汝宿。汝復遍告諸苾芻等:『我先所說善事當隱惡事顯露,欲令二童舍惡見故,宜現其善。汝等苾芻有得定者,如定而住至於初夜。』」時阿難陀宣佛教已,時諸苾芻即於初夜,或放光明或現奇相,二童見已告阿難陀曰:「此是何物?」阿難陀曰:「彼是阿羅漢現諸神變。」時二童子白言:「聖者!於世界中有阿羅漢耶?」阿難陀曰:「豈汝二人不自親見?何所致疑?」然此二人先起邪見謂無應供,今見神通邪見便息而生正見。佛於中夜起世俗心:「如何令彼釋梵諸天咸來至此?」廣說如上。時諸天眾觀知佛心咸來佛所,由彼威力有大光明。二童見已問阿難陀:「此是何光?」答曰:「此是梵釋及餘天眾來詣佛所,現此光明。」問言:「聖者!有他世耶?」答曰:「汝既親見,何所致疑?」彼二童子先時邪見謂無後世,今見天眾,即於此時生正見心,深自慶幸俱詣佛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稱其根性說四諦法,示教利喜令得開悟,以金剛智杵斷二十種有身邪見山,證預流果。既得果已重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今願於如來善說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勤修梵行。」世尊即便命言:「善來馱索迦、波洛迦!汝修梵行。」時彼二人於佛言下,鬚髮自落瓶缽在手,如初剃髮經七日來,進止威儀同百歲者。頌曰:

「世尊命善來,  發除衣著體;
 威儀如百歲,  隨佛意皆成。」

爾時世尊親教授彼二苾芻,精勤無倦,未久時間得羅漢果廣說如餘,乃至梵釋諸天所共敬重。

爾時世尊度馱索迦及波洛迦令出家已,勝光大王既聞是事情生嫌恥:「如何世尊度此邪見令其出家?斯非善事,由彼邪見人所共知。」世尊聞已作如是念:「於我眾中聲聞弟子諸惑斷盡,功德尊重同妙高山。如何國王生輕慢想?斯成大失。我今宜可彰彼二人有殊勝德。」時給孤獨長者來禮佛足在一面坐,聽佛說法示教利喜。於時世尊默然而住。長者即便從座而起,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唯願大師及諸聖眾,明就我家為受微供。」佛默然受。長者知已禮佛而去。

爾時佛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馱索迦、波洛迦曰:『汝等二人明日宜應至長者家為眾行水。』」於時尊者奉佛教已,至二人所具陳佛教。時彼二人奉佛勅已,報言:「尊者!如世尊教,我當奉行。」便作是念:「何故世尊舍諸耆宿及以中年,於我二人曲為顧命令我行水?豈非世尊欲於我所彰其勝德?我等宜應滿世尊願。」爾時長者即於其夜,具辦種種淨妙飲食,所謂五噉食、五嚼食。即於晨朝敷設床座,及盛水器莊嚴已訖,遣使白佛:「飲食已辦,唯願知時。」爾時世尊著衣持缽,與苾芻眾詣長者家,至其食處就所設座。及諸大眾悉皆坐已,是時長者復遣使人白勝光王曰:「我於今日在自家中請佛及僧微設供養,唯願大王暫來隨喜。」時王聞已便與太子及內宮人扈從相隨,至長者宅共申隨喜。既至佛所禮足而坐。

爾時具壽馱索迦於上座前立,手執瓶水神力加持,令所注水從上至下次第洗手。爾時具壽波洛迦於下座前立,執淨瓶水神力加持,亦令其水從下至上次第漱口。時勝光王見是事已,便作是念:「斯何耆宿大德苾芻親於佛前敢現神力?」即起尋水至下座邊,見波洛迦手持瓶水,後更尋水至上座邊,見馱索迦持瓶而立,極生希有長舒右手出讚歎言:「希有佛陀!希有達摩!善哉正法!能於現世令馱索迦、波洛迦等舍罪惡見,證獲如是殊勝之德。」時彼長者既見大眾悉坐定已,便以自手行諸飲食,大眾飽已洗手漱口,嚼齒木已屏除缽器,即取小席親於佛前長跪聽法。爾時世尊為勝光王及大長者,隨機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時諸苾芻至住處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此馱索迦、波洛迦曾作何業,生在邊地,一是斷見、一是邪見?又作何業,於佛法中而為出家,斷盡諸惑得阿羅漢?」佛告諸苾芻:「此之二人自所作業果報成熟,廣說如前,乃至果報還自受之。汝等諦聽。乃往古昔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迦攝波佛出現於世。時此二人投彼佛法而為出家,二人為伴往詣邊國,無教授師自修禪定,實無所證作證解心,臨命終時誹謗聖法,生邪見心作如是語:『迦攝波佛誑惑世間,斷盡煩惱得阿羅漢。我於諸惑不能斷盡,何有餘人得阿羅漢?』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往時二人無師習定者,即馱索迦、波洛迦是。由謗聖法生邪見故,經歷多時墮於惡趣,復於多生常處邊地起邪見心,乃至今身還生邊地起邪見心。由彼二人讀誦受持蘊界處緣生道理,及處非處悉皆善巧,由斯業力於我法中出家修行,斷盡諸惑得阿羅漢。無師習定有如是過,是故汝等不應無師輒自習定,若輒學者得越法罪。」

緣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於蘭若處造一小室,時有苾芻於此而住,時屬春陽為熱所逼,形色萎黃瘦損無相,欲移住處往白長者:「仁當守護,我欲他行。」長者問曰:「有何闕少而欲他行?」苾芻答曰:「我無闕乏,然為時熱室小難居。」長者答曰:「若畏熱者為造地窟。」答言:「長者!佛未見聽。」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須地窟者隨意應作。」長者為作,至夏月時復多濕氣便不堪住,後白長者言:「我欲他行。」同前問答,然為地濕痰癊病增不堪居住。長者答曰:「若如是者為造大舍。」苾芻告曰:「世尊未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任為大舍。」長者便造,以無簷故柱危欲破,以緣白佛,佛言:「安簷。若恐摧者應安邪柱以釘釘之。」

第三門第五子攝頌曰:

 石鹽安角內、  藥器用氍毺、
 安替誦經時、  以物承其足。

緣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具壽畢隣陀跋蹉從出家後身常抱疾,有同梵行者來相問訊言:「上座!四大安隱不?」答言:「我患,寧有安隱?」復問:「上座比來曾服何藥?」答曰:「曾服石鹽。」「若爾,今何不服?」答言:「賢首!佛未聽許。」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苾芻應畜先陀婆鹽。」苾芻隨處安置遂令銷滅,佛言:「不應如是隨宜安置,應可畜筩。」便安竹筩亦還銷失,佛言:「應用角筩安鹽於內。」遂用新角更令臭穢,佛言:「應用牛糞水煮洗乾無損。」佛言石鹽應安角中者,不解安蓋塵土便入,佛言:「著蓋。」苾芻不解,佛言:「還應用角。」時畢隣跎跋蹉因患問答同前,須畜藥椀,佛言:「應畜。」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娶妻未久便生一息,年漸長大,遂於善說法律而為出家,但臥空床未有氈席。長者後時入寺遊觀,便見其子但臥單床更無氈席,告言:「聖子!自餘苾芻皆有氈席,汝何故無?」答曰:「諸人多是宿舊出家先來貯畜,我新舍俗由斯未有。」答言:「若爾,我舍有好氍毺可用敷臥。」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聽用氍毺。」苾芻即便不以物襯,赤體而臥遂多垢膩,長者入寺見其垢惡,便不識認,問其子曰:「更得褥耶?」答言:「舊物。」父言:「因何垢污以至於此?」答曰:「為無襯替致令污染。」父曰:「此貴價物令其損壞,汝今宜可安替而用。」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雖是私物亦應安襯,若不著者得越法罪。」

緣處同前。佛言:「應誦經者可昇高座。」其人坐師子座下垂雙足致有勞倦,佛言:「應作承足床。」苾芻不解,佛言:「若座不移動應以甎作,若移轉者可用版為。雖以版作移舉時難,可於四角各安鐵鐶隨意擎去。」時有求福苾芻及信心俗旅,於足趺上塗以香泥,時誦經師不敢足踏,佛言:「以草及葉替而方踏,勿致疑心。」

緣處同前,佛言:「作承足床。」林中苾芻此物難得垂足勞倦,以緣白佛。佛言:「以石支足。」

第三門第六子攝頌曰:

 拭面巾疎薄、  唾盆並襯體、
 鐵槽砌基地、  月光珠浣衣。

緣在王舍城。畢隣陀跋瑳身常抱疾頭面垢膩,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持拭面巾。」「今何不持?」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有病、無病應持面巾。」

緣處同前。畢隣陀跋瑳苦熱身黃,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持疎薄衣。」「今何不持?」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熱時應著疎薄之衣。」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苦患痰癊,於床兩邊棄其涎洟令不淨潔。天將欲曉,門人入房禮問安否,洟唾污額。苾芻見問,即以事答。苾芻曰:「我試觀之。」便入房中,見其洟唾床邊狼藉,告諸苾芻共生嫌恥:「云何苾芻於僧房中洟唾不淨?」以緣白佛,佛言:「非是合棄洟唾之處不應輒棄。若在闇中不頭扣地而為禮拜,須致敬者口云:『畔睇。』但有請白咸應如是。若患傷寒涎洟流出應以器承。」著器物時致有傾側更多穢污,佛言:「可安支物。」彼置圓繩然由傾側,佛言:「其承唾盆及洗口器,形如像跡底凸向內置地安穩。」棄唾水時即便卻出,佛言:「盆內安物。」苾芻不解,佛言:「應截草置中,或安沙土等。」有多蠅附,佛言:「應扇去之。」盆有臭氣,佛言:「時時應洗。」洗已不曬致有蟲生,佛言:「曬乾。」復有苾芻涎唾不止,待器乾時事便廢闕,佛言:「應畜二盆更互而用。」苾芻簷下讀誦經行,若洟唾時隨處棄擲,佛言:「不應爾,棄者得越法罪。然於寺中四角柱下各安唾盆,若有唾者可棄於此。」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名曰毛血,昔於五百世若生若死常處地獄,後生人趣處在居家,常好嚴身戲樂無厭不思地獄。後於異時在佛法中出家修行,見佛說法,於三藏教說地獄苦、傍生、餓鬼、人天差別,聞地獄時極苦現前,身諸毛孔並血流出,衣裳點污常有臭氣。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如此苾芻應畜襯身衣。」苾芻即便披在衣外,遂生譏丑,佛言:「應在內披。」其身瘙癢將此衣揩,佛言:「不應如是。若有濃血當以樹葉作湯徐徐洗除,其襯身衣時時浣染曬曝令乾。」

緣在王舍城。具壽畢隣陀跋蹉身常抱疾,同梵行者問答同前,乃至「上座先持何物?」答曰:「曾持鐵槽安藥湯浸。」「若爾何不持用?」答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病者當畜鐵槽。」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於夏雨時,旋繞制底有泥污足,佛言:「應可布甎,上以碎甎和泥打之,復安礓石灰泥。」塔大難遍,佛言:「應齊一尋。」此亦難辦,佛言:「安版。」復更難求,佛言:「步步安甎。」苾芻寺門及寺內地多有泥陷,佛言:「如上所作準事應為。」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於靜林中造一小舍,苾芻寄住。時當寒節,苾芻觸冷身形羸瘦,來告長者曰:「我欲他行。」答言:「聖者!有所闕耶?」報言:「無乏,但為苦寒。」長者曰:「仁住於此,我與日光珠令常得火。」答言:「長者!佛未聽許。」答曰:「佛大慈悲必聽受用。」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須日光珠者,聽畜隨時出火。」長者便與苾芻受用。時有五百群賊欲打小城,過苾芻處告言:「須火。」報曰:「現無。」賊曰:「何方得火?」答曰:「賢首!有日光珠能出於火。」便示其處,賊去破城迴至於此,欲奪其珠,問:「珠何處?」苾芻示珠,賊取而去。苾芻患寒至長者所,報言:「我寒。」具如上說。長者曰:「珠在何處?」答曰:「有賊將去。」長者曰:「此貴價物不密舉掌,令賊將去深成可惜。」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此之貴珠不應示賊,應與其火。如日光珠,月光亦爾。」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令浣衣人洗濯衣服,時浣衣者多得他衣洗浣未了。時鄔波難陀至日晡後,便持故衣詣洗衣處報言:「為洗。」答曰:「現有多衣,明當為洗。」便生忿怒,彼言:「勿瞋!可留而去,我今為洗。」即便留衣與眾多衣一處同浸,遂令赤色染壞他衣。彼見愁惱掌頰而住,多人來見皆共譏嫌。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浣衣故生眾譏嫌。」告諸苾芻曰:「鄔波難陀以赤色衣污他衣物,是故苾芻不應以赤色衣令他洗浣,作者得越法罪。」六眾聞已便將白衣令彼洗浣,彼便摋打令衣損破,佛言:「苾芻衣皆不應令浣衣人洗。」

緣處同前。六眾聞佛不許令他洗浣衣物,即便持衣至浣衣處,以物纏頭於池水邊自洗衣服,眾人見譏。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至浣衣處自洗衣服,作者得越法罪。」

緣處同前。苾芻便於大版木上,摋打浣衣令衣破壞,佛言:「不應爾,應在盆中以煖水浸,徐徐自手洗濯令淨。」佛令手洗,苾芻不能,佛言:「用腳。」時有手足皆悉不能,佛言:「令他為洗,應可自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第一...

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菩薩戒羯磨文

菩薩戒羯磨文(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宋罽賓三...

菩薩瓔珞經

菩薩瓔珞經卷第一(一名現在報)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註音版】佛說聖法印經

佛說聖法印經...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般若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佛說尊上經

佛說尊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孝子經

佛說孝子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

賢劫經

賢劫經卷第一(亦名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 西晉...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彌陀要解便蒙鈔序 切以。諸佛心要者。乃淨土妙門不可...

不退轉法輪經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

【佛教詞典】二法相違

【二法相違】 謂煩惱與涅槃二者相違。《瑜伽師地論》卷...

【佛教詞典】講宗

指佛教禪、律二宗外之其餘諸宗派。系禪宗所立;以彼等...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學,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

經書法寶迎請須知

一、迎請法寶須知 1.迎請法寶者,鬚生大恭敬心、感恩心...

人生的七味心藥

人生在世,既短暫又坎坷、既榮幸又無奈、既富裕又貧窮...

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

學佛之通病

初學佛人,易犯種種過失,成為修學路上較大障礙,自己...

依生滅法而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當我們發了菩提心,所要處理的,就是內心的問題。發菩...

用恭敬心待人,為何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

念佛不妨礙我們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滲透到我們的行、住、坐、臥裡面,你走路...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美國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養的牛肉

【導語】霍華李曼,一位曾經擁有上萬畝農場以及數千頭...

【視頻】《梁皇寶懺》木魚唱誦

《梁皇寶懺》木魚唱誦

【視頻】《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法師唱誦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