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二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六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六門第四子攝頌之餘佛現大神通事

爾時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住,於時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商主之類,皆共尊重恭敬供養,大師世尊及苾芻眾,多獲利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資身之物。然諸外道不蒙王臣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不獲飲食乃至資身之物。時魔王波旬作如是念:「我於長夜惱喬答摩不能得便,我今宜可於諸外道而為惱亂。」是時六師晡刺拏等,非一切智作一切智慢,亦於王舍城依止而住。魔王波旬即便化作晡刺拏形,往末羯利瞿舍梨子處,即於其前現諸神變,身出水火降雨雷電。時末羯利瞿舍梨子問言:「晡刺拏!汝能成就如是希奇殊勝之德?」答言:「我證如是。」復往珊逝移陛刺知子處,復往阿市多雞舍甘跋羅處,復往腳拘陀迦多演那處,復往昵揭爛陀慎若低子處,皆於其前現諸神變身出水火降雨雷電。又復變作末羯利瞿舍梨子形,皆往其處即於其前現諸神變,身出水火降雨雷電,彼皆問言:「末羯利瞿舍梨子,汝能成就如是希奇殊勝之德?」答言:「我證。」又復變作珊逝移陛刺知子形,皆往其處,廣說如前,乃至答言:「我證。」次復變作阿市多雞舍甘跋羅形,如前所說。次復變作腳拘陀迦多演那形,次復變作昵揭爛陀慎若低子形,皆於其前現諸神變,身出水火降雨雷電,彼皆問言:「汝能證得如是希奇殊勝之德。」答言:「我證。」見是事已彼皆自作如是之念:「彼並具大威神有殊勝力,除我一人無斯威德。」

彼於異時此六大師在唱誦堂悉皆聚集共為議論,咸作是說:「我等昔時皆為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商主之類,皆共尊重恭敬供養,多獲利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資身之物。我等今時無復如是恭敬供養,飲食衣服悉皆斷絕。然而沙門喬答摩為諸王等恭敬供養,資身之具悉皆豐足諸人當知。我等應以神通道力,喚沙門喬答摩令來共我捔上人法。若喬答摩現一神變,我當現二;彼若現二、我當現四;彼若現四,我當現八;彼若現八,我現十六;彼現十六,我現三十二。但是喬答摩現上人法,我皆二倍、三倍勝彼所為。」時彼六師詣影勝王所,咒願王已作如是語:「大王當知!我等具大神通有大智慧,沙門喬答摩亦復自稱具大神通有大智慧,願王聽許以智慧者共智慧人捔量神變上人之法。若其沙門現一變時,我當示現二倍、三倍神通之事。若彼行至半路之時,我等就彼亦行半路共捔神通。」時影勝王答六師曰:「仁等雖活,死尸無異,因何能以上人之法喚如來耶?」彼聞是語皆辭而退。

後於異時王出大城,為禮敬故往至佛所,六師遂於中路見影勝王,作如是語,廣如前說,請捔神變,王曰:「兩度來說,事不可追。若更言者,擯汝出界。」彼便默去,至住處已復還共議:「仁等當知!王於沙門深生敬信,此不可期;憍閃毘勝光大王,為性中平無有阿曲,眾所共聞。若喬答摩向彼城者,我等喚其捔神通力。」後於異時,世尊隨緣出王舍城,往室羅伐漸次到彼住給園中。六師外道亦隨後至,既停息已詣勝光王所,為咒願已作如是語:「大王當知!我等有大神通具大智慧,沙門喬答摩亦常自謂有大神通具大智慧,願王聽許以智慧者共智慧人捔量神變上人之法。若其沙門現一神變我當現二,如是乃至三十二倍,廣如前說。若彼行至半路之時,我等亦行半路共捔神通。」時勝光王答六師曰:「若如是者,仁等且住,待我白佛。」時王即往至世尊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合掌恭敬請世尊曰:「外道六師欲以神通上人之法命召世尊捔量道德,唯願慈悲降伏外道慶悅人天,令信心者歡喜踴躍,其不信者滅罪惡源。」大師聞已告勝光王曰:「大王當知!我於聲聞弟子作如是說:『汝等苾芻!勿於來往沙門、婆羅門、長者、居士等前現其神變作上人法。』然我於諸弟子說如是法:『汝等苾芻!於勝善法應須掩覆,罪惡之事發露為先。』」時勝光王如是再三勸請世尊,世尊再三還如是答。佛告大王:「佛有五事必定須作。云何為五?一者未曾發心有情,令彼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二者久植善根法王太子灌頂授記;三者於父母所令見真諦;四者於室羅伐現大神通;五者但是因佛受化眾生悉皆度脫。」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古昔諸佛皆於何處現大神通?」見在室羅伐城。復念:「何時大眾雲集?」見七日後。如是知已告勝光王曰:「王今應去,觀機應會我當作之。」王曰:「欲在何時?」佛言:「待七日後。」王禮佛足奉辭而去,便詣外道處,告言:「仁等當知!七日之後,如來為眾現大神通,仁等若有所為事者隨意應作。」外道聞已展轉共議:「沙門喬答摩,或可逃竄、或覓己朋,我等諸人欲何所作?」共相議曰:「沙門必定求覓己朋,我等亦可覓相知者。」於時俱尸那城有一外道名曰善賢,其年衰老一百二十歲。時此城中有諸壯士,皆於善賢恭敬尊重深心供養,謂是阿羅漢。時諸六師共籌議已,即詣善賢處問言:「善賢!仁是我輩同梵行者,我等欲召沙門喬答摩共捔神力現上人法,仁可相助。」答言:「仁等所作非宜共彼沙門捔其神變。何以故?彼是大德有大力勢。如何得知?由有理故。」問言:「何理?」答曰:「若大沙門未出世時,我念曾於曼陀枳儞大池之側隨處宴坐,於晨朝時乞食已,就無熱池邊逐靜而食。時彼池所有天神住,便自取水來相供給沙門喬答摩。既出世後,彼聲聞弟子最為第一名舍利子,彼有求寂名曰准陀,持糞掃衣就無熱池而為洗濯。時池邊諸天即為浣濯,持衣授與,其浣衣水用自灑身極生恭敬。如我惟忖,我不及彼弟子。弟子仁等今欲喚彼大師共捔神力,誠非善事。」彼聞議曰:「此亦是彼沙門朋黨,更覓餘人共為籌議。」時諸六師詐現敬相即辭而去,遂便詣一寂靜之處,共為議曰:「何處更欲覓我朋流?」一人告曰:「於某城內有一五通,宜可就彼共為計策必當相助。」一人報曰:「彼無力能現諸神變,然於雪山寂靜之處,茂林清池花果繁實,松風吐韻好鳥和鳴。彼有五百仙人依止而住,其中多是證得五通,我等宜可詣彼共議。」既至彼處相問訊已,白言:「仁等與我同修梵行,我等今欲喚彼沙門喬答摩共捔神通上人之法,仁與我等為伴助不?」彼皆答曰:「斯為善事,我願共成。大集之時,應現異相,見我相時,即行相助。」

爾時六師敬奉其說辭之而去。後於異時勝光王有異母弟王子名曰哥羅,整服香鬘具諸瓔珞,於王宅邊近城而過。王之內人在高樓上見哥羅去,愛其美貌,便以花鬘遙擲王子,花墮肩上餘人共見。有怨惡者,見是事已遂白大臣,臣白王曰:「王子哥羅於王內人有私情好。」王聞造次,初不詳審,即令大臣刖其手足。彼承王教將詣市中,令魁膾者截其手足。時彼親族及諸人眾,皆共悲啼驚其苦切圍遶而住。時有外道在傍直過,王子諸親請外道曰:「哥羅王子被王所瞋截其手足,仁等頗能以實語力,令此王子所截手足平復如故耶?」外道聞已默然無對。尊者阿難陀因行乞食亦來此過,諸親報曰:「王子哥羅被截手足,聖者頗能令其平復同昔日乎?」尊者答曰:「君等且住!待我白佛還來相報。」諸人聞已生大歡喜作如是語:「王子今時還得壽命。」時阿難陀即便疾去,往逝多林置缽飯已,詣世尊所具陳上事,佛告阿難陀:「汝今宜去,令彼眷屬以王子手足如舊安置,然後方以實語請之,應如是說真實之語:『所有眾生,無足、二足及以多足,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非想非非想,如來於中最為第一。所有諸法若有為若無為,無染欲法最為第一。所有大眾群類聚集,然於其中佛聲聞眾最為第一。所有戒禁精勤苦節,修持梵行清淨聖戒最為第一。此之實語若不虛妄,當令王子哥羅所截手足平復如故。』」

時阿難陀聞佛說已,白言:「世尊!當如是作。」禮佛足已即便往彼哥羅之處,令其眷屬以彼手足如舊安置。時阿難陀如佛所教,以實語請之作如是說:「所有眾生無足二足等,廣如上說,乃至清淨聖戒最為第一。此之聖言無虛妄者,即可令此王子哥羅所斷手足平復如故。」作是語已王子手足即便平復。時諸人眾見是事已,悉皆踴躍出大音聲嘆未曾有:「尊者阿難陀勝諸外道。」即將王子往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立,白言:「世尊大德!此是王子哥羅。」於時王子亦禮佛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順其根性意樂差別而說法要,王子聞法證不還果並得神通。時勝光王聞尊者阿難陀為哥羅王子說實語力手足如故,即詣哥羅所告言:「王子!汝容恕我。」答言:「容恕。」王曰:「哥羅!可來歸捨。」答言:「大王!我已離欲,今於此住奉侍如來,不應歸故。」王言:「善哉!隨情所作。」時王即為於一林中造經行處,即於中住。以彼支節分分相連,即名此林為分分林。時勝光王往詣佛所,禮佛足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若佛許者,始從城門至逝多林所作現神通捨。」佛言:「任作。」王即造捨塗拭修營,張設百千殊妙幢蓋,灑以栴檀香水,散以無價名花,懸諸彩幡飄颻可愛,金珠曜日寶鐸和鳴,燒海岸香煙雲成蓋,猶如忉利歡喜之園,為佛世尊即以金銀琉璃頗梨瑪瑙,種種莊校盡世希奇,微妙莊嚴寶師子座。時彼外道鄔波索迦,亦各隨力為彼六師造其六座,皆以外道而為侍從在前居座,遣使報王:「大王當知!我等已至,可喚沙門喬答摩。」王聞告已即與中宮及王大臣,並諸城邑遠近人庶,悉皆共詣神通捨所,王告使者摩納婆曰:「汝往禮佛,當傳我語:『請問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作如是白:『此諸外道並皆集會,願佛知時。』」使者摩納婆受王教已,往詣佛所問安隱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勝光大王頂禮佛足,請問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佛言:「願彼大王及汝自身無病安樂。」摩納婆曰:「勝光大王作如是白:『此諸外道並皆集會,願佛知時。』」佛告摩納婆:「汝今可去。」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加被摩納婆,猶若鵝王舒張兩翼上昇虛空往神通捨。時諸大眾見乘空來,悉皆踴躍嘆未曾有。王見希奇深心敬信,告諸外道曰:「如來大師已現神變,仁等次第可現希奇。」彼言:「大王!今既無邊大眾雲集,設現神變未知是誰,為是沙門?為是我等?」時哥羅王子以神變力往香醉山,取彼種種奇妙林樹,花果資繁好鳥和鳴,隨樹而至,於神通捨北面安置。王見是已特生希有告外道曰:「如來大師已現神變,仁等次第亦可現之」彼言:「大王!豈不前言,今既無邊大眾雲集,設現神變未知是誰?」次有貧人蘇達多長者,以神通力於三十三天取如意樹,於神通捨南面置之。王見是已倍生歡悅,告諸外道曰:「如來大師已現神變,仁等可為。」外道答曰:「大眾既多誰知勝負?我及沙門未能分別。」時有百千遠近方國,種種人民悉皆集會,於虛空中有百千億諸天大眾,亦皆云聚樂觀神變。爾時世尊暫出房外,淨洗足已復入房中,就座而坐入火光定,遂於門鉤孔中出大火光,至神通捨悉皆火著。諸外道言:「大王!此是沙門現神通事,所住堂捨皆被火燒,喚彼沙門來滅其火。」王聞默然竟不能答,懷憂而住。如是勝鬘夫人、行雨夫人、仙授故舊、給孤長者、毘舍佉母,更有諸餘淨信之類,及處中人悉皆驚愕。諸外道師並彼弟子,見大火然悉皆歡喜。時彼火光咸悉遍燒神通之捨,除其塵垢皆令清淨,光明更甚一無所損自然火滅,由佛神力及天力故。時王見已倍發歡心如死重蘇,便命外道曰:「如來大師已現神變,仁等今可出己神通。」彼便默然低顏無對。

爾時世尊遂便作意,即以右足踏其香殿(西方名佛所住堂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台、香殿之義,不可親觸尊顏,故但喚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階陛下之類。然名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順西方之意也)。

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才動、正動、極動;才震、正震、極震;東踴西沒、西踴東沒、北踴南沒、南踴北沒、中踴邊沒、邊踴中沒,由斯大地普遍動故,於雪山內五百仙人,見瑞相已悉皆驚覺,共相謂曰:「彼同梵行者現斯瑞相,我等宜行。」即便進發。世尊為彼所化生故,便放金色微妙光明,從世尊所至五百人,於此中間無不明照。時諸仙人遙見世尊,圓光妙彩如寶山王,千日澄輝莊嚴具足,三十二相照耀金軀,八十種好隨形炳飾。時彼諸仙見佛相已,心便澄定如久習禪,如無子得子、貧人獲寶、如樂王者受灌頂位,亦如有人宿植善根最初見佛。時諸仙人既至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爾時世尊依彼根性隨機差別,順四諦理而為說法。彼聞法已,以智金剛杵摧二十薩迦耶見山,獲預流果。既見諦已,即從座起合掌恭敬白言:「世尊!我於佛所願得出家,並受近圓成苾芻性,於大師所而修梵行。」爾時如來即命:「善來苾芻!可修梵行。」於佛言下鬚髮自落,如曾剃髮已經七日,法服著身瓶缽在手,威儀具足如百歲苾芻,即如法教授彼自策勵精勤不息,摧五趣苦輪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果,廣說如餘,乃至帝釋諸天所共敬重。

爾時世尊與此五百仙人、羅漢苾芻及餘苾芻眾、天龍八部,前後圍遶往神通捨,於大眾前昇師子座。時有鄔波斯迦名神仙母,來詣佛所白言:「世尊!唯願大師勿煩神慮,我自與彼外道之類共捔神通現上人法,伏諸外道慶悅人天,令敬信者心得歡悅,其不信者為結因緣。」佛告神仙母曰:「無煩汝意,汝雖有能得與外道共相摧伏現神通事,然諸外道作如是說:『非沙門喬答摩能現神變,但是聲聞女人現如是事作上人法。』汝今應坐。」時貧蘇達多長者求寂准陀、求寂女總髻、蓮華色苾芻尼,更有無量諸神通者,皆詣世尊同前啟請,佛如前答令其復坐。時大目連合掌向佛白言:「世尊!願勿為慮,我共外道捔其神變現上人法,摧伏外道增長人天。」佛告目連:「知汝有力能摧外道,然彼外道作如是說:『非沙門喬答摩能現神變,但是聲聞大目乾連有斯威德能現神通共我為敵。』汝宜復坐。」佛告勝光王曰:「誰請如來共諸外道捔神變事?」時王即起偏露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今請佛共諸外道現其神變上人之法,降伏外道慶悅人天,令敬信者倍復增長,其未信者作信因緣,令於未來沙門婆羅門人天大眾,皆蒙利益長夜安樂。」佛受王請默然而住,王知受已復座而坐。

爾時世尊便入如是勝三摩地,便於座上隱而不現,即於東方虛空中出,現四威儀行立坐臥,入火光定出種種光,所謂青、黃、赤、白及以紅色,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如於東方,南西北方亦復如是現其神變。既現變已即還收攝,於師子座依舊而坐。佛告王言:「此是諸佛及聲聞眾共有神通,大王誰請如來對諸外道及人天眾?當現無上大神變事。」王從座起還復同前,作如是說:「我請世尊為諸大眾當現無上大神通事降伏外道,廣說如前。」佛便默然。王知受已復座而坐。爾時世尊便以上妙輪相萬字吉祥網鞔,其指謂從無量百福所生相好莊嚴,施無畏手以摩其地,起世間心作如是念:「如何諸龍持妙蓮花,大如車輪數滿千葉,以寶為莖,金剛為須,來至於此?」諸佛常法若起世俗心時,乃至蜫蟻亦知佛意;若作出世心聲聞獨覺尚不能知,況禽獸類及以諸龍能知佛念?時彼龍王知佛意已,作如是念:「何因世尊以手摩地?」知佛大師欲現神變須此蓮花,即便持花大如車輪數滿千葉,以寶為莖金剛為須,從地踴出。世尊見已即於花上安隱而坐,於上右邊及以背後,各有無量妙寶蓮花,形狀同此,自然踴出,於彼花上一一皆有化佛安坐。各於彼佛蓮花右邊及以背後,皆有如是蓮花踴出化佛安坐,重重展轉上出乃至色究竟天蓮花相次,或時彼佛身出火光、或時降雨、或放光明、或時授記、或時問答、或復行立坐臥現四威儀。佛神力故,假使童兒,亦能現見如來影像。

爾時世尊現神變已,勝光大王及內宮女、王子大臣,及諸城邑他方遠客,無量百千無數大眾悉皆云集,瞻仰神通目不暫捨。於虛空中亦有無量百千諸天大眾,共觀神變不改威儀,恭敬供養情無暫替,處處皆有鼓樂音聲,螺貝長鳴歌舞遞發。假令禽獸亦皆歡喜各出音聲,馬嘶象吼駝叫牛鳴,孔雀鴛鴦各為哀響。人天大眾觀佛神變嘆未曾有。時彼諸天於虛空中,奏諸天樂亦散眾花,所謂缽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以天沉水栴檀香粖及以諸香悉皆散佈,以天妙衣及人間上服繽紛而下。爾時如來廣現如是神變事已,為欲調伏受化有情故說伽他曰: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軍,  如像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自餘所有眾多化佛,一時宣說如是伽他:

「日光若未現,  熠燿粗舒光;
 曦輪上太虛,  爝火從斯沒。
 如來光未顯,  外道出希奇;
 佛光照世間,  降伏師弟子。」

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所有神變汝等憶持,大神通事今將隱沒。」說是語已神變皆無。時勝光王告六師曰:「大師世尊已現神變,仁等今者可作神通。」時外道晡刺拏默無所答,即便以肘觸末羯利瞿舍梨子,如是向末展轉相觸,乃盡六人竟無一人敢為應對。再三王命令現神通,時彼六師還相築觸,同前默爾縮項低頭,如入深禪竟無酬酢。時金剛手大藥叉主作如是念:「此六癡物久惱世尊,須作方便令其改往,更不敢然悉皆逃竄。」作是念已即放勐風雨雹交注,彼神通捨隨處崩摧,外道邪徒並皆離散,或有驚怖入山穴中,林樹草叢潛藏而住,或入天堂祠室抱腹懷憂,佛神通捨一無傾動。爾時世尊觀是事已說伽他曰:

「眾人怖所逼,  多歸依諸山,
 園苑及樹林,  制底深叢處。
 此歸依非勝,  此歸依非尊,
 不因此歸依,  能解脫眾苦。
 諸有歸依佛,  及歸依法僧,
 於四聖諦中,  恆以慧觀察,
 知苦知苦集,  知永超眾苦,
 知八支聖道,  趣安隱涅槃。
 此歸依最勝,  此歸依最尊,
 必因此歸依,  能解脫眾苦。」

爾時世尊觀諸大眾根性差別隨眠各異為其說法,令彼聞已,無量百千億數大眾得殊勝解,或得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果,或有發聲聞菩提心,或有發獨覺菩提心,或發無上菩提心,於大眾中所有眾生,皆悉至心歸向三寶。世尊為彼大眾說法示教利喜,所作事了從座而去。

時有晡刺拏等弟子,與其師主在於一處,問其師曰:「鄔波馱耶!何者為實?」時諸六師各生欺誑,共相調弄作如是語:「世間是常此為實事。」又有說言:「無常是實。」又云:「亦常亦無常。」又云:「非常非無常,是謂為實。」又云:「有邊無邊。」又云:「亦有邊亦無邊。」又云:「非有邊非無邊。」又云:「身中有命。」又云:「異身有命。」又云:「死後有我。」又云:「無我。」又云:「亦有我亦無我。」又云:「非有我非無我,唯此是實餘皆虛妄。」雖說此語情多恥愧,低頭俛仰憂火燒心,欲求水飲便往池所。於其半路有一黃門見而說頌:

「汝今獨行何處去?  狀同相觸折角牛;
 釋迦妙法不能知,  亦如野牛隨處走。」

時晡刺拏聞此頌已亦便說頌:

「死常在我目前行,  我身無有強健力;
 諸有輪迴受苦樂,  我今解脫求安處。
 日光極熱吐炎暉,  我今身心並疲倦;
 汝當無諂直相報,  何處得有清涼池?」

黃門聞已復說頌曰:

「近此即有清涼處,  鵝鴨鮮花皆遍滿;
 汝是極惡生盲者,  不見芳池共相問。」

晡刺拏復說頌曰:

「汝今非男亦非女,  向池之路不相教;
 我速須往覓清涼,  求歇身心諸熱惱。」

時彼黃門教其路已,晡刺拏即詣池所,既至池已以沙瓨繫頸,入水自沉因即命過。時彼弟子更相問曰:「仁等頗有見我鄔波馱耶不?」皆云:「不見。」又相問曰:「仁等頗曾見鄔波馱耶有所說不?」一人答曰:「見說世間皆常,唯此是實餘皆是虛。」又云:「我說無常。」又云:「亦常亦無常。」又云:「非常非無常。」又云:「有邊。」又云:「無邊。」又云:「亦有邊亦無邊。」又云:「非有邊非無邊。」如前具說。時諸弟子共相謂曰:「仁等應知!所有言說悉並不同,我今宜可覓親教師問其實事。」即便求覓。於其中路見童女來,伽他問曰:

「賢首汝頗見,  晡刺拏大師,
 不將衣覆身,  立地手中食?」

童女聞說,即以伽他而答之曰:

「彼是地獄人,  展手從他乞,
 手足皆白色,  見在水中沉。」

弟子亦以頌答:

「汝勿作是語,  斯為不善說,
 以法作衣裳,  牟尼依法住。」

童女復答:

「露體人間行,  誰將此為智?
 令他眾共見,  了無羞恥心。
 腼面露身形,  便將此為法;
 毘沙門王見,  刀割定無疑。」

時諸弟子聞是語已默爾而去,即詣池所見其師主,以沙瓨繫頸沉沒而亡。弟子之中有樂戒者,共作是說:「此事是實,餘皆虛妄。」亦以沙瓨繫頸自沉而死,所有餘眾並皆四散依止邊方。佛現如是大神變已,人天大眾悉皆歡喜。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六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沙彌尼離戒文

沙彌尼離戒文(沙彌尼戒經) 東晉失譯 善女人字某言:某...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毗奈耶雜事攝頌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毘奈耶雜...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

受十善戒經

受十善戒經 後漢失譯人名 十惡業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

漸備一切智德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永樂北藏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永樂北藏版)...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添品妙法蓮華經

添品妙法蓮華經序 隋仁壽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師添品 《妙...

【註音版】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乘造像功德經...

十不二門指要鈔

指要鈔序 宋東山沙門遵式述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諸祖既...

持人菩薩經

持人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持人菩薩經四...

晚課蒙山施食儀

蒙山施食儀軌(念誦前應備淨水淨飯等) 一、華嚴經偈...

【佛教詞典】四種離系立四無為

【四種離系立四無為】 p0463 顯揚十八卷十六頁云:由四...

【佛教詞典】眠藏

(雜名)禪林之目,寢室也。...

「忍」的重要性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忍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法門,具有深刻...

你的遭遇就是你的思想行為的結果

斷天人貧,這個斷天人貧呢,你做種種的惡事,做這五逆...

我為什麼要選擇淨土法門

末學學佛已有幾年,先是學禪宗,近來才開始修淨土。 末...

正智正念隨緣住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游化至跋只國,淨住鞞捨離的庵羅園中...

聖嚴法師《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

天台宗的判教為何受到歷代修學者的重視

在中國佛教一千五百年曆史當中,影響佛教最深也最受歡...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難以一帆風順,...

四句話揭示人生精闢而深刻的哲理

這四句話,揭示的人生哲理精闢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一雙筷子,斷送了江山

話說商紂剛繼王位的時候,並無荒淫之象,大家都認為他...

身體五臟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

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我們總是覺得我會經常的存在在這人世間,所以我要把所...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稱為悉達多太子)曾想過:為什麼人...

【視頻】道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讀誦

道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讀誦

【視頻】《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