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九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二門第四子攝頌勝鬘之餘

爾時惡生告苦母言:「劫比羅國諸釋種子勇健難當,今閉城門上城防護,我等何能得為殺害?今且歸還。」苦母答曰:「大王!諸有大城,以巧方便皆當破滅。我昔曾聞古仙所言:『有其五事決勝於他。云何為五?頌云:

「『「和好行財賄,  矯詐為毒術;
   後當以兵力,  是智人所為。」』

「准斯道理,應設方便先為矯詐,遣使詣彼持王教命而告之曰:『今我於仁有愛戀心實無惡意,緣有少事要欲入城,幸為開門暫見容納,即還速出不敢停留。』」依計至彼傳如上說,城內諸人共集議論:「為當放入?為不許耶?」或言:「放入。」或言:「不可。」或言:「總集一處可共行籌,若籌多者應隨其語。」眾然其說,即共行籌。是時罪惡魔王作如是念:「我常隨逐沙門喬答摩,覓其瑕隙不能得便。我今宜可害彼眷屬,正是其時。」即便變身作老釋子,居其上座先受取籌,以次諸人見彼受籌,咸云:「老宿既受,我何不取?」於時眾內多人受籌,既見籌多遂即開門令王軍入。王曰:「我已棄舍劫比羅城,諸釋迦子任情誅殺。」眾聞教已,便縱四兵,旗鼓震天,囂聲聒地,隨處誅戮無悲愍心。時釋種大名見此事已,於諸眷屬起極悲憐,頭髮蓬亂即疾往詣惡生之所白言:「大王當與我願。」王曰:「欲須何願?」白言:「於諸釋種幸施無畏。」王曰:「諸餘釋種我不能舍,汝之家屬隨意當出。」答曰:「我今入池自沉水底,乃至我身未出已來,眷屬皆放。」王聞是語目視諸臣,諸臣白王:「此大名者是先王親友,允其所願。」王言:「若爾少時令出。」是時大名既蒙許已,悲愍眷屬憂惱纏心,疾往赴池自沉水底,即以頭髮繫著樹根,因茲而死。時諸釋種,於過去時不同業者出城而去,或往末羅國、或往泥波羅、或往其餘聚落城邑。若於昔時同惡業者,雖出東門,南門還入;南門出,西門入;西門出,北門入;北門出,東門入。諸臣見已而白王曰:「今時釋種皆自燒煮。以何得知?諸門出者悉皆還入。」王曰:「速看大名,入水何久?」遣使觀之。見其已死,還白:「王知,彼已命過。」王加瞋怒即告臣曰:「可設高座,我昇其上躬自瞻望。若我不見人血橫流騰波街巷者,我終不能身離此座。」即登座遙望。諸勇健人被殺之時,法爾血少,諸臣議曰:「仁等應知,今此惡王作大罪業,自為要契望血橫流。何處得有如斯之事?宜取紫礦煮令色赤,盛滿千瓨當街傾瀉,觀其流去與血不殊。」如計便作,報言:「血至。」惡生遙見謂其是血,便作是念:「我今望足,宜可歸還。」

時惡生愚人,抂殺釋種七萬七千,此諸人內多是見聖諦者,殺戮如是諸賢善已,遂將釋種五百童男及五百童女,行至一園是外道住處,苦母白言:「此等千人皆是怨家,何不總殺?」王曰:「云何當殺?」答曰:「令群像腳踏。」是時五百釋子有大勇力,撲象令倒手擎棄之。苦母見已白惡生曰:「大王!見此勇健人不?」王曰:「我見。」答曰:「若舍此徒,當與大王作無利益。」王言:「有實。若為殺之?」答曰:「掘地作坑埋令頭出,上以鐵栿磨之令碎。」時有二童子走至佛所,爾時世尊欲令知業感報不虛,即以神力化缽令大合二童子,即於缽下爛熟而終。殺釋種時佛極頭痛,即告阿難陀曰:「盛水滿缽持來我所。」時阿難陀即授缽水,是時世尊以額上汗兩三渧許置水缽中,即便煙出震吒作聲,如以熱鐵投之於水。是時惡生告一人曰:「汝當住此,佛若於我有所記者可速來報。」即將五百釋女還歸本國。

時諸苾芻見此事已咸有疑心,請世尊曰:「大德!因何業故令佛頭痛?劫比羅城諸釋種等,復作何業,由彼為緣,實無罪犯,被愚癡惡生輒見誅戮?」世尊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去告諸苾芻:『咸應集在外道園中。』我當為說愚癡惡生殺諸釋種先業因緣。」尊者受教即往白眾。爾時世尊與諸苾芻行詣彼園,時有婆羅門於其中路,遙見世尊作如是語:「喬答摩!愚癡惡生多造惡業,釋種無罪枉見殺害。」佛告婆羅門:「如是,如是!愚癡惡生造作無量尤重惡業,釋種無罪枉為屠害。」佛至園中見彼被磨童男童女尚有殘命,彼見佛時悉皆號泣。世尊即便在其一面,於所敷座就之而坐,告諸苾芻曰:「劫比羅城諸釋種子,已經三度被他屠殺出大叫聲。昔為漁人殺諸魚類,復於聚落傷害諸人,今於此時被惡生所殺,尚有殘命出大叫聲,與昔無異。汝等苾芻頗曾聞見諸有獵師屠膾之類,以其自業活命之事,能得像馬車步威嚴熾盛不?」諸苾芻言:「未曾聞見如此之事。」佛言:「善哉苾芻!我亦未曾聞見斯事,獵射之徒得有如是熾盛兵眾。何以故?由彼屠人有罪噁心伺求物命,緣斯惡業,不能獲得像馬車步熾盛威嚴多有財貨。何以故?由彼羊等禽獸之類被殺之時,以其噁心視彼人故,由斯不獲象馬車步及諸財物。汝等苾芻!彼畜生趣所有眾生惡眼看時,尚能令彼不得四兵及諸財寶,何況惡生愚癡垢重,殺彼學人具大威德持淨戒者,而能增盛象馬車步及諸財物,得安樂住不遭損滅,無有是處。汝等當知憍薩羅城,譬如毒龍所顧視處悉當滅壞,此城亦爾。七日之後,愚癡惡生及與苦母,被火所燒揚聲號叫,墮於無間大地獄中受極苦惱。是故汝等應如是知,於諸枯木尚息噁心,豈況其餘含識之類。」

時諸苾芻見是事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五百釋子曾作何業,由彼業力現無愆犯,被愚人惡生枉見誅戮?又因何業,誅戮之時令佛頭痛?」佛告諸苾芻:「彼諸釋子及我前生所作之業,汝等善聽!彼所作業,因緣合會成熟之時,如瀑流水不能止遏,無代受者,廣如上說。乃至果報各還自受。

「汝等苾芻!乃往古昔,於一河邊有五百漁人依止而住,時有二大魚從海入河泝流而上。彼見二魚情生喜悅,共張大網捕得其魚,見其極大共相議曰:『今欲如何?魚既極大,若頓殺者肉便壞爛,何所用為?』或云:『且殺一魚、一繫在水。』或云:『二魚皆大。若殺一者其肉亦壞,可繫於柱安在水中,勿令命斷,須肉之時生取而賣。』咸言:『可爾。』即共分割,魚受楚苦發大叫聲。是時漁人之中有一童子,見如斯事生歡喜心。時二大魚而作是念:『我實無辜,橫加劇苦。當來之世此等生處我亦生彼,雖無罪犯,我苦殺之。』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彼二魚者即惡生、苦母是,五百漁人者即五百釋子是。由彼五百漁人令其二魚受劇苦故,今被惡生、苦母掘地埋身扢以鐵栿,令諸釋子受大苦惱,諸餘釋種皆是當時隨喜之類。其漁人中一童子者即我身是,由見殺魚心生歡喜遂成其業。由彼業故,我雖證得無上菩提,然猶受此頭痛之苦;我若不獲如此福聚無邊功德者,亦同彼等受其誅戮。

「復次汝等苾芻!應更諦聽劫比羅城諸釋種子,過去世時所作之業。有五百群賊至一村中劫奪財物,有二長者閣上而住,賊喚令下,長者不下。賊又語云:『若不下者,令汝總失。』長者報言:『我寧受死,終不能下。』賊便積柴放火燒閣。熾火上騰受焚燒苦,長者作念:『我無愆犯,令我受苦。於未來世隨汝生處我亦同生,報汝斯苦。』汝等苾芻勿生異念,彼二長者即惡生、苦母是,五百賊者即五百釋子是。由彼賊徒殺二長者,今此二人亦還殺彼。是故苾芻!作黑業得黑報,白業得白報,雜業得雜報。是故汝等應舍黑雜二業,勤修白業。當如是學。」

時惡生王殺釋子已,往室羅伐城。欲入城時,逝多太子於高樓上,與諸婇女奏妙音聲受五欲樂,惡生聞已問曰:「是誰?」諸臣答曰:「逝多太子。」王曰:「喚來。」即承命至,責曰:「我討怨家非常疲苦,汝何於此受欲樂耶?」太子答曰:「不審大王誰是怨家?」王曰:「劫比羅釋子即是我怨。」太子曰:「若釋子是怨者,誰為善友?」王聞是語便大瞋怒,告諸臣曰:「此亦與諸釋子為黨,急可誅戮。」諸臣即殺。命終之後,得生三十三天,人間勝報尚猶未盡,天中妙樂隣次受之。爾時世尊欲宣此義,而說頌言:

「今生若喜來世喜,  由其作福二俱喜;
 自知此喜由先業,  更復轉生於善趣。
 今生若樂來世樂,  由其作福二俱樂;
 自知此樂由先業,  更復受樂於餘趣。」

爾時具壽阿難陀聞佛說已,白佛言:「大德!我今不解如斯頌義。」佛言:「阿難陀!其逝多太子無有愆犯,被愚人惡生枉見誅戮,人間勝報尚猶未盡,天中妙樂隣次受之。我緣此事故說斯頌。」時阿難陀默然信受。

後於異時,愚人惡生與諸婇女在宮殿中,便自誇讚:「如我大力勇健難當所為究竟,於此世間有相似不?」於時惡生所將五百釋女,聞其語已共說頌曰:

「彼是佛家子,  為戒所拘束;
 汝今盡誅戮,  自讚欲何為?」

王聞釋迦女說是頌已發大瞋怒,亦即以頌告諸臣曰:

「誅龍留龍女,  於我生瞋毒;
 速宜截手足,  急遣隨親去。」

時諸臣等即將五百釋女,於波吒羅池邊截其手足,因此號為截手足池。諸經首雲「佛在室羅伐城截手足池邊」,此是其事。是時五百釋女被截手足受大痛苦,不能裁忍便作是念:「我等今時諸苦逼身痛切難堪,世尊大慈寧不垂愍?」諸佛常法無有一事而不覺了,於時世尊起大悲心,遂到其處見諸釋女露形而坐,世尊見已起世間智。諸佛常法若起世俗心,乃至蜫蟻皆知佛意;若起出世心,乃至聲聞獨覺不知佛意,況餘含識而能得知。佛作是念:「善哉!若得舍支天女持衣及水來至此者,極為要事。」佛作念已,舍支天女即知佛意,作如是念:「何故如來起世間念?我知世尊欲為五百釋女宣說妙法,須衣及水。」即持五百天衣往無熱池處,以瓶取水來至佛所,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大德!五百天衣及妙香水,今並持來。」佛言:「汝往慰問諸釋迦女,與洗身體皆令著衣。」於時舍支如佛所教次第皆作。

爾時如來以神通力,令彼五百釋女苦痛皆除,告言:「汝等善女人,自作斯業今時成熟,必當自受無人肯代。」爾時世尊說此語已,舍之而去。彼諸釋女於世尊處,發淨信心即便命過,生四天王宮。若男、若女生天上者即起三念:「我於何處死?今在何處生?由作何業?」便憶前身於人趣死,今生四天王宮,於世尊處極生尊重發淨信心。時彼五百釋女便作是念:「我若不往禮世尊者,是不恭敬、是非所宜。」於時五百天女作斯念已,即各嚴身具諸瓔珞光明姝妙,便以天衣盛妙天花,所謂嗢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過初夜分來詣佛所,天花供養禮雙足已,在一面坐聽受妙法。時諸天女光明赫奕,週遍照曜逝多園林。爾時世尊隨諸天女意樂根性為說妙法,令彼得悟四聖諦理。時諸天女以金剛智杵摧破二十薩迦耶見山,得預流果。既見諦已,三白世尊言:「大德!由佛世尊令我證得解脫之果,此非父母、人王、天眾、沙門、婆羅門、親友、眷屬之所能作。我遇世尊善知識故,於地獄、傍生、餓鬼趣中拔濟令出,安置人天勝妙之處,當盡生死得涅槃路,乾竭血海超越骨山。無始積集薩迦耶見,以金剛智杵而摧碎之,得預流果。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五學處,始從今日乃至命終,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唯願世尊證知我是鄔波斯迦。」即於佛前合掌恭敬而說頌曰:

「我由佛力故,  永閉三惡道;
 得生勝妙天,  長歸涅槃路。
 我依世尊故,  今得清淨眼;
 證見真諦理,  當盡苦海際。
 超出於人天,  離生老死患;
 有海中難遇,  我逢今得越。
 我以莊嚴身,  淨心禮佛足;
 右繞除怨者,  今往赴天宮。」

時彼五百天女既稱所願,猶如商主多獲財利,亦如農夫廣收田實,如勇健者降伏諸怨,如重患人除去眾病,生大歡喜辭佛而去,俱往天宮。

時諸苾芻聞是說已,咸皆有疑,請世尊曰:「此五百釋女曾作何業?由彼業力,於此生中無有愆犯,愚人惡生枉截手足。又因何業得生天上,聞佛正法證真諦理?」佛告諸苾芻:「彼諸釋女所作之業成熟之時,因緣合會廣如上說,所有果報各還自受。汝等苾芻!乃往過去此賢劫中人壽二萬歲時,有佛世尊名迦葉波,如來、應、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此五百釋女,於彼佛法中出家為苾芻尼,常於學無學苾芻尼邊作截手截足之言而為罵詈。由此業力,於無量歲中墮在地獄受燒然苦。復此餘業,五百生中常截手足,乃至今生亦受此苦。由於我所起淨信故,得生天上。復由昔日作苾芻尼,受持讀誦正法教故,值我聞法證見諦理。汝等苾芻!此皆由業,廣如上說。」

是時惡生所留之人,聽佛記已還惡生處,彼便問曰:「世尊於我有何言記?」彼言:「大王!如來說言:『憍薩羅國悉當破滅。更經七日,惡生苦母被勐火燒身,墮在無間大地獄中。』」是時惡生聞彼所說,極懷煩惱掌頰而住。苦母見已問言:「大王!何故懷憂?」王言:「苦母!我今云何得不憂惱?世尊有言,記我及汝於七日後勐火焚燒墮在無間大地獄中。」苦母對曰:「大王!如乞索婆羅門入舍乞求,不得物時欲令其家生百千種不吉祥事。何況沙門喬答摩,所有親族被王誅盡,寧無深重怨恨之言,隨其噁心而為咒咀。王若懼者,於後園中池水之內造一柱樓。王應詣彼七日居住,日滿之後方可入城。」王言:「如是。」即令造樓,將諸宮人及苦母等昇樓而住。過一夜已苦母白言:「大王!一夜已過餘六夜在,當共入城。」如是二三乃至七日,苦母言:「今日安隱共入城中。」於時四面忽然雲起,女人常事樂觀瓔珞,諸宮人等共相謂曰:「莊嚴結束可往城中。」即整衣服。時有一女以日光珠,置偃枕上而自嚴飾,雲去天晴,日光忽現照觸寶珠,便即火出燒其偃枕,勐焰上騰,即焚樓閣。諸宮人等四散馳走,惡生苦母皆被火燒,便欲走出。時有非人關閉其戶不能得出,於時惡生被火燒害。極苦纏心告苦母曰:「禍哉!我今已受燒害之苦。」苦母曰:「大王!我亦同此。」大火燒然身皆爛熟俱大號叫,便墮無間大地獄中,受諸極苦。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今生若燒來世燒,  由其作罪二俱燒;
 自知此燒由惡業,  更復轉生於惡趣。
 今生若苦來世苦,  由其作罪二俱苦;
 自知此苦由惡業,  更復受苦於餘趣。」

爾時具壽阿難陀聞佛說已,白言:「大德!我今不解如斯頌義。」佛言:「阿難陀!愚人惡生及以苦母,被火焚燒墮阿毘止大地獄中,我因斯事密說此頌,廣如上說。」

時惡生王既誅釋種,於彼城中有餘瓔珞環玔嚴身之具,諸釋女等見即啼泣,心懷憂惱即自念云:「彼諸人等生存之日,敬重眾僧,宜將此物為彼追福奉施眾僧。」即持佈施。時六眾苾芻得此物已便自嚴身,入劫比羅城次行乞食。釋女見之如前啼泣,白言:「聖者!我等不欲覩見斯物,故施仁等望息憂心,今還令我起昔追念。」六眾默然。是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由諸苾芻身著瓔珞及諸環玔並金線帶有如是過,自今已後制諸苾芻,但是嚴飾雜彩之具悉不應著。若有著者得越法罪。」

第二門第五子攝頌曰:

 出家有五利、  不捉錢授學、
 大眾說伽陀、  煙筩嗽聽許。

緣在室羅伐城。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娶妻未久歡懷而住。後於異時,長者親族及以財物悉皆喪盡,便作是念:「我今年老,不能求覓錢財受用,加以親族死亡略盡。我今宜可舍俗出家。」作是念已,告其妻曰:「賢首!我已年老,不能求覓錢財產業,親族喪盡,今欲出家。」妻答言:「善!然可時時看問於我。」夫報言:「爾。」即往逝多園中詣苾芻所,禮雙足已白言:「聖者!我求出家。」報言:「賢首!斯為善事,隨汝意作。如世尊說:『諸有智者見五利故當樂出家。云何為五?一者我得自利不共他有,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二者自知我是卑賤之人被他驅使,既出家後受人恭敬讚揚禮拜,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三者當得安隱無上涅槃,是故智者應求出家。四者從此命終當生天上,是故智者應求出家。五者常為諸佛及聲聞眾,諸勝人類之所讚歎,是故智者於善法律應求出家。』汝今發心,斯為善事。」時彼苾芻即與出家,並受圓具。經二、三日教法式已,告言:「賢首!鹿不養鹿,室羅伐城處所寬廣是佛境界,應行乞食以自活命。」彼於晨朝執持衣缽,入室羅伐城乞食,逢一女人形似其妻,見已作念:「我先共妻作是要契,得出家後時往看問。今既出家宜存言信勿令憂惱。」乞得食已還逝多林,未久時間白鄔波馱耶言:「我先與故二作是要契,得出家後時往看問,願垂聽許。」師曰:「隨汝意去,自善護心。」答言:「可爾!」奉辭而去。漸漸遊行至舊村處,其妻遙見迎前疾至,唱言:「善來,善來!聖子。」即欲捉衣提缽,苾芻曰:「賢首!欲何所為?」答曰:「欲捉取衣缽。」苾芻曰:「勿觸衣缽。」問曰:「何故?」答曰:「我奉鄔波馱耶所誡,令善護心。」彼言:「聖子!汝自防心,我豈相障!」即捉衣缽敷座令坐將洗足水,問曰:「欲何所為?」妻曰:「欲為洗足。」答曰:「勿觸我足。」問曰:「何故?」報曰:「我奉師誡,令善護心。」彼同前答,便與洗足。後將油來欲為塗足,苾芻見問,答言:「塗足。」苾芻曰:「汝勿為塗。」問答同前:「鄔波馱耶誡我護心。」彼問:「聖子!汝自防心。」又將食來欲同盤食,問曰:「何為?」答曰:「離別多時不同處食,意欲共食。」苾芻不許,問答同前,即敷氈褥白言:「聖子!遠來疲睏願少眠息。」苾芻既洗足已即便臥息。時彼即來欲同處臥,苾芻曰:「汝欲何為?」答言:「聖子!不同臥來時節淹久,意欲同臥。」問答同前,苾芻不許,即來抱觸。女是觸毒,被摩觸時,心便動亂髮諸惡念,即共交會多日共住,報其妻曰:「我欲還寺。」妻作是念:「此乃共我私交外人不見,我今可使眾人知之。諸苾芻等定當擯逐,還來我處。」作是念已,白言:「聖子!不可空去,可將多少糧直貝齒隨行。」苾芻曰:「我不合捉金貝等物,如何持去?」妻曰:「我今設計使不觸著。」即便以物系錫杖上,報言:「將去。」苾芻即持錫而去,至室羅伐城。六眾苾芻常法守門不令空過,時鄔波難陀門首經行,遙見彼苾芻來,頭似鵄梟眉長垂下,見已便念:「是何尊者而來於此?應可相迎即逆前行。」唱言:「善來!善來尊者!」時苾芻報曰:「敬禮!敬禮阿遮利耶!」時鄔波難陀便作是念:「此必定是摩訶羅苾芻,不知鄔波馱耶、不識阿遮利耶。我今問彼從何所來?」即前問曰:「老叟從何所來?」答曰:「阿遮利耶!我看故二來。」鄔波難陀曰:「汝是善人情存恩惠,念昔恩者人皆共讚。世尊亦說:『汝等苾芻常學報恩。』少恩尚報何況多耶?汝存宿恩得見妻不?」答言:「我見。」又問曰:「得安穩耶?」報云:「幸承覆護甚得平安。」「汝錫杖上是何等物?」答曰:「妻為道糧與我貝齒。」鄔波難陀曰:「老叟汝甚福德,往見妻已得此利來。」復作是念:「看此舉容應有別事,我今應以軟語問之。」其摩訶羅性懷愚直,所作之事具向說之。鄔波難陀曰:「汝所作者,更可具向鄔波馱耶處說。」彼聞歡喜,彼至師邊一一具說。師聞此語告諸苾芻。是諸苾芻以緣白佛,佛告諸苾芻:「彼莫訶羅不知輕重,無故心犯。若未曾為說四波羅市迦者,彼便不犯。汝等苾芻!由此緣故受近圓已,即應為說四波羅市迦法。若不說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九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比丘三千威儀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 後漢安...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瓔珞本業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佛說十力經

佛說十力經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記 新譯《十地經》及...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出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疏 昔風穴和尚謂首山曰。不幸臨濟之...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魔逆經

佛說魔逆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

【佛教詞典】輪寶

轉輪王的寶器。這種寶器當輪王遊行時,必先自前進,以...

【佛教詞典】寂然

(術語)寂靜無事之狀也。維摩經弟子品曰:法常寂然,...

七十歲的人切勿將念佛當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陳豫堂來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為取法名,...

發五種心決定往生

厭離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會聚故。 欣慕心:西方萬...

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 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

佛門日況愈下,真修真學者乏人

佛門今天日況愈下,真修真學者乏人。真修則不能息心,...

花朵的六度精神

佛教講眾生得度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從一朵花,也可...

白菜的營養與藥用價值

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考證,在我...

清明節佛弟子怎樣做才對已故親人最有利

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男孩養志氣,女孩養氣質

中國人養孩子,都知道窮養兒,富養女,認為教育男孩要...

遇到冤家對頭千萬不要生氣

我們每個人都有冤家對頭,但碰到冤家對頭我們千萬不要...

煉丹運氣是學佛的戒忌

一個人既已發心皈依三寶,就必須依照佛法修持。外道的...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

高僧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事蹟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有說到。例如《...

【視頻】《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視頻】《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