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五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三門第七子攝頌曰:

 拭身履蛇咽、  石器生疑惑、
 染衣有多種、  隨意畫伽藍。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洗已濕體披衣,色壞兼臭。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畜拭身巾。」時有苾芻無巾可得,佛言:「洗已片時蹲地,以洗裙拭體然後披衣。」苾芻革屣上有塵土,即便摋打令網系斷,佛言:「不應爾。」複用水洗轉加爛壞,佛言:「不應爾,可將濕帛拭。是故苾芻應持拭鞋履物。」(言洗裙者,可用絹布一幅半長六尺許,橫繞腰髁擫勿令脫,更不安帶,是西國法也)佛在佔波國揭伽池側。時有龍女信心純善,其子不信不依法律,其母遂便勸令聽法:「子今宜去於聖者邊聽聞正法令汝獲福。」其子不變本形而去至誦經處,少年苾芻見之驚怖便唱:「長腰!長腰!」其餘苾芻未離欲者皆生恐怖,即以毛繩系其龍項擲於寺外。其子歸家,母見問言:「汝向聖者處聽正法不?」答言:「阿母!不須說此無慈愛人。」母曰:「彼於汝處作何非法?」即便具說毛繩損項,母曰:「由此因緣名為聖者,若是餘類殺汝無疑。」子便默爾。時彼朋友皆共譏笑,唱言:「破項。」見調弄時身體黃瘦氣力衰弱,母見告曰:「何故汝身萎黃若是?」答言:「阿母!常有知識調言破項,我負羞恥致斯羸瘦。」母曰:「由汝不變本形遂招此過,若變形去不被毛繩。今可變形往聽妙法,隨所聞見皆稱汝心。若依本形藏身而聽。」彼乏信心不隨母語,默然而住。母作是念:「聖者毛繩系龍子項,欲聽法者與作難緣,我今為此當往白佛。」過初夜分身放光明來至佛所,禮佛雙足在一面坐。由彼龍女身光明故,令揭伽池週遍照耀,龍女白佛言:「大德!我子不信,勸令聽法,至誦經處,聖者既見便以毛繩急系其項棄之寺外,項便傷損。彼諸朋友見而調弄唱言:『破項。』由被戲弄身體萎黃氣力羸損。唯願世尊於諸聖眾略為遮制,勿以毛繩系諸龍子,慈愍故!」世尊知已默然受請。是時龍女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至天曉已,於僧眾前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昨夜龍女來至我所,禮雙足已退坐一面。由彼威光遍照池側悉皆明朗,而白我言:『大德!我子不信,勸令聽法,至誦經處,聖者既見便以毛繩急系其項棄之寺外,項便傷損。彼諸朋友見而調弄唱言:「破項。」由被戲弄身體萎黃氣力羸損。唯願世尊於諸聖眾略為遮制,勿以毛繩系諸龍子,慈愍故!』」告諸苾芻曰:「汝等何因作非法事,令彼龍神心生輕慢,能使正法遂至銷亡?故諸苾芻勿以毛繩系龍蛇項。若見來時即可彈指告言:『賢首!向不見處。』隨言去者善。若不去者,以羊甲杖緩杈其頭,置甖瓨中傍邊穿孔,口以物塞擎之出外。此杖無者以軟絛等系項牽出,此亦無者應以杖徐按,繩索系項舉置瓨中,如前棄外。」放草叢中,蛇縱瞋火焚燒此草,蛇亦命終,佛言:「不應棄草叢內。」後棄露地不久觀察,便有諸蟲來相唼食。佛言:「棄已不應即去,可於露地棄之,待入穴已然後可去。」

緣在王舍城。城中有一長者善閑石作,造諸石器隨時貯賣多獲利物,便作是念:「作何方便獲多福業,能於現世得利無窮?我今宜可請佛及僧就捨供養,於石器中而噉飲食,獲多福業得利無窮。」即詣佛所廣說如上,乃至佛眾皆來就家坐定。長者便將新器行與上座,舊器授與下行。苾芻生疑不肯為受,佛言:「出處淨故應為受之,勿致疑惑。」長者供養皆令飽滿,佛為說法從座而去。

緣在室羅伐城。苾芻須染,世尊聽許。苾芻煮濕染木令染色壞,佛言:「曬乾然後煮用。」於日中曬令染不好,佛言:「不應日中曬曝。」於陰處曬致令醭出,佛言:「非在烈日,復非極陰,隨時曬曝。」又復以衣與染木同煮令衣損壞,佛言:「別煎染汁。」一度煮已即便棄擲,佛言:「三煮方棄。」苾芻三度煮汁皆一處安,佛言:「三皆別安。」不能記知何者初中後,佛言:「書字記其次第。」苾芻以汁澆在衣上,佛言:「不應,先於盆中置染汁已然後投衣。」便多著汁曬時流下,佛言:「不應多著。」或時染少令衣斑駁,佛言:「不得極多極少,應處中斟酌。」在地曬衣塵土便污,佛言:「不應爾。」復於草束上曬,汁向一邊,佛言:「可於繩上或在竿上」。便搭繩上,中無染色,佛言:「可於繩上搭衣一邊以竹夾夾定,若恐損衣以物替夾。」苾芻不數翻轉,汁向一邊,佛言:「應數翻轉。」時有苾芻作重大衣,染安繩上重不能勝,佛言:「敷草上曬,數須翻轉。」有以新汁而染舊衣,有以新衣投之舊汁,佛言:「新衣新汁、舊衣舊汁,不應異此。」有以新衣曝於陰處,便以故服曬在日中,佛言:「新在日中,故於陰處。」染衣之時以第三汁先用染衣,次中後初,佛言:「先初,次中及後。」染衣既竟不以水捼,衣色斑駁,佛言:「應以水捼。」苾芻染了當日水捼,佛言:「應待明日。」正染衣時風雨來至,苾芻慞惶不知何處欲曬衣服?佛言:「應置簷前。」即於簷前染衣,令染汁污地,俗旅見問:「聖者何因此處得有流血?」答言:「非血,是我染處。」遂生譏丑。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染衣之處或以牛糞或用土塗拭。」

緣處同前。給孤長者創造此等施佛僧已,所有牆壁未為彩畫,便作是念:「我今請佛欲畫僧寺。」至禮佛足退居一面,白言:「大德!寺牆未畫,我今欲畫。」佛言:「隨意。」長者不解,來白苾芻,苾芻不知用何彩色?便往白佛,佛言:「善哉!長者不知,汝今復問,應用四色:青、黃、赤、白,及雜彩色以充圖畫。」

第三門第八子攝頌曰:

 造寺所須物、  穿床禮敬儀、
 別畜剃髮衣、  花鬘掛眠處。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施食苾芻數至其舍,遂令長者住歸戒中。後於異時因說七種有事福業,報言:「聖者!我欲隨一福業發意修營。」苾芻答曰:「善哉!應作。」問言:「聖者!我作何事?」答曰:「可為眾僧修營住處。」「聖者!我今現有造寺之直,然無善伴助我修營。」答言:「長者!仁當辦物,我助修營。」「善哉!聖者。」即授錢物。苾芻念曰:「此物即是屬四方僧,如何費用造器具耶?我於餘處別更求覓。」長者錢物貯於庫中。後時長者作如是念:「聖者好心為我造寺,試往觀察其狀如何?」往觀其處一無營造,問苾芻曰:「許為造寺,何意空無?」答曰:「既無作具,用何營造?」報言:「施物何不營為?」答曰:「物在庫中。」長者曰:「宜用此物造諸器具。」答曰:「此物屬四方僧,我不敢用。」長者言:「造寺元屬四方眾僧,費用何過?」答言:「長者!我往白佛,有教當行。」長者言:「隨意往白。」便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此物用造器具修營寺宇。」時彼苾芻營造寺時巡家乞食,長者見怪:「為我造寺因何行乞?寺中錢物可充食用,如其少者我更持來。」答曰:「豈我一人食四方物?」長者言:「我意相通,此有何過?」苾芻曰:「我問世尊。」苾芻白佛,佛言:「營作之人應食寺物。」雖聞許食尚噉麁飡,佛言:「不應麁食。」彼作上食,佛言:「不應絕上,應觀餘寺體例為食。」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忽患腹痛,數去迴轉致有疲睏。苾芻白佛,佛言:「於床穿孔隨時轉易。」即於好床穿破作孔,佛言:「應取故床,若藤織者應割為孔,若絛編者擘開為穴,若病差後隨事料理。」由數迴轉下部瘡痛,佛言:「於床孔邊可安軟物,不淨墮地以瓦盆承,勿令高舉。」糞臭外棄更覓餘盆,如是展轉無器可得,佛言:「不應總棄,可畜一一盆洗而曬乾。無第二盆應安樹葉。其盆雖洗臭氣不除應用油塗。」如佛所教應看病人,時有老少苾芻咸來問疾,少至便禮病人、老來病人致敬,緣此祗接病苦轉增,佛言:「彼身不淨不應敬禮,自身污染不合禮他,設他禮時亦不應受。若有違者俱得越法罪。」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世尊說:『若不清淨,不應受禮,亦不禮他。』者,大德!不知總有幾種不淨污染?」佛告鄔波離:「有二種不淨:一噉嚼不淨、二穢污不淨。言噉嚼不淨者,謂嚼齒木、噉諸飲食根果餅菜之類。若食噉時及以食了,未淨漱來皆名不淨。穢污不淨者,謂大小便及以料理不淨處並剃髮時,乃至未淨洗濯漱口已來皆名不淨。有如是等不淨觸時受禮、禮他咸招惡作。」(金口明文此方不用,致令軌則並悉湮沉)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妙花婆羅門作如是語白言:「喬答摩!我乘車時或控馬轡,或舉鞭大喝,當爾之時願表知我婆羅門妙花,頂禮佛足並問起居。」又言:「喬答摩!若復見我涉路行時、或脫革屣、或時避道、或時舒臂,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又言:「喬答摩!或時見我在自眾中共人談說,若移坐處或去上衣或除頂帽,當爾之時,如前表知我申敬問。」』世尊!未審如來聖教之中,亦同如是禮敬法耶?」佛告鄔波離:「不應如是而行禮敬,凡是口云:『我今敬禮。』但是口業申敬。若時曲躬,口云:『畔睇。』此雖是禮,而未具足。然鄔波離!於我法律有二種敬禮。云何為二?一者五輪著地、二者兩手捉腨,而皆口云:『我今敬禮。』彼云:『無病。』若不爾者俱得越法罪。」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隨著何衣剃除鬚髮,還披此服而為食噉及禮大師。不信之人見生嫌恥:「沙門釋子實不清淨,用剃髮衣便將噉食,還披此服敬禮大師。我等云何於此生敬?」苾芻白佛,佛言:「不於三衣隨披其一而剃鬚發。然應別畜剃髮之衣(即縵條是),應被此衣而除鬚髮。」時有貧乏此衣難得,佛言:「應用僧腳敧遮身而剃。」除發了時苾芻不洗,諸俗人見皆共譏嫌:「沙門釋子剃鬚發已不知洗浴,可惡之甚。」苾芻白佛,佛言:「剃髮了時宜應洗浴。」時有老病氣力衰微,或復有時求水難得,佛言:「如此之類應洗五支:謂頭及手足。」

緣處同前。時有敬信婆羅門及居士等,以妙花鬘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俗人報曰:「聖者!廣說如上,乃至我今豈可捨諸善品往後世耶?幸當為受。」苾芻白佛,佛言:「見施花鬘宜應為受。」彼受得已隨處棄擲,彼見嫌曰:「我以貴價買得此花,供養仁等何因漫棄?」佛言:「不應輒棄。」苾芻便用於發爪窣覩波懸以供養,彼言:「聖者!豈我不見發爪塔耶?我於先時已供養塔,今故持來奉上仁等。」苾芻得已掛房門上,俗人見時謂是佛殿即便敬禮,佛言:「勿安門外應置房中。」彼露處安,同前招過,佛言:「應安屏處,時復嗅香,但是香物能益眼根。」苾芻不知云何屏處?佛言:「可於臥處掛在頭邊。」

第三門第九子攝頌曰:

 好座並床施、  香泥及缽龕、
 油器法語行、  衣袋持三索。

緣在室羅伐城。佛告諸苾芻:「若得妙好床座,僧伽應受,別人不許。得大倚床,此亦是僧,非別人也。」

緣處同前。信敬俗人以上香泥來施苾芻,皆不敢受。俗旅報曰:「聖者!我今以仁為福田,廣說如上,乃至我今豈可捨諸善品往後世耶?幸當為受。」苾芻白佛,佛言:「應受。」既受得已對面棄地,彼起譏嫌:「我以貴價賈得此香,仁今棄擲!」苾芻白佛,佛言:「不應棄擲。」便將塗拭發爪佛塔廣說如前,乃至「受已應置頭邊,塗於壁上,時時鼻嗅,凡諸香物能令眼明。」時有信心長者請苾芻眾就捨而食,以上香泥塗苾芻足,皆不敢受。報言:「聖者!諸有信敬婆羅門,他施香泥彼得塗頭或摩身體。我敬仁等以香塗足,因何不受?」苾芻白佛,佛言:「為受塗足香泥。」受已棄擲,諸俗人見,廣說如前。「善哉!仁等當為我受。」將至寺中隨情所作。苾芻白佛,佛言:「如前不應對面棄擲。」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隨處安缽令其損壞,苾芻白佛,佛言:「不應隨處安缽,應為缽龕。」時諸苾芻穿牆而作,佛言:「不應如是,初造寺時於諸房中作安缽處。」佛言應作缽龕者,蘭若苾芻無作龕處,佛言:「應用葛蔓或以草索編籠,塗以牛糞或將泥拭。」置缽於中有塵土入,佛言:「應還如是作蓋合之,不應置地。宜可施繫掛在樹枝。」苾芻出行隨身將去,不信者見共起譏嫌,問言:「聖者!所持之物,為是雞籠及安獼猴耶?」佛言:「若出行時不應持去,可留舊處。」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人間遊行,至一聚落求停止處,主人既許即便洗足復從乞油。其家有女將油來施,苾芻無器展手欲受,女人報言:「聖者!雖解乞油,不知持器。」報言:「小妹!佛未聽許。」女人默然。苾芻白佛,佛言:「應持油器。」聞佛聽許,時鄔波難陀將二弟子,各持油器相隨乞油,有一婦人將油來施,見器極大搥胸告曰:「聖者!誰能施滿此大油瓶?」苾芻曰:「奇哉慳惜!隨汝意施,更有信心婆羅門等自當添滿。」女人默然。苾芻白佛,佛言:「不應持大油器從人乞覓。」佛制大已便持小器,將以乞油所用不足,佛言:「不應持極小器。然器有三種:大者二抄、小者一抄,二內名中。應如是畜。」

緣處同前。有二苾芻一老一少,隨路而行說非法語,時有不信心藥叉,聞其所說而作是念:「此釋迦子談說非法隨路而行,我今宜可吸其精氣。」即隨後而去復作是念:「前事已去此不可追,更作邪言當吸精氣。」相隨去時復遇藥叉,是敬信者,彼便問曰:「汝欲何之?」以事具答,彼便報曰:「此二行人必論法語,汝宜且待,勿逐苾芻,我今共汝且申談論。」答言:「知識!我於此二必不相放。」時二藥叉即隨後去。彼二苾芻說非法語,至歧路邊一詣給孤獨園,一向鹿子母捨,時彼小者禮上座足唱言:「好去。」上座答言:「具壽!願汝無病,勿為放逸。」時二苾芻各隨路去。彼不信藥叉奮迅形儀欲吸精氣,後來藥叉報言:「汝今不應輒為造次,彼二苾芻已說妙法,汝自不解漫生瞋恚。」彼復問云:「何者是法?」「汝豈不聞大云:『無病,勿為放逸。』得無病者,佛言大利;勿放逸者,眾善之本。如世尊說:

「『若不放逸者,  能得不死處;
  若作放逸人,  終歸於死路。』」

彼聞法已心生歡喜隨路而歸。時後藥叉便作是念:「此即是我所為之事,我今宜去白世尊知。」既至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有諸藥叉是非人主,於佛法中情懷信敬,復有藥叉專懷不信。凡藥叉眾於佛法中多不敬信,諸有苾芻隨路行時作非法語,恐藥叉聞作無利事,唯願世尊制諸苾芻應存正念,隨路行時莫非法語,願慈悲故。」世尊知已默然而受。時彼藥叉知佛許已禮足而去。爾時世尊,藥叉去後於大眾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我聞藥叉作如是說:『苾芻在道作非法言隨路而去,無信藥叉伺求其便。』爾所為非,諸出家者隨路行時作非法語,是故我今制諸苾芻隨路行時所有行法。苾芻涉路行時有二種事:一作法語、二聖默然,於止息處說聖伽他: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槃處。
  所為佈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緣處同前。苾芻作三衣竟置在肩上隨路而行,遂被汗霑並塵土污,佛言:「應以帒盛置肩而去。」苾芻不知如何作帒。佛言:「可長三肘、闊一肘半,其一肘半中疊縫之。」一頭開口形如像鼻,佛言:「不應如是,可當中開口。」不安怐紐塵土猶入,佛言:「應安怐紐。」苾芻以常用衣置之於下,非常用者安在於上,取時翻攪令衣雜亂,佛言:「常用者在上,非常用者在下。」

緣處同前。時有群賊於路劫人遂入村中,諸人競出趁賊敗散隨處依投。時賊求水無綆及罐,賊帥令人上樹遙望,若有來者可隨借用。見有苾芻隨路而來,遂相告曰:「有釋子來,彼多著事必有罐索,若有者善。彼若無者,當破其腹取血飲之。」作是議已,遙望而住。苾芻來至,問言:「聖者!頗有井索及水罐不?」答言:「我無。」時賊聞已即便閙亂,各持刀杖左右觀瞻,眾中上首是阿羅漢即便觀察,何故諸人各持刀杖?觀見彼賊欲殺苾芻,告諸賊曰:「何故仁等情生閙亂?」彼具報知,上座告曰:「仁等勿憂,我皆為辦,必得清水,恣意飲足。」即取苾芻所有腰絛共相連接,復取其缽系使堅牢,放下井中隨意取水,觀察無蟲飽足令飲。諸人慶悅報言:「聖者!如其無水,我於仁等相害不疑。善哉聖者當持井索。」苾芻報曰:「當順爾言。」賊便禮足隨路而去。時諸苾芻亦皆飲水,盛滿君持並添澡罐(君持著嘴,澡罐口開),俱尋前路漸至給園。苾芻見已慰問:「善來!善來!仁等尋途得安隱不?」即便具告。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聽諸苾芻須持井索。」苾芻聞已持極長繩,佛言:「不應爾。」便持極短,佛言:「不應爾。然繩有三種:謂長、中、短。長者一百五十肘、短者十肘,二內名中。」有處足水尚持長繩,佛言:「可量地勢,長短隨時。」

第三門第十子攝頌曰:

 須剃刀應畜、  及剪甲等物、
 支床並偃枕、  香土用隨情。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頭髮既長,詣剃髮人處,報言:「賢首!為我剃髮。」彼作是念:「沙門釋子強力使人,虛費功勞竟無酬直。」即取刀具揩拭延時,作如是念:「我速剃者更有人來,如是連延廢我家業。」報言:「且去!午後方來。」隨言而來,復言:「晡後。」晡時既至,復道明朝。常作誑言,竟不為剃。有知識苾芻問言:「具壽!何因數數頻來此家?為是宗親?為是知識?」答言:「不是。但為發長欲求除剃,彼人誑我為此頻來。」知識報曰:「汝不聞乎!工巧之人難得實語。我解剃髮,佛未見聽。」苾芻白佛,佛言:「若有苾芻解剃髮者,宜於屏處更互剃髮,勿使俗流致生譏笑。」時彼苾芻聞是教已,至知識所報言:「具壽!世尊聽許,仁今可來為我剃髮。」答言:「善哉!雖佛聽許,豈以指頭為仁剃髮,須刀磨石並須鉗子及剪甲刀子。」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許為僧伽故,畜剃髮刀並雜所須物。」

佛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佛令釋子家別一人得出家已,床無承足臥不安寧。然彼先時支體柔軟,所臥之物悉皆華麗,今時床下身臥不安,無多火力,便詣醫所,問言:「賢首!我無火力,當為處方。」醫人報曰:「可相隨去觀所住房,於所臥床如何安置?」見其臥床頭邊低下,報言:「聖者!由所臥床頭邊低下,致令四大火力衰微,可於床腳下安支足物。」答曰:「佛未聽許。」「佛大慈悲,必應聽許。」苾芻白佛,佛言:「於所臥床應安支足。」彼依言作,病仍不除。復問醫人與我方藥,醫曰:「若眠臥時,當安偃枕。」答曰:「佛未聽許。」廣說如上,佛言:「臥時當安偃枕。」苾芻不解云何當作?佛言:「作枕之法:用物長四肘、闊二肘,其四肘疊作兩重,縫以為帒,內貯綿絮可用支頭。」

緣在王舍城。畢隣陀跋蹉性常抱疾,廣說如上,乃至問言:「先持何物?」答言:「我於先時用香熏土。」報曰:「今何不持?」報言:「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為病因緣任持香土。」

雜法第三門了。

第四門總攝頌曰:

 上座及牆柵、  緣破並養病、
 栴荼豬蔗寺、  缽依栽樹法。

第四門第一子攝頌曰:

 上座番次說、  或可共至終、
 濾作非時漿、  處不為限齊。

如世尊說半月半月應為長淨,苾芻不知遣誰說戒?佛言:「應令上座,於說戒時上座常誦。」有一住處上座不能,諸人報曰:「說戒將至何不溫尋?」答言:「具壽!我自無力,知欲如何?」苾芻白佛,佛言:「上座不能,第二應說。」復有住處第二不能,廣說如上。「第二不能,令第三作。」復有住處第三不能,廣說如上,佛言:「苾芻應作番次說戒。」時諸苾芻番次說時,或有能者、或復不能。能者為說,其不能者不知如何?佛言:「其不能者求能為說。」復有住處說戒番次至不能者,轉覓餘人,彼不肯與,不知如何?佛言:「其能說者常可豫請。」如世尊言令上座說戒,上座不能,可令第二。第二不能,令第三作。此若不能,令番次作。此復不能應求能者,或常請作。有一住處無有一人總誦得戒,然其上座誦得四波羅市迦,餘皆不誦。時諸苾芻便不說戒,佛言:「不應總停說戒,隨所誦者即可為說。上座應可誦四他勝、次座可誦僧殘、次座誦二不定、其次三十、其次九十、其次四對說法、其次眾學、其次七滅。應作如是誦過戒經,不應不誦。」

緣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佛所說時非時漿者,云何為時?云何非時?」佛言:「其不濾者為時,其淨濾者為非時。仍以水渧渧之為淨。」

緣處同前。是時六眾常多惡欲慳垢所纏,向餘住處非理受用,或一切時、或房分齊時、或日分時、或親友時。云何一切?此即是我春時住處、此是夏處、此是冬處,名一切時。云何分齊?此是我房、此是他房。云何日分時?此是旦時住處、此是晡時住處。云何親友時?此是我軌範師處、此是親教師處、此是弟子處、此是門人處、此是知識住處。由如是故多人來往,惱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於住處自作如是限齊,受用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五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祇...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律二十二明瞭論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律二十二明瞭論一卷 正量部...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數經

佛說數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緣起經

緣起經...

【佛教詞典】五種增上緣

又作五增上緣、五緣。以佛為增上緣,念佛者所受之利益...

【佛教詞典】孤峰覺明

(1271~1361)日本臨濟宗僧。會津(福島縣)人,俗姓...

虛雲老和尚《佛教律學入門》

甲、敘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

深信因果,正道發財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人世間很多的事情,都是注定,...

妙蓮老和尚:勸人吃素菩薩道

諸位現在學佛覺悟了,假如想到過去吃肉傷的生命太多了...

如何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

問: 《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麼意思? 成...

簡單判斷腎功能的好壞

補腎的廣告滿天飛,補腎的大菜一個比一個受歡迎。然而...

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極樂世界

問: 念什麼佛、如何念佛方能往生極樂世界? 慧律法師...

金字旁邊兩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腳踩在毒蛇上,你得一點五欲虛幻的快...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

極樂世界不能用業力去召感

淨土宗的人有一個盲點,以為修福報就會到淨土去,很多...

聖嚴法師《如何用禪解決問題》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

吹滅心頭火

報紙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個青年,因為追討朋友欠他的...

不念佛的時候能否達到不起雜念

問: 我們念佛時沒有雜念,不念時還有雜念。這是工夫...

【視頻】《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道證法師念誦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道證法師念誦

【視頻】《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聆志居士念誦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