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共覺賢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共覺賢譯

「阿梨耶僧聽!冬時一月過少一夜,餘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阿梨耶!為得道故一心勤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助道法!」「未受具足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應答:「布薩說戒。」)

「諸阿梨耶!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製;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轡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勅,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犛牛愛尾;
 繫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鎖。
 日夜勤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諸阿梨耶僧聽!今十五日布薩說波羅提木叉。若僧時到僧忍聽,僧當一心共作布薩說波羅提木叉。白如是。」

「諸阿梨耶!今共布薩說波羅提木叉,僧一心善聽,有罪者應發露,若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諸阿梨耶清淨,如一一比丘尼問答,是比丘尼眾中三唱亦如是。若比丘尼,如是比丘尼眾中第二、第三唱,憶有罪者不發露得故妄語罪。諸阿梨耶!故妄語罪佛說遮道法。比丘尼於是中欲求清淨,憶有罪應發露,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諸阿梨耶!已說波羅提木叉序。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八波羅夷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尼,於和合二部僧中受具足戒,不還戒、戒羸不出,相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犯波羅夷罪,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於聚落、若空地,不與取隨盜物,王或捉、或殺、或縛、或擯出言:『咄女人!汝賊,汝癡。』比丘尼如是不與取,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自手奪人命,求持刀與殺者,教死、嘆死:『咄!人用惡活為?死勝生。』作如是意如是想,方便嘆譽死快,因是死非餘。是比丘尼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未知未了,自稱得過人法,聖知見殊勝:『我如是知、如是見。』彼於後時若檢校、若不檢校犯罪,欲求清淨故便作是言:『阿梨耶!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空誑不實語。』除增上慢,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漏心,漏心男子邊,肩以下、膝以上摩觸受樂者,是比丘尼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漏心,漏心男子伸手內住共語、受捉手、捉衣、來歡喜請坐、曲身就、共期去,是比丘尼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知比丘犯重罪不向人說,是比丘尼若離處、若死、若罷道,後作是言:『我先知是比丘尼犯重罪。』不向人說、不欲令他知,是比丘尼波羅夷,不應共住。

「若比丘尼,知僧和合如法、如比尼與比丘作舉羯磨,未作如法而隨順。諸比丘尼應諫是比丘尼:『阿梨耶!是比丘,僧和合如法、如比尼,作舉羯磨,未作如法莫隨順。』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作是語:『我不隨順,誰當隨順?』諸比丘尼如是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好;若不捨者,是比丘尼波羅夷,不應共住。」

「諸阿梨耶!已說八波羅夷法,若比丘尼犯一一法,是比丘尼不應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比丘尼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十九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尼,受使行和合男女,若取婦、若私通,乃至須臾頃,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故,於清淨無罪比丘尼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破彼比丘尼淨行。彼於後時若檢校、若不檢校,便作是言:『是事無根,我住瞋恨故作是語。』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故,以異分中小小事非波羅夷比丘尼以波羅夷法謗,欲破彼梵行。彼於後時若檢校、若不檢校,以異分中小小事,是比丘尼住瞋恨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諍訟相言,若俗人、若出家人晝日須臾,乃至與園民、沙彌共鬪相言,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無比丘尼伴行不得出聚落界,除餘時。餘時者,不欲病是名餘時。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離比丘尼一夜宿,除餘時。餘時者,若病時、賊亂圍城時,是名餘時。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其主不聽而度,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知他犯罪女,眾親欲治而度,除餘時。餘時者,先外道度是名餘時。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於船渡處獨渡河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僧和合如法比尼作舉羯磨,未作如法,先不語僧自與捨。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十事竟)

「若比丘尼無漏心,漏心男子邊取衣缽飲食疾病湯藥者,是法初罪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作是語:『可取此男子施,漏心、不漏心何預汝事?但汝莫漏心,可取施已隨因緣用。』諸比丘尼應諫是比丘尼:『莫作是語:「應取是施,男子漏心、不漏心何預人事?但使汝無漏心,可取施已隨因緣用。」』如是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好;若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欲破和合僧故,執持破僧事共諍。諸比丘尼應語是比丘尼:『阿梨耶!莫破和合僧勤方便執持破僧事共諍,當與僧同事。何以故?僧和合歡喜不諍,共一學如水乳合,如法說安樂住。』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者善;若不捨者,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諸比丘尼同意相助,若一、若二、若眾多,同語、同見欲破和合僧。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是同意比丘尼言:『阿梨耶!莫說是比丘尼好惡。何以故?是法語比丘尼、律語比丘尼。是比丘尼所說,皆是我等所欲。是比丘尼所見欲忍可事,我等亦欲忍可。是比丘尼知說非不知說。』諸比丘尼應諫是同意比丘尼:『阿梨耶!莫作是語:「法語比丘尼、律語比丘尼。」何以故?此非法語比丘尼、律語比丘尼。阿梨耶!莫助破僧,事當樂和合僧。何以故?僧和合歡喜不諍,共一學如水乳合,如法說安樂住。』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若不捨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恚非理謗僧,作如是言:『僧隨愛、隨瞋、隨怖、隨癡,僧依愛、瞋、怖、癡,是故呵責。』是比丘尼,諸比丘尼應諫作是言:『阿梨耶!莫作是語:「僧隨愛、隨瞋、隨怖、隨癡,僧依愛、瞋、怖、癡。」何以故?僧不隨愛、瞋、怖、癡,汝莫瞋恚非理謗僧。』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好;若不捨,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自用戾語。諸比丘尼共法中如法、如律教,便自用意作是言:『汝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語汝若好、若惡。』諸比丘尼應諫彼比丘尼言:『阿梨耶!諸比丘尼共法中如法、如律教,汝莫自用語。諸比丘尼教汝,汝當信受;汝亦應如法、如律教諸比丘尼。何以故?如來弟子中展轉相教、展轉相諫,共罪中出故,善法得增長。』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若不捨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二比丘尼習近住,迭相覆過,諸比丘尼應諫是比丘尼言:『阿梨耶!莫習近住迭相覆過,習近住不生善法。』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若不捨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見相遠住,便勸作是言:『當習近住迭相藏過,莫相離住,不妨生長善法。餘人亦有如是相近住者,僧不能遮,輕易汝故相禁製耳!』諸比丘尼應諫是比丘尼言:『阿梨耶!某甲某甲相遠住,莫勸習近住迭相覆過,習近住不妨生善法。莫作是語:「餘人亦有習近住,僧不能遮,輕易汝故相禁製耳!」』是比丘尼,諸比丘尼諫時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若不捨者,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尼,瞋恚欲捨戒,作是言:『我捨佛、捨法、捨僧,捨說、捨共住、共食,捨經論、捨沙門尼釋種,用是沙門尼釋種為?餘更有勝處,我於彼中修梵行。』諸比丘尼應諫是比丘尼言:『阿梨耶!莫瞋恚捨戒作是言:「我捨佛乃至捨沙門尼釋種。」捨佛者不善。』諸比丘尼如是諫時故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好;若不捨是法,乃至三諫,僧伽婆尸沙。」(十九事竟)

「諸阿梨耶!已說十九僧伽婆尸沙法,十一初罪、八乃至三諫。若比丘尼犯一一罪,半月二部眾中行摩那埵,次到阿浮呵那二十眾、二部僧中應出罪,稱可眾人意。二十人中若少一人,此比丘尼不名出罪,諸比丘比丘尼應呵責,是名時。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若得長衣得至十日畜。若過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五衣中若離一一衣餘處一宿,除僧羯磨,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若得非時衣,比丘尼若須應取疾作衣受,若不足者有望處,為滿故聽一月畜;若過畜者,足不足,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手捉生色、似色,若使人捉舉染著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種種賣買,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從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乞衣,尼薩耆波夜提,除餘時。餘時者,失衣時,是名餘時

「若比丘尼,失衣時得從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乞衣,若自恣與得取上下衣。過是受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居士、居士婦為比丘尼辦衣價,如是言:『我辦如是衣價,買如是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為好故便往勸言:『善哉優婆夷!辦如是衣價,買如是色衣與我。』若得衣者,尼薩耆波夜提。

「為比丘尼故,若二居士、居士婦,各各辦衣價,如是言:『我等辦如是如是衣價,買如是如是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為好故便到居士所言:『為我各各辦如是如是衣價,共作一衣與我。』為好故,若得是衣,尼薩耆波夜提。

「為比丘尼故,若王、若大臣遣使送衣直與比丘尼,使到比丘尼所白言:『阿梨耶!是衣直,若王、若大臣所送。阿梨耶!應受是衣價。』是比丘尼,應語使如是言:『諸比丘尼法,不應受是衣價。我須衣時,得清淨衣者,得自手受作比丘尼衣畜。』使語比丘尼:『阿梨耶!有執事人常為諸比丘尼執事不?』是比丘尼,應示使執事人,若園民、若優婆塞。應語使到言:『善哉執事!如是如是衣價,買如是如是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須衣時當來,當與衣。』是使若自勸喻、若使人勸喻已,還到比丘尼所白言:『阿梨耶!所示執事人,我已勸喻作衣。阿梨耶!須衣時往取,當與阿梨耶衣。』須衣比丘尼,應到執事所索衣,應作是言:『我須衣!我須衣!』第二、第三亦如是索。若得衣者好;若不得,第四、第五、第六應在執事前默然立,若得衣者善;若不得,過是求,若得衣,尼薩耆波夜提。若不得衣,隨衣價來處,自去、若遣使,應作是言:『汝為某甲比丘尼送衣價,是比丘尼竟不得用。汝自知,莫使失,是事法爾。』

「若比丘尼,為床褥乞,而自作衣缽、飲食、疾病湯藥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人為作是與,而作彼用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為食乞,作衣缽、飲食、湯藥受用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畜長缽,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畜長衣,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於住止處棄故僧伽梨,唱言:『有欲取者取。』後還奪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故僧伽梨若自擿、若使人擿,過五六日不自縫、不使人縫,除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語式叉摩尼言:『與我衣,當與汝受具足。』取衣已不與受具足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過四羯利沙槃市重衣,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過兩羯利沙槃半市細輕衣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長缽得十日畜。若過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所用缽減五綴,更乞新缽為好故,尼薩耆波夜提。是缽應僧中捨,比丘尼眾中最下缽應與,應如是教:『汝比丘尼受是缽,乃至破,是事法爾。』

「若比丘尼病,所應服藥酥、油、蜜、石蜜、生酥及脂,如是病比丘尼聽畜七日服。過七日有殘不捨而服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衣,後瞋恨不喜,若自奪、若使人奪,作是言:『比丘尼還我衣來,不與汝。』得衣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種種販賣生色、似色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行乞縷,使非親裡織師織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為比丘尼織作衣。是比丘尼先不請,便往勸織師言:『汝知不?此衣為我作,汝好織令緻長廣,當與汝錢、錢直,食、食直。』是比丘尼如是勸,與錢、錢直,食、食直,得衣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十日未滿夏三月得急施衣,比丘尼須者得取畜至衣時。若過時畜,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他市得而抄買者,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他物向僧自迴向己,尼薩耆波夜提。」(三十事竟)

「諸阿梨耶!已說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百四十一波夜提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尼,知而妄語,波夜提。

「若比丘尼,種類形相語,波夜提。

「若比丘尼,兩舌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僧如法、如律滅諍事已,更發起言:『此羯磨不了,當更作。』作是因緣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尼,故奪畜生命,波夜提。

「若比丘尼,教未受具戒人說句法,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稱向未受具戒人得過人法:『我如是知、如是見。』說實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麁罪,向未受具戒人說,除僧羯磨,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應分物,先聽與而後遮言:『阿梨耶!汝親友意迴僧物與。』波夜提。

「若比丘尼,半月誦波羅提木叉經時,作是言:『阿梨耶!用說是雜碎戒為?使諸比丘尼生疑悔。』作是輕呵戒因緣不異,波夜提。(十事竟)

「若比丘尼,壞種子破鬼村,波夜提。

「若比丘尼,異語惱他,波夜提。

「若比丘尼,嫌責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住處露地敷臥床、坐床褥枕,若自敷、若使人敷。去時不自舉、不使人舉,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房內覆處自敷床褥、若使人敷。去時不自舉、不使人舉,波夜提。

「若比丘尼在僧房內,若自牽比丘尼出、若使人牽出,下至言:『比丘尼汝出去。』作是語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僧房內比丘尼先敷床褥,後來敷欲擾亂故敷置:『不樂者自當出去。』作是因緣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房閣屋上敷尖腳床,若坐、若臥,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澆草泥、若使人澆,波夜提。

「若比丘尼,故令他比丘尼起疑悔須臾不樂,是因緣不異,波夜提。(二十事竟)

「若比丘尼施一食處,不病比丘尼應一食,過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處處食,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病時、施衣時,是名餘時。

「若比丘尼,淨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已,後不捨而受用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彼食已足,離坐不作殘食法,欲惱故勸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與不受著口中,除水及楊枝,波夜提。

「若比丘尼,非時食,波夜提。

「若比丘尼,停食食,波夜提。

「若比丘尼,往白衣家,自恣與餅麨得受兩三缽,出外共不病比丘尼食。若過受出外不共不病比丘尼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戲笑藏他衣缽尼師壇鍼筒、若使人藏,波夜提。

「若比丘尼,別眾食,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病時、衣時、行時、船上時、大眾時、外道施食時。(三十事竟)

「若比丘尼,無病為身然草木、牛屎,若自然、若使人然,除因緣,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未受具戒人同屋過三宿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羯磨欲已,後瞋恨不喜作是言:『我不與欲不好與,此羯磨不成就,我不與此欲。』波夜提。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言:『阿梨耶!共入聚落,到彼當與汝食。若自與、若使人與。』後欲驅故,便言:『汝去!我共汝住不樂,我獨住樂。』作是因緣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是語:『阿梨耶!我知世尊說障道法,習此法者不能障道。』諸比丘尼應諫言:『阿梨耶!汝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說障道法實障道。汝捨此惡事。』如是諫時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捨者善;若不捨,僧應作舉羯磨,是比丘尼,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是比丘尼惡見不捨,僧如法如律作舉羯磨,未作如法、如律,共食、共同室住,波夜提。

「若沙彌尼作是言:『如來說淫欲是障道法,我知習淫欲不能障道。』諸比丘尼應諫言:『汝沙彌尼莫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語,世尊說淫欲實障道。汝捨此惡見。』如是諫時,若堅持不捨者,應第二、第三諫,若捨者善。若不捨者,應驅出言:『從今日,汝沙彌尼不應言:「佛是我師。」亦不得共比丘尼三宿。汝去,不得此中住。』若比丘尼知沙彌尼惡見不捨驅出,未作如法誘喚畜養、共食、共住,波夜提。

「若比丘尼,得新衣當三種壞色,若一一壞色青、黑、木蘭。若不若不作三種一一壞色受用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若寶、若名寶,園內自取、若使人取,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比丘尼若寶、若名寶,若自取、若使人取,作是念:『有主求者與。』是名餘時。

「若比丘尼,恐怖比丘尼,波夜提。(四十事竟)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而飲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無衣外道出家男女自手與食,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食家淫處坐,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食家屏處坐,波夜提。

「若比丘尼,觀軍發行,波夜提。

「若比丘尼,有因緣事得到軍中三宿。若過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有因緣事得到軍中三宿,若看軍發行牙旗鬪勢,波夜提。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打比丘尼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掌刀擬比丘尼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水中戲,波夜提。(五十事竟)

「若比丘尼,以指相指,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賊眾,期共道行,下至聚落中,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手掘地若使人掘,指示語:『掘是地。』波夜提。

「若比丘尼,四月別請應受,若過受,波夜提。除更請、長自恣請。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言:『阿梨耶!當學,莫犯五眾罪。』是言:『我不隨汝語,若見餘阿梨耶寂根多聞、持法深解,我當從諮問,彼有所說我當受行。』除餘時,作是語者,波夜提。比丘欲得法利者應學,亦應問餘比丘尼。

「若比丘尼,飲酒,咽咽波夜提。

「若比丘尼,輕他比丘尼,波夜提。

「若比丘尼,諸比丘尼諍訟時,默然立聽,彼有說者我當憶持。作是因緣不異,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欲斷事不與欲,出去不白,波夜提。

「若比丘尼,半月說波羅提木叉經時,作是言:『我今始知是法入修多羅,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諸比丘尼知彼比丘尼本若二、若三說《波羅提木叉經》中坐,況復多,彼比丘尼不以不知故無罪,隨所犯罪如法治。應呵言:『阿梨耶!汝失善利,半月說波羅提木叉,汝不尊重、不一心念、不攝耳聽法。』呵已,波夜提。(六十事竟)

「若比丘尼,同食處,食前、食後不白比丘尼,行至餘家,除衣時,波夜提。

「若比丘尼,入剎利灌頂王宮,夫人寶物未藏,下至過門限,波夜提。

「若比丘尼,骨牙角作鍼筒,破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床腳應量作,長修伽陀八指,除入梐。若過,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兜羅綿貯褥,若坐若臥。出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尼師壇應量作,長二修伽陀磔手、廣一磔手半,更益一磔手。若過,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覆瘡衣應量作,長四修伽陀磔手、廣二磔手半。若過,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效如來衣量等作衣,若過量,截已,波夜提。如來衣量長九修伽陀磔手、廣六磔手。

「若比丘尼,瞋恨不喜,無根僧伽婆尸法謗,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物向僧迴向與人,波夜提。(七十事竟)

「若比丘尼,不語主而著他衣,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手與俗人外道沙門衣,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安陀會應量作,長四修伽陀磔手、廣二磔手。若過作,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祇支應量作,長四修伽陀磔手、廣二磔手。若過作,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雨浴衣應量作,長四修伽陀磔手、廣二磔手。若過作,截已,波夜提。

「若比丘尼,詣不能辦衣家,為僧乞伽絺那衣,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所受持衣不隨身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得佉陀尼食、蒲闍尼食,更煮、使人煮,更熬、使人熬,更煎、使人煎,不病比丘尼食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比丘食以水扇供給,波夜提。

「若比丘尼,食蒜者,波夜提。(八十事竟)

「若比丘尼,俗人外道自手與食,波夜提。

「若比丘尼,作醫師活命,波夜提。

「若比丘尼,授俗人外道醫方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為俗人作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食家先不語而入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俗人外道習近住,若竟日、若須臾,下至園民、沙彌,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咒誓他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打而啼泣淚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作是言:『阿梨耶!共往某甲家。』彼於後不忍某甲比丘尼,無因緣、不審諦聞而呵責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慳嫉心護他家者,波夜提。(九十事竟)

「若比丘尼,對面呵罵比丘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減十二雨畜弟子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滿十二雨,十法不具足而畜弟子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十法具足,不羯磨而畜弟子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他犯戒,捉戶鉤、開他房戶共男子住,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減二十雨童女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滿二十歲童女,不與學戒而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受學戒不滿學,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學戒滿,不羯磨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適他婦減十二雨,與受具足者,波夜提。(一百事竟)

「若比丘尼,適他婦滿十二雨,不學戒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已適他婦受學戒、不滿學,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已適他婦學戒滿,不羯磨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弟子受具足已,應二年教誡。若不教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受具足已,應二年供給隨逐和上尼。若不供給隨逐,波夜提。

「若比丘尼,年年畜弟子,波夜提。

「若比丘尼,一眾清淨停宿受具足,波夜提。

「若比丘尼度弟子,有事不自送、不使人送,下至五六由旬,波夜提。

「若比丘尼,諸比丘尼作是語:『阿梨耶!十法不具足度弟子應教誡。』而反嫌責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語式叉摩尼言:『學戒滿,當與汝受具足。』後不與受、不使人受,又不遣去者,波夜提。(百一十事竟)

「若比丘尼,不病載乘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持傘蓋著革屣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過量佉啁床褥上,若坐、若臥,波夜提。

「若比丘尼,同敷床褥臥,波夜提。

「若比丘尼,僧房床褥不捨而去,波夜提。

「若比丘尼,先不白,入比丘僧伽藍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食家淫處,宿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風時、雨時、奪命時、傷梵行時,是名餘時

「若比丘尼,無商人伴向異國行,波夜提。

「若比丘尼,自境界內觀園林故墟,波夜提。

「若比丘尼,共一比丘空靜處坐,波夜提。(百二十事竟)

「若比丘尼,與丈夫屏處坐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與男子伸手內住、若耳語,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闇中男子坐,無燈而入,波夜提。

「若比丘尼,觀伎樂行,波夜提。

「若比丘尼,鬪諍不和合住,眾主不料理斷滅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俗人婦女塗香油揩摩洗浴,除病時,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使比丘尼揩摩洗浴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令沙彌尼揩摩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令式叉摩尼揩摩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不病令俗人婦女揩摩者,波夜提。(一百三十事竟)

「若比丘尼,半月清淨布薩,不恭敬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半月僧教誡,而不恭敬不來,波夜提。

「若比丘尼,膝已上、肩已下隱處有癰瘡,先不白,聽男子破洗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安居中遊行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安居竟不遊行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語比丘尼作是語:『阿梨耶!此處安居。』後嫌呵惱觸,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先安居已,後來若自嬈亂、使人嬈亂,波夜提。

「若比丘尼,隔牆不觀,擲棄不淨,波夜提。

「若比丘尼,生草上大小便,波夜提。

「若比丘尼,水中大小便,波夜提。

「若比丘尼,知眾利迴與一眾,波夜提。」(一百四十一事竟)

「諸阿梨耶!已說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八波羅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酥,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如是二、油。三、蜜。四、石蜜。五、乳。六、酪。七、魚。八、肉。」

「諸阿梨耶!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眾學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不下著內衣。  不高著內衣。
 不參差著內衣。  不百襵著內衣。
 不石留華著內衣。  不麥飯糰著內衣。
 不魚尾著內衣。  不多羅樹葉著內衣。

「不像鼻著內衣。(此上九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並無)。

「齊整著內衣,應當學。(十事竟)

「不下披衣,應當學。

「不高披衣,應當學。

「不婆羅天披衣,應當學。

「不婆藪天披衣,應當學。(此上四戒,丹本及本律大僧戒中並無)

「齊整披衣,應當學。

「好覆身入家內,應當學。

「諦視入家內,應當學。

「小聲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笑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覆頭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反抄衣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腳指行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叉腰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搖身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搖頭入家內,應當學。

「不得掉臂入家內,應當學。

好覆身家內坐,應當學。

「諦視家內坐,應當學。

「小聲家內坐,應當學。

「不得笑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覆頭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反抄衣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抱膝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交腳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叉腰坐家內,應當學。

「不得動手足坐家內,應當學。

「一心受食,應當學。

「羹飯等受,應當學。

「不得口中迴食食,應當學。

不得偏刳食,應當學。

「不得吐舌食應發學

「不得大團飯食,應當學。

「不得張口待飯食,應當學。

「不得挑團飯食,應當學。

「不得齧半食,應當學。

「不得含食語,應當學。

「不得指抆缽食,應當學。

「不得舐手食,應當學。

「不得嗽指食,應當學。

「不得[口*專][口*集]作聲食,應當學。

「不得吸食食,應當學。

「不得全吞食,應當學。

「不得落飯食,應當學。

「不得振手食,應當學。

「不得嫌心看比坐缽食,應當學。

「端心視缽食,應當學。

「不病不得為己索食,應當學。

「不得以飯覆羹更望得,應當學。

「不得以膩手受飲器,應當學。

「不得以缽中殘食棄地,應當學。

「人坐、比丘尼立,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比丘尼坐,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床、比丘尼卑床,不得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著革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著屐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覆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纏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抱膝蹲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翹腳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持刀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持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持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持蓋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後不為在前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為騎乘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道外不為道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得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七十七事竟)

「諸阿梨耶!已說眾學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隨事隨順人,應與現前毘尼人,與現前毘尼。

「應與憶念毘尼人,與憶念毘尼。

「應與不癡毘尼人,與不癡毘尼。

「應與自言治人,與自言治。

「應與覔罪相人,與覓罪相。

「應與多處覓人,與多處覓。

「應與如草布地比尼人,與如草布地比尼。

「諸阿梨耶!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已說波羅提木叉序、

「已說八波羅夷法、

「已說十九僧伽婆尸沙法、

「已說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

「已說百四十一波夜提法、

「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

「已說眾學法、

「已說七滅諍法,

「是事入佛經中,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及餘隨道法。諸阿梨耶!一心歡喜不諍、一學一道,如水乳合安樂行,應當學。」

「佛告比丘尼:『毘婆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  涅槃佛稱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為沙門。」

「『尸棄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  能避嶮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離諸惡。」

「『毘葉婆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不惱不說過,  如戒所說行;
   飯食知節量,  常樂在閑處,
   心淨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拘留孫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蜂採華,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法;  比丘入聚落,
   不破壞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諦視善不善。」

「『拘那含牟尼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  聖人善法當勤學;
   若有智寂一心人,  乃能無復憂愁患。」

「『迦葉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一切惡莫作,  當具足善法;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釋迦牟尼佛如來、應供、正遍知,為寂靜僧最初說波羅提木叉:

「『「護身為善哉!  能護口亦善;
   護意為善哉!  護一切亦善;
   比丘護一切,  便得離眾苦。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眾惡,
   是三業道淨,  得聖所得道。
   若人撾罵不還報,  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淨,  見人為惡自不作。
   七佛為世尊,  能救護世間,
   是佛說戒經,  我已廣說竟。
   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經,
   恭敬戒經已,  各各相恭敬,
   慚愧得具足,  能得無為道。」』」

「已說波羅提木叉竟,僧一心得布薩。」

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若比丘尼,從非親裡居士、若居士婦乞衣,除餘時。餘時者,失衣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失衣,得從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乞衣,若自恣與得取上下衣。若過受,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居士、居士婦,為比丘尼辦衣價言:『我辦如是衣價,買如是衣,與某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請,為好故便往勸言:『善哉優婆夷!如是衣價買如是色衣與我。』若得衣,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尼,居士、居士婦各辦衣價言:『我等辦如是衣價,買如是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請,為好故便往勸言:『善哉優婆塞、優婆夷!各辨如是衣價,共作一如是色衣與我。』若得衣,尼薩耆波夜提。

「為比丘尼故,若王、大臣遣使送衣直與比丘尼,使到言:『是衣直,若王、大臣送。阿梨耶!應受。』比丘尼言:『我不得受是衣直,送淨衣來者應受。』使言:『阿梨耶有執事人不?』比丘尼若須衣,應示使,若園民、若優婆夷言:『是人能為比丘尼執事。』使到言:『善哉執事!如是衣價,買如是淨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來取時,與彼。』使勅已,還到比丘尼所言:『阿梨耶!所示執事人,我已勸作已,須衣時往取。』比丘尼若須衣應到執事人所言:『我須衣!我須衣!』第二、第三亦如是,若得衣者好;若不得,第四、第五、第六在執事前默然立,得衣者善;不得,過是求,若得衣,尼薩耆波夜提。若不得,隨衣直來處,若自去、若遣使言:『汝為某比丘尼送衣直,是比丘尼於汝衣直竟不得用。汝自知,莫令失,是事法爾。』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酥,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油,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蜜、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石蜜,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乳,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酪、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魚,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若比丘尼,不病、為身,白衣家乞肉、若使人乞,若噉、若食,是比丘尼應向餘比丘尼悔過,如是言:『阿梨耶!我墮可呵法,此法悔過。』是波羅提提舍尼法。」

「諸阿梨耶!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眾學法,半月半月次說波羅提木叉。

「齊整著內衣,應當學。

「齊整被衣,應當學。

「好覆身入家內,應當學。

「諦視入家內,應當學。

「小聲入家內,應當學。

「不笑入家內,應當學。

「不覆頭入家內,應當學。

「不反抄衣入家內,應當學。

「不腳指行入家內,應當學。

「不叉腰入家內,應當學。

「不搖身入家內,應當學。

「不搖頭入家內,應當學。

「不掉臂入家內,應當學。

「好覆身家內坐,應當學。

「諦視家內坐,應當學。

「小聲家內坐,應當學。

「不笑家內坐,應當學。

「不覆頭家內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家內坐,應當學。

「不抱膝家內坐,應當學。

「不交腳家內坐,應當學。

「不叉腰家內坐,應當學。

「不動手足家內坐,應當學。

「一心受食,應當學。

「羹飯等食,應當學。

「不偏刳食,應當學。

「不口頰食食,應當學。

「不吐舌食,應當學。

「不大摶飯食,應當學。

「不張口待飯食,應當學。

「不挑摶飯食,應當學。

「不嚙半食,應當學。

「不含食語,應當學。

「不指抆缽食,應當學。

「不舐手食,應當學。

「不[口*數]指食,應當學。

「不[口*專][口*集]作聲食,應當學。

「不吸食食,應當學。

「不全吞食,應當學。

「不落飯食,應當學。

「不振手食,應當學。

「不嫌心視比坐缽食,應當學。

「端心視缽食,應當學。

「無病不得為身索食,應當學。

「不以飯覆羹更望得,應當學。

「不以膩手受飲器,應當學。

「不以缽中殘食棄地,應當學。

「己立不為坐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己坐不為臥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下不為高床上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著革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著屐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覆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纏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抱膝蹲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翹腳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持刀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蓋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後不為在前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騎乘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在道外不為道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樹過人不應上,除大因緣,應當學。」

「諸阿梨耶!已說眾學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次說波羅提木叉。

「若隨事隨順人,應與現前毘尼人,與現前毘尼。

「應與憶念毘尼人,與憶念毘尼。

「應與不癡毘尼人,與不癡毘尼。

「應與自言治人,與自言治毘尼。

「應與覓罪相人,與覓罪相毘尼。

「應與多覓毘尼人,與多覓毘尼。

「應與如草布地毘尼人,與如草布地毘尼。」

「諸阿梨耶!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阿梨耶!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諸阿梨耶!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阿梨耶!已說戒序、已說八波羅夷法、已說十九僧伽婆尸沙法、已說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已說百四十一波夜提法、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已說眾學法、已說七滅諍法、已說隨順法,是名如來、應供、正遍知法比丘尼法,入波羅提木叉經中,是法隨順法,一切學莫犯。」


上篇: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下篇:佛頂尊勝佛母心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出《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薩說...

十誦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律卷第一(初誦之一) 後...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宋沙...

五分比丘尼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五分比丘尼戒本 梁建初寺沙...

【註音版】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佛說十二游經

佛說十二游經 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譯 昔,阿僧祇劫時...

大方廣寶篋經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相應相可經

佛說相應相可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在舍衛國請諸比丘,...

佛說長者子制經

佛說長者子制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無常經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啟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 制譯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師初住同安崇勝禪院。開堂日。宣疏...

【佛教詞典】聖教量

聖是聖人,教是教法,是因有聖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

【佛教詞典】毗羅畢利多法會

錫蘭語 Veil pirita。意為「小保護」或「小祈福法會」...

聖嚴法師《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作為一個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歸...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我們的本來面目有兩個相貌:第一個是不變性,第二個是...

弘一大師與太虛大師的法緣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藝術家、教師,晚年是一代高僧...

人生三十年

在警衛森嚴、陰風淒淒的閻王殿上,閻羅王威武地高坐在...

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

過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攤子,其...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種子

我們一般人還沒有成就聖道之前,是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

幸運和不幸,都曾光顧過你

大衛的叔父在波士頓,是個商人,要讓他在自己店裡工作...

律航法師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現

律航大師,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論行住坐臥,佛號不離口...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那年,他只15歲,父親與人合夥開辦不久的工廠不幸倒閉...

阿彌陀佛令一切眾生畢竟大樂

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所啟建的這樣的一個大願,施設淨土...

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與慈悲 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

佛弟子應該學習彌勒菩薩哪些精神

眾所周知,彌勒菩薩為中國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薩之一...

【視頻】大悲懺(佛光山唱誦)

大悲懺(佛光山唱誦)

【視頻】《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