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智印經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祥等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一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祥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入王捨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還迦蘭陀林。食時食已,結跏趺坐,與大比丘眾及諸菩薩百萬人俱,歡喜圍繞。是諸大眾皆得陀羅尼平等無礙,心悟總持,得三摩地,安住空性、無相、無願、解脫法門,具足無量殊勝功德,言議、思惟皆不可及。為眾所知、為眾所識,寂靜安住如是法門,於諸分別悉皆平等,不隨世間眾所好樂,了知眾生差別識性,於一切時所知善惡,離諸憎愛,一味平等。

爾時世尊忽於眉間放大光明,是諸眾會咸皆悚慄,肅恭合掌,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世尊告言:「汝等應當繫心思惟,安住如來所知境界,於我、我所,好惡、分別,悉皆遠離。若於自身毀譽等觀苦樂一切,審知眾生由染污緣受差別相,游處好樂,晝夜不捨,以方便力悉使斷除。觀諸眾生種種造作諸不善業,隨順他教,競共馳逐,與諸同分安處動作無義利業。斯由有情識心愚昧,於真實境無所了知;失勝善心;逐惡朋友;不解、思惟深遠勝法;真實義諦起諸分別謂為真實;無揀擇慧;闕定信心;於佛言教及眾妙行不生好樂;設復修善,無應正理;著有、著空互為究竟。我以如來智印三摩地力悉能了知。汝等應當於是有情深心憐愍。」

是諸大眾聞如是說,讚歎如來勝定功力,悉能了知如是差別。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乃入如來智印三摩地。是諸大眾覩佛如來入是勝定,於佛身相及種種相,一切眾會忽皆不見,不能了知;如來所著法衣及近身衣亦復不見,不能了知;如來所有四威儀相乃至一切動轉之相,皆不可見,不能了知;如來所有音聲差別不能聽聞,不能了知。所以者何?以是安住如是智印三摩地勝功德力,心無動轉,不可測量故。

復次如來由勝定力,於諸外境種種莊嚴,一切眾會皆不可見,不能了知;於諸所住清淨國土,皆不得見,不能了知。所以者何?以是安住如來智印三摩地勝功德力,心無動轉,不可測量故。

爾時大眾於佛形相既無所見,各各稱讚勝定功德。承佛威力,深心所求離諸怖畏。

爾時如來復於定中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間所有日月、星辰、電火、藥珠種種光明悉皆掩蔽。復於定中發生異香。其香微妙,不與世間栴檀、沉水諸香為比。是時色、無色天、梵王帝釋,及諸天人、四眾、八部、大鐵圍山、小鐵圍山及須彌山眾山之王、水陸空界幽暗之處,一切有情咸覩光明,嘆未曾有。各尋是光至迦蘭陀林。各隨所有,香、華、衣服、寶冠、瓔珞以為供養。見是會中諸大菩薩及聲聞眾,如大池中蓮華開敷,異香芬馥集在眾會。時諸人天聞是香已,各各皆得智慧明瞭。復於空中有寶瓔珞、上妙衣服,處處垂下,嚴飾供養。時諸大眾咸皆歡喜,恭敬禮拜,退坐一面。

爾時東方如一酤胝殑伽沙數,一一沙數為一酤胝,爾所國土一切如來皆是釋迦分身化利。如是如來各集眾會,菩薩摩訶薩阿僧祇數不可稱量。是諸菩薩悟證平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身色相微妙具足,人天眾會皆無與等。爾時一切分身如來各各告語諸菩薩言:「善男子!娑婆世界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應、正等覺,出現於世,化諸有情離眾罪垢。經無量時演說正法,示佛知見,甚深難解。有陀羅尼門,名如來智印三摩地三摩缽提,我今為汝略而讚說。諸善男子!汝等諦聽!諸菩薩摩訶薩於百千劫具足修行六到彼岸,具大智慧,福德無量,悟證修習常無懈廢,永離罪垢,捨眾惡緣,住三摩地,得佛智慧,心無動轉,以無動心了悟諸法。若諸有情親近如來及大菩薩,熏修智慧,三業恭敬,以勝法財修諸供養經無量時,不如於此一剎那頃安住如是勝三摩地,所獲功德不可較量,常生勝處諸佛國土。」

爾時諸佛作是語已,安住禪定,以神通力攝諸菩薩,詣娑婆世界,示同一身入王舍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至迦蘭陀林,乃與眾會分食妙供。是諸眾會無不霑足。飯食已,訖攝斂衣缽,跏趺而坐。一切國土所來諸佛及諸菩薩亦復如是,無二無別。

復次南方如一酤胝殑伽沙數,一一沙數為一酤胝,爾所國土一切諸佛,攝諸菩薩從彼國來集會亦爾。如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維、上下,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皆來集會亦復如是。

爾時釋迦牟尼應、正等覺,見所分身一切諸佛皆來集會,心相怡悅,唯佛與佛乃得相見。時諸如來同入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缽提,靜意廓如,動亂止息,以不動心明照諸法,無二無別,諸佛身相亦復不現。

爾時此會人天大眾見是十方無數諸佛皆來集會,以勝定力身相不現,咸皆驚喜,整衣,合掌,右繞三匝,以寶蓮華及眾妙華諸色具足,持以供養。是時集會無量世界諸大菩薩,得清淨心,具正法眼,於一切時心相澄寂,各各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見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與諸如來,安住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缽提,由勝定力隱諸色相,志願希求,深心歡喜,以精意力不起於坐,覺智現前,入佛境界,得陀羅尼門。

時諸菩薩告此娑婆世界諸大眾言:「善男子!汝等應當於佛功德眷戀希求;於諸有情繫心憐愍;知諸菩薩摩訶薩於百千劫行六波羅蜜,具大智慧,福德無量;於一切法悉皆了知;離諸戲論,處深禪定;不忘,不愚,達諸性相;於是勝法應當願求。」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聲聞、緣覺具大智慧,得大神通,捨生死岸,離煩惱縛,於自涅槃修證圓滿。大苾芻眾及諸宰官、婆羅門、鄔婆索迦、鄔婆斯迦,如是等眾咸來至此王捨大城迦蘭陀林釋迦如來、應、正等覺及分身佛會,繞百千匝,恭敬禮拜,各以上妙雜色蓮華,其華千葉,七寶間錯,過無量數以為供養。

復有八十酤胝那庾多數諸大菩薩摩訶薩眾,是諸菩薩皆是他方國土中諸佛如來之所遣使,有大勇勐不怖生死,有大慈悲不樂涅槃,各以神力入大禪定,現諸威儀。從彼彼土如彈指頃到王舍城迦蘭陀林釋迦牟尼應、正等覺及分身佛會,三業恭敬,以清淨妙音尊重讚歎。見諸佛身隱晦不現,渴仰世尊,圍繞眾會,頭面作禮,退處一面,各各皆於寶蓮華上結跏趺坐。

復有三億諸比丘眾樂修己利、求解脫者,承於如來智印三摩地力而來集會。是時他方三千大千世界帝釋梵王、大自在天、淨居天子、日月星辰,及諸一切天、龍、樂叉、乾闥婆、阿蘇囉、緊那囉、摩虎囉伽,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人、非人等,各並眷屬,覩佛光明,皆來集會。如是等眾,譬如有人發密修長,將一一發剪如微塵,如一人發至千萬人發亦復如是,以一發塵為一眾生,是赴會眾復過是數。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摩訶俱絺羅、摩訶迦栴延、摩訶迦葉波、摩訶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摩訶須菩提等,知諸大眾雖在會中,而不覩見如來身色及與住處。於時尊者舍利弗從座而起,至妙吉祥童真菩薩前,白言:「仁者!今此世尊入是如來智印三摩地,而我等輩云何不能見如來身及與住處?」

時妙吉祥童真菩薩告舍利弗言:「汝諸聲聞具大智慧,得諸解脫,常修梵行,離諸怖畏,一切人天悉皆恭敬。汝等應當各各依自所得三摩地門,以智慧力觀察如來身色住處。」

時舍利弗等即時各各入自所得三摩地門,以智慧力觀察推求如來色身及與住處,遍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剎土,窮盡神力皆不能見。

時舍利弗白妙吉祥童真菩薩言:「我等依自所得三摩地門,以智慧力觀察推求如來色身及與住處,了不可見。惟願仁者為我等輩分別指示,咸令得見!」

時妙吉祥童真菩薩告舍利弗言:「汝諸聲聞雖具智慧及與神通,而於如來智印三摩地門不能思惟,故於佛身及所住處不能得見。所以者何?汝諸聲聞以差別心,觀視如來色身住處,由此分別自為障礙。是如來身非分別心所能觀見,若以汝身即如來身,汝等所住即如來住,乃至一切有情之身即如來身,一切有情之所住處即如來住,空有一相自他無二,不捨有為而證無為,不離無為而悟有為,以如是心觀如來身及與住處,爾乃可見。汝等既用有分別心,欲見如來無相境界,設經無量塵沙劫數莫復能得。」

於是眾會悲感懊惱,離分別心,安住正念,身心內外猶如虛空寂靜而住。

爾時世尊從禪定起,其心廣大如海汪洋,澄清映徹如淨瑠璃,普觀眾生若身、若土,與諸如來平等不二。身相廓然,眾會皆覩。是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振動。一切諸天心大歡喜,離諸怖畏,於虛空中雨天寶華,其華微妙繽紛而下。又於空中作天妓樂,種種歌詠、上妙音聲、琴瑟、箜篌、琵琶、笙簫,是諸樂器不鼓自鳴,於是會中以為供養。

於時舍利弗從座而起,至世尊前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來所入智印三昧,而我等輩無所覺知。各以神通入自所得三摩地門,以智慧力週遍推求如來身色及與住處,杳不可得,不能了知。是我等輩先自所得三摩地門及智慧力狹劣短促,未得如來無相正智自在法門。惟願世尊大慈悲力深加憐愍,與我等輩而為開導,於佛知見定慧法門使令悟入,於無相境任運現前。」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入如是智印三摩地,非汝聲聞及諸緣覺所得智慧之所了解及能推求,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何以故?如來色身由無動心,離諸希求,捨分別緣,絕自他相,凝然湛寂,勝智功力之所任持,大定如如為一體相。若汝聲聞及諸緣覺唯求自利,不樂利他,所證法門及智慧境未解融通,自他隔閡,空有互違,於佛、如來法空無相智印三昧難解難入。是故汝等於佛身相及與住處不可得見,亦不了知。」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一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二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祥等奉 詔譯

爾時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若身、若心所獲功德難修、難證,亦難悟入。何以故?舍利弗!諸佛、如來眼觀諸色,是識不以色境而動;耳聽諸聲,是識不以聲境而動;鼻嗅諸香,是識不以香境而動;舌甞諸味,是識不以味境而動;身取諸觸,是識不以觸境而動。所以者何?識智自在,不於外境妄計好丑起愛憎故。

「舍利弗!諸佛、如來意緣諸法,勝智相應,了知所觀,無生非無生,是得最上無生;寂靜非寂靜,是得最上寂靜;禪定非禪定,是得最上禪定;律儀非律儀,是得最上律儀;戲論非戲論,是離最上戲論;分別非分別,是離最上分別;斷滅非斷滅,是得最上斷滅。

「舍利弗!諸佛、如來凡有所說,離諸虛妄,無不真實;義味充饒,止息諍論;心相平等,離諸異相不平等法;能令聞者除去惡欲,不生邪見,離邪思惟。舍利弗!諸佛、如來若於所證,無去無來、不常不斷、非空非有、離見離聞、無大小形、無方圓相。

「舍利弗!諸佛、如來於能證道相性圓滿,智慧光明;遠離異相及非異相;無諸揀擇及非揀擇;體若金剛,無破壞故;用如虛空,無取捨故;於勝善法無所愛著;於廣大行亦無怖畏;心相空寂,離論聞見。

「舍利弗!諸佛、如來於所安住邊際勝定清淨圓滿,不厭闠閙,不樂空寂;於一切時而常遊戲;於法、非法、情器差別悉能了悟;無不如境,定力堅固;縱遇惡緣不可破壞。

「舍利弗!諸佛、如來於諸世間尊貴、富饒一切樂境,如夢如幻、如棄遺跡,不依輔相、宰官、大婆羅門而有所求,是故不為名聞利養之所繫縛。

「舍利弗!諸佛、如來或有所聞情、非情聲,不緣此故而生差別,無差別心亦復遠離。

「舍利弗!諸佛、如來於諸所緣決定境相不生勝解,非勝解心亦復遠離。

「舍利弗!諸佛、如來於諸時分,不計延促、有盡、無盡、成壞、差別,非差別心亦復遠離;了知諸法無言、無說、離去、來今;於心、心所無有相應,無不相應;思惟計念悉皆不生;無有此岸,無有彼岸;於諸情器無上、中、下;深心堅固,不可破壞。

「舍利弗!諸佛、如來所有身相無所動作,離諸事業;怨憎、違戾、信向、親厚,以平等慈隱顯不二。由昔因中離無邊障、修無邊行,於諸眾生施大悲智,真實觀察,隨其所宜,具能饒益,令諸有情應自所求歡喜滿足。故於所得身相智慧,唯自證知,餘無所解;於自身色無有齊限,與虛空等,無有隱顯,週遍一切,勝功德力之所莊嚴,相好圓滿,無有缺減;於蘊處界中無在、無不在;於諸有情所習事業悉能棄捨,除方便智示現修作;內心清淨,外色清淨。

「舍利弗!如上所說,皆是如來若身、若心勝善功德莊嚴之相,週遍平等。若以汝等分別之心欲見如來勝定任持所有身相,是如來身不可得見。」

爾時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色身圓滿得名無相?云何智印三摩地週遍平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來身心相,  由定智所生,
 不假外境牽,  識相分別動。
 意緣一切法,  與身無有異,
 離是非差別,  所得為最上。
 若以小智力,  欲見善逝身,
 如月印晴空,  妄謂水中現。
 身相本微妙,  復由勝定持,
 離長短方圓,  無去來住立。
 內心寂不動,  澄靜若虛空,
 息泯身心相,  自然無所有。
 以無所有心,  不著香味觸,
 離諸蘊處界,  以此觀如來。
 如見水中月,  雖不得真實,
 既離分別心,  是亦名為見。
 如來智印門,  非我獨能證,
 若大心眾生,  希求無厭倦,
 得最上等持,  依此勝定力,
 於佛智印門,  亦當無所得。
 此經所生福,  無盡如虛空,
 我以方便智,  少略而讚說。
 十方諸佛土,  百千酤胝剎,
 滿中諸珍寶,  若人持供養,
 時經無量劫;  不如聞是經,
 書寫或受持,  是人所得福,
 比前行施者,  復倍河沙數。
 若人行慈心,  饒益諸有情,
 不如依此經,  悟佛三摩地。
 若於眾生界,  心常行忍辱,
 不如彈指頃,  修習殊勝定。
 其所生功德,  猶如須彌山,
 將以對微塵,  大小莫為比。
 若人行精進,  勇勐為諸善,
 不如聞此經,  依教悟其理。
 所獲諸功德,  百千萬億分,
 若以共較量,  比況不及一。
 若人修禪定,  安住無量劫,
 坐臥若經行,  週遍諸佛剎,
 不如一時中,  聞此經功德。
 若於塵沙劫,  能修習智慧,
 斷除煩惱纏,  名聞普週遍,
 不如剎那時,  讚佛智印海,
 如以大海水,  比較於一滴。
 若欲觀佛者,  須離諸名相,
 了知諸法性,  非空亦非有。
 若但了知空,  設如蘇部底,
 於佛智印門,  亦無所悟入。」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舍利弗:「如我所說如來智印三摩地法,若諸菩薩能於十方諸佛世界為欲圓滿無礙智慧,應當修學是三昧地,晝夜精進,身心安住而不散亂,亦不懈廢。舍利弗!如是菩薩摩訶薩若欲願見十方世界諸佛國土一切如來,悉皆能見。舍利弗!此三摩地是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最勝法門、甚深法眼,而於諸法得無障礙,通達了知,無所忘失,是名如來最勝總持陀羅尼門。

「若諸菩薩心欲圓滿一切說相,為欲成就無上菩提微妙體性,應當志心精勤修學是三摩地智印法門。

「若諸菩薩隨欲遠離諸惡業行,無諸障礙,成就最上清淨之法,以智慧力摧伏怨魔,遠離不善,諸相平等,如如來智無諸染穢,諸業障盡,清淨無垢。安住如來究竟智地,能使諸惡、一切魔怨咸皆止息,無所退動;覺智明瞭,知彼一切諸眾生等種種分別、愛樂境相、善不善業因果差別;了知一切諸眾生等意地微細、煩惱結縛,善能知彼,解諸有情一切縛法;應當修學如來所說方便最上勝三摩地智印法門。

「若諸菩薩欲令眾生志樂堅固,心欲思惟、求無上法,應當精勤修習如是三摩地門,自然成就無上勝法。

「若諸菩薩意欲宣說諸佛、如來應諸有情種種根病對治等法,應當精勤修習如是三摩地門,自然於法分別演說無有障礙。

「若諸菩薩心欲於彼三乘聖法,分別曉悟真、俗諦相甚深法義,應當精勤修習如是三摩地門,自然於法智慧明瞭,不生闇鈍。

「若諸菩薩欲於酤胝百千劫數了悟生滅、幻化、不堅,能證諸法真實自性,清淨解脫,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欲於生滅十二因緣——無明為始,發生業行,招集苦報,貪染、執著、愛慾增盛,假有聚成生、死、病相,變易無常,流轉諸趣——於生滅因而自覺悟,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欲了一切雜類有情,起見、造業、報相差別、心識明昧、正念顛倒、異分有情,如實了知根性利鈍,方便教示,漸令悟入真實正法,住信行地,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意樂成就諸佛國土、清淨業因、純善境界,身心寂靜,眷屬調順,遠離嫉妬、憍慢過失,親近恭敬,平等愛樂,無怨憎想,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意欲發萌自身智慧勝妙光明,照曜自他生死、黑暗、愚癡重障,斷三界惑,滅諸苦報,自在解脫,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欲知十方所有世界一切有情死此生彼、壽命延促所經長劫及以剎那生滅分限,定由先業招引勢力所感如是,自類果報如實了知,前後決定壽命根本,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欲知聲聞及辟支迦、菩薩、如來從自因地所行妙行,於四聖諦斷滅、修證,十二因緣逆順觀察,寂然自覺微妙甚深,十到彼岸清淨因行,各各獲得究竟果報,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欲於一切語言、音聲、角論、辯捷應時詶對,不踈、不謬、方便善巧,於諸世俗及以勝義顯示明瞭,令人易解,不生疑惑,印證決定,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意欲了知佛法正因,三乘善行方便隨順,根本差別有上中下,稱性悟入菩薩因地,漸以熏修,植諸善本,得如來智,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若諸菩薩意欲成就諸佛如來圓滿覺智,不起分別,現種種身,以平等慈任運攝受一切有情,令各生起歡喜,愛樂修學菩薩心地行願,應當精勤修習如是勝三摩地。

「舍利弗!如我所說三摩地法,是為最勝;如摩尼珠,一切有情凡所樂欲,悉得如意,無不滿足。舍利弗!若諸菩薩摩訶薩等得此如來三摩地法,一切所須諸法、聖財及微妙行,悉得如意,行願圓滿。是故應當精勤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來所有智,  最上更無等,
 隨性相差別,  一切皆能證。
 平等智光明,  普照諸縛著,
 能入智慧門,  得無量自在。
 智相及智性,  能印證諸法,
 分別諸善惡,  及世俗勝義,
 曉了如是法,  智慧無有盡。
 譬如大明日,  光照於三界,
 普於諸幽暗,  一切皆破壞,
 成就平等法。  是真實聖智,
 一切三摩地,  皆從智印出,
 名為諸佛種,  亦名大摩尼,
 利益諸有情。  亦如世間人,
 有最勝珍寶,  財富無有盡,
 濟諸貧乏者,  皆令得充足。
 法財施眾生,  亦復無有盡。
 神通及智慧,  最勝妙法門,
 皆從三摩地,  智印寶所生。
 譬如諸國土,  有大摩尼珠,
 諸王皆愛樂,  臣佐普護持,
 如是摩尼寶,  諸寶無有上。
 我說智印寶,  殊勝最第一,
 總持智光明,  破壞於諸見,
 境界悉明瞭,  遠離諸冥暗。
 安住寂靜心,  不分別好丑,
 修清淨智慧,  財法無窮盡,
 貪染無所著,  無六十二見,
 正念悉平等,  入甘露法門,
 速得如來智,  成就相好身,
 具足三十二,  得最勝菩提。
 等一切佛覺,  妙智已圓明,
 到菩提彼岸,  證涅槃自性,
 具自他圓滿,  功德悉成就。
 無量無邊際,  甚深微妙法,
 總持陀羅尼,  解脫常寂靜。
 能具足十力,  又以大願海,
 佈施波羅蜜,  持戒及忍辱,
 精進與禪定,  智慧常堅固。
 安住六度中,  長時無間斷,
 無有諸怖畏,  離煩惱苦業,
 魔羅與眷屬,  不能得其便。
 能引導眾生,  不捨於正法,
 漸入如來家,  得游智印門。
 能於賢劫中,  及十方世界,
 一切諸佛會,  親近皆隨喜。
 是名真佛子,  無有能破壞。
 若有信解人,  能書寫此經,
 或讀誦受持,  愛樂廣流佈,
 長時無懈倦,  於義味明瞭;
 當知如是經,  三世諸佛母,
 出生智印寶,  如來功德藏。」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二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三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祥等奉 詔譯

爾時會中復有殑伽沙那庾多數一切菩薩,聞佛如來說是三摩地,離諸障礙,心得解脫;於陀羅尼秘密深法隨意悟入,印證明了,決定住持。

復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薩,於百千劫已修習禪定解脫,離諸妄想、生死、怖畏,常樂熏修微妙勝行,聞此最上三摩地法,心懷踴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證陀羅尼音聲辯才,得無礙解。

復有六十億諸天及人,聞佛所說智印法門,歡喜無量,恭敬讚歎、禮拜、供養,而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愛樂,於三摩地甚深勝法無有疑惑,咸生信解;於菩提心堅固不捨;於智印門勇勐精進;由大願力修諸善本,根性成熟便得住於阿惟越致,信受如來所行行願,心意決定,無諸退屈。

於時世尊知彼善根因緣純熟,欲授其記,告諸菩薩言:「善哉!善哉!汝等從此過三十億劫,各各於諸佛國土具足修習六波羅蜜,所有難行最勝行願,一切皆能圓滿成就。種習俱盡,得大菩提,皆當作佛,悉同一號,名無畏如來。汝天人眾、諸善男子,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植眾善本,信樂大乘。今於此會得聞如是微妙甚深希有之法,欣樂受持。諸善男子!汝等從此過億千劫同得作佛,皆同智印如來。」

爾時世尊為此菩薩及天人眾授佛記已,普觀眾會,以柔軟音語妙吉祥童真菩薩言:「我觀此會菩薩、天人,雖各於彼最上菩提發堅固心,勇勐不退,未能於彼末世邪見道中建立正法。唯汝能於三千世界五濁惡時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方便守護,分別演說;於一切處廣令流佈,使離虛妄及諸愛染,不為名譽之所縛著。」

爾時妙吉祥童真菩薩從座而起,端容,整服,右膝著地,胡跪合掌,頂禮世尊,持種種華以為供養,瞻仰、讚歎得未曾有,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我觀察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我願樂守護無上正等菩提,及願樂心亦不可取。世尊!此菩提道性離分別,非在內、外、中間,無見、無聞、非取、非捨、圓滿、寂靜、不可相求,離戲論故。」

是時會中復有三百酤胝菩薩從座而起,頭面作禮,恭敬讚歎,而白佛言:「我等亦當守護世尊無量阿僧祇那庾多酤胝數劫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秘密甚深難解之法,於未來世方便為人,受持、讀誦、敷繹妙義,書寫恭敬供養。」於時一切菩薩作是語已,各各脫身所著上衣而用供養,發是願竟,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能具足廣大慈悲,於後末世若諸眾生不樂正法,於如是時護持此法,令諸眾生不生邪見。」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於世尊前頭面作禮,而白佛言:「我當願於五濁惡世方便守護是三摩地,令不斷絕,使諸邪見、散亂眾生漸次悟入摩訶衍曩最勝妙法。」

世尊復告彌勒菩薩言:「今此會中三百八千酤胝菩薩安住是法,信解受持,心生願樂,精進修學,誓不退捨。復有菩薩心未堅固,而於是法不能受持,亦不愛樂;於後末世五濁劫中不能護持如來無量阿僧祇劫庾多酤胝劫數所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於是法中轉生諍訟及諸煩惱,不能任持、愛樂、修學。」

彌勒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而不愛樂最上勝法?若有菩薩意欲修習如是法行,發幾種心而能成就?」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諦聽!諦聽!善男子!由諸菩薩俱生我法,愚癡、闇鈍以為障礙,雖有智慧而不明瞭,故於菩提無決定心,數數退捨,多不愛樂。若有菩薩欲於如是勝三摩地智印上乘,堅固趣求,意樂證入,應於菩提發七種心。云何七種?一者、如佛世尊往昔因地,訪善知識,不惜身命,為求佛道,發菩提心。二者、於諸微妙一切勝法愛樂修學,專心守護,為如是等發菩提心。三者、現諸有情有種種苦,晝夜憂惱,無解脫時,起大悲心,普欲救拔,為如是等發菩提心。四者、普欲利益一切眾生無怨親想,皆得快樂,自在解脫,為如是等發菩提心。五者、普於一切諸眾生等歡喜佈施,方便攝受,令離怖畏,於如來法不生怯弱,為如是等發菩提心。六者、見諸菩薩發菩提心而生欣樂,親近修學,同諸菩薩發菩提心。七者、為聞如來身相殊勝功德,圓滿第一清淨;為求出世無垢聖果發菩提心。善男子!如是菩薩發此七種最勝妙心,能於無上正等正覺漸次成就,不捨眾生,守護正法。是名七種發菩提心。善男子!若諸菩薩善能修習四無量心,學佛、如來甚深法藏,復能成就五種勝法。是諸菩薩具足名曰阿惟越致。」

彌勒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五法得不退轉?」

「善男子!一者、於諸眾生起平等心,於自眷屬不生親昵,於他有情亦不厭捨。二者、見諸有情而得利養,深生歡喜,善言讚美,不生憎嫉、煩惱之心。三者、於佛、如來微妙勝法,意願聽聞及欲宣說,為欲護持如是法藏,不惜身命,廣佈流通,相續不斷。四者、所有資生種種財寶無有慳悋,悉能惠施一切有情,及以上妙飲食、湯藥平等普濟,皆令充足。五者、於諸如來所得最上勝功德法廣大智慧秘密總持歡喜愛樂,精勤修學。是為菩薩五種勝法,應當於此決定趣求,心不退轉。」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其性剛強,能障菩提不得解脫。云何五法?一者、於三乘法不能解了。二者、貪求利養而無厭足。三者、常懷慳惜,不能惠捨。四者、諂曲不實,無時間斷。五者、口但談空,不了諸相。彌勒菩薩!如是五法,慣習剛強,覆障菩提,不能成就無上聖果。

「復有五法,若諸菩薩而能具足,即於如來所說勝法開導演說,堅固修習,入聖性地。如是菩薩名為阿惟越致。云何五法?一者無我,遠離相縛,不執自、他。二者無法,遠離封著世俗、勝義軌持自性。三者智性、智相平等不二,無諸憎愛,寂靜湛然。四者不著菩提及與眾生,不愚善惡、因果、漸次。五者了知如來功德、色身、神通、變化、成道、入滅差別之相。善男子!如是五法具足了知,名阿惟越致,能成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無智眾生類,  妄說法非法,
 論世俗語言,  研求於好丑,
 自身口意業,  而不能守護。
 專意修習者,  愛樂於寂靜,
 行持戒忍辱,  言語常柔軟,
 能護持菩提。  如犀樂獨處,
 捨離於闠閙,  常樂居空寂;
 如鹿在深山,  悉無諸怖畏,
 如是修行者,  如風無所著,
 為護持深法,  能捨於身命。
 其心無所欲,  動靜與施為,
 咸皆為饒益,  智慧常明敏,
 不愚諸境相。  後五濁惡世,
 無信諸有情,  不能受是法,
 觸處生疑惑,  無所能覺了,
 妄行於邪行,  狂亂心顛倒。
 如是愚癡人,  於此菩提法,
 而不能守護,  亦不樂修習。
 我念過去世,  於燈明佛所,
 聞是三摩地,  而發意修習。
 復過於百千,  酤胝劫數已,
 復有佛出世,  號名曰髻幢,
 為無量眾生,  說此三摩地。
 第一會說法,  而有八十億,
 那庾多菩薩,  心得不退轉;
 第二會眾數,  七十那庾多;
 第三會說法,  復有七十三,
 那庾多菩薩,  皆住不退地。
 其佛壽長遠,  身所出光明,
 廣六十由旬。  復有比丘僧,
 九百千酤胝,  遠離諸苦縛,
 皆得阿羅漢。  時有轉輪王,
 號名曰福上,  統領閻浮提,
 地裡計其數,  七百千由旬。
 王者四天下,  嬪妃及婇女,
 其數六酤胝,  而有千王子,
 諸相悉具足。  其土號光慧,
 人民皆快樂,  有八百酤胝,
 諸城及園苑,  上妙眾華果,
 種種皆嚴好,  摩尼寶莊嚴,
 如諸天境相。  爾時轉輪王,
 而於睡夢中,  聞有佛出世,
 其名曰髻幢。  於是夢覺已,
 尋將所領眾,  臣佐及人民,
 百六十酤胝,  而來至佛所,
 為聞三摩地。  時王聞是經,
 甚深真實法,  心生大歡喜,
 即以諸國土,  咸皆施於佛,
 而以為供養。  於一切國土,
 用上妙栴檀,  各起諸精舍,
 園林皆具足,  金銀諸珍寶,
 種種而嚴飾。  如是供養佛,
 經於八萬歲,  安住佛法中,
 能遠離諸惡,  於情及非情,
 常興修勝善,  棄捨諸愛樂,
 深心無所欲,  唯以真實語,
 化利諸眷屬。  而於一日中,
 所伸諸供養,  其數無有邊,
 如是供養佛,  為求三摩地,
 得名生佛家。  是最上真實,
 甚深微妙法,  非住相能求,
 非妄心所得;  而此三摩地,
 名如來智印。  時王聞是法,
 棄國而出家,  經於八萬歲,
 常習三摩地,  而於晝夜中,
 未曾有懈廢。  佛於長時中,
 說法廣開悟。  是髻幢如來,
 後入般涅槃,  王造窣覩波,
 六十四酤胝,  一一窣覩波,
 各五百傘蓋,  七寶以莊嚴,
 及諸眾妓樂,  然百千香燈,
 光明普照曜,  種種供養具,
 皆悉廣嚴備;  積累計其數,
 七萬三千歲。  復為諸眾生,
 說是三摩地,  無相殊勝法,
 其心無所住。  若為人恭敬,
 供養讚歎者,  心亦不生喜,
 遠離諸有相,  及以諸咒術,
 常護持正法。  經八千酤胝,
 七十那庾多,  安住如來法,
 寂然常快樂,  於一切學處,
 而無不具足。  成就菩提法,
 三業悉清淨,  於諸已受學,
 繫心無間斷,  於所未學法,
 精進勤修習。  以大智慧力,
 及勝解印持,  思惟常憶念,
 而無有忘失,  遠離諸戲論,
 及以諸異想。  非如惡世中,
 妄行菩提行,  雖教化有情,
 貪求於名譽,  為利養說法,
 安住諸有相,  言一切皆空,
 實不了空性,  是即名為著。
 悟心與說異,  邪命不清淨,
 及行於非法,  口但能談空,
 心為相所縛;  若修如是行,
 究竟無所得。  時福上輪王,
 即今安樂國,  無量壽佛是。
 爾時王千子,  今此賢劫中,
 千佛世尊是。  今此大會中,
 我前聽法者,  時同王出家,
 為比丘者是。  憶念於往昔,
 酤胝那庾多,  一切佛法中,
 出家聞正法,  聞悉能解了,
 由是無量劫,  行種種方便,
 供養於諸法,  不著菩提相,
 安住實際中。  得見燈明佛,
 福智皆平等,  如為我授記,
 未來世成佛,  號名曰釋迦。」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四(第五同卷)

西天三藏寶法大師賜紫沙門智吉祥等奉 詔譯

爾時會中有頻婆娑王,其王夫人名賢吉祥,亦名酤胝金光——阿闍世王是彼所生——從座而起,五體投地,禮如來足。如是禮已,雙膝踞地,長跪合掌,色相怡悅,以妙音聲讚歎佛德。復以百千無價眾寶、微妙衣服奉上世尊以為供養。復以五百七寶之華散虛空中,成華雲蓋,遍覆眾會。時賢吉祥作是種種諸供養已,而白佛言:「世尊!我念未來濁惡世中,諸有情類信根薄劣,煩惱增多。我願於彼信解、受持此三摩地最勝法門。若見有人書寫、受持、聽聞、讀誦、為人演說、開示導化,展轉流通,使不斷絕,普令見聞而生信解,精進修習。如是之人名為法器,我當於彼受持之者,歡喜讚歎,親近承事,供給所須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諸供養具令無歉乏。復以大乘甚深之法更令悟入,令彼所住大乘種性,速得成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妄分別是空、不空,了知諸法離言執故;隨悟隨學,不生戲論。為護正法,於諸身命無所悋惜,況復世間資生之物、增益煩惱、生死之具!唯當修學如是殊勝三摩地法!」作是語已,退坐一面。

時頻婆娑王后宮八千婇女,聞如是說,各各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皆願樂無上大乘,欲學安住如是殊勝三摩地門,各從座起,合掌恭敬,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咸當於後未來末世之中,受持如是甚深、圓滿、微妙之法,及願守護、供養受持之者!」

時摩竭國烏波索迦、烏波斯迦六十萬眾,見是事已,咸皆歡喜,亦各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此智印三摩地法深心隨喜,作是願言:「我等亦願於後未來濁惡世中,於是妙法圓滿護持!」

爾時世尊知彼摩竭陀國烏波索迦、烏波斯迦,並賢吉祥酤胝金光夫人,與後宮婇女八千人等,心口所願,信解受持如是妙法,長時修習無間、無斷,知諸佛果從此法生,示現歡喜,忻然微笑。緣是笑故,有百千種微妙色光從佛口出,所謂青、黃、赤、白及頗胝迦,種種色相普遍世界。其中眾生覩此光明離諸驚怖,摧伏一切煩惱魔怨。其光上照至有頂天,日、月光明所不照處悉皆通徹,下至一切諸大地獄及諸惡趣,苦惱休息,穢惡悉除,皆得清淨。其光迴旋還至佛所,右繞千匝,覆世尊頂,隱而不現。

爾時賢吉祥酤胝金光夫人見是光已,不知如來放光義利,復從座起,整肅衣容,恭敬合掌,雙膝長跪,頂禮世尊,精勤三業,讚歎佛德,而說偈言:

「佛德差別無邊際,  三界最勝無與等,
 如華開敷正芬芳,  似月印空已圓滿。
 佛心平等離憂喜,  云何今者現微笑?
 我今仰測笑因緣,  應當演說微妙法。
 具足安樂十力尊,  處眾猶如星中月,
 所說言辭義味豐,  為諸世界眾生眼。
 法如一雨無差別,  隨諸根性令生解,
 梵音清徹福無邊,  凡在聽聞皆歡喜。
 由是聞法勝因緣,  得未曾有諸快樂,
 願佛為作師子吼,  蠲除種種諸報業。
 眾生聞法皆悅可,  隨喜平等諸義味,
 自他見聞及受持,  應根應時能解了。
 由茲開發菩提心,  悉於所聞生尊重,
 八種圓滿無漏音,  普應無邊諸性慾。
 一切說法功德中,  相應諸數無違背,
 令諸受化諸有情,  悟入聞持心堅固。
 不為煩惱嬈其心,  使於所得無退轉,
 受持禁戒眾律儀,  縱遇違緣悉能忍。
 遠離塵勞無眾苦,  身心安住寂滅樂,
 於此菩提勝行中,  思惟修作常精進。
 佛身猶如妙金山,  亦如寶塔光明聚,
 蓮華出水正開敷,  凡是見聞悉瞻仰。
 如師子王遊戲時,  吼大音聲伏眾獸,
 惟願演是笑因緣,  令我眾會除疑惑。
 佛於諸法得自在,  契合無相真實理,
 令差別性諸有情,  各各三業淨無垢。
 不捨眾生常護持,  令轉善因獲勝果,
 十方世界諸眾生,  聞已思惟正修作。
 摧伏一切煩惱熱,  如飲甘露心清涼,
 如來所有說法聲,  世間眾音莫能比。
 琵琶笙笛及角貝,  箜篌鼓瑟妙歌唱,
 桴擊犍椎及鐃鈸,  如是諸樂共振作,
 命命頻伽及鸚鵡,  如是眾鳥皆和鳴,
 佛發微妙柔軟音,  眾音相共莫能比。
 此十方眾來集會,  毀持好恶心差別,
 惟願方便隨宜說,  調伏彼中[怡-台+龍]悷者,
 咸使悛革不善心,  普圓無邊勝善願。
 彼從酤胝剎土來,  為聞世尊說法故,
 願今領悟正法音,  離諸怖畏獲安樂。
 惟願世尊雨法雨,  慈悲演說無上法,
 冀能圓滿無漏音,  究竟得成菩提果。」

爾時世尊聞是賢吉祥酤胝金光夫人說是偈已,復於眾會而說偈言:

「我於無量世,  殑伽沙劫中,
 時有大法王,  名無相福光。
 佛壽極長遠,  七十六酤胝,
 化諸四天下;  彼土聲聞眾,
 其數無有量;  以智印法門,
 引導眾生類。  時有轉輪王,
 號名曰勝慧,  王有二夫人,
 一名曰帝幢,  其次號日光。
 聞是智印門,  晝夜常精進,
 勤修諸善業,  於一酤胝年;
 護持正法眼,  經六十酤胝;
 為師導眾類,  已於三十億。
 無量諸佛所,  積集諸功德,
 無量世界中,  法眼常救護。
 三十殑伽沙,  未來世諸佛,
 於彼彼世間,  平等普護持,
 如是正法眼,  皆令不斷絕。
 時彼勝慧王,  今阿閦佛是。
 彼會清淨眾,  夫人與眷屬,
 各各同俱生,  如是佛國土。
 護法心不怠,  復於後後時,
 轉彼女人身,  得成於男子,
 即生於無量,  安樂佛世界。
 如今末世中,  唯汝賢吉祥,
 能護如來法,  任持不破壞。
 應以菩提心,  普遍諸佛剎,
 正法欲盡時,  一切皆救護。
 使彼覺法人,  同生安樂國,
 坐千葉蓮華,  得諸佛相好,
 莊嚴皆具足。  既生彼土已,
 復供養諸佛,  末後當次第,
 於彼莊嚴劫,  得成無上道。
 以阿耨菩提,  轉授諸人天,
 令發無上心,  同守護正法。
 彼土離魔怨,  及以三毒業,
 不生諸罪戾,  諸惡悉無有。
 不處於胎髒,  清淨而化生,
 與無數菩薩,  皆集於此會。
 無有諸聲聞,  亦不聞名字,
 遠離諸惡緣,  常修菩提行。
 捨名聞利養,  不戀著親昵,
 捐棄身命財,  饒益有情類。
 方便為說法,  普令生信解,
 若有能修習,  佛無上菩提。
 安住此法中,  不求世間樂,
 如說而修行,  普遍諸佛土,
 常生恭敬心,  護持諸佛法。
 有懷嫉妬者,  應當密護持,
 以大憐憫心,  教誡諸有情,
 令如是修學,  咸離諸苦厄。
 如我往昔時,  為求菩提故,
 於酤胝劫中,  捨頭目髓腦,
 珍寶及妻兒,  一切無愛戀。
 若於我法中,  不能生諦信,
 雖剃髮染衣,  愚忘真實相,
 貪求名譽財,  為利養說法,
 親近不律儀,  廢受持讀誦,
 雖欲學沙門,  有失沙門行。」
 佛說是語時,  是會人天眾,
 有八十酤胝,  咸生悲憫心,
 念彼如是人,  當沉淪惡趣,
 同作如是言:  「我願於未來,
 以菩提心力,  平等普護持。」
 作如是語已,  三千大千界,
 悉皆大震動,  諸天雨眾華。
 於是國土中,  荊棘及便穢,
 以此勝因緣,  一切皆除滅,
 無異於諸天,  週遍悉清淨。
 於未來世中,  有人聞如是,
 摩訶衍曩者,  得最勝慧命。
 十方天人眾,  歡喜咸恭敬,
 讚歎大乘經,  種種諸妙義。
 一切諸龍王,  夜叉羅剎眾,
 捨除毒恶心,  皆恭敬供養。
 若末世有情,  得聞此最上,
 甚深智印經,  而能信解者,
 其人所得福,  今略為譬喻。
 如似殑伽沙,  為佛國土數,
 滿中盛珍寶,  悉施供養佛,
 修如是勝行,  過殑伽沙劫,
 其所得功德,  不如聞於此,
 無上智印門,  開導復演說,
 所獲過於彼,  無量無邊數。
 是福無形相,  非有為心知。
 若因聞佛說,  微妙智印法,
 發生菩提心,  與諸法相應,
 依佛所宣說,  如說而修行;
 又於末世中,  勤觀察護念,
 樂於空寂處,  一心求解脫,
 積集無數量,  勝善諸功德。
 常以三種戒,  教授諸有情,
 愛護憐憫心,  如母念其子,
 歡喜柔軟音,  教令離怨賊。
 於佛正法中,  不生顛倒想,
 自他皆饒益,  速令至正覺。
 若於三摩地,  廣大智印門,
 能書寫受持,  讀誦正開演,
 展轉授眾生,  自他得開解,
 亦令俱獲得,  勝善諸果報,
 言議與思惟,  皆悉不能及,
 是人咸得生,  諸佛安樂國。
 世尊見彼已,  而生親善想,
 憐憫心護持,  歡喜而攝受。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有幾乘性人而能受持此三摩地智印法門,於彼未來世之中護持正法,於是正法而生愛樂,能於如來秘密甚深智印法門而生信解、好樂修行?」

於時世尊語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彼五濁時惡世眾生,諸苦逼惱不可稱數,唯有菩薩於此惡世荷負正法而生信解,如是之人甚為希有。而彼末世諸眾生等常聞鬪諍、妄言、綺語,或壞善根,於此智印最勝法門所有言說不能解了。唯有菩薩於是五濁惡世之中法欲滅時,於苦眾生慈念、憐憫,以諸方便饒益、攝受。如是諸人苦惱所逼,若無菩薩接化、引導,即於深法不能信解、受持、讀誦。」

於是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善哉!世尊!意為憐憫、安樂有情,宣說如是甘露妙法,令彼未來一切眾生得是義利,生悲感心,愛樂修習。若彼菩薩得是法門,隨順如來最上勝行,堅固趣求,無有破壞無上道心,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契佛道中,相應勝行而不退捨。」

爾時世尊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言:「若有菩薩已於往昔百世尊所親近恭敬,承事供養,發菩提心,種種善根,植眾德本,於彼未來濁惡世中,於此廣大無上菩提甚深妙義未能信解,於此廣大智印法門不能悟入。復次,彌勒!若有菩薩於往昔中千世尊所發菩提心,親近恭敬,種種善根,植種德本,如是菩薩於彼未來五濁世中雖遇善友,發菩提心,而於廣大智印法門微妙義理未能悟解,數起疑惑,不生愛樂,不能受持、讀誦、書寫、流通,亦復不能為人演說,令生信解。復次,彌勒!復有菩薩於往昔中,經百千佛發菩提心,種諸善根,植眾德本,於彼未來濁惡世中雖遇善友,發菩提心,於此廣大甚深最上智印法門信解微劣,於深遠義未能悟入,亦復不能受持、讀誦、為人稱讚及與講說如是無上廣大菩提甚深義利。復次,彌勒!若有菩薩乃至往昔於一酤胝佛所發菩提心,種諸善根,植眾德本,彼於未來末世之中雖遇善友,發菩提心,於此廣大微妙最勝智印法門雖復聽聞、書寫、讀誦、好樂受持,於甚深義未能解了,不能為人分別解說,於第一義大菩提心未能印定,於此智印三摩地門無所了悟。復次,彌勒!若有菩薩於彼往昔三十酤胝諸世尊所發菩提心,種諸善根,植眾德本,彼於未來末世之中雖遇善友,發菩提心,聞此廣大智印法門,亦能聽聞、讀誦、受持、書寫、流通、為人演說,然於智印三摩地法無決定心任持、印可,不能成就真實義利。

「復次,彌勒!若有菩薩於八十酤胝諸世尊所聞此最上三摩地法,如說修行,復能化利諸有情類,悉令信受,於是佛所發菩提心,種諸善根,植眾德本,於彼未來末世之中菩提心力,聞是廣大甚深智印無上法門而能解了、受持、讀誦、書寫、流通、為人解說,深心愛樂,堪任護持,令速圓滿。於是微妙三摩地門正解了已,於一切法悉皆通達。復於無上菩提、廣大法中離諸分別,摧伏一切諸惡魔怨,破壞一切不善業障,無量劫中隨有所造諸苦因行,於未來世當受報者,皆得解脫。又於往昔造不善因,至後惡世法欲滅時,善心微劣,破壞正法,樂著外道、世俗言教,增長戲論,行非法行,出無義言,不擇高下,多所貪求諸惡有情,見不恭敬,輕慢凌辱,於自所須一切乏少。如是苦因由此一生證悟勝法大功德力,皆得除滅。復由往昔親近供養如上所說一切諸佛所集善根,於彼未來末世之中發菩提心,而能任持是三摩地最勝法門,離諸苦縛,得不退轉,三業堅固,不生散亂,精進趣求菩提聖果。

「復次,彌勒!若諸菩薩於往昔中造不善業,應墮惡道,於彼未來末世之中法欲滅時,聞是法門,好樂受持,以是因緣或以病苦怖畏交煎,先世罪業即得除滅。諸根不具,受諸苦惱;生邪見家,顓愚聚會;生下賤家,為人所使;生貧窮家,衣食歉乏;生慳貪家,不能拯濟;若有所說,人不信受;王法所加,怨敵會遇;親知厭棄,心多憂惱;慈悲法會而多障阻;縱欲說法,人不樂聞;所欲資生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及看視人,不逢惠施;貧窮親附,豪富棄捐;或被惡人來相嬈亂、憎嫉、殘害;所修善法不能增長;或於夢中見諸惡相。以是輕微諸苦逼迫,先世罪業即得消滅。業障滅已,設遇苦緣及諸怨賊不能為害;與魔相隨雖不遠離,而能了知諸魔境界;於諸名聞及與利養心不愛樂;為人親近及以恭敬、尊重、讚歎不以為喜;修諸善行,惠施有情,不生慳吝而求解脫;守護尸羅,無所毀壞;修忍辱行,饒益有情,拔苦與樂;修精進行,策勵三業,勤求眾善,離諸惡欲;修習禪定,散亂不生;以大智慧悟諸法性;方便願力利樂有情;聞無量法,心無忘失;修種種善,為利有情;於世樂果不生希望;令諸眾生速登彼岸。

「復次,彌勒!彼諸菩薩曾於往昔百世尊所發菩提心,真實平等,種種善根,植眾德本,離諸苦縛。由為末世諸惡眾生而來惱害,不能於此信解、修習,何況末世諸惡眾生,不種善根,迷惑散亂而能覺悟!是故末世諸不善人,於此最勝甚深之法不能信受、如理修學。

「復次,彌勒!若諸菩薩能於是法深生信解,志意堅固,被忍辱鎧,降伏諸魔,長時修行,保護任持,不生退屈,廣大智慧、無量善法從此法生,一心希求無上菩提,念念相應,堅固不捨。復於未來敷演妙義,精進不倦,究竟護持是三摩地最上法門,了達一切善惡事業,安住法中勤修眾行。」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四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五

西天寶輪大師賜紫沙門金總持等奉 詔譯

爾時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等,在大眾中而為上首,合掌恭敬,咸白佛言:「大悲世尊!我等今者得聞如是微妙勝法,於彼未來堅固守護,教諸眾生髮無上慧,於此勝法如說而行,遠離諸惡,不生憍慢,亦不貢高,無有諂曲、愛憎之心,於彼自他怨親之境悉皆平等,於諸如來無數酤胝百千萬億那庾多劫所得無上大法總持智印法要,愛樂受持、書寫、讀誦,乃至展轉相續流通而無間斷。」

於時世尊聞是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等,發生無上護正法心,安樂眾生利益語已,於大眾中以清淨音而說偈言:

「種諸善根離諂慢,  寂靜安住無諸惡,
 深忍堅固不動搖,  常正憶念於勝慧。
 如是安住具大力,  而能守護法財聚,
 離諸惡行無過患,  不為名聞與利養。
 無有諍訟離染著,  普皆平等如虛空,
 如是之人能守護,  漸次得成此三昧。
 深忍堅固樂菩提,  晝夜精進無懈廢,
 守護威儀離諸惡,  於甚深法而增長。
 世間一切諸財寶,  眷屬親姻無所愛,
 悉皆厭捨離諸著,  無怨親想心平等,
 如是之人得成就,  無上大寶三摩地。
 於晝夜中勤精進,  能於是法生覺悟,
 尊重恭敬於善友,  歡喜稱讚是三昧,
 能解世間無盡法,  故於染境無所著。
 印忍諸法心清淨,  如百酤胝日光照,
 智慧光明破諸暗,  能入如是深法義。
 是人智解離諸著,  猶如日月處虛空,
 與大雪山等堅厚,  鎮壓大地能莊嚴;
 亦如釋梵轉輪王,  有大威儀人恭敬,
 亦名無上大醫王,  能除種種諸病苦。
 盡諸業障心清淨,  摧破魔羅諸眷屬,
 漸次成就他心智,  了別種種差別心,
 憶念過去那庾劫,  滅除煩惱熾盛火。
 此人善逝所稱讚,  證悟菩提真空理,
 能入如來智印門,  獲諸無邊諸寶藏。
 了達名相無自性,  不著空有處中道,
 觀察五蘊如塵幻,  印證四大體非真,
 一切有為皆生滅,  妄心造作成輪迴。
 勝智三昧性寂靜,  離諸分別難思議,
 湛然三世本自如,  無去無來無所動。
 若見末世邪見人,  於佛正法著空有,
 又復於此無所證,  自言我得法性空,
 是各增長眾生見,  世世遠離菩提心,
 復見有人隨順學,  涕淚悲泣身毛舉。
 又復末世諸釋種,  具諸衰損無威儀,
 為求菩提而出家,  於彼菩提不安住,
 破戒破見毀威儀,  晝夜親近不善人,
 為貪利養及資生,  所得還將利親族,
 如渡大海失浮囊,  是必遙觀彼岸遠。
 其有上乘真釋子,  棄捨如是諸世間,
 猶如蓮華出淤泥,  本性清淨無所染。
 我今教汝歡喜王,  應當正念常守護,
 摧伏妄想生真智,  於此希求具眾德,
 精進修學無懈怠,  是即名為諸佛子。
 譬如世間穀麥種,  數如河沙那庾多,
 以此種子致良田,  展轉相生無量劫,
 所得子實莫可量,  算數譬喻尚不及,
 如是展轉盡東方,  河沙數種亦如是,
 乃至十方佛國土,  所種子實無差別。
 如是一種為一佛,  一佛設復有百頭,
 一頭而現於百舌,  共讚如來三摩地,
 於彼殑伽沙劫中,  亦復宣說不能盡。
 如將芥子等須彌,  又如纖草敵空界,
 或以毛頭一滴水,  用對無涯四大海,
 如是功德共較量,  譬如算數不能及,
 應當於此甚深經,  長時精進而修學。」

爾時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等,聞佛世尊說是偈已,發起堅固大菩提心,踴躍精進,復白佛言:「大悲世尊!所有第一義諦、最勝涅槃甚深法義,我等眾會雖生信心,未能深解。惟願世尊為我等輩分別解說!」

於時世尊以一圓音,語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等言:「善男子!如是勝法本來寂靜,離諸分別,絕諸戲論,假有名言,顯示宣說。」

諸菩薩言:「大悲世尊!云何此法離諸分別,絕諸戲論,假有言說,方便顯示?」

佛告善男子:「如是勝法雖有言說,體不可得,故無分別。云何此法體不可得?以是勝法無修、無作,故不可得。云何此法無修、無作?以是勝法本無生滅,故非修作。云何此法無有生滅?以是勝法性離所取,亦非能取,故無生滅。云何此法無能所取?以是勝法無住、無處。云何此法而無住處?以是勝法無變易相,故無住處。云何此法無變易相?以是勝法無彼、無此,故無變易。云何此法無彼、無此?以是勝法非有為亦非無為故。云何此法非有為亦非無為?以是勝法非虛、非實故。云何此法非虛、非實?以是勝法非心亦非非心故。云何此法非心亦非非心?以是勝法不可了別故。云何此法不可了別?以是勝法無有識變故。云何此法無有識變?以是勝法非相應、非不相應故。云何此法非相應、非不相應?以是勝法自性平等故。云何此法自性平等?以是勝法不可相求故。云何此法不可相求?以是勝法無安住相故。云何此法無安住相?以是勝法無有自相故。云何此法無有自相?以是勝法本性空寂故。云何此法本性空寂?以是勝法無染著故。云何此法無染著?以是勝法離彼言說、清淨故。善男子!由是勝法離諸分別、無修、無作,乃至離彼言說、性清淨故,名為涅槃。」

爾時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等,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勝法,人所難解。世尊!一切諸法入法界性,了無所得。如是法性令我等輩云何守護?」

佛告歡喜王菩薩、妙吉祥菩薩,並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等!如是勝法不可思議,離諸分別及以戲論。若於是法起分別想及以戲論,則法有二。若法有二,則墮生滅。何以故?此無上法第一義諦,亦無有生,亦無有滅。如是了知是名守護。」

爾時世尊為諸菩薩復說偈言:

「無作勝法非空有,  離諸言說及分別,
 若有得法著二邊,  是名分別諸戲論,
 而於是法不相應,  但能增長於染慧。
 此法無相無憎愛,  離諸推求無所得,
 若自說言我忍空,  自生分別諸戲論,
 彼諸空性不可得,  以分別心難思量。
 若於諸法無疑謗,  是即名為不退轉,
 離煩惱縛得解脫,  於此勝法心印忍。
 若人妄了生分別,  尋求推度失正解,
 籌量諸法著有空,  以性以相本無二,
 用智求智不可得,  智外更無餘智慧。
 演說輪迴有為相,  是智非智迷真空,
 若言少分是實有,  虛妄想故成生滅,
 若證真實即能知,  一切諸法本常住。
 愚人妄想成流轉,  厭生死故求涅槃,
 增長我見有差別;  智者了知法無二,
 明與無明本同體,  由不信故懷驚怖。
 是人堅固執邊見,  增長言說諸戲論,
 說有為法名涅槃,  是於正法生破壞。
 心與非心無自性,  而彼自性亦非心,
 一切諸法本無相,  無言無說湛然空。
 法從緣起非真實,  諸法滅盡亦非諦,
 八諦四諦明真俗,  亦名如來方便智。
 如來實智不可得,  所說諸法亦復然,
 譬如醫師治諸病,  隨病處方無執著,
 若能如是生覺悟,  是則名為善逝子。
 涅槃本性皆平等,  廓如太虛無邊際,
 三乘聖智同涅槃,  無減無增無戲論,
 法界實無一眾生,  亦無一字可言說。
 有情執自分別心,  謂是涅槃無所住,
 無明妄念結輪迴,  惑業生苦常相續。
 一真實諦離開見,  或言四種亦隨宜,
 有苦報故說集因,  由滅理故明道諦。
 末世眾生多妄想,  不為淨行而出家,
 以名利故破威儀,  積煩惱故興鬪訟。
 修習功德諸比丘,  於此勝法能成就,
 遠離名聞及資生,  樂居蘭若無求取。
 譬如麟角獨居山,  思惟如是三摩地,
 八十酤胝兩足尊,  慈心加被修習者,
 諸天見已咸歡喜,  潛形晝夜常守護。
 智慧破暗如日光,  出生勝法同甘露,
 其有受者智印門,  夢中常與諸佛會。
 汝等皆懷勇勐心,  堅固修習無退捨。」

爾時世尊復告妙吉祥童真菩薩言:「妙吉祥!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為欲成就無上菩提,於是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為欲成就如來八十種好,於是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為欲成就如來十八不共勝法,於是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為欲成就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於是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為欲成就諸佛五眼,於是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欲得諸佛廣大壽命、種種莊嚴、勝妙國土、威德自在,於此三摩地智印深法相應修學;為欲成就諸大菩薩、利根聲聞,欲得如來智慧色身、廣大總持勝妙法門,及解一切眾生言音差別、心行、根性,具足神通、辯才無礙、曉了諸法,於是三摩地相應修學。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若於是三摩地而得相應,所獲如是種種功德普遍具足,成就菩提無上大法。諸法所依,名無上道;智出世間,號正遍知;自性寂靜,名為如來。如說修行而無有等,非等等故,無起、無滅,出世究竟,離諸言說,名第一諦。真實義諦,無所破壞,堅固、調伏,是名如來不可思議最勝之法。妙吉祥!我由往昔修習、安住是三摩地智印深法,見然燈佛,得無生忍,授菩提記。」

時妙吉祥菩薩而白佛言:「世尊!如來於然燈佛所悟無生忍,得菩提記,於無量劫在生死中,云何修諸難行、苦行得成菩提?」

佛告妙吉祥菩薩摩訶薩言:「我於往昔為求佛道,成熟一切諸眾生等清淨善根,以大願力經無量時,勤修苦行,化利有情,隨其根性有上、中、下,各令悟入三乘法義,漸次修行而有所證。妙吉祥!我於爾時因是願行而得菩提及與涅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欲是法而相應,  獲得如來無量慧,
 十方百億諸世尊,  皆悉來護修習者。
 若於甘露甚深法,  能解一切諸妙義,
 是名總持陀羅尼,  修習之者皆獲得。
 解了言音滅諸罪,  能破執著解諸縛,
 涅槃無生亦無滅,  無去無來無住處。
 莊嚴十力諸相好,  成就一切佛功德,
 圓滿清淨解脫音,  普應無量諸含識,
 所出音聲能解了,  一切聞者皆歡喜。
 遠離邪見無分別,  最勝清淨盡無垢,
 能於是經相應學,  究竟能得菩提道。
 若人於彼三七日,  一心思惟如是法,
 不生懈怠舍親緣,  晝夜修習得增長,
 慈悲遠離於嫉妬,  守護尸羅絕諍訟,
 獲得平等正遍知,  深心歡喜常解脫,
 遠離造作諸緣起。  譬如蓮華不染著,
 堅固不起諸貪愛,  亦如飛禽離繫縛。
 得此最勝法門時,  三千世界皆震動,
 諸天競奏妙音樂,  散施末香及沉水,
 百千幢幡及天衣,  清淨華鬘及瓔珞,
 摩尼珠冠及寶蓋,  金鈴間錯悉莊嚴,
 一切諸天作歌舞。  諸龍金翅修羅王,
 比丘僧與優婆塞,  比丘尼及烏婆夷,
 各各脫身上妙衣,  以用散佛為供養,
 恭敬讚歎意思惟,  誓求於此無上道。
 我說如是甚深法,  發生菩提心不退,
 此會河沙信解人,  究竟皆得無生忍,
 諸餘剎土未來眾,  展轉聞法心歡喜。」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阿僧祇數諸眾生等各踴躍發菩提心。復有八十那庾多數諸大菩薩得聞是法,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復有六萬三酤胝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復有六十三酤胝菩薩摩訶薩而得三摩地。無數眾生而得聖果。十方所來諸大菩薩得悟如是智印三昧。

佛說此經已,六十不可思議菩薩、歡喜王菩薩、彌勒菩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與賢劫中諸大菩薩,並賢吉祥金光夫人、諸大聲聞、一切世間天人四眾、乾闥婆王、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智印經卷第五


上篇:佛說如來智印經

下篇: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普達王經

普達王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眾祐游於...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

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 宋沙...

佛說鞞摩肅經

佛說鞞摩肅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註音版】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教詞典】斷結

(術語)結者煩惱之異名。謂斷煩惱也。四教儀四曰:三...

【佛教詞典】過前受急施衣過後畜戒犯緣

亦名:受畜急施衣戒犯緣、急施衣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捨...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

燕窩:燕子的代價與無言血淚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時候,才去建自己的窩。第一次建好的...

念佛宜早不宜遲

青少年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華,...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礙

我在五台山時候,有很多人到山上問我,說:師父,我念...

誰不想命長?素食是秘方

健康長壽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為了健康長壽,人人都...

虛雲老和尚經歷的十次劫難

一難 生為肉球 人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

放焰口的由來

放焰口是佛教寺廟中經常舉行的佛事活動,全稱是瑜伽焰...

以此三心而念,感應必至也

你現在要專心在一個上面,專心之後,力量就非常大。多...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

福是什麼?錢多就是福嗎

福是什麼?俗世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禍...

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發之...

【視頻】晚課(法鼓山)

晚課(法鼓山)

【視頻】《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