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往到佛所前,長跪叉手問言:「佛常言:『佛去後,當有彌勒來。』願欲從佛聞之。」

佛言:「彌勒佛欲來出時,閻浮利內地山樹、草木皆焦盡。於今閻浮利地,周匝六十萬里,彌勒出時,閻浮利地東、西長四十萬里,南、北廣三十二萬里,地皆當生五種果蓏,四海內無山陵嵠谷,地平如砥,樹木皆長大。

「當是時,人民少貪淫、瞋恚、愚癡者,人民眾多,聚落家居,雞鳴展轉相聞,人民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五百歲乃行嫁,人民無病痛者。盡天下人有三病:一者、意欲有所得;二者、飢渴;三者、年老。人民面目皆桃花色,人民皆敬重。

「有城名雞頭末,雞頭末城者當王國治,城周匝四百八十里,以土築城,復以板著城,復以金、銀、琉璃、水精、珍寶著城。四面各十二門,門皆刻鏤,復以金、銀、琉璃、水精、珍寶著之。國王名僧羅,四海內皆屬僧羅,行即飛行,所可行處,人民鬼神皆傾側。

「城有四寶:一者、金,有龍守之,龍名倪[掾/蟲]鏠,主護金,龍所居山地名犍陀;二者、銀,其國中復有守龍名幡頭;三者、明月珠,所生地處名須漸,守珍龍名賓竭;四者、琉璃,所生城名氾羅那夷。

「有一婆羅門名須凡,當為彌勒作父。彌勒母名摩訶越題,彌勒當為作子。彌勒者種當作婆羅門,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長十六丈。彌勒生墮城地,目徹視萬里內,頭中日光照四千里。彌勒得道為佛時,於龍華樹下坐,樹高四十里,廣亦四十里。彌勒得佛時,有八萬四千婆羅門,皆往到彌勒所師事之,則棄家作沙門。彌勒到樹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時得佛道。

「國王僧羅聞彌勒得佛,則將八十四王,皆棄國捐王,以國付太子,共到彌勒佛所,皆除鬚髮為沙門。復有千八百婆羅門,皆到彌勒佛所作沙門,彌勒父母亦在其中。復有聖婆羅門千八十四人,皆復到彌勒佛所作沙門。

「國有大豪賢者,名須檀,人呼須達,復呼人民,以黃金持與彌勒佛及諸沙門,名聲日布方遠。須達復將賢善人萬四千人,到彌勒佛所作沙門。

「復有兄弟二人,兄名鼓達,弟名扶蘭,兄弟皆言:『我曹何為是世間?寧可俱到佛所,求作沙門耶!』兄弟皆言:『我善便到彌勒佛所作沙門。』

「復有小女人輩八萬四千人,身皆著好衣、白珠、金銀、瓔珞,俱到彌勒佛所,皆脫著身珍寶以著地,白佛言:『我曹欲持是上佛及諸沙門,我欲從佛作比丘尼。』佛即令作比丘尼。

「彌勒佛坐,為諸比丘僧、比丘尼說,皆是釋迦文佛時,誦經者、慈心者、佈施者、不瞋恚者、作佛圖寺者、持佛骨著塔中者、燒香者、然燈者、懸繒者、散花者、讀經者。是諸比丘尼,皆釋迦文佛時人,持戒者、至誠者,於今皆來會是,聞諸比丘所說經處者,皆於龍華樹下得道。

「彌勒佛初一會說經時,有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道。

「第二會說經時,有九十四億比丘,皆得阿羅漢。

「第三會說經,九十二億沙門,皆得阿羅漢。舉天上諸天,皆當持花散彌勒身上。

「彌勒佛當將諸阿羅漢,至雞頭末王所治城,王皆內宮中飯食,舉城皆明,夜時如晝日。彌勒於宮中坐,說經言:『語不可不作,道不可不學,經不可不讚。』佛說經已,諸比丘及王百官,皆當奉行佛經戒,皆得度世。」

佛說如是,彌勒佛卻後六十億殘六十萬歲當來下。

佛說彌勒來時經


上篇: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下篇: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捨...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一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

彌勒上生經宗要

彌勒上生經宗要 釋元曉撰 將說此經。十門分別。初述大...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無明羅剎集

無明羅剎集卷上(或為一卷、或為二卷,今此三卷) 失譯...

佛說文殊悔過經

佛說文殊悔過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

佛說阿難同學經

佛說阿難同學經(出增一阿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無字寶篋經

無字寶篋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註音版】菩薩生地經

菩薩生地經...

大悲經

大悲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註音版】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不善清淨智

【不善清淨智】 p0330 顯揚十五卷二十一頁云:不善清淨...

【佛教詞典】大集須彌藏經

(經名)大乘大集經之別名。六十卷,大集經之須彌藏分...

感應道交的重點在哪裡呢

比方說你念阿彌陀佛聖號,你創造一個音聲:念從心起,...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

航行的密訣

從前,在航海尋寶風氣盛行的時代,入海采寶屬於十分普...

慈悲心與惡風水

去年搬到一間新屋,與市場為鄰,而且就是買雞鴨鵝、豬...

學佛人要透過這關,不需要去求

這個世間還有求不得苦。由於我們有慾望,對外部世界有...

優波毱多尊者與魔王波旬

禪門西天第四代祖師名叫優波毱多,吒利國人。他雖然出...

坦然禪師悟道因緣

有一天,坦然、懷讓二禪師前來參禮嵩岳慧安國師。 坦...

萬法虛偽,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觸目菩提

而妄從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體。非於念外...

駕馭浪潮,在人生的風浪中前進

人的一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什麼是你的心

寶通禪師初參石頭希遷禪師時,石頭禪師問道: 哪裡個是...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可從這四點來判斷

歲月靜靜流過,無論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我們都應...

【視頻】傳喜法師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傳喜法師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視頻】《施食獲五福報經》楮訾

《施食獲五福報經》楮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