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語密品第二

復次,金剛手大秘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云何名為菩薩語密語業清淨?寂慧當知,隨諸菩薩所起之處即彼菩薩本生,隨其菩薩本生即入菩薩音聲。所有一切有情音聲語言,諸語言道言詞詮曉,總集一切往返事相,微細伺察苦樂等言,悉入菩薩音聲中住,都無障礙、無著智見、一切隨轉。乃至蚊蟲蠅蝶微細音聲,菩薩悉能詮表,令諸有情得聞菩薩音聲之者身心輕安。隨彼所聞如其詮表,悉從菩薩口門而出。此中如是,說伽陀曰:

「隨諸有情無邊際,  即彼種類亦無量,
 於百劫中說無邊,  此不思議何能說?
 我以譬喻如義言,  說大士法亦無失,
 無增無減若虛空,  起廣大心而開演。

「復次寂慧菩薩!於其梵王所有一切種類音聲,帝釋所有種類音聲,護世天王種類音聲,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種類音聲,乃至一切有情種類音聲,菩薩悉以音聲隨入。復次伽陀曰:

「菩薩梵音歡喜說,  超勝梵王彼音聲,
 所說相應行慈悲、  喜捨四法皆和合。
 帝釋歌詠悅意聲,  菩薩音聲能隱覆,
 隨彼所出妙歌音,  如應分別諸法義。
 緊那羅眾妙音聲,  菩薩音聲悉超勝,
 貪火熾然令息除,  如彼所言生愛樂。
 欲界諸天悅意聲,  諸天歌詠聲各異,
 法義隨順如理宣,  令彼一切生歡喜。
 貪瞋癡慢及憍諂、  疑惑等類諸有情,
 聞其菩薩如義聲,  悉能止息貪瞋等。
 所有色界諸天眾,  聞最上人音聲已,
 一切咸生歡喜心,  願求菩提生善趣。
 摩睺羅伽乾闥婆、  龍等諸妙音樂聲,
 聞功德海所宣言,  一切廣大生歡喜。
 種種方處無邊聲,  人中此閻浮提等,
 隨聞菩薩妙音聲,  聞已一切得解脫。
 地居空居諸天界,  菩薩音聲悉隨入,
 如其種類所入聲,  宣說決定真實法。
 迦陵頻伽拘枳羅、  鵝鴈鸚鵡並鶖鷺、
 孔雀共命拘那羅、  吉祥鳥及鴛鴦等,
 師子虎豹熊麞鹿、  象馬犀牛貓犬豬,
 此等走獸及飛禽,  音聲隨入皆歡喜。
 一切四足及二足、  多足無足等有情,
 菩薩隨入眾音聲,  警悟如應生愛畏。
 三千世界諸有情,  上中下品眾差別,
 三塗及彼人天中,  菩薩言音普隨入。
 是中菩薩無分別,  無執無縛無思想,
 住無散亂等引心,  所作隨應現諸相。
 清淨有情所求願,  音聲詮表俱胝剎,
 過殑伽沙數亦然,  是心無持無發悟。
 三千界中諸魔眾,  咸聞菩薩廣大聲,
 聞已驚怖速歸心,  合掌恭信而頂禮。
 常好諍論諸有情,  增上慢心不歸信,
 由聞大士清淨言,  合掌恭信而頂禮。
 聾瘂及彼無舌者,  謇吃破壞諸有情,
 由其菩薩美妙言,  即時能聞能言說。
 煩惱燒然復逼迫,  造罪惡作百種具,
 由聞菩薩善淨言,  心得清涼息諸惡。
 有情若聞無常聲,  佛法僧聲即得聞,
 施戒忍法亦復然,  精進定慧悉聞聽。
 所有一切功德海,  多俱胝劫說不盡,
 音聲無邊智無邊,  悉住佛聲而無斷。

「復次寂慧!當知菩薩摩訶薩語言音聲之中,無愛著語、無勐惡語、無癡亂語、無染污語、無縛解語、無高下語、無麁澁語、無惡戾語、無缺漏語、無堅硬語、無違順語、無退失語、無隨惡語、無相違語、無隨染語、無不定語、無躁動語、無貢高語、無忿恚語、無非時語、無雜欲語、無隨方喜愛語、無思慕語、無極緩語、無極速語、無壞諸根語、無壞音聲語、無破壞心語、無邪曲語、無劣弱語、無隱覆語、無衰朽語、無向背語、無深險語、無不出離語、無不愍念語、無害他語、無自他離間語、無出入語、無執取語、無不清淨語、無不如理語、無不忍語、無雜亂語、無誣謗語、無非法語、無高勝語、無卑下語、無過時語、無時分差失語、無虛說語、無邪說語、無希求利養語、無不歸攝語、無癡瞢語、無癡疑語、無不可愛語、無訐露語、無輕慢語、無自分高彊語、無他分離散語、無自讚功能語、無破他功能語、無譏誚語、無折伏他語、無非所作語、無所作相違語、無破壞秘密語、無不防護語、無輕慢智者語、無譭謗賢聖語、無稱美語、無讚譽語、無顯發他人過失語、無如箭射激語、無說他非語、無不救拔語、無增上慢所說語、無罪業語、無不饒益語。

「寂慧當知!菩薩所出語言音聲,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報之所成立,善種隨轉相續不斷,凡所言說皆悉成就。菩薩一時或於樹下行住坐臥,若有人來詣菩薩所,作是問言:『汝知此樹有幾多葉?』是時菩薩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答言:『此樹具有若干數葉。』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樹葉更無增減。又復有人問:『殑伽河有幾許沙?為幾百邪、幾千、幾百千、幾俱胝、幾阿庾多、幾儞庾多、幾兢羯羅、幾頻婆羅、幾尾播捨、幾阿閦婆、幾無量、幾阿僧祇、幾阿哩誐拏、幾嚩訶、幾龍力、幾不可數?』是時菩薩不觀其河、不數其沙,應聲答言:『此河具有若干數沙。』如其菩薩所出之言,即彼河沙更無增減,亦同如來智所知數。菩薩所言如實無妄,不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並聲聞、緣覺眾共作證,唯佛如來所可證知。寂慧!如是等緣而悉應知。

「復次寂慧!我念過去久遠世中,有一仙人其名妙愛,有婆羅門名曰黑相。彼時有一尼拘陀大樹其名賢善,有多枝葉周匝垂廕,縱廣可及一俱盧捨。時妙愛仙人居其樹側,以神通力經七日中,審細觀矚數其樹葉。於後一時,彼黑相婆羅門入城乞食,經游至彼樹下飯食已訖,即詣妙愛仙人居所。到已歡喜,互以美言而相慰問,多種談論咸生適悅。時仙人言:『大婆羅門!汝必應知於人世中,可能有人於此尼拘陀大樹審細觀知枝葉數不?』婆羅門言:『尊者!世亦有人。』仙人復言:『為何人邪?』婆羅門言:『即汝尊者!應為我說。』仙人答言:『大婆羅門!汝為我說。』時婆羅門,不觀其樹、不數其葉,應聲即為說伽陀曰:

「『八千那庾多數量,  俱胝復有九十二,
  六十阿閦婆應知,  十六齊等其枝數;
  又復三十那庾多,  九十六數兢羯羅,
  尾播捨量有十三,  此等皆為彼葉數。
  其樹所有枝及葉,  如前數量無增減,
  我隨智力如實言,  疑者自數應無失。』

「是時妙愛仙人聞是說已,深生驚異,說伽陀曰:

「『汝婆羅門神通智,  以真實語而善說,
  賢善尼拘陀樹王,  所有枝葉如實知。
  汝亦不曾觀其樹,  而復不曾算其數,
  即彼枝葉數難量,  能以智心而解入。』

「仙人說伽陀已,又復問言:『大婆羅門!如汝所說,為自智力而能知邪?為諸賢聖助汝說邪?』婆羅門答言:『尊者!汝今善聽。我以人中之智如實而說,虛空可破斯言無妄。』」

復次,金剛手大秘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汝今當知,彼時妙愛仙人者,即今大智舍利子是;黑相婆羅門者,即今世尊釋迦師子是。由如是故,菩薩所有語功德海,即能安住真實功德如理法義。寂慧!此等是名菩薩語密語業清淨。其中若有少解入者,我說彼為最上慧人。」

菩薩心密品第三之一

復次,金剛手大秘密主菩薩摩訶薩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云何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寂慧當知,菩薩諸所作業,皆智所作、非慢所作,悉是不滅神通妙智以神通智遊戲示現,一切事業神通建立,廣大勢力之所成辦。而彼神通智相即能成立一切行相;又彼神通妙慧即能觀見一切諸法。又神通智即無盡相,於一切處悉能隨順。又神通智即能隨現一切色相,於彼彼色而悉遍故。又神通智即能隨入彼一切聲,於前後際音聲平等故。又神通智普能觀察諸有情心,以心自性伺察可見故。又神通智善能思念無邊劫事,以前後際無所斷故。又神通智能知一切種類之法,悉是解脫智行相故。又神通智於漏盡法順時所求,於彼時分不過越故。又神通智即是出世間,聖抉擇分故。又神通智,聲聞、緣覺而悉不能徹其源底。又神通智即甚深義,悉能降伏諸魔外道。又神通智能至菩提道場,現證一切最上佛法。又神通智悉能隨順轉妙法輪;又神通智善作調伏諸有情事;又神通智得大灌頂,於一切法而能自在。

「寂慧!此即是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心清淨故,彼即無染,潔白明亮離諸煩惱,能善調伏、善作諸業,善入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亦不畢竟墮於一切。盡無生法隨念即生,亦復不為欲界所動,不由縛生、不由縛滅、不由縛起。所以者何?謂能解脫一切分別、解脫一切雜染繫縛、解脫顛倒執取依止,即彼解脫生、即彼解脫滅、即彼解脫起,雖復有生而無所生,如是即能圓具大乘一切佛法。然彼佛法,若於十方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以一切佛法無得非無得故,即能隨得彼一切法一切佛法。是故於一切法一切佛法中,無法非無法。何以故?以一切法審諦伺求,悉無所得亦非無得。若於諸法如實伺求悉無所得非無得時,即無有法而可算數,謂一切法已能出過算數量故。若能了知彼一切法平等性者,是中無法亦非無法而可取著,此即諸法無取著義。若或領解是義,即大無義;若無領解,彼即無義亦非無義,以現前安立無義可見故。若或有慧可了知者,即為障礙彼無礙慧。若或於慧無障礙故,是即無著。若無著即無住,若無住即無盡,若無盡即無勤亦無墮,若無勤墮即無非我,若無非我即亦無我,若無我即無取,若無取即無諍,若無諍即無論,即彼無論此說是為沙門之法、即沙門法。譬若虛空本來平等。以虛空平等故,非欲界系、非色界系、非無色界系。由如是故,於一切處悉無所繫。以無系故無形顯色及諸相狀,無色相故即能隨順覺了,若能如是隨覺了故即能一切差別分別。」

寂慧菩薩言:「云何名為隨順覺了?復何名為差別分別?」

金剛手菩薩言:「無有少法而可得者此名隨順覺了,以覺了故即是差別分別;是故法中作此二說。寂慧當知,此等名為菩薩心密心業清淨。」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三

 

上篇: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下篇:阿閦佛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如是我...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

大方等無想經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法海經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瞻波國,...

【註音版】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勸發菩提心集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 ...

佛說佛醫經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普法義經

佛說普法義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了本生死經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

【佛教詞典】莊嚴體義支

【莊嚴體義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佛教詞典】諂

諂者,耽著利養貪癡一分,矯設方便隱實過惡為體,障正...

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佛...

小男孩的願望

某個小鄉村裡,有位婦人生了一個白白胖胖、十分可愛的...

「知真本有」要怎麼去承當呢

譬如有人於自衣中,係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乞...

《地藏經》的改運方法

末學根據地藏經,如果要有效改變人生境況,有這麼幾個...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

念死無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自性。經上說:嗚...

會性法師《小淨土文略說》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遵式法師字知白...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

在家學佛的七個條件

對於剛開始學佛的青年來說,怎麼在家學佛,有個什麼樣...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有一日,世尊開示說:如來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五件事必...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視頻】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視頻】佛說耶祇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耶祇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