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菩提道品第六

佛告寂慧菩薩言:「若諸菩薩摩訶薩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者,當學彼諸大士所行,非但以其語言得最勝道,要當真實修行乃得菩提正道。此中云何名菩提道?謂於一切眾生無諸損害,隨起慈心勤修波羅蜜多;以四攝法普攝一切,修四梵行;勤行三十七品菩提道法;圓滿六種神通事業,以善方便攝化眾生;長養一切善根法行;此說是名大菩提道。

「復次寂慧!菩提道者,所謂意樂信重,深心清淨正直無諂。心平等故,行平等法;不作諸罪故,無諸怖畏;彼菩提道增長法故,即是布施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向安樂道故,即是持戒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損害故,即是忍辱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建立諸法故,即是精進波羅蜜多;彼菩提道無雜亂故,即是禪定波羅蜜多;彼菩提道善了知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彼菩提道通達出生無礙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無退轉故,即是大悲;彼菩提道作歡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隨入真實故,即是大捨;彼菩提道去除荊棘故,即能遠離貪瞋害疑等染法;彼菩提道順安樂法故,即心無障礙;彼菩提道離險惡故,即不着色、聲、香、味、觸;彼菩提道離邪外法故,即善觀蘊、處、界;彼菩提道能降諸魔故,即能除去一切煩惱;彼菩提道是廣大法故,即能遠離聲聞、緣覺作意;彼菩提道順正法故,即能隨順先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菩提道廣能積集大法寶故,即善隨順一切智寶;彼菩提道常開明故,即能顯發無礙智光;彼菩提道為善說者故,即得諸善知識共所攝受;彼菩提道離高下想故,即無違順;彼菩提道離塵暗故,即無瞋忿疲懈;彼菩提道向善趣故。即能遠離諸不善法。彼菩提道善住安樂方故,畢竟趣證大涅槃法。

「寂慧!當知此如是等皆是菩薩所行大菩提道——若非趣非道者,所謂一切聲聞、緣覺——此中真實建立菩薩摩訶薩,悉令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如來身密不思議品第七之一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言:「大秘密主!為我略說如來秘密。此中云何是為如來秘密之法?」

金剛手菩薩告寂慧菩薩言:「善男子!諦聽諦聽。我今承佛威神,為汝宣說如來秘密。有其三種。何等為三?一者身密、二者語密、三者心密。

「云何名為如來身密?寂慧!當知所謂如來於無思惟、無分別中,而能示現諸威儀相。善男子!若天若人,或有見如來坐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如來坐。或有天人樂見行者,即令彼等見如來行。或有天人樂見住者,即令彼等見如來住。或有天人樂見臥者,即令彼等見如來臥。或有天人樂聞說法生尊重者,即令彼等見佛說法。或有天人樂見寂默者,即令彼等見佛寂默。或有天人樂禪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在定。或有天人樂出定者,即令彼等見佛出定。或有天人樂見不瞬觀視者,即令彼等見佛不瞬觀視。或有天人樂神變者,即令彼等見佛神變。或有天人樂欲觀佛金色相者,即令彼等見金色身。或有樂見白銀色者、水精色者、瑠璃色者、瑪瑙色者、珊瑚色者、琥珀色者、赤珠色者、白珠色者、青黃赤白等諸色者,如月色者、如日色者、如火色者、如光聚色者,如帝釋色者、如梵王色者,如雪色者、如雌黃色者、如硃砂色者、如水色者,如無憂樹花色者、如瞻波迦花色者、如蘇摩那花色者、如婆師迦花色者、如俱母陀花色者、如缽訥摩花色者、如奔拏利迦花色者、如眾妙花色者,如毘沙門天王色者、如持國天王色者,如初開蓮花色者,如吉祥藏寶色者、如摩尼寶色者、如帝青寶色者、如虛空淨光色者,此如是等種種色相,乃至無邊功德色相,隨諸信樂,如來各各皆令彼等悉得見佛諸色相身。

「復次寂慧!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如殑伽沙數等一切眾生皆得人身,彼彼眾生各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隨所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如一眾生如是信解亦然,彼彼一切眾生皆於如來形顯色相及威儀事,思惟信解皆得成辦。又復眾生心所信解而各差別。寂慧!以是緣故,如來普令一切眾生各隨信解威儀事等,心生歡喜;隨信解已,令諸眾生了知如來威儀事等,亦非如來若身若心有所動亂,亦無發悟,而能善知一切眾生往昔行業心意差別,是故如來隨應普現威儀事等。譬如清淨圓鏡置諸方所光照眾色,隨安掛處一切影像悉於中現,所照平等無增無減,而是圓鏡無所思惟亦無分別。寂慧!如來亦復如是,了知一切眾生心意,隨所現相悉令歡喜,而佛如來無所思惟,亦無分別復無發悟。此即是名如來身密。

「復次寂慧!如來身者,非蘊、處、界之所成立,非業所成、非煩惱生,不從父母胞胎所生,非羯邏藍等大種所生,非血肉染污筋骨聯續出入息等資養所生。

「復次寂慧!如來身者即非身也。所謂法身如虛空身,非色相身,離諸戲論無所行身。若諸眾生樂見色相而生信重所應度者,如來乃現色身諸對礙境。若諸眾生樂法離相生信重者,於一切處一切種類無對礙境,天眼亦復不能觀見。寂慧!當知一佛會中所有大眾其見各異,或有眾生見佛身者、或不見者,或遠處即見、近處不見,或近處即見、遠處不見,或遠處亦不見、近處亦不見,或專注心見、散亂心不見,或散亂心見、專注心不見,或他觀即見、自觀不見,或自觀即見、他觀不見,或夢境中見、寤已不見,或覺寤已見、夢中不見、或定中見、出定不見,或出定見、定中不見,或善相即見、不善相不見,或不善相見、善相不見,或發悟心見、無發悟心不見,或無發悟心見、發悟心不見,或加行心見、無加行心不見,或無加行心見、加行心不見,此如是等及餘無量種相觀如來身。

「彼色界天子,身相寂靜所行寂靜,善威儀道住等引心,善寂善調然目睢動,亦復不能觀如來身份量色相。何以故?如來身者具無量種莊嚴色相,與虛空等,以其法身所成性故。譬如虛空廣大無際,如來身相廣大亦然。又如虛空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遍入一切處、一切處通達。又如虛空離諸戲論,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離諸戲論。又如虛空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普能滋養一切眾生。又如虛空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如來身相亦復如是,無其種類亦無分別。又如虛空隨入一切色相光明,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隨入一切色相光明。又如虛空所有一切色相光明悉住其中,如來身相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色相光明住佛身中。又如虛空一切藥草樹林悉依止故而得滋長,如來身相亦復如是,悉能滋長一切眾生所有善根。又如虛空非常非無常而不可以語言宣說,如來身相亦復如是非常非無常,而不可以語言宣說,亦復不能觀其頂相。

「復次寂慧!我不見有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而能觀見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最勝頂相。所以者何?寂慧當知,我念一時世尊如來成道未久,在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妙法輪。是時東方有佛世尊,號瞻波迦花色,世界名如幻,國名調冤。彼有菩薩名曰風持,來此娑婆世界,瞻禮親近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到已頭面頂禮佛足,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爾時風持菩薩承佛威神,即作是念:『今佛世尊身相廣大無量無邊,不能觀其頂相;我今或可於佛世尊身量邊際求以度量。』風持菩薩作是念已,自見其身長六萬八千由旬,見佛身相長八百四十萬由旬。復作是念:『我今或以自所得者遊戲神力,而可度量如來身相份量邊際邪?』作是念已,即時菩薩承佛威神,以自通力乃往上方,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蓮華,佛號蓮華吉祥藏王如來,現住說法教化眾生。菩薩到已審諦觀察,不能得見如來頂相,亦復不能度量佛身份量邊際。

「時風持菩薩前詣世尊蓮華吉祥藏王如來所,頭面禮足右遶七匝住立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所來此,其遠近邪?』彼佛告言:『善男子!過百俱胝殑伽沙數等佛國土已,到此世界。』風持菩薩白彼佛言:『世尊!我為不能觀彼世尊釋迦牟尼如來頂相,亦復不能觀彼佛身份量邊際,故遠來此而伸請問。』彼佛答言:『善男子!假使汝今盡其神力,極盡上方一切世界,經於殑伽沙數等劫,亦復不能知彼佛身份量邊際。又善男子!假使盡諸喻法,不能譬喻彼佛如來所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種種功德,若身語心、若色若相,一切喻法皆不能喻,以彼如來超數法故。唯除虛空而可喻之,所謂如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悉如虛空故,若身語心、若色若相,此說一切皆如虛空。是故應知,虛空無量故,如來身相亦復無量。』

「寂慧!彼風持菩薩於彼佛所聞是說已,發希有心,踴躍歡喜適悅慶快,即時頭面禮彼佛足,右繞七匝承佛威神,於剎那間隱彼佛土,還復至此娑婆世界,住立世尊釋迦牟尼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合掌諦誠向佛世尊,說伽陀曰:

「『一切佛法極廣大,  與虛空等無邊際,
  若人意欲度其邊,  彼即自招於損害。
  我過百俱胝數量,  殑伽沙等佛剎土,
  往一如來剎土中,  欲觀如來身份量。
  我既至彼佛剎已,  世界名曰大蓮華,
  不能觀佛頂相高,  亦復不知身份量。
  化主世尊居彼剎,  其名吉祥藏王尊,
  彼佛知我意所思,  發如是言為我說:
 「若人欲以譬喻法,  喻其無邊諸佛法,
  彼佛不可隨相知,  是人返招謗佛罪。
  唯其一法可為喻,  與諸佛法等無異,
  所謂周廣太虛空,  份量邊際不可得。」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功德聚亦復然,
  謂戒定慧解脫門,  及彼解脫知見等。
  如其虛空無份量,  佛色相等亦復然,
  頂相高廣不能觀,  與彼虛空界無異。
  如其虛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由身廣大量無邊,  光明廣大亦如是,
  由其光明廣大故,  語密廣大亦復然,
  語密廣大量無邊,  心密廣大亦如是,
  由其心密廣大故,  佛慈廣大亦復然,
  佛慈廣大量無邊,  佛智廣大亦如是,
  由其佛智廣大故,  佛身廣大亦復然,
  菩提出生勝福門,  廣大無際亦如是。
  由菩提心所生福,  勝相從彼福門生,
  圓滿虛空界無邊,  出生勝上諸功德。
  所有一切眾生類,  普攝一切諸福蘊,
  一切菩薩亦復然,  皆從菩提心所出。
  所有一切菩薩眾,  宣說福蘊極廣大,
  若能護持正法門,  所獲福聚多於彼。
  假使諸佛加行智,  經俱胝劫共宣揚,
  護持正法福無邊,  畢竟不知其邊際。
  大菩提心所生福,  護持正法福無邊,
  空解脫門若校量,  十六分中不及一。
  空解脫門此所攝,  亦復不離菩提心,
  護持正法諸福門,  一切皆同此中攝。
  若能了此妙法趣,  是即菩薩大名稱,
  菩提功德獲無邊,  此乃是修菩薩行。
  我今說是伽陀時,  俱胝剎土皆震動,
  有千俱胝眾天人,  鼓吹歌音俱胝數,
  有千俱胝眾生數,  悉發廣大菩提心。
  聞佛如是大威神,  風持我今如實說,
  佛有如是不思議,  無量無邊復無上。
  諸佛普現眾相門,  即自然智真秘密。』

「寂慧!當知如是等說,是即名為如來秘密。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六

 

上篇: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下篇:阿閦佛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大方廣三戒經

大方廣三戒經卷上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是我聞:...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佛說決定毗尼經

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轉法輪經

佛說轉法輪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卷上 (一) 菩薩度人,譬若巧乳母養子,有四...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

【註音版】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佛說決定毗尼經

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

佛說大三摩惹經

佛說大三摩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教詞典】跋陀羅耶尼部

(流派)梵音Bhadrayāṇiyāḥ,...

【佛教詞典】有相

(術語)對於無相之語,有造作之相者,有虛假之相者。...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

何妨大肚包容

鎮江定慧寺的彌勒殿有這樣一副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

夢參老和尚: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經...

怎樣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問: 我學佛之前婚姻並不如意;現有心與丈夫和好,但...

印光大師: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朋友們! ◎在沒有證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師的。所以,...

鳩摩羅什大師--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

大師從弘始三年入關到弘始十一年圓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時...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家庭生...

只有一個人可以障礙你,猜猜那個人是誰?

楞嚴經說啊我們一個人都是哪,比如說我們一個人有很多...

坑矇拐騙是自掘墳墓

本來朋友之間有規勸共財之義,朋友是由家庭中轉向社會...

悟公上人《大智禪寺開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圓寂前一個多月,當...

【視頻】《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長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普賢十大願(佛光山早晚課)

普賢十大願(佛光山早晚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