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瞻波國,漢呿利池上,與大比丘眾俱。月十五日,時應說戒。佛坐,集已久,而如來默然,不說戒。侍者阿難,更整衣服,跪而白佛:「初夜向竟,中夜將至,大眾集久,世尊將無疲倦,願以時說戒。」佛猶默然。眾坐既久,時有比丘,名曰阿若都盧,更整衣服,長跪白佛:「初夜中夜已過,雞將向鳴,世尊得無疲倦,眾僧集久,願佛說戒。」世尊復默然。又復白言:「明星已出,時將過矣。」佛言:「比丘!且聽,眾僧之中有不淨者,故吾不得說戒耳。」

賢者大目揵連心念:「吾當定意觀之,誰不淨者?」目連白佛:「我欲定意觀誰不淨者,不淨者命令出眾。」世尊告曰:「卿欲定意觀不淨者令其出眾,此言大善,便可觀之。」目連即定意觀之,見其弟子犯於重戒。目連從定意起,至犯戒比丘前,而數之曰:「汝為沙門,奉戒為本,戒猶人之頭首;沙門戒行,宜令清白,如水如玉。此如來之座,賢聖之會,度世者之聚,清淨道德者之所集處,此座猶如栴檀之林,卿以伊蘭臭穢,亂於真正。」目連手自引其弟子出。「卿是棄捐之人,不得預如來大眾之清淨集也。無以穢濁廁預大僧大集,大海不受穢尸,卿自思之,無穢賢眾。」穢人既出,目連白曰:「穢濁之人,即以棄遠,眾已清淨,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世尊猶復默然。目連怪之,四向觀察,見座上,向比丘已復在座,目連重勅之曰:「卿為棄人,何為不自引罪穢,重坐此座為?」目連重遣之,乃出座去。目連復白:「世尊!穢人已出,大眾已淨,無復穢惡,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令眾僧得修淨業。」

佛告目連:「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若我說戒。人於眾中犯戒,默然不自引罪,而預如來座者,此為默然妄語。默然妄語,頭破七分。如來於大眾說戒,甚為不易,自今以後,汝自說戒。」

目連白佛:「弟子聞道,如來先化之,為非弟子自悟而成道也。如來聖德,厚重天地,言真而要,弟子誦習,得成道果。如來猶天雨,百穀草木,無不仰榮;弟子德淺道小,人不服信。世尊哀愍聾俗,使一切獲安,得信得正,以濟其志。」目連慇懃苦請至三四五。

世尊告目連曰:「汝為一切,請求如來,慇懃乃至四五,吾今當為汝等說之。吾僧法,猶如大海,有八德,汝等聽之。大海之水,無滿不滿;吾法如之,無滿不滿,此第一之德。大海潮水,尋以時而來,不失常處;吾四部眾,受吾戒者,不犯禁戒違失常法,此第二之德。大海之水,唯有一味,無若干味,無不以咸為味;吾法如是,禪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諦之味,志求四道,解結縛故,大乘之味,志求大願,度人民故,此第三之德。大海既深而廣,無能限者;僧法如是,無不深妙,八方之大,莫大於僧法,僧法最為弘大,此第四之德。大海之中,金銀琉璃、水精珊瑚、車璩馬瑙、摩尼之妙,無不備有;吾僧法之中,三十七品道寶之妙,神足住壽,飛騰十方,靡所不適,瞬息之間,周旋無量佛界,到殊勝之剎,能以其道,化導群生,淨己佛土,此第五之德。大海之中,神龍所居,沙竭龍王,阿耨達、難頭、和羅摩那、私伊羅末,如此諸龍,妙德難量,能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復如是,四雙八輩之士,十二賢者,菩薩大士,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此第六之德。大海吞受百川萬流,江恆之水,無不受之,終日終夜,無盈溢滅盡之名;吾僧法之中亦如是,梵釋之種,來入僧法,四姓族望,或釋或梵,王者之種,捨世豪尊,來入正化,或工師小姓,亦入正化,種族雖殊,至於服習大道,同為一味,無非釋子,此第七之德。大海清淨,不受死尸,無諸穢濁,唯海之類而受之耳;吾僧法清淨,亦如大海,不受穢惡,犯戒違禁,非清淨梵行者,一不得受,棄之遠之,猶海不受死尸,此第八之德。」

佛告目連:「如來大眾唯清淨,為禁戒業不純非釋種子,故吾不說戒耳。卿等善相勅戒,無令正法有毀。」

佛說如是,諸比丘歡喜奉行。

法海經


上篇:佛說恆水經

下篇:佛說海八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佛說九橫經

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佛說鹹水喻經

佛說鹹水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邪見經

佛說邪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尊者...

佛說古來世時經

佛說古來世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諸法本經

佛說諸法本經(出《中阿含》別翻)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說無上依經

佛說無上依經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校量功德品第一...

【註音版】佛說逝童子經

佛說逝童子經...

原人論

原人論序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萬靈蠢蠢皆有其本,...

淨土證心集

淨土證心集卷上 傳天台古和 卍蓮 述 淨土緣起 佛之...

【註音版】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

祭灶儀規

《平興寺佛事儀軌》祭灶儀規 1、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

【佛教詞典】千七百則

(名數)公案之數目。...

【佛教詞典】作壇法

指密教建立修法壇所行之法軌。有一日作壇、七日作壇之...

素食的十大益處

素食的好處極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處: 1.益壽延年...

大安法師: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於外在的東西,無論是哪畢業的...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

怎樣能使心不要躁動

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

擁有感恩的心

人生於天地之間,戴天地之大恩,時時保有一顆感恩的心...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

1.生平 印光大師(公元18611940年),諱聖量,別號常慚愧...

沒有這兩大特性就不叫財富

佛說,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遠貧窮。我說,心貧窮是永...

賴吒和羅聖者的故事

有一次,釋迦世尊帶著五百個比丘弟子,從拘留國游化到...

一位80後大學生如何成為素食者

世間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慘者殺傷。 蓮池大師 經過長時...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

【視頻】《大般涅槃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大般涅槃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地藏經》承天禪寺僧眾木魚版

《地藏經》承天禪寺僧眾木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