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轉法輪品第十四之二

「爾時世尊即詣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到已現身各各處於眾師子座。是時梵王、帝釋、諸大菩薩,一一各見如來在我所施座中,處於座上轉大法輪。是彼諸眾咸生清淨歡喜之心,皆悉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世尊安處最上師子座已,即時十方無邊世界皆悉震動,有大光明普遍照曜。

「爾時世尊即入無邊境界三摩地。入是三摩地已,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大地坦平如掌,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若地獄、餓鬼、畜生、人、天、諸趣,一切眾類皆得安樂,無一眾生為貪瞋癡並諸煩惱所嬈害者,互起慈心如父母想。

「復次世尊入是無邊境界三摩地時,即有十方無量阿僧祇菩薩咸來集會聽受正法。是時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具威力者,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咸來佛會聽受正法。寂慧當知,世尊欲說法時,而此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地方一切人天廣大之眾,皆來集會周匝充滿,一毛端量中無空隙,皆為聽受世尊宣說正法。

「爾時世尊知彼一切人天大眾皆集會已,即從三摩地安詳而起,發大悲心,乃以如來清淨慈眼普遍觀察一切眾會,轉正法輪。若沙門若婆羅門並餘一切,皆同一法。

「復次寂慧!如來所轉法輪,皆為一切眾生令其心意歡喜故轉,復令眾會一切眾生,各各了知佛所說法。隨佛世尊欲轉法輪,先有十方無量阿僧祇菩薩咸來集會聽受正法,即時復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欲界天子、色界天子,亦來集會聽受正法。

「爾時世尊作是說言:『諸仁者!眼非常法。何以故?若以苦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是苦。若以無我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無我。若以空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是空。若以寂靜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寂靜。若以離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法離。若以無常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無常。若以無依止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眼無依止。若以如幻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如幻。若以如夢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如夢。若以如水月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眼如水月。若以如影像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眼如影像。若以如對響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眼如對響。若以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等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是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若以緣生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此眼緣生。說眼既然,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乃至若以緣生之言應得度者,即聞所說意是緣生。色聲香味觸法其義亦然。或聞空言,或聞五蘊無常之言,或聞十八界無常之言,或聞十二處無常之言。或聞苦言,或聞集言,或聞滅言,或聞道言。或聞四念處言,或聞四正斷言,或聞四神足言,或聞五根言,或聞五力言,或聞七覺支言,或聞八正道言。或聞奢摩他言,或聞毘缽舍那言。或聞緣生法言。或聞聲聞相應法言,或聞緣覺相應法言,或聞大乘法言。』

「復次寂慧!如來所轉法輪,皆為一切眾生令其心意歡喜故轉。又復如來所轉法輪,廣為一切眾生作大利益。假使有人與舍利子智慧等者,意欲籌量解入斯法,縱經百劫終不能入,何況餘者?寂慧當知,如來從初作行,詣菩提場降伏魔軍,以勝莊嚴震師子吼,遊戲神通轉大法輪,作如是等勝利益時,有八萬四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於三乘中而得成熟。」

所緣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所說法時,豈非我於如來所說有違背耶?或隨順耶?如來所說甚深廣大,如來所說甚深秘密,一切世間難信難解罔徹源底。世尊!諸如來心真實決定。我於如來所說深法或有知解,皆是如來勝智在我身中,此非我有士夫力用。」

佛言:「秘密主!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所以者何?汝今當知,所有如來安立譬喻演說諸法,而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勝智在於身中。何以故?秘密主!而諸眾生遍一切處,隨其如來所說秘密,若不容受如來加持之力而能隨順如來法性者,無有是處。又復於彼如來所說秘密深法,若聞若說若有知解,皆是如來加持力故。

「復次秘密主!如來正語有所說時,應知如來法性如實、法性真常,又復如來所行如實、所行真常,是故如來以正語言說是正法。又秘密主!所有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以一切世間難信難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正法,宣說引導廣為開示。而彼眾生,若於如是難信難解甚深正法,聞已即能生信解者,當知彼等眾生非於一佛十佛親近承事,當知已於廣多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親近承事,應知彼人是為正士精修福行。又秘密主!假使須彌山王或摧墜時,尚能有人或以頂肩而為荷負。若彼不種善根眾生,能於如是甚深正法一念生起淨信解者,無有是處,何況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又秘密主!若有眾生能於大乘正法之中聞已信解者,當知是人非於一佛親近承事,已於廣多佛所親近承事,大乘法中廣修勝行植善根種。」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前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說近止法。此以何義而名近止?此近止者何所從來?」

佛言:「善男子!所說近止者,即是近止煩惱增語。此近止煩惱,即是近止思惟分別遍計增語。此近止思惟分別遍計,即是近止想作意增語。此近止想作意,即是近止顛倒增語。此近止顛倒,即是近止因所緣增語。此近止因所緣,即是近止無明有愛增語。此近止無明有愛,即是近止我我所增語。此近止我我所,即是近止名色增語。此近止名色,即是近止斷常見增語。此近止斷常見,即是近止有身見增語。寂慧當知,若與所緣因見相應,即諸煩惱而亦隨轉,一切皆從有身見起。若能近止有身見者,即諸見止息。若有身見近止,即一切願求亦止。若有身見近止,即諸煩惱亦止。寂慧!譬如大樹若斷其根,即枝葉莖幹而悉枯悴。此有身見亦復如是,若近止已,諸煩惱亦止。寂慧當知,一切眾生始以不能覺了有身見故,即諸取煩惱隨逐而生。若能覺了有身見者,即諸取煩惱不復隨生亦無所害。」

寂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彼有身見,何能覺了?」

佛言:「寂慧!若我、人、眾生、壽者等見而不起者,即能覺了彼有身見。

「復次寂慧!彼有身見不住於內不住於外,於一切處而悉不住,以不住故見無所住。寂慧!此無住智如實覺了彼有身見。又復寂慧當知,有身見即是空增語,若能隨順空智忍者,即見無所取,此即是為如實覺了彼有身見。又有身見者,即是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等見,是見無所取,此即是為如實覺了彼有身見。

「復次寂慧當知,有身見者,即是無身,非開非合,一切皆是不實分別。以其不實所分別故,彼即無分別,亦不離分別。由無分別不離分別故,即無所作無障無起。以無起故即無所行。由無所行故,如是此說乃名近止。」

寂慧菩薩言:「何名近寂?」

佛言:「寂慧!有所緣心如火熾然,若無所緣及無所作即不熾然,不熾然法此名近寂。又如大火,有薪即然、無薪即滅。所緣心火炎熾亦然,若無所緣心火自滅。寂慧當知,具善巧方便菩薩,於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所緣法中,平等了知善根所緣勝法而不息滅,煩惱所緣染法制令不起,波羅蜜多勝法常令增進,魔業煩惱所緣染法永令斷滅,菩提分法清淨所緣不應棄捨,聲聞、緣覺意樂所緣而不取著,一切智心最上所緣不應捨離,於空所緣審諦伺察,一切眾生大悲所緣深生願樂。寂慧當知,具善巧方便菩薩,於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所緣法中而得自在,無生所緣思惟決定,和合生起所緣亦不厭捨。無作所緣而復趣入,諸有善根施作所緣悉令開曉,無相所緣而善思擇,菩提心所緣永無厭離,無願所緣以慧正觀,三界所緣不生厭離。菩薩以慧方便,於其無生一切所緣法中自在而轉。若見不淨所緣,即於如來清淨身心中住。若無常所緣,即於生死無疲倦心住。若苦所緣,即令一切眾生快樂,安置涅槃平等心住。若無我所緣,即於一切眾生大悲心住。若貪所緣,即於貪行眾生中以淨大藥開明心住。若瞋所緣,即於瞋行眾生中以慈大藥開明心住。若癡所緣,即於癡行眾生中以緣生大藥開明心住。若等分所緣,即於等分行眾生中以無常想大藥開明心住。若離貪所緣,即於聲聞法中開化心住。若離瞋所緣,即於緣覺法中開化心住。若離癡所緣,即於菩薩法中開化心住。若色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最上色相心住。若聲所緣,即於獲得如來妙好音聲心住。若香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戒香清淨心住。若味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所有味中上味大人勝相清淨心住。若觸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所有細軟手足妙觸心住。若法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所有一切法中決定心住。若施所緣,即於獲得如來最上相好心住。若戒所緣,即於嚴淨佛土心住。若忍所緣,即於獲得梵音聲相妙金色身清淨心住。若精進所緣,即於一切眾生救度心住。若定所緣,即於神通所起妙用心住。若慧所緣,即於斷一切眾生煩惱諸見相續心住。若慈所緣,即於一切眾生起無障礙心住。若悲所緣,即起護持正法心住。若喜所緣,即起說法歡喜心住。若捨所緣,即離諸違順成辦一切眾生事業心住。若四攝法所緣,即起成熟一切眾生心住。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二

 

上篇: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下篇:阿閦佛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失譯人名今附梁錄 如是我聞:...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大乘密嚴經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 朕聞西方有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註音版】食施獲五福報經

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乘六情懺悔

大乘六情懺悔 釋元曉撰 若依法界始遊行者。於四威儀無...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教詞典】六種散亂

【六種散亂】 p0300 如散亂中說。 二解 辯中邊論下卷六...

【佛教詞典】最上乘

至高無上的教法,即圓頓教,亦即一佛乘。...

橘子皮的17種神奇用途

導語: 橘子好吃且營養豐富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問: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

如何佈施給乞丐才能更完滿

問: 說到財佈施,我們到路邊給乞丐佈施,朋友說到那...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

【原文】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

慧律法師《包容異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窮究一生的研究...

菩薩的十重戒

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

在這個五濁惡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脫

宗門教下,純靠自力來解決生死問題。如果說在晉唐之際...

敬老院牆上的一段話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

內心深處要厭離到徹骨徹髓

為什麼淨土法門講信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這厭離娑...

臨終助念要避免「瞎張羅」

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

【視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楮訾)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楮訾)

【視頻】《金剛經》王菲念誦

《金剛經》王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