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護世品第十九之一

爾時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勸請世尊宣說正法,作是白言:「惟願世尊!為未發菩提心眾生隨宜說法令入法理,即當發起大菩提心住不退轉。又此夜叉、羅剎、必捨左、乾闥婆、隱密神、摩睺羅伽等諸眾會,令彼長夜利益安樂善行相應,獲得勝中最勝高顯,而不減失諸善法分。」

爾時世尊普告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等諸眾會言:「諸仁者!汝等諦聽極善作意,我今宣說,為令一切悉入法理諸修善行善男子、善女人等,普令獲得最勝高顯,於善法分而不壞失。」於是金剛手菩薩大秘密主等諸眾會一心善聽。

佛告大眾:「諸仁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即能具信廣多清淨,欲見諸聖、樂聞正法,善捨無悋、手出無盡,善樂積集施作福行,捨心具足。於佈施中樂行平等,無障礙心、無濁染心,信有業報,離諸分別疑惑猶豫,善惡業果而不壞失。如是知已,於命緣等不應作者而悉不作,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染、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瞋、不邪見,於此十善業道堅持積集,於其十種不善業道捨而不作,普行淨信,與沙門婆羅門及有戒有德者正道法中同修淨行。於諸善法多聞勤行,深固作意善行相應,寂靜調伏常說愛語,攝伏他論修善離惡,無高無下無毀無譽,隨起正念住等引心,閉三有門息滅諸病,離諸重擔超越疑惑出離諸有。如是知者,即於諸佛及聲聞弟子,若沙門若婆羅門善知識所,隨其所應親近恭敬承事尊奉。彼等善知識所聽受正法示教利喜,謂說佈施感大富果,持戒生天,多聞大慧淨觀不亂,此行佈施即是佈施報,此行慳悋即是慳吝報,此持戒即是持戒報,此毀戒即是毀戒報,此忍辱即是忍辱報,此瞋恚即是瞋恚報,此精進即是精進報,此懈怠即是懈怠報,此禪定即是禪定報,此散亂即是散亂報,此勝慧即是勝慧報,此惡慧即是惡慧報,此身善作即是身善作報,此身惡作即是身惡作報,此語善作即是語善作報,此語惡作即是語惡作報,此意善作即是意善作報,此意惡作即是意惡作報,此是善此是不善,此應作此不應作,此業作已於長夜中得利益安樂善行相應,此業作已於長夜中無利苦惱得不善行相應。如是等法,於善知識所聞其所說示教利喜。又復觀察知是法器,即為宣說甚深之法,謂空無相無願加行等法。復說無生無起、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甚深緣起之法,此法是有此即有得,此法是無此即無得。此法若有此即是生,此法若無此即是滅。此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生。若法不有此即無得,即是滅法,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此等諸法若生若滅,於勝義諦中無有少法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緣生故,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因緣故轉。然於是中無法可轉,亦非無轉亦無異法。隨轉和合施設三界,但以煩惱業轉故有施設。愚迷之者於不實法中觀以為實,智者應知無有少法作者可得,以作者不可得故,無法可轉亦非無轉。如是所說甚深之法,若能聞已不生疑惑,是人即入一切法無障礙性,不着色、受、想、行、識,不著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眼識乃至意識,信一切法自性本空,信一切法自性本離。

「諸仁者!彼信不退菩薩,信是法故即不減失見佛聞法承事淨眾,在在所生常得見佛,聽受正法承事淨眾,常生有佛世時。隨彼生已,發起精進勤求善法。以精進故,於白衣捨無義利事,謂妻子男女、奴婢眷屬及所作用,而悉棄捨,及盛年戲樂不生愛著,起賢善心,願於諸佛世尊清淨教中正信出家。得出家已近善知識,與善知識同登善道,而能獲得諸善意樂。聽聞善法,隨所聞已真實修行,不以語飾勝慧具足,發起精進勤求多聞。隨所聞法,為他廣說無所希求,所得名聞利養無愛著心,以如實語為他說法,隨聞隨住亦然。如實為他說法,使聽法者獲得大慈,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於彼多聞而不厭捨,於身命緣少欲喜足寂靜圓滿,增長善行樂閑寂處。隨所聞法審觀其義,於諸義理攝而無散。不著於文歸趣實義,普為一切天人世間非但為己勤修勝行。廣為眾生勤求無上最勝之智,令他眾生於佛智中得不放逸。

「此復云何名不放逸?所謂最初調攝諸根見眼色等,不取於相、不著相好,諸色境中於味於染如實知故,常求出離。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然,智了知已,不取於相、不著相好,於味於染如實知故,常求出離。此名不放逸。復次不放逸者,能於自心善調伏已,亦復隨應攝護他心,煩惱染愛而善息除,法愛隨轉,欲尋瞋尋害尋止而不行,貪瞋癡等諸不善根亦悉不行,復能制止身語意業諸不善行,不深固作意而亦不起。以要言之,一切罪不善法皆悉除斷,此名不放逸。

「諸仁者!此如是等不放逸法,菩薩勤行即得淨信而不放逸。大秘密主!汝等當知,信之一法廣多清淨,即能常時專求善法。若具信補特伽羅,於他世中離惡趣怖,亦復不墮諸惡作心,而常獲得眾聖稱讚。

「復次秘密主!住法行人即能獲得正法善趣常樂見佛,安住聖道得大自在。得自在已,復令他人普皆圓滿自在之法,住菩提心得如來智。又秘密主!若人欲得最勝妙樂,應當畢竟善修正行修涅槃法。大秘密主!今此眾會皆承宿善根力故來集此,善修正行於諸善根而不減失。云何善根得不減失?謂修不放逸行。是故若天若人所有善根皆不減失。何以故?彼不放逸心善護諸境故,能離一切貪愛慾染,近習法愛,即能制止欲瞋害尋,復能息除不深固作意諸不善法,離貪瞋癡,於身語意麁重過失而悉止息,乃至一切諸善法分若有減失皆悉不行。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即能隨順諸精進事,以精進不放逸故,是人乃能積集修作淨信功德。由修淨信及不放逸精進法故,即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即於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壞失。若具淨信、不放逸、精進、正念正知者,即能勤修深固之法。

「大秘密主!菩薩若於深固法中得解脫者,即於有於無如實能知。此中云何是有?云何是無?謂正修聖解脫法,此即是有;若不正修聖解脫法,此即是無。若有業有報,此即是有;若無業無報,此即是無。若世俗諦中眼耳鼻舌身意,此即是有;勝義諦中眼耳鼻舌身意,此即是無。菩薩於大菩提發起精進即有;於大菩提懈怠即無。顛倒所起五蘊即有;無因所起之法即無。色是無常、是苦、是壞滅法即有;色是常、是堅牢、是相續、是不壞滅、是安住法即無。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壞滅法即有;受想行識是常是堅牢、是相續、是不壞滅、是安住法即無。無明緣行即有;不實無明行即無。行緣識即有;不實行識即無。識緣名色即有;不實識名色即無。名色緣六處即有;不實名色六處即無。六處緣觸即有;不實六處觸即無。觸緣受即有;不實觸受即無。受緣愛即有;不實受愛即無。愛緣取即有;不實愛取即無。取緣有即有;不實取有即無。有緣生即有;不實生有即無。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即有;不實生老死憂悲苦惱即無。佈施得大富即有;佈施感貧窮即無。持戒生天即有;持戒墮惡趣即無。多聞具大慧即有;多聞成染慧即無。禪觀不散亂即有;禪觀散亂即無。不深固作意生起煩惱即有;深固作意生起煩惱即無。不起增上慢人趣證涅槃即有;增上慢人得佛授記即無。於一切處通達空即有;於內執我即無。以智勤行得解脫即有;我慢相應出離者即無。又若我人眾生壽者,於不實五蘊中求其實法即無。

「復次大秘密主!勤行不放逸深固作意菩薩,於有於無如實了知,世間一切智者許可。如實知已,雖行於有而不取著,雖行於無亦不取著,即能通達諸佛世尊所說實義。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十六

 

上篇: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下篇:阿閦佛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在家律要廣集

在家律要廣集卷第一 明 蕅益沙門 智旭 集 清 (源...

佛說四不可得經

佛說四不可得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懺願儀 (沙門遵式輒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新為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佛說苦陰經

佛說苦陰經 失譯人名今附後漢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法常住經

佛說法常住經...

【佛教詞典】抽單

(雜語)謂禪僧之去寺也。抽取己之單位,故云。與起單...

【佛教詞典】齋時

齋食之時;即自天明至正午之間。摩訶僧祇律卷十七載,...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洗滌心垢、轉凡成聖

所謂:心造諸如來,應作如是觀!我們念佛就是造如來;...

印光大師法語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師是現代著名高僧,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大師一...

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的態度與方法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 待人無半...

芸芸眾生哪個不是為了軀殼而忙

我們凡夫都有身見,執著這個色身是我,執著得要死,身...

有什麼值得生起欲愛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對圍繞身邊的五百位弟子說:無...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

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 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

護持正法的功德

什麼是護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於不可...

誦經的六個訣竅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

當天災人禍相繼降作之時,須以改惡修善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安住寂...

【視頻】《華嚴經·淨行品》蓮歌子演唱

《華嚴經·淨行品》蓮歌子演唱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佛說無量壽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