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會性法師《小淨土文略說》

會性法師  2010/06/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遵式法師字知白,俗家姓葉,浙江寧海人,母親王氏,乞觀音而生,從小就隨母持念觀音聖號。稍長依天台東掖山義全和尚出家,受具足戒後,初學律宗,繼學天台,弘法各處,後住天竺寺譔寫淨土懺、金光明三昧懺儀等,以師所譔懺儀甚多,世稱百本懺主。領眾懺講不絕,德聞於朝,宋真宗乾興二年,賜號慈雲,人稱慈雲懺主。明道元年間示寂,住世六十九載。

依叢林規矩,繞佛後,三稱三菩薩名號,及迴向發願文,都是跪唱的,邊唱邊觀想,所以,又叫‘觀文’。現在,或許是人少的緣故,大多敲木魚直念,念時須至誠恭敬,方得受益。現僅略釋,內中道理,大概前面都講過了。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專心一意,將身心生命都皈投依靠在極樂世界,彌陀導師的地方。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祈願阿彌陀佛以淨光照我,滅除罪業,‘慈誓’指四十八願,以四十八願攝受我,使令道業精進。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我今一心,稱念佛名,為菩提道業故,先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佛初發心,作法藏比丘時,於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廣度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前面所講的第十八願,十念得生,多念當然更好,最少乃至臨終十念。

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以發菩提心念佛為親因,眾善奉行作助緣,期能證入阿彌陀佛廣大誓願海中(海,廣大也。),得佛殊勝利益。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蒙佛大悲願力加被,令善根增長,罪障消除。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

娑婆業盡,淨土緣成時,能如古來淨宗大德,預知時至,減少罣礙。

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身沒病苦,像脫衣般的自然,心裡沒有絲毫貪愛戀慕,意地不顛倒,佛號句句清楚明白,如入定一樣。

古德許多坐脫立亡的榜樣,王打鐵是立,禪宗鄧隱峰禪師倒立而寂,衣竟不垂,推也不倒,沒辦法,請其也出家的妹妹來,對禪師說:‘哥!你生時作古董,死了也作古董,我看你可以下來了!’一指點之,即倒。

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

往生時,瑞相現前,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屈伸臂頃,即到蓮池。

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得上品上生,往生馬上花開見佛。‘佛乘’至極圓頓的一乘妙法。聞佛說一乘妙法,頓悟佛之智慧,得不退轉。

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隨佛往十方世界廣度眾生,圓滿無上菩提大願,究竟成佛。

沿襲獅山習慣,這句須重複念,以加強心願。

願我臨終無障礙,彌陀聖眾遠相迎;迅離五濁生淨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後人在小淨土文後加‘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偈,我二十多歲時,從‘念佛要略’一書中錄出此偈,覺得較他偈圓滿,故取代之。念佛要略一書,現在不見流通。

這首偈願往生證不退轉,再來度生,回入娑婆度有情,是往生的目的,義較周全。‘願生西方淨土中’偈,似單求自己往生,比較不圓滿。

另有大慈菩薩發願偈,‘大慈菩薩’查不到歷史,大概是修淨土宗的大德。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諸佛所證理體,平等無二,並無差別。若以度生願力而言,阿彌陀佛願力、淨土較為殊勝,故云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明其第一的原因,願力殊勝,威德神通殊勝。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

前兩句是皈依懺罪,後二句是眾善迴向。盡身心皈命,懺悔身口意三業諸罪,凡所修一切功德,悉皆迴向西方,以萬善莊嚴淨土。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明臨終瑞相。願念佛人,同得感應,或夢中見佛,或定中見佛,或開眼閉眼,佛在眼前,臨終聖境現前,隨佛往生。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凡見聞者,皆發心精進修行,同生極樂世界,共了生死,再隨佛往十方國土,廣度眾生。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即晚課中的四弘誓願。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縱使虛空有盡,我的願力也無窮無盡。表願之廣大也。後兩句,原本無,由後人根據華嚴經加入,希望一切眾生,同成佛道的意思,是最簡明的四句迴向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

把所有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總有修行的種種科目,這裡就列...

【佛教圖片】極樂世界觀想圖

極樂世界觀想圖...

大安法師:換個蓮華化生的身體

我們確實要厭離這個身體啊,沒有一點值得留戀的。我們...

為何彌陀一身能接引百千萬億眾生

原文: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怡山發願文

爐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問: 請益法師。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第六意識的病根

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

想傷害人家,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有人說了,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

幸毋相忘眾生恩

了知六道眾生都對我們有恩德,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所...

男孩養志氣,女孩養氣質

中國人養孩子,都知道窮養兒,富養女,認為教育男孩要...

知因達果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禪師,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論...

煉丹運氣是學佛的戒忌

一個人既已發心皈依三寶,就必須依照佛法修持。外道的...

身心一如相互連結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脫離滔滔苦海愛河,免除輪迴之苦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普門品》 這是說...

不要為了吃素而與家人生煩惱

選擇吃素,原因多種。有些人是為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是...

牛舌與啞巴

《法苑珠林》記載著一個故事。 說在唐朝武德年間,在大...

因果相續經過哪三個階段呢

是故由賴耶種子,生起諸法之現行,復由現行熏成種子,...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

【佛教詞典】同法相似過類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者之論法,雖為異品者,而對手...

【佛教詞典】黑毛臥具戒緣起

含注戒本·三十捨墮法:「佛在毘舍離,諸梨車子多行邪...

【視頻】惠空法師《共修迴向之義涵》

惠空法師《共修迴向之義涵》

【視頻】在家修行如何對待夫妻生活

在家修行如何對待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