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管住六根獲大安隱

宣化上人  2017/01/02  大字體  護眼色

管住六根獲大安隱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楞嚴經》

前面講的是「除造業的助緣」、「改正業識的這種性」,現在是講「違背現業」,就是今生所造的這種業,也要把它違了。「違」,就是違背;違背現業,就是不順著現在所造的業去跑,要改回來。

云何現業:怎麼叫「現業」呢?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像上邊所說,這個清淨持禁戒的人,他心不貪淫。不是有一種貪心,貪圖淫慾這種虛妄的快樂。既然不貪了,所以他就清淨。他清淨了,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他就不隨著六塵的境界所轉;不奔逸於六塵的境界了,就是迴光返照,能以回來。

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因他不隨著六塵轉了,他就返本還原了,就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修耳根的圓通。塵既不緣:六塵的境界既然不和他有一種的緣,就和他沒有什麼關聯,沒有什麼因緣了。根無所偶:六塵既然斷了,六根回來了,那麼這六根和這六塵就不會相對著;不會相對著,所以叫「根無所偶」。「偶」,就是相對著;好像男女結婚,在中文叫「配偶」,就是兩個相對著的。反流全一:這個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反流」,就是反向回來,修耳根圓通;「全一」,把六根、六塵這種的性都規制到一起了。六用不行:六根也不去追隨這六塵的境界了。

十方國土皎然清淨:在這時候,這十方國土都是很皎潔、很清淨的。比方什麼呢?譬如琉璃內懸明月:好像琉璃裡邊懸掛著一個明月,所以誰都看得見,就是透明體的。

身心快然:在前邊說,好像在一個琉璃裡頭懸著明月一樣,那麼玲瓏剔透,外邊也能看見裡邊,裡邊也可以看見外邊。這表示這個修道的人,修得身心清淨,好像琉璃那麼光明、那麼透明,所以在這時候,這身也非常快然,心也非常快然。「快然」,就是快樂的樣子。妙圓平等:這時候,得到這種微妙圓滿,而又平等的法性。獲大安隱:得到這個最安穩的。「安」,就是平安、安樂;「隱」,就是這種樂,自己知道,旁人不知道。一切如來密圓淨妙:十方三世一切的佛這種秘密而圓滿又清淨微妙的這種法性,皆現其中:這個修道的人,就都得到這種的境界。

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得到這種境界的這個人就得到無生法忍,也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就是這個法沒有生滅了;得到這個沒有生滅的法了,叫「得無生法忍」,得到這種的境界也是很不容易的。從是漸修:從這個地方漸漸地向前去修行。隨所發行:隨著他所得的這一個修行的功夫,而發出一種行願。安立聖位:他在一切的聖位上安立。「安立」,是不動不搖的。

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這個就叫做第三種增進的修行漸次,這種要違其現業的修行漸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善用六根求無上道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相幫助,也可以說它...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

烏龜與野狗

有一次,釋尊在舍衛國祇園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個修行...

怎麼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顯現出來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

聰明的烏龜

在河邊的草叢中,有一隻烏龜。一天,當它正在美滋滋地...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

人之所以下地獄,做餓鬼,轉畜生,不外乎受六根眼、耳...

不要被六根騙進了六道

眼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

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

宣化上人:楞嚴咒的妙處不可思議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又叫靈文因它太靈太妙,妙不可言,...

宣化上人:佛為何勝魔

佛沒有嗔恨心,魔卻有嗔恨心,不同之處就在於此。佛成...

宣化上人:有這口氣在,就要弘揚佛法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也是暑假班畢業紀念日。光陰過...

存心與擇法

一、存心 即普通一般人所謂存心好壞的存心。明顯的說,...

星雲大師:佛教對「人生命運」的看法

「世間上,不論是富商巨賈,或是販夫走卒,每個人對自...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

【推薦】我們之所以造業,就是認為身體是真實的

法藏比丘他知道他方世界的這樣一個造惡業的原因,是由...

讓懺悔更有效的十種方法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

聖嚴法師: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工作與休閑

近年來有些提倡重視休閑生活的人士認為,不要因過度認...

不肯出門的戒嗔

戒嗔還不是和尚的時候,也是生活在山裡,那還是十幾年...

很恐懼死亡,該怎麼辦

問: 妹妹身體不好,總恐懼死亡怎麼辦?為什麼她放不...

【佛教詞典】五種性

(名數)於瓔珞經所說六種性中除第六妙覺性之果性,取...

【佛教詞典】一門

(譬喻)謂出生死之道,譬如門也。法華經譬喻品曰:唯...

【視頻】慧律法師《瘟疫是癘鬼作祟》

慧律法師《瘟疫是癘鬼作祟》

【視頻】夢參老和尚《眾生把樂當苦,把苦當成樂》

夢參老和尚《眾生把樂當苦,把苦當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