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善惡不離一念心

宣化上人  2011/03/17  大字體  護眼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真諦。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這個道理,所以天下大亂。

我們在打禪七,就是‘改惡向善’,是‘改過自新’最好的機會。一念惡,天地會有狂風暴雨發生,造成災害。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天地會風調雨順,世界會國泰民安。簡言之,上自元首,下至老百姓,守五戒,行十善,這個國家一定豐衣足食,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若是犯五戒,造十惡,毫無問題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家庭不和睦,社會不安寧,國家不富強,百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參禪,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在禪堂裡一心參禪,其他妄念停止下來。專心參禪,拿得起,放得下,一念是誰?時刻在尋找!這就是守五戒,也是行十善。禪堂一坐,五戒十善具足了。因為這個,所以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打些無益的妄念,要把握時機來參‘念佛是誰?’

參禪時,要努力用功,勇猛精進。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問問自己,生了多少善念?生了多少惡念?打了多少妄想?要統計一番。

未生善念,令生善念;已生善念,令其增長。

未生惡念,令其不生;已生惡念,令其消滅。

這就是修行初步的基礎。

世界為什麼會毀滅?因為人們的‘善念少、惡念多’的緣故。一念為善,天地增加正氣;一念為惡,天地增加戾氣。要轉戾氣為祥和,戾氣就是毒氣,生一念貪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嗔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癡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如果用貪瞋癡三毒來處理事情,就會天昏地暗發生災難。如果用戒定慧來處理事情,天會清,地會寧。所以說,惡人多的地方,災難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總而言之,災難或吉祥,都在人為。

古人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離三界,造惡者能墮落三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癡就是惡念。世間一切都在說法,有的說善法,有的說惡法,有的說旁門左道的邪知邪見法,有的說中道了義的正知正見法。換句話說,說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說惡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為什麼顛顛倒倒?就因為執著,一切放不下。

古詩云:‘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你們想一想,看一看,所有的人,誰能逃出生死關?在一生之中,圖個好名,死了,名也沒有啦!貪個大官,死了,官也沒有啦!一切成空。中國有個秦始皇,他修萬里長城,為保護子孫萬代作皇帝。不料才傳到第二代胡亥時,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丞相趙高所弒,這不是枉費一番心機嗎?

古今中外,發大財,當大官的人,糊塗過一生,爭名奪利,造了多少孽障,死的時候,兩手空空去見閻王。由此觀之,我們參禪一定要用功,不可懈怠,不可放逸,錯過機會,後悔莫及。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有人說:‘等我功成名就時,再放下一切,專心修道。’可是時光不等待,那就晚了。參禪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認真修行,都能出離生死關。到臨終時,身無痛苦,心無貪戀,如入禪定,含笑往生,這才是對生死大事有把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念佛人正確的目標定位

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每天繫念佛號這很好,...

虛雲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是心不清淨

看到他人不好,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就像一塊髒兮...

了解自己,看清內心的相貌

在《楞嚴經》裡面,修假觀,第一個,先了解自己,你這...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處?

唐肅宗時,西天大耳三藏來到東土,自稱有他心通,肅宗...

走出宿命的陰影

從帶業與消業往生說起 學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標何在?...

孝養父母的果報是怎樣的

佛經上講,孝養眾生,孝親是為自己培植福報最快的方法...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

宣化上人:要真正懺悔,痛改前非

瘡痔瘻,在中國有這麼一句俗語:十男九痔;十個男人,...

人是如何來投胎的

人做人的時候,是由第八識先來的。這個第八識,就是這...

宣化上人:漏盡通

從前有位羅漢,帶著新收的徒弟去遊歷,他這個徒弟一路...

宣化上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呢

「未來世中」:將來世界的眾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大雄寶殿的「大雄」是什麼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對寺院的大雄寶殿都不會陌生。那裡...

【推薦】全家人往生西方,成為真正的淨土眷屬

陳性良,字錫周,是印光法師的在家弟子,與印光法師因...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

訥堂道人尺香齋的啟示

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

聖嚴法師《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

目錄 : 序言 第一難,貧窮布施難 第二難,富貴學道難...

真修行人要過的名辱關

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身口意的十種缺陷

人的身有殺生、偷盜、邪淫三種;口有妄語、惡口、離間...

【佛教詞典】提婆五法

(名數)提婆達多妄說五法,破釋迦之和合僧。正理論四...

【佛教詞典】樂計為苦見

【樂計為苦見】 p1311 大毗婆沙論八卷十五頁云:若樂苦...

【視頻】大安法師《修行一定要迴向》

大安法師《修行一定要迴向》

【視頻】妙境法師《佛學研討》

妙境法師《佛學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