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接觸外境的第一件事,記得要先離相

淨界法師  2024/02/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接觸外境的第一件事,記得要先離相

我們現在說過我們改變不了外境,改變外境這個是不切實際,因為這是共業,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大家都想這樣子,你不可能扭轉這個趨勢,你不可能力挽狂瀾。那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只有加強自己的抗壓力--正智:無分別智。我們接觸外境的第一件事情:先離相,記住先求離相,就是「遍計本空,依他如幻。」

離相的意思不是說叫你把相狀拿掉,而是你先不要馬上去執著那個相狀,你要先觀想這個相狀是本來沒有的,它只是一個如夢如幻的影像而已。所以遍計本空,依他如幻,這個如幻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要壞假相,你只要離相就好。那麼這個無分別智當然是第一關,我們要先從無分別智,然後再入如理思惟。

我們看無分別智怎麼修?「非離彼能詮,智於所詮轉。」第六意識的觀照,它不能夠離開「彼能詮」的文字,而這個無分別智,它能夠單獨的在所詮的真理上活動。也就是說你必須透過學習,能詮的文字,它才有辦法引導你到所詮的真理上去。比方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裡面有道吧?我們第六意識,必須要靠語言文字的引導,才能夠跟道法相應,才能夠產生抗壓力、引導力、調伏力。我們的生命經驗,不可能會給你道法的,所以必須透過學習,透過學習當中,從能詮的這個文字當中,去所詮的義理上去體會。

我們現在生長的環境比較複雜了,當然這個複雜的環境,對有些人是傷害的,有些人反而是增上的,這個境本身都沒有對錯。就是說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說你把外境,把電視關掉,當然該關掉也關掉了,但是你不可能拒絕所有的外境,你必須加強你的思考能力,把所有來自負面的力量,把它引導成你的菩提的道路。就是說,你怎麼引導它是很重要,你千萬不要跟外境站在對立面。

大乘佛法永遠是轉識成智,你跟外境站在對立面,你遲早變成阿羅漢、二乘的聖者,因為你極度的厭離;要麼就是凡夫,極度的攀緣,不中道了。

我們今生從小到大,未來會遇到很多很多的順境、逆境,關鍵是你怎麼引導它,能夠讓你把這個力量,引導到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個就是你第六意識的力量。用第六意識的智慧引導第八識的業力,這個唯識學所說的道理,就在這裡而已。那我們應該怎麼來培養我們的智慧,就是重點了,而不是去改變外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長得非常美...

五個方面分析「無我」的含義

佛教的經典和論著浩瀚如海,其數量更是數不勝數。隨著...

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

上一次跟大家講《四十二章經》,財色招苦。因為我們每...

離心無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

唯識實在是太深,這個名相也很繁瑣,但是唯識它是開啟...

「不隨妄轉」對念佛人很重要

你應該怎樣訓練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轉,不是等到臨...

人以愛慾交錯,故心不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見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正見,到...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正如法師《放逸能使生命墮落》

經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

要獲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則

人要獲取人心,博得別人的敬仰,就要學會給予別人口德...

念佛如果心力不夠,還需要加些淨觀

《莫到老來方修道》,今天我們講第九行持門的淨觀門。...

每日的課誦對居士修學尤為重要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語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為人要...

誰偷了摩尼寶珠

一位威儀庠序的比丘沿路托缽,來到穿珠師的家門口,技...

引發人性中的貪婪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只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阿彌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雖然阿彌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結束時的往生,而藥師佛是管...

為何把婚前性行為定義為邪淫

問: 佛教中對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現在社會價值...

付出善舉就是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著師父進城化緣。 進城後車水馬龍好不繁榮,弟...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

經典告訴你學佛後為什麼倒霉了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惡業成就,或因貪慾...

阿彌陀佛像為何總是站著的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像總是站著的...

【佛教詞典】講經

(雜語)講說經典也。僧之講經,始見於晉書。鳩摩羅什...

【佛教詞典】永斷習氣

【永斷習氣】 p0495 雜集論十四卷八頁云:永斷習氣者:...

【視頻】慧律法師《沒有真正的生死,只是相的改變》

慧律法師《沒有真正的生死,只是相的改變》

【視頻】中國傳統文化與漢傳梵唄

中國傳統文化與漢傳梵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