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

大安法師  2015/11/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

淨宗十三祖的淨土思想,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我國淨土宗發展史上,構成中國佛教乃至東方佛教的一大景觀。各位祖師的思想由於時代背景與修學環境的不同而各具特點,然其立論恭謹,秉承淨宗經典,故其闡釋的淨土根本理念又大致相同。淨宗祖師的思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體現了多樣化統一的格局。當代淨業學人重溫祖師淨土思想,不僅能獲得深刻的理論啟迪,同時亦具明顯的現實意義,略標有四:

一、淨宗祖師張揚的三世善惡因果原理,既可策進淨業學人的修持,又能有效地改善世道人心。

近代以來,由於向外張揚的科技與市場的迅猛發展,一股否定因果的道德虛無主義思潮亦甚囂塵上。尼采「上帝死了」的吶喊,正是指稱上帝為科技邏輯所肢解的厄運。當上帝的超越性不復存在時,世俗價值的多元化、道德標準的模糊、行為的失范等亦勢所難免。陀斯妥也夫斯基針對這一根本問題,借助小說主人公的口發問:「如果神不存在的話,那麼做什麼都可以了,一切都可被允許。」這句話將現代人類的內在困境深刻地點示出來。現代中國年青人常說的「誰怕誰呀」,同是敬畏全無的表白。

我國近現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否定三世因果,不信地獄、淨土存在的觀點頗具市場。既然善惡不一定有報,死後不復受刑,為何不用盡心機與手段,爭名奪利,痛快享樂今世呢?於是貪瞋癡三毒惡念滔滔,行為肆無忌憚,致令有著悠久文明的禮義之邦,在人文道德方面,滑入每況愈下的頹境。時至今日,頗有愈演愈烈之勢(頗多驚心動魄的事例,於茲無須贅述)。

哀莫大於心死,良心的迷失是個體與人類最悲哀的事情,現代人類正趨近這一哀境了。有識之士都在尋找呼喚良知,重建當代中國道德的途徑。印祖曾開具了一劑對治道德沉淪的良方:張揚因果報應之事理,建構內心道德調控系統(慎獨自律)。居今之世,欲得人心淳厚,長治久安,縱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切聖賢,復出於世,亦不能捨卻因果報應之道,另有他法。人人明因果,則天下大治;人人昧因果,則天下大亂。足見改善世道人心的根本在因果報應理念的建立與實施。

徹悟祖師闡釋因果與心性的內在關聯:「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唯談心性,則中下根機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熏。然因果心性,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因果二字實為弘揚佛法之要道。

三世善惡因果原理不僅在改善世道人心上內具深遠價值,而且是成就淨業修持的強大動力。遠公大師奉行淨土法門,即是基於對神識不滅、三世因果、輪迴報應之篤信,蓮社123名蓮友的精神支柱亦是基於三世因果而昇華的理念:念佛求生淨土乃超越生死輪迴的捷徑。現代淨業行人繼承遠公大師的這一理念,對自己的修持無疑具有警策與催化的效用。

二、淨宗祖師自行化他的德業,豐富了淨土根本理念——信願行的內涵,為現代人的修持提供了傚法的楷模。

念佛法門難信易行,義理境界深邃,超情離見;目標定位終極而高遠。出世大法,非宿世善根深厚者,難以啟信。古印度淨土教傳到中國,面臨的首要挑戰,便是如何啟發民眾的信心。淨宗經典詳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殊勝超絕、至善至美,然而超出凡夫的視聽心量之外,容易產生虛無縹渺之感。中下根機的信眾見不到可靠的驗證,終難生起決志求生淨土的願心。淨宗祖師們欲將念佛法門廣為傳播,令其在中國生根開花,就得回答這一嚴峻的課題。這一課題的圓滿回答更多地取決於修證。淨宗十三祖在不同的時代,以共同的修證成就向世人提供了殊勝的驗證: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不虛,經典佛語真實不虛,精勤念佛必定往生。這種偉大而崇高的宣告,永恆地迴蕩在華夏大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淨業行人念佛求生淨土,由此出離生死輪迴成就佛道者,如稻麻竹葦,不可勝數。

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啟建蓮社,自行精嚴,曾於定中三次見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臨終預知時至,安詳往生。蓮社123人精勤念佛,臨終悉有往生瑞相,這一團體之驗證,揭開了中國淨宗弘傳的序幕。爾後,善導大師念一句佛號出一道光明,法照大師念佛三昧境界的昭示,少康大師念一句佛號出一尊佛像,省庵大師臨終見西方三聖降臨虛空,徹悟大師與印光大師預知時至,舍利瑩固等,均是不斷地向世人提供驗證,加固我國淨業行人的信願心。可以說,淨宗十三祖悉皆以或顯或隱的方式向世人提供了驗證,尤其是最後一著,瑞相昭然,感化人心甚大。

淨宗十三祖悉皆親證念佛三昧,凡所譔述,悉皆從一大光明藏流出,契理契機,允為末法慧炬。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淨宗十三祖即是淨業成就、見地精純的過來人。吾輩淨業學人依著祖師的教示而行,決定能從娑婆苦域穩達安養樂邦。然各祖師因時代與個性諸因素,修持的風格各具特質,諸如,側重禪觀念佛(遠公大師),專依佛力的專修 (善導大師),萬善同歸淨土(永明大師),融匯各宗導歸念佛(蕅益大師),攝禪歸淨專志求生(徹悟大師),敦倫盡分顓蒙念佛(印光大師)等。

祖師的修持與弘法的風格,為現代淨業行人提供了諸多的淨業修持的參照坐標。這些參照坐標只有對機的合宜與否,並無理論上的優劣。雖然就現代人的根機而言,善導大師與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與修持軌範,較為適合現代人的狀況,而現代人的根機萬殊,有仰遵遠公芳蹤,步武蕅益大師軌轍者,亦可聊備一格。春蘭秋菊,各擅其美,淨業修持,多途並進,齊抵西方淨土涅槃彼岸。

三、淨宗祖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宗教情懷,超時空地輻射到現代,警策現代人的淨業修持。

縱觀祖師們的生平修持,均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懷。生死事大,輪迴路險,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祖師們為解決生死大事,竭盡一生的心力。遠公大師鑿池種蓮,六時精修念佛三昧;善導大師合掌跪念佛號,雖嚴冬亦念到汗浹力竭才止;永明大師日行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蕅益大師「六字大經王,勤誦無休歇」 之精勤;省庵大師「寸香齋」自策淨業;徹悟大師以「沙門者,學死者也」提撕;印光大師以「念佛待死」自警——祖師們信願持名,出離三界火宅的決斷心,動發人心,如暮鼓晨鐘,驚醒醉生夢死頭出頭沒的眾生,一心皈依阿彌陀佛,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否則,輪轉六道,苦不堪言。

祖師們的譔著,亦折射出深厚的終極關懷,於厭欣心反覆勸勉,苦口婆心。善導大師云:「唯發一念厭苦,樂生諸佛境界,速滿菩薩大悲願行,還入生死普度眾生,故名無上道心也。」昭示厭欣心是淨業修持的先決前提,厭欣心是淨宗菩提心的本質內涵。這一理念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達,現代人迷戀於高消費的物質享受中,難以生起厭離之心。間或生存苦難蝟集,亦多能隱忍,等候樂境,以「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自慰。根機陋劣者,則怨天尤人,在破壞性的發泄與報復中,攫取幻樂的補償。總之,或迷於樂境,或苦中作樂,或以苦為樂,在三界火宅中,嘻怡流連,發不出一念出離之心。由是,現代眾生發心念佛求生者少,念佛成就往生者尤稀,致令阿彌陀佛倚門空望,金手徒垂。辜負佛恩,自甘淪溺,可哀也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 佛說無量壽經 》)究竟無極的殊勝妙道,容易往生淨土,而娑婆界內成就往生者卻甚稀少。西方淨土敞開大門,攝受接納十方一切眾生,然而娑婆眾生久在煩惱纏縛之中,貪戀世樂,不生厭離,陷於自身結構性的困境,焉得往生?

所以,欲了生死出輪迴成佛道的現代人,須真實生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拔除貪愛之樁,斬斷情執之纜,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鴆毒,視名利如韁繩,視一切良辰美景如夢幻泡影,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要務。惟此為大,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精進修持,如救頭然,在生死苦海中,哀祈阿彌陀佛的濟度。這是淨宗祖師們的心態,亦是現代淨業行人成辦往生大事的必要前提。吾人應拳拳服膺,培植深遠而高潔的宗教情懷。

四、淨宗祖師致力於淨土理念與本土文化的結合,上契如來性德理體,下應華夏國人之根機,為當代淨宗的弘揚指明了方向。

祖師們的淨土思想有一鮮明的共性,即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移植栽培淨宗奇葩。以淨宗理念提升本土文化,以本土文化輔翼淨宗的傳播。遠公大師的禪觀念佛,既有古印度般若與禪學的基礎,又有老莊學說的印記。蕅益大師年輕時,大悟孔顏心法,出家後博通三藏十二部,融會諸宗,歸投淨土。主張儒佛一家,三教同源,其《周易禪解》《四書蕅益解》代表著蕅益大師援佛入儒的心路。印光大師一生並弘儒釋二教。世間法以儒家倫理綱常立論,出世間法以念佛往生淨土指歸。二者概括為八句話: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淨宗祖師融匯淨土理念與本土文化的弘法特點,值得我們在當代發揚光大。

現代社會以市場經濟與科技為主幹,這給淨宗在當代的弘傳,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

其一,市場經濟推重效率與功利,將人們的目光引向物質,價值標準傾向世間事業的成功。一切神聖的宗教價值,大多讓位於世俗價值(所謂袪魅)。這無疑對以出世為本懷的淨土法門,矗立起無形而巨大的心理——價值屏障,阻抑著淨宗的弘傳。應該說,這是淨宗弘傳在當代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然挑戰與機遇乃一體兩面。這貌似嚴峻的挑戰,極有可能轉換為淨宗弘傳的機遇。物極必反,跨世紀的現代人,飽經種種人生際遇、現代文明弊端的重重困擾,心緒空茫睏頓之餘,尋求心靈安頓,人生終極意義的意向越來越高漲(這種心態亦或為邪教的盛行提供沃土)。

在這種社會心理背景下,淨宗以其平實的家風,簡便的修持,究竟的歸宿,精深浩博的義理,對現代人有著如磁吸針般的磁力。另外,現代人根機多樣,需要層次殊異,淨宗一多相融互即的特性,能滿足現代人的多層次需要,普應現代人萬殊千差的根機。念佛法門如萬病總治的阿伽陀藥,一帖藥方普療現代眾生諸種身心疾病,滿足諸種人生需求,諸如:身康體健,心理調適、安詳愉悅、智慧開發、人際和睦、事業順遂、主宰命運,乃至了生脫死的終極關懷等。

總之,眾生的一切需求悉可在淨宗念佛法門中得到滿足。誠如印祖所云:「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 何況其他。現代弘法人士,如能彰顯淨宗內具的滿足一切眾生願的功能,便能應對挑戰,因勢利導,令淨宗念佛法門光顯於現代。

其二,科技的發展迅速地改善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與思維方式,對淨宗的弘傳也帶來了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一方面,科技的發展拓展了人們認知世界的視野,從天文學對廣闊宇宙的觀測,到量子物理學對亞原子世界的深度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學對基因遺傳密碼的探討,均令現代人趨近於宇宙人生真相的了解。而且這些前衛科學發展的路向漸趨靠攏東方智慧。現代自然科學理念,為淨土文化在認知層面的展開,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受現代科技的影響,現代思維方式的懷疑性、相對性、概率統計性等,對淨宗的啟信增大了困難。

在人類科技發展中,相對性與懷疑性的思維方式有其合理性。世間一切總屬無常衰變,是故相對性(或測不準定理)便是對物質世界的有效詮釋。同時,科技發展是不斷遞進的。向權威挑戰,突破傳統的理論模式,每每導致新的科技革命。所以在懷疑一切基礎上的創新,被事實證明有正面價值,因而質疑便積澱為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之一。

這種思維方式亦不可避免地遷移到對淨土文化的認知上。重邏輯、重實驗的思維定勢便加深了對超情離見的念佛法門的難信程度。所以在當代的淨宗信仰者中,文化程度不高者,比受過現代科技教育的知識分子的比例高;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這種格局與思維方式的特點相關。念佛法門對謙卑老實純樸的眾生便容易產生作用,或大智慧者聞即信受,亦可得大利益;唯有中間層次者疑慮甚深,內懷高慢,故而難獲法益。

挑戰與機遇並存,是淨宗弘傳在當代的基本格局。現代弘法人士應傚法淨宗祖師,在保持淨土理念純潔性的前提下,針對現代社會特點與現代人的根機,善巧方便地構建現代人的淨業修持模式。注重以身弘法,用自己的德業為世人樹立人格風範,以自己的淨業成就感召眾生,令其迷途知返,就路還家,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以自己的學識,敷陳淨宗淵深浩博的義理與境界,令現代人在淨宗無盡法藏中,隨機各獲法益。「願將東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在當代高樹淨宗法幢,令淨土文化成為二十一世紀導航世界文明的普世文化,如是庶可真報佛恩於百千萬億分之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淨...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

把你未來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

你必須把你淨土的功德跟佛號連結在一起!諸位知道這是...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

別讓福氣迷了眼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

通過念佛來斷除執著

怎樣來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樣來真正地能夠通過念阿彌陀...

大安法師:心情浮躁時如何通過念佛求得安寧

問: 我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心非常浮躁,怎麼都靜不下...

念一佛名,轉換百千萬億之塵勞雜念

疏文: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菩薩如何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含義

問: 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

機心越深,以後的奇禍就越大

看看我們的飲食:我們每天都追求美味,這些所謂的美味...

四十八大願——(第13願)佛壽命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

九大古語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01 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

地藏菩薩的化身百千萬億

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

清楚的覺知每一個起心動念

我們在打禪七的時候,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轉變嫉妒心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一種自己很難發現的習氣嫉妒心。嫉妒...

初心菩薩亟須親炙阿彌陀如來

疏文: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覺光居士 輯錄 序 死生乃人生一大...

聖嚴法師《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聞盡」與「盡聞」是同樣的意思,是指聞與所聞都已盡...

陶石樑禁演淫戲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樂章也。每演戲時,見有孝子...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國嗎

在《大智度論》講一個故事,龍樹菩薩說有一個車伕,這...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裡,一位出家人正在精進地禪坐,他用心地在...

稍得世間智一點皮毛,便以為大徹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

【推薦】臨終時會有兩種力量浮出水面

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佛教詞典】直了

直下了悟,也就是當下頓悟的意思。...

【佛教詞典】澡豆

洗滌身體、衣服等污穢所用之豆粉。為比丘十八物之一。...

【視頻】善導大師水火二河喻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喻

【視頻】淨界法師《晚年面對因緣只能放下,不能處理》

淨界法師《晚年面對因緣只能放下,不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