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慈法法師  2014/02/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我看到許多人每天都背著兩個大包袱——一個是珍寶包袱,一個是垃圾包袱。

所謂珍寶的包袱,就是我對,我好,我了不起,我的好東西越積越多,這是一個珍寶的包袱、珍寶的牢獄!歸根結底還是垃圾!另一個就是垃圾包袱,他壞,他錯,他不好,他如何如何。每人每天幾乎都在忙於這兩件事情,收集整理訴說宣揚,唯恐天下不亂。我們的生命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損耗著,遮蓋不住地在損耗著!

這是一幅漫畫啊!我們每天收點垃圾,自己的垃圾、別人的垃圾。自己的垃圾就是好東西,裝起來了;別人的垃圾就是壞東西——一邊在掛念自己的好,一邊在收集別人的壞,這兩個垃圾袋牢牢地背在自己的肩上,一時一刻都不肯放手。有的人已經被壓跨了,有的人也在趨向於被壓跨,還有的人不斷在積攢被壓垮的資糧。

你在做些什麼呢?你真正把你的生命放在照耀世間這一個智慧亮點上來了嗎?你真正把你的生命放在幫助別人,利益別人的亮點上來了嗎?你真正把你的生命運用在不錯時機地安慰世間的方便上來了嗎?

你說人為什麼會這樣不相應、這樣愚癡呢?何以故?沒有智慧!若有智慧,就不會染著於自己的善惡是非,畢竟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執著故,所以能夠坦然面對一切境遇而不染著,惟有利益他人,幫助他人!他是沒有一個包袱可背的人!因為不計較他人的過惡,涵納與包容他人的罪惡過失而無掛無礙。

藏地有個寓言,世人赤腳面對大地有兩種選擇,一是穿上鞋子,任運而行,二是妄想把大地全都鋪上牛皮,自己才能行走。穿鞋子方便如是,鋪牛皮就是大妄想,智者就是穿鞋子的人,愚者就是鋪牛皮的人。

真正的智慧者,於他人的過患惡行惟有心生憐憫,怎麼會斤斤計較於善惡是非的分別呢?這兩個包袱,你能卸下來,你就一身輕快,沒有一點障礙!這個方便實在是大自在行,你卸下包袱就得以任運自在,背上包袱就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你越來越孤獨、路越走越窄!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真是要具有真正的智慧!要善於觀察、合理擇取,在在處處不失平等心,仁愛心,遠離自己的善惡是非,對待分別。要是沒有這種大智慧,大仁愛心,我們就更要仔細思惟。這個地方是要緊處,一定要善於觀察。否則我們口口聲聲要去幫助別人,心中卻沒有真正的智慧,拿什麼去利益身邊的有緣人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善良成就未來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裡工作...

10句人生忠告

1.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

太虛大師:佛學的人生道德

佛學的人生道德,即是從佛教的立場和觀點出發,略說人...

面對逆境如何做到處之泰然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

做更好的自己

一種花生於深山幽谷,其態,從容優雅,其味,芳香遠播...

【佛學漫畫】既然明白世間是苦,為何不把苦賣掉

如此的貧婦,對淨土法門一無所知,只是念佛數年就能預知...

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個限度,才能達到滿意的效...

膽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膽欲大而心欲小。膽大者,謂其有擔...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略述淨土法門之殊勝

諸佛如來以慈悲利物為本懷。故示現人間,說無量法門,...

太虛大師對素食的開示

原夫素食為中國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僅指漢人而言。蓋...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

佛教是如何看待風水的

據近代學者考證,歷史上對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

逆境是當頭棒,順境叫腦後針

古來人跟我們這樣講的:順境,你可要注意了,這很危險...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淨土法...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覓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中國僧服知多少

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侶最顯著的標誌 剃除鬚髮...

佛的八十種好

據大般若經卷三八一載,八十種好指: (1) 指爪狹長,...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

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時,有見月律師,傳三昧老人衣缽,繼主千華(...

「送子觀音」形象的由來

《普門品》中的應二求,就是指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觀...

【推薦】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負教育子女責任,今我寄旅京華,...

【佛教詞典】寶星陀羅尼經

(經名)八卷,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即大方等大集經中寶...

【佛教詞典】毗若底

(術語)Vijapti,譯曰識。了別之義也。義林章一末曰:...

【視頻】普賢行願偈頌

普賢行願偈頌

【視頻】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