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尊以三重大悲憫念眾生

大安法師  2023/08/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釋尊以三重大悲憫念眾生

略而計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信法,是為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二者,佛滅度後,福慧日淺,罪障益深,故說此經,咸令未來雖不見佛,佛滅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是為第二重大悲憫念眾生。三者,如《大本》言,佛滅久遠,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獨留此經住世度生,最後方滅。則知滔天之際,尚作慈航;大夜方沉,猶稱法炬,是為第三重大悲憫念眾生也。

蓮祖於此段疏文,詳釋釋尊三重悲心。佛心以慈悲為體,以此平等大悲,普攝十方九法界眾生。誠如經云:「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佛說無量壽經》)釋尊大悲攝化,方便施設無量,概括而論,彰顯大悲略有三重。

一者,釋尊住世時,觀機逗教,先以三乘權法導引行人入三百由旬化城,斷見思惑,證人我空,了脫三界分段生死;進而令行人捨小乘趨大乘,由三百由旬化城,進趨五百由旬之寶所,侵斷塵沙,豁破無明,究竟成就大乘圓教佛果。此一代時教通途佛法,總以自力斷惑證真為主。

然自力修行,如螞蟻上高山,實難成就。釋尊哀憐此五濁惡世之業力凡夫,欲令此等眾生,當生獲得了生死成佛道之真實利益,稱性宣說此信願持名,仰靠佛力帶業往生極樂之淨土法門。一得往生,便入大乘正定聚,為阿鞞跋致菩薩,一生疾速證得大乘涅槃,安享常樂我淨。念佛一法,如風帆揚於順水,疾登彼岸。

乃由淨土法門至簡至易,且至圓至頓之特質,自然突顯其奇妙難信之特色。釋尊常宣示淨土一法,乃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誠如經云:「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指《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同部),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佛說無量壽經》)意謂,此世間眾生,若聞此念佛往生淨土一法,能當下擔荷,依教奉行,是為人中稀有人,乃為世出世間難事中,最難的一樁事情。

難能可貴,釋尊一代時教,觀待弟子們淨土善根成熟,便不失時機地無問自說此難信之法。茲由此法門惠以眾生真實利益故,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都在宣說(所謂「通五時」)。此乃釋尊第一重大悲憫念眾生之法義,這是針對佛在世時七眾弟子而言。

二者佛滅度後,眾生無救無歸,不善修習身戒心慧,國王大臣於三寶所,不生淨信,凌辱輕毀。邪知邪見,充斥於世,不信因果,不信輪迴。眾生福德智慧日漸淺薄,罪業惑障日益深厚。縱有少量修行人,然自力怯弱,定慧力淺,終難成辦自行化他之道業。是故釋尊悲憫我等末法眾生,預先宣說此《阿彌陀經》,咸令未來眾生,雖不見佛,但佛的遺法尚存於世間。

若藉宿世微善,幸得人身,幸遇佛法,尤其得聞此無問自說之淨土法門,猶如旅泊異鄉,忽聞家書,頓萌信根信力,稱佛名號,矢志安養,即可感通彌陀大悲願力。臨命終時,蒙佛垂慈接引,帶業往生彼土,一生成辦道業。此念佛人,堪為人中芬陀利華,乃佛的第一弟子。此乃釋尊第二重大悲憫念眾生之法義。這是針對佛滅度後的九界眾生而言,我等淨業行人亦含攝在內。

三者如《無量壽經》所言,釋尊滅度久遠之後,值此第九減劫之際,眾生壽命越來越短,身高越來越小,智慧越來越淺,福報越來越薄,容貌越來越丑,種種災難越來越多。當人壽減至五十二歲時,佛經開始消失。始自《首楞嚴經》《般舟三昧經》,終至大小乘十二分教,漸次於此世間消失。到人壽三十歲時,有饑饉災。到人壽二十歲時,出現疾疫災,瘟疫橫行,缺醫少藥,死尸盈野。到人壽十歲時,入刀兵劫,眾生惡業所感,一切資身之具,皆作刀杖之形。隨手拈一莖草,即為匕首,殺心隆盛,不可克制,遂相互殘殺。世間人類基本滅絕,唯有躲進山裡的一萬人用為人種。

於此所有佛法經道滅盡時,釋迦彌陀兩土世尊大悲加持,獨留《無量壽經》住世一百年,廣度有緣眾生。若有眾生值遇此經,信樂受持,稱名十聲,乃至一聲,悉可仰蒙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帶業橫超火宅,逕登極樂蓮邦。過是以往,《無量壽經》最後方滅。

由上證知,刀兵劫中煩惱深重的眾生,於劇苦急難之際,一念歸誠,彌陀願力即可作大悲慈航,運載苦難眾生,安隱抵達極樂彼岸。於大夜深沉,眾生慞惶之時,六字洪名猶可成為灼破無明暗夜之法炬,激揚罪苦凡夫之淨土信根,悲切稱名,感通佛力,頓然超離苦海。此乃釋尊第三重大悲憫念眾生之法義。乃是針對佛法滅盡之後,處於刀兵劫的劇苦眾生而言。起死回生,轉地獄境為安樂邦,妙德難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整個中國陷入了戰爭之中。...

勸進行者的四種功德利益

你勸勉他人修淨土,有個前提,你必須自己有堅定不移的...

為什麼不應該買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實上是一塊從蠔肉潰瘍而成!當一些寄生...

四無量心

菩薩須內具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四種無量心。...

見人有難,難道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什麼是善的難易呢?古代大儒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慾須從...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捨...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此行能證得大福大慧優雅的容貌

佛法與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講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

這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更難的了

這是難信法,於難信法要生決定信。《無量壽經》特別講...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問: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大安法師答: 當你...

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問: 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

修行路上的三個注意事項

1、不貪名聞利養: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

懂得捨棄便是擁有

有些東西一旦擁有了就是負擔,擁有的越多,負擔就越重...

念佛一定要「念茲在茲」

我們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這個心就會像野馬,就往外跑...

人言我好壞,不生喜怒心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

夢參老和尚《佛七開示》

第一日 上:念佛的障礙 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把...

字體潦草易誤事

【原文】 書信一事,關係甚重。若常用草體,或成習慣,...

陶石樑禁演淫戲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樂章也。每演戲時,見有孝子...

不為明日而憂

剛才來了位信徒。 她帶著小孩,有點憂心的樣子。一見...

遇到什麼災難,就這樣去發願

菩薩做些個什麼事呢?利益眾生。總的說一句,就是利益...

父母悅,即為孝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從我們懂事起,就開始讀書,幼兒...

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

根機利的,你用一些小法來跟他談,那也不對機,這就叫...

【佛教詞典】永盡

【永盡】 p0494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頁云:復言:世...

【佛教詞典】照寂

(術語)真如之妙用照十方曰照。真如之妙體離諸過曰寂...

【視頻】顛倒的慈愛

顛倒的慈愛

【視頻】美味心食代

美味心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