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七法品第八之二

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信。二無慚。三無愧。四懈怠。五失念。六不定。七惡慧。云何不信。答諸不信不信性。不現前信性。不隨順不印可。不已忍樂。不當忍樂。不現忍樂心不清淨。是名不信。云何無慚。答諸無慚乃至廣說是名無慚。云何無愧。答諸無愧乃至廣說是名無愧。云何懈怠。答諸下精進性。劣精進性。怯精進性。懼精進性。廣說乃至心懈怠懈怠性。心不勇悍不勇悍性。是名懈怠。云何失念。答諸空念性虛念性失念性心外念性。是名失念。云何不定。答心散亂性。云何心散亂性。答諸心散性。若心亂性心躁擾性。心流蕩性不一境性。不安住性。是名心散亂性。云何惡慧。答於不如理所引簡擇。執為如理所引。於如理所引簡擇。執為不如理所引。是名惡慧。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

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信二慚三愧四精進五念六定七慧。云何信。答諸信信性。現前信性隨順印可。已忍樂。當忍樂。現忍樂心清淨。是名信。云何慚。答諸慚慚性。乃至廣說是名慚。云何愧。答諸愧愧性。乃至廣說是名愧。云何精進。答諸非下精進性。乃至廣說是名精進。云何念。答諸念隨念廣說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云何定。答諸心住廣說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云何慧。答於如理所引簡擇覺。為如理所引。於不如理所引簡擇覺。為不如理所引。是名慧。如是七種名為妙法。問何緣是七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為妙法。

復有七非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不知法。二不知義。三不知時。四不知量。五不自知。六不知眾。七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不知法者。謂不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不知法。不知義者。謂不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不知義。不知時者。謂不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不知時。不知量者。謂不了知種種份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份量。是名不知量。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不自知。不知眾者。謂不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是名不知眾。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不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非妙法。問何緣是七名非妙法。答非妙謂非善士。此是彼法名非妙法。謂此諸法非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說是七名非妙法。復有七妙法者。云何為七。答一知法。二知義。三知時。四知量。五自知。六知眾。七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知法者。謂正了知如來教法。謂契經應誦記說伽他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是名知法。知義者。謂正了知彼彼語義。謂如是如是語。有如是如是義。是名知義。知時者。謂正了知是時非時。謂此時應修止相。此時應修舉相。此時應修捨相等。是名知時。知量者。謂正了知種種份量。謂所飲所食所嘗所噉。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若語若默。若解勞悶等所有份量是名知量。自知者。謂正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捨。若慧若教若證若念。若族姓若辯才等。是名自知。知眾者。謂正了知眾會勝劣。謂此是剎帝利眾。此是婆羅門眾。此是長者眾。此是居士眾。此是沙門眾。此是外道眾。我於此中應如是行。應如是住。應如是坐。應如是語。應如是默等。是名知眾。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者。謂正了知補特伽羅德行勝劣。謂如是如是補特伽羅。有如是如是德行或勝或劣。是名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如是七種名為妙法。問何緣是七名為妙法。答妙謂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謂此諸法唯善士邊可獲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現有。故名妙法。七識住者。云何為七。答有色有情種種身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是名第一識住。有色有情種種身一種想。如梵眾天劫初起位。是名第二識住。有色有情一種身種種想如光音天。是名第三識住。有色有情一種身一種想如遍淨天。是名第四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是名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識住。無色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是名第七識住。此中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人及一分天者。謂總顯示人及欲界天。故名如人及一分天。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種種身者。謂彼有情有種種顯色身。種種相種種形非一。顯色非一相非一形故。名種種身。一種想者。謂諸有情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將壞時。多往生上光音等天眾同分中。於彼具足意成色身根無缺減。支分圓滿形顯清淨。喜為所噉喜為所食。長壽久住有時有分。於此世界劫初成時。於下空中有空宮殿欻然而起。有一有情由壽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先從光音等天眾同分沒。生下梵世空宮殿中。獨一無二無諸侍者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當彼有情起此心願。有餘有情亦壽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復從光音等天眾同分沒。生下梵宮與前有情共為伴侶。時前生者便作是念。我先於此獨一無二見壽久住。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我起如是心願之時。是諸有情便生此處。滿我意願為我伴侶。是故當知此有情類是我所化。我於此類及餘世間。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時諸有情亦作是念。我等曾見如是有情。獨一無二長壽久住。時彼有情長時住已。欻然生愛及生不樂。作如是念。云何當令諸餘有情生我同分為我伴侶。於彼正起此心願時。我等便生彼同分內為彼伴侶。由斯我等是彼所化。彼於有情及世間物。是自在者作者化者。生者起者是真父祖。故名一想。如梵眾天者。謂此義中總顯生在梵眾等天。有種種身唯有一想。劫初起住者。謂劫初生時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形。故名一種身。種種想者。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故。名種種想。如光音天者。謂總顯示光音等天。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有色者。謂彼有情有色施設。有色身有有色處有有色界有色蘊。故名有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一種身者。謂彼有情有一顯色身一種相一種形。無種種顯色。無種種相。無種種形。故名一種身。一種想者。謂彼有情唯有樂想故名一種想。如遍淨天者。謂總顯示遍淨等天。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色受想行識蘊。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色想者。謂超一切眼識身相應想。滅有對想者。謂滅四識身相應想。不思惟種種想者。謂無五身識所引意識相應。緣色等種種障礙定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如空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空無邊天。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如識無邊處天者。謂總顯示識無邊處天。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無色者。謂彼有情無色施設。無色身無有色處無有色界。無色蘊故名無色。有情者。謂諦義勝義。雖諸有情不可獲不可得無所有非現有。而依蘊界處假立有情。諸想等想施設言說轉。謂有情人意生儒童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故名有情。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如無所有處天者。謂總顯示無所有處天。是名第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識住者云何識住。答即此所繫。所有受想行識蘊。總名識住。

七隨眠者。云何為七。答一欲貪隨眠。二瞋隨眠。三有貪隨眠。四慢隨眠。五無明隨眠。六見隨眠。七疑隨眠。云何欲貪隨眠。答若於諸欲諸貪等貪。乃至廣說是名欲貪隨眠。云何瞋隨眠。答若於有情慾為損害。乃至廣說是名瞋隨眠。云何有貪隨眠。答於色無色諸貪等貪。乃至廣說是名有貪隨眠。云何慢隨眠。答諸慢恃執。乃至廣說是名慢隨眠。云何無明隨眠。答三界無智是名無明隨眠。云何見隨眠。答五見是名見隨眠。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如是五見名見隨眠。云何疑隨眠。答於諦猶豫。是名疑隨眠。

七無過失事者。云何為七。具壽當知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一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安住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親近善友善為伴侶。與善交通。是名第三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樂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及心遠離。是名第四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勐。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念安住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說皆能憶念。是名第六無過失事。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七無過失事。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者云何如來。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云何淨信。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廣說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是故說為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等言。如前廣說。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安住淨戒者。云何淨戒。答諸所作業。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安住者。謂成就淨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故名安住。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者。云何別解脫。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為諸苾芻半月半月。常所宣說別解脫契經。是名別解脫。問何緣說此名別解脫。答最勝善法由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別行別住由斯故立別解脫名。精勤守護此律儀者。謂於如是別解脫法。恆隨作恆隨轉。由斯故說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謂諸苾芻眾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云何名為五非軌則。答一他勝罪。二眾餘罪。三墮煮罪。四別首罪。五惡作罪。云何名為五非所行。答一國王家。二執惡家。三淫女家。四音樂家。五酤酒家。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五非軌則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捨。於正軌則及正所行具足成就。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者。謂於小罪起極怖想。由斯故說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者。謂聖弟子不作是念。我於如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我於如是如是學處不勤修學。諸聖弟子常作是念。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凡所制立一切學處。我皆受學常無毀犯。由斯故說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親近善友者。云何善友答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佛弟子皆名善友。復次若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乃至廣說故名善友。於斯善友親近等親近極親近。隨順承奉供養恭敬。是故說為親近善友。云何名為善為伴侶。答於斷生命。若不與取。若欲邪行。若虛誑語。若飲諸酒。皆能遠離止息棄捨。厭患永斷說名謂善。與此善者為伴為侶。隨順趣向身心無二。是故說為善為伴侶。云何名為與善交通。答若於具信具戒多聞具捨具慧。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復次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一樂一欲一喜一愛。同樂同欲同喜同愛。是故說為與善交通。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樂居閑寂者。云何名為樂居閑寂。答諸空逈捨皆名閑寂。若住此中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是故說為樂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乃心遠離者。謂住此中能勤修學。內心寂止不離靜慮。成就妙觀長空逈捨勤修自義。能勤修學內心寂止者。謂住此中能勤精進。修學世間四種靜慮。不離靜慮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常勤思慕。不下不劣。無怯無斷是故說為不難靜慮。成就妙觀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相應妙慧具足成就。是故說為成就妙觀。長空逈捨者。謂住閑寂空逈捨中。由簡擇力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增長身心及諸善法。是故說為長空逈捨。勤修自義者。謂諸愛盡。離滅涅槃名最上義亦名自義。於如是義精勤修學求疾證得。是故說為勤修自義。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勤精進住者。云何精進。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勐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有勇堅勐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而取堅住而取勐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勐。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熾然精進無間無斷。是故說為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具念安住者。云何為念。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乃至廣說是名為念。成就最勝常委念支者。謂八支聖道說名常委。此念是彼一支所攝。謂正念支。是故說為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說皆能憶念者。謂由此念於曾更事。不忘不失令心明記。是故記為久作久說皆能憶念。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具慧安住者。云何名慧。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缽舍那。是名為慧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云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正盡苦慧者云何名正。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說名為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慧。是名第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此中世尊說伽他曰。

 具信戒善友  居寂樂精勤
 成就念正知  名七無過事

七止諍法者。云何為七。答一現前毘柰耶。二憶念毘柰耶。三不癡毘柰耶。四求彼自性毘柰耶。五取多人語毘柰耶。六取自言持毘柰耶。七如草覆地毘柰耶。如是名為七止諍法。問何緣是七名止諍法。答諍謂彼此鬪訟違諍。由斯七法隨一現前。令所起諍皆調止息。由此因緣名止諍法。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十七

 

上篇: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下篇: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施設論

施設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

舍利弗阿毗曇論

舍利弗阿毘曇論序 釋道摽撰 阿毘曇。秦言無比法。出自...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未曾有經 後漢失譯人名出古舊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已申如實不空義 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 融...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

萬善同歸集

萬善同歸集序 朝奉郎守司農少卿致仕輕車都尉長興縣開...

【註音版】佛說八師經

佛說八師經...

【佛教詞典】中元

指中元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佛教詞典】懈慢

(一)即懈惰怠慢,意謂不熱衷於從事某項事物。又有懈怠...

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問: 學佛人平時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大安...

還有明天

話說有一天閻羅王召開地獄的幹部會議,商討如何才能讓...

臨終助念的時機該怎麼把握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人斷氣之後,智慧高出斷氣前的...

培養善根福德因緣,就在等那一剎那頓悟

以法身是以心體絕待離緣故;心的體性,這個是真實義,...

合掌與養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禮節,也是一種修養與和平的含...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

問: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淨業行人應如何修功德? 答...

所積之福已被自己折損

大家學佛的同時,都在做積累功德的事,為自己多修福報...

慧律法師:認識無常

認識生死輪迴的本質,是學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體認。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

幫助弱者

在這世上有很多弱者,他們需要幫助。佛在世時,特別關...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

【視頻】八十八佛懺悔文(妙印法師)

八十八佛懺悔文(妙印法師)

【視頻】齊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齊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