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騙

2012/01/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時即便是在夢中,也要把一切看個真切。這個世界充滿虛幻的色彩,人們在五顏六色的色彩中沉醉著、茫然著、歡欣著、喜泣著……每天只要一睜開眼睛,目光便開始不知疲倦地奔襲。

人們好奇地注視著映入眼簾地每一個場景,腦子飛快地辨別眼中的每一個信息,即使有時「目不暇接」,毫無意義,也不願停息。為別人的一個平常舉動,你莫名生氣;為他人一個無關的眼神,你無端憂鬱。為滿足「眼欲」你會守著一部電視劇,徹夜不眠。你無法控制地瀏覽一些黃色,沉迷於淫慾美體,一個個邪毒的信息,讓你身心焦慮,神智萎靡。你已經找不到自我了,變幻莫測的塵境讓你的心緒飄忽不定,你已無法把控自己的身心,迷茫和無奈牽引你在塵世間痛苦地穿行。

你沉醉欣賞所有你認為的美麗,你討厭樣子丑陋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或物品。你收拾自身或打點家居一定要「一塵不染」,稍微有一點點不淨,你便無法容忍,「執著」讓你心力憔悴;「貪慾」讓你充滿艱辛!有時過度的「我執」讓你自己都很吃驚。你每天都活得很累,「疲憊」佔據了你的大部分生命。你也知「眼不見為淨」的道理,亦明白「看破放下」的意義,但長年養成的習氣,已讓你欲罷不能!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你兩眼分外有神;眼見利益失去,你又捶胸頓足、痛苦悲泣!你無法平息自己的心態,你的心隨著眼中的境相,不斷起伏輾轉,你身心飽受煎熬蹂躪,卻不曾覺醒!《心經》講「無眼界」,就是要我們清淨眼根,不要對境生心!

放下你的眼光吧,朋友!有時「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也未嘗不是人生的樂趣!

快快捂緊你的雙耳吧,凡塵太多的噪音,會讓你的心一刻也無法平靜!

在讚美聲中,你享受陶醉!在謾罵聲中,你憤怒傷神!你如兔子般警覺的雙耳,無時無刻不在豎起,分辨來自外界的每一個「好」與「壞」的聲音。看見有人在交頭接耳,你便覺得是在議論自己;看到有誰高談闊論,你心生嫉恨或呲之以鼻。優美的旋律令你魂牽夢繞;花言巧語讓你心智不明!你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言語,你不允許別人對你有任何語言上的不敬。

你的虛榮心在子虛烏有的誇獎中得到滿足。因為一句無中生有的造謠與污衊,你怒不可遏,耿耿於懷,直至身心俱傷、抱恨終身!你精挑細選著每一個「悅耳」的音符,你不允許有一點噪音進入你的耳朵,你渴望清淨,但事與願違,彷彿世上的「噪音」都在和你過不去。上班的時候你覺得單位吵;走在路上你覺得大街吵;回到家裡你覺得家人鬧……你覺得自己很命苦,彷彿整天被噪音包圍著。你從來沒有意識到著些「噪音」其實是來自於自心的不靜!

多一點寬容,你就多一分平靜!少一點分別,就多一分清淨!面對凡塵的喧鬧,有時「充耳不聞」亦不愧為明智之舉!《觀音耳根圓通章》講到的聞慧,就是指從耳根聞性,生出始覺的智慧,不再去馳求耳外的音聲。念念反觀,始覺合本,這才是修慧。由此「聞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嚴大定。

一個人鼻子過於敏感也是一種煩惱。

末學有個熟人,因為其兒子腳是汗腳,特別臭,用了很多的方法都治不好,回到家中只要一脫鞋,房間裡便臭氣熏天。小孩都長到十二歲了,很少到親戚朋友家玩,為小孩的這雙臭腳,那位熟人可謂天天煩,煩透了。然而有一天,又遇上熟人,她說她這幾天心情好多了,小孩的腳不怎麼臭了,後來才知道這幾天她患感冒鼻塞,其實小孩的腳臭根本就沒好。

通過這個事例,讓我們知道「煩惱」其實是個假象,是因為你心隨境轉了,你的心已被不斷變化的塵境妄相所騙。「香、臭」其實都是假的!佛在《楞嚴經》裡告訴我們: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金剛經》告訴我們「世上所有相皆為虛妄」,就是告訴我們不要為「相」所困,不要對境生心。起心分別是煩惱的根源。

不必為酒香而沉醉!亦無需為糞臭而皺眉!塵境萬相為空,把心念時時落再清淨處,落在殊勝的阿彌陀佛佛號中,那樣任何的塵緣境相都不能左右我們的真心,我們如如不動的自性也才會顯現出來。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現在的餐館是越來越多,為了追求口腹之慾,人們開始變著花樣在吃裡面做文章,從煮的到炒得;從炒得到蒸的;從蒸的到燉的,花樣百出,無所不能。無論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只要逮著了,就敢往嘴裡送。

前段時間,電視裡報道有一個人平日裡喜歡吃青蛙,結果在他腦子裡面找出一條一米多長的線蟲,拿出來時,就連醫生都嚇了一大跳,這都是貪著「口味」吃出來的。

末學有個鄰居,平時最講究吃,幾乎天天在外面吃館子,而且還是重口味,「辣、咸、酒、葷」一樣都不能少,每天都吃喝得滿臉通紅、青筋暴跳地回家。夫妻倆的脾氣都很暴躁,稍有一點不如意,便大打出手,經常鬧得左鄰右舍雞犬不寧。佛學要求禁五葷,就是怕眾生內心躁動,亂了性情。

「慾望」是魔!「口欲」同樣是魔!雖說只是幾頓飯菜,但在不知不覺的貪求中,你的執著心會越來越重,不能自己,久而久之便養成了「貪執」的習氣。在「色、香、味」極度的快感和刺激中,漸漸迷失自己、沉淪自己!

其實美味並未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健康,反而病症更多,現在的「三高」症越來越多,很多都是吃出來的。餐館越開越多,醫院也越開越多,人們為了「三寸之舌」的口欲,無所顧忌,大吃特吃。很多人已經被口欲沖昏了頭腦,根本不會去顧忌因果報應的可怕,胡吃海吃,不計後果。以前香港有個女人生前最喜歡吃大閘蟹,死後就現大閘蟹的形,死相非常難看可怕。

佛講吃素,就是要眾生少結怨,多生慈悲心、清淨心。只有在清淨、平等、慈悲中,我們的慧命才能和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其實「味、舌、嘗」都是假的,都是虛妄不可得的!佛在《楞嚴經》開示說:「是故當知,味、舌與嘗,俱無處所。即嘗與味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我們千萬不可被「舌味」的假相所騙,因為無盡的貪執,而落入痛苦的輪迴啊!

有一個好的身體,是人人都嚮往的。但我們不可執著這個身體,因為這個身體是我們暫用的,是假的。學佛是「借假修真」。

人身是修佛成佛的橋樑,此生能有人身報,是前世修來的,我們每天吃喝供養這個身體,不是為了享受的,而是要用這個身體更加精進地修行。「痛失人身,萬劫不復」,此生此世再不脫離生死苦海,來世要想再得人身,想再聽經聞法,萬劫難求啊!

生活中有些人很注意保養愛惜自己的身體,天天吃補品。為了皮膚好,還會在身上抹上各種增白霜、抗皺霜。還有些人非常愛乾淨,一天要洗幾個澡,她們認為自己的相貌和身體是世界上最美的。熟不知身體其實就是一個肮髒的臭皮囊,再美的美女,體內也裝著屎尿。放屁、流汗、頭發毛囊里長著各種寄生蟲,生病時膿血污垢橫流,死後更是只剩白骨腐臭。

佛在四念處裡告訴我們要「觀身不淨」,就是要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這個身體其實是很肮髒的,沒有什麼貪執留戀的。生命是個稍眾即逝的過程,「生老病死」和「生、住、異、滅」是其自然規律。「人身本苦」,貪戀這個身體,只能讓自己在娑婆世界越陷越深!

真正的智者,能夠把這個「假身」運用得非常靈動,真正待到時機成熟的時刻,了生脫死就像換件衣服那樣輕鬆隨意,那時真正得大自在了。身心不空,業就不空!讓我們好好感受「無身一身輕」的快樂,在菩提道上一路自在暢行!

社會不斷變遷,我們的意念亦不斷奔襲。滿腦子的思想,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思緒就像一部飛轉的機器,晝夜折磨著我們的身心。

為了錢財,你滿腦子設計著華麗的陷阱;為了名利,你絞盡腦汁、機關算盡!美體女色,令你神魂顛倒、意亂神迷!你的思維隨著無慾六塵翻轉不定,即便痛苦災難不斷降臨,你模糊地思緒亦不能清晰!

你感受到了痛苦,卻不知痛從何來!你感受到快樂,卻執迷快樂會不變永恆!你情意綿綿,卻不知情為何物!一會而,驚喜讓你熱血沸騰;一會而,憂傷又讓你如入寒冰。你脆弱的思維,在混濁的風塵中不斷招受著捶打,疲憊和艱辛寫滿了你的生命……你應該學會放下,放下那難以理清的思緒,讓漂浮不定的心情找回平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淨住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財色名食睡

財 財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為你苦,夜夜為你忙...

妄本無因,真亦無得

這個迷指的是整個九法界心中的惑、業、苦;這個悟指的...

白骨觀實修法

一般人忌諱白骨觀這幾個字。修白骨觀,不單純為了修不...

善業和善念哪個重要

你們覺得善念比較重要還是善業比較重要?對你來生的影...

橫截諸惡趣

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橫截諸惡趣。這個橫,注...

慾望來了怎麼辦?你需要這十五個退欲靈丹

對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在你被淫慾控制將要手淫...

佛教是否應該與時俱進,摒棄一些非科學的成分

問: 請你談一下,在當代自然科學極大發展,人類理性普...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蕅益大師的時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們蓮宗的九祖,也...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對治美色淫慾的《九相圖》

人們窮盡一生珍愛自己的肉身,抹脂塗膏,百般呵護。同...

這輩子要修一次懺法

我們看智者大師。天台宗要修止觀之前,一定有一個道前...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

念佛的七大誤區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

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在佛法中說人生有老病死,把...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練,這種才是真功夫

過去有一個人他很會駛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專家,...

彌勒菩薩的象徵意義

到寺院朝拜過的善男信女都知道,在漢傳佛教寺院的天王...

《阿彌陀經》與《文殊》《般若經》的會通

等者,略舉餘經。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條小魚問一條大魚道:我經常聽人說起海的故事,海究...

口業清淨,自然有功德效用產生

《說文解字注》闡述話字之義,即是會合善言。所以,真...

聖嚴法師《觀自在菩薩》

菩薩 菩薩是發了菩提心,以慈悲廣度眾生的人。菩薩不...

地獄果報往往是福報大的人創造出來的

我們看世間人,有些真的是福報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資具...

歷代普賢菩薩感應四則

李靖箭射文殊普賢 唐朝雁門關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時...

神通究竟何價

有二位師兄弟結伴同行,到各個名山去參學,希望得到名...

【佛教詞典】無垢識

(術語)梵名阿末羅Amala。譯曰無垢識。舊譯家以為第九...

【佛教詞典】白報

(術語)善業曰白業,善業所感之清淨果報曰白報。...

【視頻】護生卡通:螞蟻報恩

護生卡通:螞蟻報恩

【視頻】慧律法師《守本真心是修行第一要法》

慧律法師《守本真心是修行第一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