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毗奈耶雜事攝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毘奈耶雜事攝頌一卷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此雜事中總有八門,以大門一頌攝盡宏綱,一一門中各有別門,總攝八頌就別門中各有十頌,合九十頌,並內攝頌向有千行。若能讀誦憶持者,即可總閑其義。

大門總攝頌曰(總有八頌攝):

 甎石及牛毛,  三衣並上座;
 舍利勐獸筋,  笈多尼除塔。

第一別門總攝頌曰:

 甎揩剪爪缽,  鏡生支蹈衣;
 水羅生豆殊,  洗足裙應結。

別門子攝頌十行:

 甎揩石白土,  牛黃香益眼;
 打柱等諸緣,  瓔珞即應知。
 剪爪髮揩光,  春時飡小果;
 渴聽五種藥,  廣說大生緣。
 綴缽畜資具,  刀子及針筒;
 並以揁有三,  是大仙開許。
 照鏡並鑒水,  不應用梳刷;
 頂上留長髮,  浴室栗[女*佔]毘。
 生支當護面,  不為歌舞樂;
 許作歌詠聲,  用缽有四種。
 蹈衣並諸袋,  褥及於坐具;
 有緣離三衣,  六種心念法。
 水羅有五種,  器共一衣食;
 露形噉飲食,  洗浴事應知。
 豆生不淨地,  吐食指授索;
 銅器不應為,  盛鹽等隨畜。
 應為洗足處,  及以濯足盆;
 熱時須扇風,  蚊蟲開五拂。
 結下裙不高,  不持於重擔;
 若病許杖絡,  服蒜等隨聽。

第二別門總攝頌曰(十行):

 牛毛並傘蓋,  披緂勝鬘緣,
 出家藥湯瓶,  門扇鎚斤斧。

別門子攝頌十行:

 牛毛及隱處,  同床不獨披;
 若得白色衣,  染覆方應用。
 傘蓋無後世,  歌聲不放火;
 遊行覓依止,  毛緂不翻披。
 披緂聽不聽,  惡聲不置缽;
 衣開三種紐,  應知條亦三。
 勝鬘惡生事,  次制諸瓔珞;
 金條及彩物,  斯皆不應畜。
 出家有五利,  不捉錢授學;
 大眾說伽他,  煙筩漱聽許。
 藥湯應洗浴,  灌鼻開銅盞;
 乘輿老病聽,  須知便利事。
 水瓶知淨觸,  願世尊長壽;
 因斯尼涅槃,  噉嚼俱開五。
 安門扇釰孔,  皮替處中窓;
 內闊網扇樞,  開店須羊甲。
 鐵鎚及鎗子,  鐵鎐並木杴;
 釜床灶五百,  斧鑿眾皆許。
 許斤斧三梯,  竹木繩隨事;
 下灌造寺法,  說難他因緣。

第三別門總攝頌曰:

 三衣及衣架,  河邊造寺鹽,
 拭面拭身巾,  寺座刀應畜。

別門子攝頌十行:

 三衣條葉量,  床腳拂游塵;
 行處著氍毺,  扞石須時畜。
 衣架及燈籠,  勿使蟲傷損;
 熱開三面捨,  可記難陀身。
 河邊制齒木,  羅怙遣出門;
 合訶不合訶,  二行應與服。
 造寺安簷網,  廣陳掃地緣;
 求法說二童,  熱時聽造捨。
 石鹽安角內,  藥器用氍毺;
 安替誦經時,  以物承其足。
 拭面巾疎薄,  唾盆並襯體;
 鐵槽砌基地,  日光珠浣衣。
 拭身履蛇咽,  石器生疑惑;
 染衣有多種,  隨意盡伽藍。
 造寺所須物,  穿床禮敬儀;
 別畜剃髮衣,  花鬘掛眠處。
 好座並床施,  香泥及缽籠;
 油器法語行,  衣袋持三索。
 須剃刀應畜,  及剪甲等物;
 支床並偃枕,  香土用隨情。

第四別門總攝頌曰:

 上座及牆柵,  緣破並養病,
 旃荼豬蔗寺,  缽依栽樹法。

別門子攝頌十行:

 上座翻次說,  或可共至終;
 濾作非時漿,  處不為限齊。
 牆柵尼剃具,  不著打光衣;
 得少亦平分,  洗淨儀應識。
 緣破須縫[打-丁+替],  明月聞便頌;
 依止知差別,  三人共坐聽。
 養病除性罪,  將圓不昇樹;
 王臣不受戒,  斬手不應為。
 旃荼蘇陀夷,  大衣暫時用;
 師謨婆蘇達,  取缽已物想。
 阿市多護月,  賊想取白衣;
 此與大律同,  故更不煩出。
 豬蔗多羅果,  毛緂黑喜還;
 安置刀子針,  不用琉璃器。
 寺中應遍畫,  然火併洗浴;
 缽水不蹈葉,  連鞋食不應。
 無缽度大賊,  安居無依止;
 五年同利養,  負重不應為。
 四依求六物,  賊盜苾芻衣;
 委寄五種殊,  須知染衣法。
 須知栽樹法,  賊緂作神通;
 若得上帔衣,  不應割去繢。

第五別門總攝頌曰:

 焚尸詰三轉,  捨墮我身亡;
 界苾芻不應,  不合五皮用。

別門子攝頌十行:

 焚尸誦三啟,  目連因打亡;
 不應廣大作,  多護諸珍寶。
 詰問令憶念,  問彼容許不;
 教授事不為,  長淨及隨意。
 佛三轉法輪,  初度五人已;
 不喚名族等,  拘尸宣略教。
 捨墮物不分,  蚊幬隨意畜;
 三股狀作釜,  應張羯恥那。
 亡後囑授別,  委寄者身死;
 他方通委寄,  若死對餘人。
 界外不與欲,  將行不展轉;
 說戒隨意事,  違者並招愆。
 苾芻應知數,  隨意任行籌;
 不與俗同坐,  老少應隨夏。
 不應居貯座,  不誘他求寂;
 不為誓賭物,  亦不食虎殘。
 不合自藏身,  不為言白等;
 若得上價寶,  賣之應共分。
 五皮不應用,  餘類亦同然;
 若患痔病時,  熊皮履應著。

第六門總攝頌曰:

 勐獸筋不應,  燈光及勇健;
 馱索度尼法,  因許喬答彌。
 尼不前長者,  可與餘臥具;
 不合輒灒水,  是總頌應知。

別門子攝頌十行:

 勐獸筋皮綖,  擁前復擁後;
 兩角及尖頭,  諸靴皆不合。
 四大王初誕,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為立其名。
 腹中天守護,  生已蹈蓮花;
 舉手獨稱尊,  灌洗花衣落。
 阿私多覩相,  那剌陀勸師;
 五百瑞現前,  父王立三字。
 付母養太子,  令觀大人相;
 阿私多遠至,  親覩牟尼形。
 燈光得為王,  有五珠勝物;
 因敘奇異事,  廣說健陀羅。
 鵂鶹鶴飲乳,  芒草尾身齊;
 斑駁與毛同,  沙盆水不溢。
 鹽麨水差別,  衣瓦變成塵;
 是謂健陀羅,  世間思十事。
 勐光親問母,  知從蠍所生;
 與彼五百金,  驅之令出國。
 勐光侍縛迦,  金光醫羅缽;
 那剌陀得果,  妙發缽持油。
 樓上逢增長,  淫女夜觀星;
 因作馬鳴聲,  商人抱枯骨。
 牛護獵師死,  放宮天授歸;
 勐光向得叉,  殺人聲以夢。
 勐光一切施,  影勝捨餅初;
 臥具謂給孤,  善賢造僧寺。
 文鳩死赤體,  三種難不應;
 觀無厭不眠,  總收其七頌。
 林內文鳩死,  樹下獼猴亡;
 此世他世中,  四盲闇應識。
 赤體空無用,  杵臼唯應一;
 患害起疑心,  輕賤事須漸。
 三種愚癡人,  離間有三別;
 下品應車裂,  姦詐事應知。
 難得為他事,  孤獨事多虛;
 相違合重打,  失去行無益。
 不應事不觀,  不善合驅卻;
 驚怖不歡捨,  渴憶難思憂。
 無厭可愛事,  不共戲奪財;
 不共爭恶心,  無依伴不信。
 不睡及不欲,  九惱無悲心;
 十惡十相違,  十力天人現。
 勇健與寶器,  妙光蘭若中;
 因能活開醫,  不度損眾者。
 馱索等三同,  忘由緒並問;
 大神通大藥,  刀子下天宮。
 度尼八敬法,  尼欲依次坐;
 二部事各殊,  還俗尼不度。
 近圓從苾芻,  半月請教授;
 依苾芻坐夏,  見過不應言。
 不嗔訶禮少,  意喜而眾中;
 隨意對苾芻,  斯名八尊法。
 因度喬答彌,  出家有五利;
 可於五眾內,  訶責事應知。
 尼不在前行,  見僧應起敬;
 白僧半加坐,  歸俗詰無緣。
 長者與殘食,  殘觸不相避;
 不問隱屑事,  近圓坐應知。
 苾芻餘臥具,  應與苾芻尼;
 尼不踏橋板,  不著裝身物。
 不灒水污衣,  不持死胎子;
 不吞於不淨,  觸已子非他。

第七別門總攝頌曰:

 笈多尼不住,  僧腳崎二形,
 道小羯磨沽,  轉根寺外石。

別門子攝頌十行:

 笈多共兒宿,  王捨藥叉神;
 施兒衣系項,  稱名與祭食。
 尼不住蘭若,  不居城外寺;
 不許門前望,  亦不現窓中。
 許著僧腳崎,  有男不池浴;
 交衢不應越,  宜在一邊行。
 若是二形女,  或是合道類;
 或常血流出,  及時無血人。
 道小著內衣,  近苾芻不唾;
 僧尼不對說,  當於自眾邊。
 苾芻作羯磨,  尼可用心聽;
 敷座令人坐,  尼座應分別。
 酤酒淫女舍,  途中不觸女;
 隨時開內衣,  歌舞不應作。
 僧尼根若轉,  至三皆擯出;
 廣說法與緣,  蓮花色為使。
 寺外不為懺,  獨不令剃髮;
 不賃尼寺屋,  甎等不揩身。
 不以骨及石,  若木或拳揩;
 唯用手摩身,  餘物皆不合。

第八門總攝頌曰:

 除塔懺門前,  被差不應畜,
 不共女由婦,  瀉藥三衣蛇。

別門子攝頌十行:

 除塔損波離,  僧制不應越;
 尼無難聽入,  教誡等相隨。
 尼懺不應輕,  隨意不長淨;
 更互當收謝,  尼眾坐應知。
 門前不長淨,  當須差二尼;
 若至長淨時,  差人待尼白。
 被差不避去,  當問教師名;
 著帽為缽囊,  結鬘尼不合。
 不應畜銅器,  變酒合平復;
 賃房與俗旅,  誑惑作醫巫。
 不共女人浴,  亦不逆流洗;
 缽底應安替,  不畜琉璃盃。
 由婦制錫杖,  起舞時招罪;
 濕餅受請食,  說法伴白知。
 瀉藥齒有毒,  刮舌錍應洗;
 由其罪業盡,  證得阿羅漢。
 三衣隨事著,  蘭若法應知;
 浴守門妙花,  不應住非處。
 由蛇觀臥具,  一衣不為禮;
 初至寺中時,  老年應禮四。
 世尊為高勝,  廣說弟子行;
 行雨問大師,  為說七六法。
 眾集敬大師,  聞法生正信;
 自述年衰老,  說行雨因緣。
 行雨竹林內,  修理波吒邑;
 渡河詣小樹,  漸向涅槃等。

第三十七卷記四黑白,次明涅槃事。

第三十八說善賢外道得果事,次說諸國爭舍利事。

第三十九說婆羅門與諸國分舍利,及牛主結集事等。

第四十說五百及七百結集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毘奈耶雜事攝頌一卷

大唐景龍四年歲次庚戌四月辛巳朔十五日景申,三藏法師大德義淨宣釋梵本並綴文正字

翻經沙門吐火羅大德達摩秫磨證梵義

翻經沙門中天竺國大德拔努證梵義

翻經沙門罽賓國大德達摩難陀證梵文

翻經沙門淄州大雲寺大德慧沼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崇先寺大德律師道琳證義

翻經沙門福壽寺寺主大德利明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太平寺大德律師道恪證義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勝莊證義

翻經沙門相州禪河寺大德玄傘證義筆受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律師智積證義正字。

翻經沙門德州大雲寺寺主慧傘證義

翻經沙門西涼州伯塔寺大德慧積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屯衛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同正員臣瞿金剛證譯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大首領臣伊捨羅證梵本

翻經婆羅門左領軍衛中郎將迦濕彌羅國王子臣阿順證譯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執戟直中書省臣度頗具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龍播國大達官准五品臣李輸羅證譯

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史舒國公臣韋洰源等,及修文館學士三十三人同監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劉令植,使金紫光祿大夫秘書監檢校殿中兼知內外閑廄隴右三使上柱國嗣號臣王邕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下篇: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掌中論

掌中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曰。...

佛說善夜經

佛說善夜經一卷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三藏法...

護命放生軌儀法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夫以懷生者。皆愛其...

菩薩受齋經

菩薩受齋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菩薩受齋法言:「某自歸...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一 失...

彌沙塞羯磨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彌沙塞羯磨本 大開業寺沙門...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佛說佛印三昧經

佛說佛印三昧經一卷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註音版】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菩薩處胎經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第一 姚秦涼州沙門竺...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孛經抄

佛說孛經抄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

【佛教詞典】性相

1、性就是諸法永恆不變的本性,相就是諸法顯現於外可資...

【佛教詞典】不退菩薩

(術語)阿毗跋致之菩薩也。阿毗跋致,譯曰不退,於無...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善導大師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開示了念佛人如何...

障礙我們學佛修道的五住煩惱

苦與樂是沒有一定分界線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何謂...

蓮宗十祖截流大師畫傳

一、父夢憨山,友成兒郎 截流大師(公元16261680年),...

見月老人《一夢漫言》

千華寺繼任主持見月老人自述 弘一律師 批註 後學大光 ...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

知恩報恩的雁王

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

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

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

可不可以同時幹好多事並學習呢

問: 師父,可不可以同時幹好多事並學習呢? 慧廣法師...

大安法師:如何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

問: 我們常常聽到依止一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應該是百...

造了什麼業才會墮落成附體的大仙

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態

職場中有一種心態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實習生的心態。...

【視頻】《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

《辯意長者子經》女聲讀誦

【視頻】地藏經讀誦(120分鐘)

地藏經讀誦(1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