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戒羯磨文

彌勒菩薩說 沙門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戒羯磨文(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薩說

沙門玄奘奉 詔譯

受戒羯磨第一

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審訪求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能授能開。於如是等功德具足勝菩薩所,先禮雙足,偏袒右肩膝輪據地,合掌恭敬如是請言:

「大德憶念!我如是名,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唯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慜聽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既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肩恭敬禮拜、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諸菩薩眾,現前專念彼諸功德生殷淨心。

若諸菩薩,欲授菩薩菩薩戒時,先應為說菩薩法藏摩呾理迦、菩薩學處及犯處相,令其聽受。以慧觀察自所意樂,堪能思擇受菩薩戒,非唯他勸、非為勝他,當知是名堅固菩薩,堪受菩薩淨戒律儀,以受戒法如應正授。其受戒菩薩復於彼有智有力勝菩薩所,謙下恭敬膝輪據地,對佛像前合掌請言:「唯願大德哀慜授我菩薩淨戒。」如是請已,專念一境長養淨心:「我今不久當得無盡無量無上大功德藏。」即隨思惟如是事義,默然而住。

爾時有智有力菩薩,於彼能行正行菩薩,以無亂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聽汝。是菩薩不?」彼應答言:「是。」「發菩提願未?」應答言:「已發」。自此已後應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聽汝等。今者欲於我所受諸菩薩一切學處、受諸菩薩一切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現在一切菩薩今學。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能受菩薩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如是受已,能受菩薩不起於座,能授菩薩對佛像前,普於十方現住諸佛及諸菩薩,恭敬供養頂禮雙足,作是白言:「仰啟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今於此中現有某名菩薩,於我某菩薩所,乃至三說受菩薩戒。我為作證。唯願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第一真聖,於現不現一切時處,一切有情皆現覺者,於此某名受戒菩薩亦為作證。」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如是受戒羯磨畢竟。從此無間,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現住諸佛,已入大地諸菩薩前,法爾相現由此表示,如是菩薩已受菩薩所受淨戒。爾時十方諸佛菩薩,覩是菩薩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薩,某菩薩所正受菩薩所受淨戒。一切於此受戒菩薩,如子如弟生親善意眷念憐愍。由佛菩薩眷念憐愍,令是菩薩希求善法,倍復增長無有退減。如是名為受菩薩戒啟白請證。

「若諸菩薩住戒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何等為四?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養恭敬自讚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若諸菩薩現有資財,性慳財故,有苦有貧無依無怙正求財者來現在前,不起哀憐而修惠捨,正求法者來現在前,性慳法故,雖現有法而不給施,是名第二他勝處法。若諸菩薩長養如是種類忿纏,由是因緣,不唯發起麁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塊石刀杖捶打傷害損惱有情,內懷勐利忿恨意樂;有所違犯他來諫謝,不受不忍不捨怨結,是名第三他勝處法。若諸菩薩謗菩薩藏,愛樂宣說開示建立像似正法,於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隨他轉,是名第四他勝處法。如是名為菩薩四種他勝處法。菩薩於四他勝處法,隨犯一種況犯一切,不復堪能於現法中增長攝受菩薩廣大菩提資糧,不復堪能於現法中意樂清淨,是即名為相似菩薩非真菩薩。菩薩若用軟中品纏毀犯四種他勝處法,不捨菩薩淨戒律儀;上品纏犯即名為捨。若諸菩薩毀犯四種他勝處法,數數現行都無慚愧、深生愛樂見是功德,當知說名上品纏犯,非諸菩薩。暫一現行他勝處法,便捨菩薩淨戒律儀。如諸苾芻犯他勝法,即便棄捨別解脫戒。若諸菩薩由此毀犯,棄捨菩薩淨戒律儀,於現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芻住別解脫戒犯他勝法,於現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薩所受淨戒,於餘一切所受淨戒,最勝無上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普能除滅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一切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數分、計分、算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攝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薩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薩俱起供養,普於十方無邊無際諸世界中諸佛菩薩頂禮雙足恭敬而退。

又諸菩薩,不從一切諸聰慧者求受菩薩所受淨戒。無淨信者不應從受,謂於如是所受淨戒,初無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有慳貪者、慳貪蔽者、有大欲者、無喜足者,不應從受。毀淨戒者,於諸學處無恭敬者、於戒律儀有慢緩者,不應從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於他違犯不堪耐者,不應從受。有懶惰者、有懈怠者,多分耽著日夜睡眠,樂倚樂臥、樂好合徒侶、樂嬉談者,不應從受。心散亂者,下至不能[(殼-一)/牛]牛乳項善心一緣住修習者,不應從受。有闇昧者、愚癡類者、極劣心者、誹謗菩薩素呾纜藏及摩呾理迦者,不應從受。又諸菩薩,於受菩薩戒律儀法雖已具足受持究竟,而於謗毀菩薩藏者無信有情,終不率爾宣示開悟。所以者何?為其聞已不能信解,大無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誹謗。由誹謗故,如住菩薩淨戒律儀成就無量大功德藏,彼誹謗者亦為無量大罪業藏之所隨逐,乃至一切惡言惡見及惡思惟,未永棄捨終不免離。

若諸菩薩欲受菩薩淨戒律儀,若不會遇具足功德補特伽羅,爾時應對如來像前自受菩薩淨戒律儀。應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啟十方一切如來、已入大地諸菩薩眾,我今欲於十方世界佛菩薩所,誓受一切菩薩學處、誓受一切菩薩淨戒,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如是學處、如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具,未來一切菩薩當具,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具。於是學處、於是淨戒,過去一切菩薩已學,未來一切菩薩當學,普於十方現在一切菩薩今學。」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說已應起。所餘一切如前應知。

懺罪羯磨第二

若諸菩薩從他正受戒律儀已,由善清淨求學意樂、菩提意樂、饒益一切有情意樂,生起最極尊重恭敬。從初專精不應違犯,設有違犯即應如法疾疾悔除,令得還淨。

如是菩薩一切違犯,當知皆是惡作所攝,應向有力於語表義、能覺能受小乘大乘補特伽羅發露悔滅。若諸菩薩以上品纏違犯如上他勝處法,失戒律儀,應當更受。若中品纏違犯如上他勝處法,應對於三補特伽羅或過是數,應如發露除惡作法。先當稱述所犯事名,應作是說:「長老專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違越菩薩毘奈耶法。」如所稱事犯惡作罪;餘如苾芻發露悔滅惡作罪法,應如是說。若下品纏違犯如上他勝處法及餘違犯,應對於一補特伽羅發露悔法,當知如前。若無隨順補特伽羅,可對發露悔除所犯。爾時菩薩以淨意樂起自誓心:「我當決定防護當來,終不重犯。」如是於犯還出還淨。

得捨差別第三

略由二緣,捨諸菩薩淨戒律儀:一者棄捨無上正等菩提大願,二者現行上品纏犯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雖復轉身遍十方界,在在生處不捨菩薩淨戒律儀。由是菩薩不捨無上菩提大願,亦不現行上品纏犯他勝處法。

若諸菩薩轉受餘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為欲覺悟菩薩戒念,雖數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菩薩戒羯磨文

菩薩戒羯磨序

沙門靜邁製

夫瀛溟沖廓,總川逝而朝宗;法性惟玄,統品物而都會。是知無說顯道崇毘耶之息言,絕聽雨花宗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弘致者哉。有三藏法師,是稱玄奘。弱齡軼俗,凝神氣於白雲;壯志游真,晰智暉於玄妙。漱其源者隨迎而不如,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測。大龜啟滅之歲,捐觽鞢而整花田;須陀問道之年,鏡戒珠而嬉行地。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創膺,深惟蹄旨、悟有餘說,悼靈章之紊譯、愴神理之紕傳,故能出玉門而遐往,戾金河而殉妙。爰有大正法藏,寔號戒賢。道格四依、稱流五印,凡厥藏海取質若人,故以所旌戒標洪譽。遂於摩揭陀國欽承函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雖薩陀之遇曇無,蔑以加也。因固請受菩薩律儀,一稔三祈肇允殷望。法師以菩薩淨戒,諒一乘之彛倫;授受宏規,信十地之洪範。特所吟味,匪替喉衿。以大唐貞觀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於大慈恩寺奉詔譯周羯磨戒本,爰開兩軸,蓋菩薩正地之流澌也。邁以不敏猥廁譯僚,親稟洪規、證斯傳焰,動衷形說、式讚大猷,聊紀譯辰以備攸忘。其證義、證文、正字、筆受,義業沙門明琰等二十許人,各司其務,同資教旨。

菩薩戒羯磨文


上篇: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下篇:菩薩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顯揚聖教論頌

顯揚聖教論頌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

持世陀羅尼經

持世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佛說大乘戒經

佛說大乘戒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四分》...

大愛道比丘尼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 附北涼...

清淨毗尼方廣經

清淨毘尼方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佛說忠心經

佛說忠心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佛教詞典】有過藥

資持記釋云:「有過藥,即曾犯觸宿者,病故開之。或云...

【佛教詞典】安清

(人名)字世高。安息王之太子。父薨讓國於叔。出家。...

臨終助念應以何心態來念佛

問: 在為臨終人助念過程中,應當持什麼樣的心態念佛...

橘子皮的17種神奇用途

導語: 橘子好吃且營養豐富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為亡者做功德,比燒紙錢更有用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

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問: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

如何佈施給乞丐才能更完滿

問: 說到財佈施,我們到路邊給乞丐佈施,朋友說到那...

誦經後出現不如意,可以先不誦嗎

問: 師父,如果誦經後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

【原文】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

慧律法師《包容異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歷史上,有很多人窮究一生的研究...

菩薩的十重戒

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

敬老院牆上的一段話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在這個五濁惡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脫

宗門教下,純靠自力來解決生死問題。如果說在晉唐之際...

【視頻】《佛說護淨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護淨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楮訾)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楮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