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爾時,功德林菩薩復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等為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為十。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捨。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常有根本,隨順聖人,住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藏。菩薩住此信藏,則能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開悟。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戒藏?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不受戒、不住戒、無悔恨戒、無違諍戒、不損惱戒、無雜穢戒、無貪求戒、無過失戒、無毀犯戒。云何為普饒益戒?此菩薩受持淨戒,本為利益一切眾生。云何為不受戒?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但性自精進,奉持三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云何為不住戒?此菩薩受持戒時,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云何為無悔恨戒?此菩薩恆得安住無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諂詐,不破淨戒故。云何為無違諍戒?此菩薩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隨順,向涅槃戒,具足受持,無所毀犯;不以持戒,惱他眾生,令其生苦,但願一切心常歡喜而持於戒。云何為不惱害戒?此菩薩不因於戒,學諸呪術,造作方藥,惱害眾生,但為救護一切眾生而持於戒。云何為不雜戒?此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持出離戒。云何為無貪求戒?此菩薩不現異相,彰己有德,但為滿足出離法故而持於戒。云何為無過失戒?此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但一其心而持於戒。云何為無毀犯戒?此菩薩永斷殺、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及無義語、貪、瞋、邪見,具足受持十種善業。菩薩持此無犯戒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眾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我當成就無上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令離顛倒。』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慚藏?此菩薩憶念過去所作諸惡而生於慚。謂彼菩薩,心自念言:『我無始世來,與諸眾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貪、瞋、癡、憍慢、諂誑及餘一切諸煩惱故,更相惱害,遞相陵奪,姦淫、傷殺,無惡不造;一切眾生,悉亦如是,以諸煩惱備造眾惡,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順、不相謙下、不相啟導、不相護惜,更相殺害,互為怨讎。自惟我身及諸眾生,去、來、現在,行無慚法,三世諸佛無不知見。今若不斷此無慚行,三世諸佛亦當見我。我當云何猶行不止?甚為不可。是故我應專心斷除,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慚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愧藏?此菩薩自愧昔來,於五欲中,種種貪求,無有厭足,因此增長貪、恚、癡等一切煩惱:『我今不應復行是事。』又作是念:『眾生無智,起諸煩惱,具行惡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轉互為怨讎。如是等惡,無不備造,造已歡喜,追求稱嘆,盲無慧眼,無所知見。於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穢身,畢竟至於發白面皺。有智慧者,觀此但是從淫欲,生不淨之法,三世諸佛皆悉知見。若我於今猶行是事,則為欺誑三世諸佛。是故我當修行於愧,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愧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聞藏?此菩薩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滅故是事滅;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是有為法,是無為法;是有記法,是無記法。何等為是事有故是事有?謂:無明有故行有。何等為是事無故是事無?謂:識無故名色無。何等為是事起故是事起?謂:愛起故苦起。何等為是事滅故是事滅?謂:有滅故生滅。何等為世間法?所謂:色、受、想、行、識。何等為出世間法?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何等為有為法?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界。何等為無為法?所謂:虛空、涅槃、數緣滅、非數緣滅、緣起法性住。何等為有記法?謂:四聖諦、四沙門果、四辯、四無所畏、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何等為無記法?謂: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亦有常亦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我及眾生有,我及眾生無,我及眾生亦有亦無,我及眾生非有非無;過去,有幾如來般涅槃?幾聲聞、辟支佛般涅槃?未來,有幾如來?幾聲聞、辟支佛?幾眾生?現在,有幾佛住?幾聲聞、辟支佛住?幾眾生住?何等如來最先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先出?何等眾生最先出?何等如來最後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後出?何等眾生最後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後?世間從何處來,去至何所?有幾世界成?有幾世界壞?世界從何處來,去至何所?何者為生死最初際?何者為生死最後際?是名無記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於生死中,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發意,持多聞藏,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多聞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佛子!云何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眾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饑苦,彼亦饑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眾生普得充飽。』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眾生,願我於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云何為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窮苦夭命。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飢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眾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應為饒益眾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盡命,亦無所吝。』是名:竭盡施。云何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煢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濟眾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云何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眾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眾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眾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云何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捨之與我,並及王身,為我臣僕!』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寶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云何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有無量貧窮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稱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願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會當別離,而於眾生無所饒益。我今為欲永捨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眾生願。』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無悔恨,亦不於眾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云何為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為教化,取著眾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說;又復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過去法,畢竟皆捨。是名:過去施。云何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於相,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迴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但欲因彼境界攝取眾生,為說真實,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云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為令眾生,捨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云何為菩薩究竟施?佛子!此菩薩,假使有無量眾生或有無眼、或有無耳、或無鼻舌及以手足,來至其所,告菩薩言:『我身薄祜,諸根殘缺。唯願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菩薩聞之,即便施與;假使由此,經阿僧祇劫,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但自觀身,從初入胎,不淨微形,胞段諸根,生老病死;又觀此身,無有真實,無有慚愧,非賢聖物,臭穢不潔,骨節相持,血肉所塗,九孔常流,人所惡賤。作是觀已,不生一念愛著之心。復作是念:『此身危脆,無有堅固。我今云何而生戀著?應以施彼,充滿其願。如我所作,以此開導一切眾生,令於身心不生貪愛,悉得成就清淨智身。』是名:究竟施。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慧藏?此菩薩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如實知;於受、想、行、識如實知,受、想、行、識集如實知,受、想、行、識滅如實知,受、想、行、識滅道如實知;於無明如實知,無明集如實知,無明滅如實知,無明滅道如實知;於愛如實知,愛集如實知,愛滅如實知,愛滅道如實知;於聲聞如實知,聲聞法如實知,聲聞集如實知,聲聞涅槃如實知;於獨覺如實知,獨覺法如實知,獨覺集如實知,獨覺涅槃如實知;於菩薩如實知,菩薩法如實知,菩薩集如實知,菩薩涅槃如實知。云何知?知從業報諸行因緣之所造作,一切虛假,空無有實,非我非堅固,無有少法可得成立。欲令眾生知其實性,廣為宣說。為說何等?說諸法不可壞。何等法不可壞?色不可壞,受、想、行、識不可壞,無明不可壞,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不可壞。何以故?一切法無作、無作者、無言說、無處所、不生、不起、不與、不取、無動轉、無作用。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慧藏,以少方便,了一切法,自然明達,不由他悟。此慧無盡藏有十種不可盡故,說為無盡。何等為十?所謂:多聞善巧不可盡故,親近善知識不可盡故,善分別句義不可盡故,入深法界不可盡故,以一味智莊嚴不可盡故,集一切福德心無疲倦不可盡故,入一切陀羅尼門不可盡故,能分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不可盡故,能斷一切眾生疑惑不可盡故,為一切眾生現一切佛神力教化調伏令修行不斷不可盡故;是為十。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慧藏。住此藏者,得無盡智慧,普能開悟一切眾生。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念藏?此菩薩捨離癡惑,得具足念,憶念過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非一成劫、非一壞劫、非一成壞劫,百劫、千劫、百千億那由他,乃至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劫;念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念一佛出世說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授記;念一佛出世說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修多羅;如修多羅,祇夜、授記、伽他、尼陀那、優陀那、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譬諭、論議,亦如是;念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念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念一根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種種性;念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念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念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此念有十種,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塵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障礙念。菩薩住是念時,一切世間無能嬈亂,一切異論無能變動,往世善根悉得清淨,於諸世法無所染著,眾魔外道所不能壞,轉身受生無所忘失;過、現、未來,說法無盡;於一切世界中,與眾生同住,曾無過咎;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無所障礙,一切佛所悉得親近。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念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持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持一劫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持一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羅;持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持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持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持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佛子!此持藏無邊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無能制伏,無量無盡,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實相,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不違一切諸佛經典;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修多羅,說一眾會,說演一法,說一根無量種種性,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得此陀羅尼已,以法光明,廣為眾生演說於法。其說法時,以廣長舌出妙音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歡喜,滅除一切煩惱纏垢。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眾生佛種不斷,淨心相續,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無有窮盡,不生疲倦。何以故?此菩薩成就盡虛空遍法界無邊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此藏無窮盡、無分段、無間、無斷、無變異、無隔礙、無退轉,甚深無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佛子!此十種無盡藏,有十種無盡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為十?饒益一切眾生故,以本願善迴向故,一切劫無斷絕故,盡虛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大願心無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羅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是為十種無盡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兜沙經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西晉優婆塞聶道真譯 若那師利菩...

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佛說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卷上(一名普賢菩薩定意) 西晉月氏...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譯 如是我聞...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修西輯要

修西輯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六字神咒經...

中本起經

中本起經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逝童子經

佛說逝童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信解智力經

佛說信解智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佛教詞典】執金剛

(術語)又云持金剛、金剛手。胎藏界三部中金剛部之諸...

【佛教詞典】解脫幢相衣

即袈裟。又作解脫幢相袈裟。幢,佛塔之標幟。袈裟為出...

如何用最小的力氣去積累最大的福報

如何善巧方便地去修?如何迅速地用最小的力氣去積累最...

誘惑與陷阱--上億身家的老闆是怎樣淪落為民工的

2008年的時候我剛入行經商時,和一個老闆有業務往來,...

惟賢長老《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

關於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我覺得包括個人與集...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

佛說做夢的五種原因

佛法論夢之起緣,約分為五:一想,二憶,三病,四曾更...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們這樣染污於三惑的薄地凡夫,怎麼能夠頓然地感通上...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念佛消業障出家獲新生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

做到了這三點,我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一下往生的保證。我們希...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情緒變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狀

現前一念心性,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第一個...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視頻】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視頻】《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雜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