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見如來出興於世開演正法,以大音聲普告一切:『如來出世!如來出世!』令諸眾生得聞佛名,捨離一切我慢、戲論;復更勸導,令速見佛,令憶念佛,令歸向佛,令攀緣佛,令觀察佛,令讚歎佛;復為廣說佛難值遇,千萬億劫時乃一出。眾生由此得見於佛,生清淨信,踴躍歡喜,尊重供養;復於佛所聞諸佛名,轉更值遇無數諸佛,植諸善本,修習增長。爾時,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因見佛故,皆得清淨究竟調伏。彼諸眾生於菩薩所,皆生最上善知識想;因菩薩故,成就佛法,以無數劫所種善根,普於世間施作佛事。佛子!菩薩摩訶薩開示眾生令見佛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不待勸誘,自往見佛,承事供養,皆令歡喜;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心無廢捨;願一切眾生常勤修習廣大智慧,受持一切諸佛法藏;願一切眾生隨所聞聲皆悟佛法,於無量劫修菩薩行;願一切眾生安住正念,恆以智眼見佛出興;願一切眾生不念異業,常憶見佛,勤修十力;願一切眾生於一切處常見諸佛,了達如來遍虛空界;願一切眾生皆得具足佛自在身,普於十方成道說法;願一切眾生遇善知識,常聞佛法,於諸如來得不壞信;願一切眾生悉能稱嘆諸佛出興,令其見者普得清淨。』是為菩薩摩訶薩嘆佛出世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見一切佛供養承事,於無上法究竟清淨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捨於大地,或施諸佛,造立精舍;或施菩薩及善知識,隨意所用;或施眾僧,以為住處;或施父母,或施別人、聲聞、獨覺種種福田,乃至一切貧窮、孤露及餘四眾,隨意悉與,令無所乏;或施造立如來塔廟。於如是等諸處之中,悉為辦具資生什物,令隨意用,無所恐懼。菩薩摩訶薩隨何方所佈施地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具足清淨一切智地,悉到普賢眾行彼岸;願一切眾生得總持地,正念受持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得住持力,常能守護一切佛教;願一切眾生得如地心,於諸眾生,意常清淨,無有惡念;願一切眾生持諸佛種,成就菩薩諸地次第,無有斷絕;願一切眾生普為一切作安隱處,悉令調伏,住清淨道;願一切眾生同諸如來利益世間,普使勤修安住佛力;願一切眾生普為世間之所愛樂,悉令安住無上佛樂;願一切眾生獲善方便,住佛諸力、無畏法中;願一切眾生得如地智,自在修行一切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大地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究竟一切如來清淨地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佈施僮僕,供養一切諸佛、菩薩、真善知識,或施僧寶,或奉父母尊勝福田;或復給施病苦眾生,令無闕乏,以存其命;或復施與貧窮、孤露,及餘一切無瞻侍者;或為守護如來塔廟,或為書持諸佛正法,以百千億那由他僕使,隨時給施。其諸僕使皆聰慧善巧,性自調順,常勤精進,無有懈惰,具質直心、安樂心、利益心、仁慈心、恭恪心、無怨恨心、無讎敵心,能隨受者方俗所宜,於彼彼中作諸利益;又皆從菩薩淨業所感,才能、技藝、工巧、算數靡不通達,善能供侍悅可其心。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調順心,一切佛所修習善根;願一切眾生隨順供養一切諸佛,於佛所說悉能聽受;願一切眾生得佛攝受,常觀如來,更無餘念;願一切眾生不壞佛種,勤修一切順佛善根;願一切眾生常勤供養一切諸佛,無空過時;願一切眾生攝持一切諸佛妙義,言辭清淨,遊行無畏;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心無厭足,於諸佛所不惜身命;願一切眾生得見諸佛,心無染著,離世所依;願一切眾生但歸於佛,永離一切邪歸依處;願一切眾生隨順佛道,心常樂觀無上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施僕使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遠離塵垢,淨治佛地,能現如來自在身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身佈施諸來乞者,佈施之時,生謙下心,生如地心,生忍受眾苦無變動心,生給侍眾生不疲厭心,生於諸眾生猶如慈母所有眾善悉迴與心,生於諸愚險極惡眾生種種侵陵皆寬宥心,安住善根,精勤給事。菩薩爾時,悉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隨其所須常無闕乏,修菩薩行恆不間斷,不捨一切菩薩義利,善住菩薩所行之道,了達菩薩平等法性,得在如來種族之數,住真實語,持菩薩行,令諸世間得淨佛法,深心信解,證法究竟;令諸眾生出生清淨增上善根,住大功德,具一切智。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供養一切諸佛,解一切法,受持讀誦不忘、不失、不壞、不散,心善調伏,不調令調,以寂靜法而調習之。令彼眾生於諸佛所住如是事。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作第一塔,應受世間種種供養;令一切眾生成最上福田,得佛智慧,開悟一切;令一切眾生作最上受者,普能饒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成最上福利,能使具足一切善根;令一切眾生成第一好施處,能使獲得無量福報;令一切眾生於三界中皆得出離;令一切眾生作第一導師,能為世間示如實道;令一切眾生得妙總持,具持一切諸佛正法;令一切眾生證得無量第一法界,具足虛空無礙正道。』是為菩薩摩訶薩施自己身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得應供無量智身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聞法喜悅,生淨信心,能以其身供養諸佛,欣樂信解無上法寶,於諸佛所生父母想;讀誦受持無礙道法,普入無數那由他法、大智慧寶、諸善根門;心常憶念無量諸佛,入佛境界,深達義理;能以如來微密梵音,興佛法雲,雨佛法雨,勇勐自在;能分別說一切智人第一之地,具足成就薩婆若乘,以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法成滿諸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諸佛所聞如是法,歡喜無量,安住正法;自斷疑惑,亦令他斷;心恆怡暢,功德成滿;善根具足,意恆相續;利益眾生,心常不匱;獲最勝智,成金剛藏;親近諸佛,淨諸佛剎,常勤供養一切如來。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圓滿最勝之身,一切諸佛之所攝受;願一切眾生常近諸佛,依諸佛住,恆得覲仰,未曾遠離;願一切眾生皆得清淨不壞之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願一切眾生常勤供養一切諸佛,行無所得究竟梵行;願一切眾生得無我身,離我、我所;願一切眾生悉能分身遍十方剎,猶如影現而無來往;願一切眾生得自在身,普往十方無我無受;願一切眾生從佛身生,處在如來無上身家;願一切眾生得法力身,忍辱大力無能壞者;願一切眾生得無比身,成就如來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成就出世功德之身,生無所得清淨法界。』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身供佛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永住三世諸佛家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身佈施一切眾生,為欲普令成就善根,憶念善根,菩薩摩訶薩自願其身為大明燈,普能照耀一切眾生;為眾樂具,普能攝受一切眾生;為妙法藏,普能任持一切眾生;為淨光明,普能開曉一切眾生;為世光影,普令眾生常得覩見;為善根因緣,普令眾生常得值遇;為真善知識,令一切眾生悉蒙教誘;為平坦道,令一切眾生皆得履踐;為無有上具足安樂,令一切眾生離苦清淨;為明淨日,普作世間平等利益。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親近佛,入佛智地;願一切眾生得隨順智,住無上覺;願一切眾生常處佛會,意善調伏;願一切眾生所行有則,具佛威儀;願一切眾生悉得涅槃,深解法義;願一切眾生具知足行,生如來家;願一切眾生捨無明欲,住佛志樂;願一切眾生生勝善根,坐菩提樹;願一切眾生殺煩惱賊,離怨害心;願一切眾生具足護持一切佛法。』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身佈施一切眾生善根迴向;為欲利益一切眾生,令得無上安隱處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自以其身給侍諸佛,於諸佛所念報重恩如父母想,於諸如來起深信樂;以清淨心,護佛菩提,住諸佛法;離世間想,生如來家;隨順諸佛,離魔境界;了達一切諸佛所行,成就一切諸佛法器。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清淨心,一切智寶而自莊嚴;願一切眾生住善調伏,遠離一切諸不善業;願一切眾生得不可壞堅固眷屬,普能攝受諸佛正法;願一切眾生為佛弟子,到於菩薩灌頂之地;願一切眾生常為諸佛之所攝受,永離一切不善之法;願一切眾生隨順諸佛,修行菩薩最勝之法;願一切眾生入佛境界,悉皆得授一切智記;願一切眾生與諸如來皆悉平等,一切佛法無不自在;願一切眾生悉為諸佛之所攝受,常能修行無取著業;願一切眾生常為諸佛第一侍者,一切佛所修智慧行。』是為菩薩摩訶薩給侍諸佛善根迴向;為欲證得諸佛菩提,為欲救護一切眾生,為欲出離一切三界,為欲成就無損惱心,為得無量廣大菩提,為欲成就照佛法智,為欲常蒙諸佛攝受,為得諸佛之所護持,為欲信解一切佛法,為欲成就與三世佛平等善根,為欲圓滿無悔恨心,證得一切諸佛法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佈施國土一切諸物,乃至王位悉亦能捨;於諸世事,心得自在,無系、無縛、無所戀著;遠離惡業,饒益眾生;不著業果,不樂世法,不復貪染諸有生處;雖住世間,非此處生;心不執著蘊、界、處法,於內外法心無依住;常不忘失諸菩薩行,未曾遠離諸善知識;持諸菩薩廣大行願,常樂承事一切善友。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為大法王,於法自在,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成佛法王,摧滅一切煩惱怨賊;願一切眾生住佛王位,得如來智,開演佛法;願一切眾生住佛境界,能轉無上自在法輪;願一切眾生生如來家,於法自在,護持佛種,永使不絕;願一切眾生開示無量法王正法,成就無邊諸大菩薩;願一切眾生住淨法界,為大法王,現佛出興,相繼不斷;願一切眾生於諸世界作智慧王,化導群生無時暫捨;願一切眾生普為法界、虛空界等諸世界中一切眾生作法施主,使其咸得住於大乘;願一切眾生得成具足眾善之王,與三世佛善根齊等。』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王位善根迴向;為欲令彼一切眾生,究竟住於安隱處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有人來乞王京都、嚴麗大城及以關防所有輸稅,盡皆施與,心無吝惜;專向菩提發大誓願,住於大慈,行於大悲,志意歡悅,利益眾生;以廣大智解了深法,安住諸佛平等法性;發心為求一切智故,於自在法起深樂故,於自在智求證得故,淨修一切諸功德故,住於堅固廣大智故,廣集一切諸善根故,修行一切佛法願故,自然覺悟大智法故,安住菩提心無退故,修習一切菩薩行願、一切種智盡究竟故,而行佈施。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悉能嚴淨無量剎土,奉施諸佛以為住處;願一切眾生常樂居止阿蘭若處,寂靜不動;願一切眾生永不依止王都聚落,心樂寂靜,永得究竟;願一切眾生永不樂著一切世間,於世語言常樂遠離;願一切眾生得離貪心,施諸所有,心無中悔;願一切眾生得出離心,捨諸家業;願一切眾生得無吝心,常行惠施;願一切眾生得不著心,離居家法;願一切眾生得離眾苦,除滅一切災橫怖畏;願一切眾生嚴淨十方一切世界,奉施諸佛。』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王都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悉能嚴淨諸佛剎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一切內宮眷屬、妓侍眾女,皆顏貌端正、才能具足,談笑歌舞悉皆巧妙,種種衣服、種種華香而以嚴身,見者歡喜,情無厭足。如是寶女百千萬億那由他數,皆由菩薩善業所生,隨意自在,敬順無失;盡以佈施諸來乞者,而於其中無愛樂心、無顧戀心、無耽著心、無繫縛心、無執取心、無貪染心、無分別心、無隨逐心、無取相心、無樂欲心。菩薩爾時,觀諸善根,為欲令一切眾生咸得出離故迴向,得佛法喜故迴向,於不堅固中而得堅固故迴向,得金剛智不可壞心故迴向,入佛道場故迴向,到於彼岸故迴向,得無上菩提心故迴向,能以智慧了達諸法故迴向,出生一切善根故迴向,入三世諸佛家故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如是法,生如來家;增長諸佛清淨勝因,出生最勝一切智道;深入菩薩廣大智業,滅除一切世間垢惱,常能供施功德福田;為諸眾生宣說妙法,善巧安立,令其修習諸清淨行,常勤攝取一切善根。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得無量三昧眷屬,菩薩勝定相續不斷;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悉入諸佛莊嚴三昧;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不思議定,自在遊戲無量神通;願一切眾生入如實定,得不壞心;願一切眾生盡獲菩薩甚深三昧,於諸禪定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解脫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屬;願一切眾生種種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攝取諸三昧相;願一切眾生得勝智三昧,普能學習諸三昧門;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三昧,入深禪定終不退失;願一切眾生得無著三昧,心恆正受,不取二法。』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一切內宮眷屬時善根迴向;為欲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壞清淨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皆得菩薩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悉得滿足佛法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滿足一切智力故;為欲令一切眾生證於無上智慧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於隨順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同志行人共居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具足一切福智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清淨善根故;為欲令一切眾生得善和眷屬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清淨法身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次第如理辯才,善說諸佛無盡法藏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永捨一切世俗善根,同修出世清淨善根故;為欲令一切眾生淨業圓滿,成就一切清淨法故;為欲令一切眾生一切佛法皆悉現前,以法光明普嚴淨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能以所愛妻子佈施,猶如往昔須達拏太子、現莊嚴王菩薩,及餘無量諸菩薩等。菩薩爾時,乘薩婆若心,行一切施,淨修菩薩佈施之道。其心清淨,無有中悔,罄捨所珍,求一切智;令諸眾生淨深志樂,成菩提行,觀菩薩道,念佛菩提,住佛種性。菩薩摩訶薩成辦如是佈施心已,決定志求如來之身;自觀己身,繼屬一切,不得自在;又以其身普攝眾生,猶如寶洲給施一切,未滿足者令其滿足。菩薩如是護念眾生,欲令自身作第一塔,普使一切皆生歡喜;欲於世間生平等心;欲為眾生作清涼池;欲與眾生一切安樂;欲為眾生作大施主;智慧自在,了知菩薩所行之行,而能如是大誓莊嚴;趣一切智,願成無上智慧福田;普念眾生,常隨守護,而能成辦自身利益;智慧光明普照於世,常勤憶念菩薩施心,恆樂觀察如來境界。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縛無著解脫心佈施妻子所集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住佛菩提,起變化身,週遍法界轉不退輪;願一切眾生得無著身,願力周行一切佛剎;願一切眾生捨愛憎心,斷貪恚結;願一切眾生為諸佛子,隨佛所行;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生自己心,不可沮壞;願一切眾生常為佛子,從法化生;願一切眾生得究竟處,成就如來自在智慧;願一切眾生證佛菩提,永離煩惱;願一切眾生能具演說佛菩提道,常樂修行無上法施;願一切眾生得正定心,不為一切諸緣所壞;願一切眾生坐菩提樹,成最正覺,開示無量從法化生諸善男女。』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妻子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悉證得無礙解脫無著智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莊嚴舍宅及諸資具,隨有乞求,一切施與,行佈施法;於家無著,遠離一切居家覺觀,厭惡家業、資生之具,不貪不味,心無繫著;知家易壞,心恆厭捨,都於其中無所愛樂;但欲出家修菩薩行,以諸佛法而自莊嚴;一切悉捨,心無中悔,常為諸佛之所讚歎;舍宅、財物,隨處所有,悉以惠施,心無戀著;見有乞求,心生喜慶。菩薩爾時,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捨離妻子,成就出家第一之樂;願一切眾生解脫家縛,入於非家,諸佛法中修行梵行;願一切眾生捨離慳垢,樂一切施,心無退轉;願一切眾生永離家法,少欲知足,無所藏積;願一切眾生出世俗家,住如來家;願一切眾生得無礙法,滅除一切障礙之道;願一切眾生離家屬愛,雖現居家,心無所著;願一切眾生善能化誘,不離家法,說佛智慧;願一切眾生身現在家,心常隨順佛智而住;願一切眾生在居家地,住於佛地,普令無量無邊眾生髮歡喜心。』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舍宅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成就菩薩種種行願神通智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佈施種種園林、台榭、遊戲快樂莊嚴之處,作是念言:『我當為一切眾生作好園林,我當為一切眾生示現法樂,我當施一切眾生歡喜之意,我當示一切眾生無邊喜樂,我當為一切眾生開淨法門,我當令一切眾生髮歡喜心,我當令一切眾生得佛菩提,我當令一切眾生成滿大願,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父,我當令一切眾生智慧觀察,我當施一切眾生資生之具,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生長一切善根大願。』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諸善根時,於惡眾生不生疲厭,亦不誤起棄捨之心。設滿世間一切眾生悉不知恩,菩薩於彼,初無嫌恨,不生一念求反報心,但欲滅其無量苦惱;於諸世間,心如虛空,無所染著,普觀諸法真實之相;發大誓願,滅眾生苦,永不厭捨大乘志願;滅一切見,修諸菩薩平等行願。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已,攝諸善根,悉以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念念滋生無量善法,成就無上園林之心;願一切眾生得不動法,見一切佛皆令歡喜;願一切眾生樂法園苑,得諸佛剎園苑妙樂;願一切眾生得淨妙心,常見如來神足園林;願一切眾生得佛戲樂,常善遊戲智慧境界;願一切眾生得遊戲樂,普詣佛剎道場眾會;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解脫遊戲,盡未來劫,行菩薩行,心無疲倦;願一切眾生見一切佛充滿法界,發廣大心,住佛園林;願一切眾生悉能遍往一切佛剎,一一剎中供養諸佛;願一切眾生得善欲心,清淨莊嚴一切佛剎。』是為菩薩摩訶薩佈施一切園林、台榭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見一切佛,遊戲一切佛園林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作百千億那由他無量無數廣大施會,一切清淨,諸佛印可,終不損惱於一眾生;普令眾生遠離眾惡,淨三業道,成就智慧;開置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境界,積集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資生妙物,發甚難得菩提之心,行無限施,令諸眾生住清淨道,初、中、後善,生淨信解;隨百千億無量眾生心之所樂,悉令歡喜,以大慈悲救護一切,承事供養三世諸佛;為欲成就一切佛種,修行佈施,心無中悔,增長信根,成滿勝行,念念增進檀波羅蜜。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髮大乘心,悉得成就摩訶衍施;願一切眾生皆悉能行大會施、盡施、善施、最勝施、無上施、最無上施、無等等施、超諸世間施、一切諸佛所稱嘆施;願一切眾生作第一施主,於諸惡趣免濟眾生,皆令得入無礙智道,修平等願如實善根,得無差別證自境智;願一切眾生安住寂靜諸禪定智,入不死道,究竟一切神通智慧,勇勐精進,具足諸地,莊嚴佛法,到於彼岸,永不退轉;願一切眾生設大施會,終不疲厭,給濟眾生,無有休息,究竟無上一切種智;願一切眾生恆勤種植一切善根,到於無量功德彼岸;願一切眾生常蒙諸佛之所稱嘆,普為世間作大施主,功德具足,充滿法界,遍照十方,施無上樂;願一切眾生設大施會,廣集善根,等攝眾生,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成最勝施,普令眾生住第一乘;願一切眾生為應時施,永離非時,大施究竟;願一切眾生成就善施,到佛丈夫大施彼岸;願一切眾生究竟常行大莊嚴施,盡以一切諸佛為師,悉皆親近,興大供養;願一切眾生住清淨施,集等法界無量福德,到於彼岸;願一切眾生於諸世間為大施主,誓度群品,住如來地。』是為菩薩摩訶薩設大施會善根迴向,為令眾生行無上施、究竟佛施、成就善施、不可壞施、供諸佛施、無恚恨施、救眾生施、成一切智施、常見諸佛施、善精進施、成就一切菩薩功德諸佛智慧廣大施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佈施一切資生之物,心無貪惜,不求果報;於世富樂無所希望,離妄想心,善思惟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審觀一切諸法實性;隨諸眾生種種不同,所用所求各各差別,成辦無量資生之具,所有嚴飾悉皆妙好;行無邊施,行一切施,盡內外施;行此施時,增志樂力,獲大功德,成就心寶;常能守護一切眾生,皆令發生殊勝志願,初未曾有求反報心;所有善根等三世佛,悉以圓滿一切種智。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佈施所有善根迴向眾生:『願一切眾生清淨調伏;願一切眾生滅除煩惱,嚴淨一切諸佛剎土;願一切眾生以清淨心,於一念中週遍法界;願一切眾生智慧充滿虛空法界;願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普入三世調伏眾生,於一切時常轉清淨不退法輪;願一切眾生具一切智,善能示現神通方便,饒益眾生;願一切眾生悉能悟入諸佛菩提,盡未來劫,於十方界,常說正法,曾無休息,令諸眾生普得聞知;願一切眾生於無量劫修菩薩行,悉得圓滿;願一切眾生於一切世界若染、若淨、若小、若大、若麁、若細、若覆、若仰,或一莊嚴,或種種莊嚴所可演說,在世界數諸世界中,修菩薩行靡不週遍;願一切眾生於念念中常作三世一切佛事,教化眾生向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隨諸眾生一切所須,以如是等阿僧祇物而為給施;為令佛法相續不斷,大悲普救一切眾生;安住大慈,修菩薩行;於佛教誨終無違犯,以巧方便修行眾善,不斷一切諸佛種性;隨求悉與而無患厭,一切悉捨未曾中悔,常勤迴向一切智道。時,十方國土種種形類、種種趣生、種種福田,皆來集會,至菩薩所,種種求索。菩薩見已,普皆攝受;心生歡喜,如見善友;大悲哀愍,思滿其願;捨心增長,無有休息,亦不疲厭;隨其所求,悉令滿足,離貧窮苦。時,諸乞者心大欣慶,轉更稱傳,讚揚其德,美聲遐布,悉來歸往。菩薩見已,歡喜無量;假使百千億那由他劫受帝釋樂,無數劫受夜摩天樂,無量劫受兜率陀天樂,無邊劫受善變化天樂,無等劫受他化自在天樂,不可數劫受梵王樂,不可稱劫受轉輪王王三千樂,不可思劫受遍淨天樂,不可說劫受淨居天樂,悉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見乞者來,歡喜愛樂,欣慶踴躍,信心增長,志樂清淨,諸根調順,信解成滿,乃至增進諸佛菩提。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此善根,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迴向,為欲安樂一切眾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得大義利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清淨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求菩提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平等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心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入摩訶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得賢善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具普賢菩薩行願滿十力乘現成正覺故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身、口、意業皆悉解脫,無著無系,無眾生想,無命者想,無補伽羅想,無人想,無童子想,無生者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無有想,無無想,無今世、後世想,無死此生彼想,無常想,無無常想,無三有想,無無三有想,非想非非想。如是,非縛迴向,非縛解迴向;非業迴向,非業報迴向;非分別迴向,非無分別迴向;非思迴向,非思已迴向;非心迴向,非無心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著內,不著外;不著能緣,不著所緣;不著因,不著果;不著法,不著非法;不著思,不著非思;不着色,不着色生,不着色滅;不著受、想、行、識,不著受、想、行、識生,不著受、想、行、識滅。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此諸法不著,則不縛色,不縛色生,不縛色滅;不縛受、想、行、識,不縛受、想、行、識生,不縛受、想、行、識滅。若能於此諸法不縛,則亦於諸法不解。何以故?無有少法,若現生、若已生、若當生;無法可取,無法可著。一切諸法自相如是,無有自性,自性相離,非一、非二,非多、非無量,非小、非大,非狹、非廣,非深、非淺,非寂靜、非戲論,非處、非非處,非法、非非法,非體、非非體,非有、非非有。菩薩如是觀察諸法,則為非法;於言語中隨世建立,非法為法;不斷諸業道,不捨菩薩行,求一切智終無退轉;了知一切業緣如夢,音聲如響,眾生如影,諸法如幻,而亦不壞因緣業力;了知諸業其用廣大,解一切法皆無所作,行無作道未甞暫廢。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智,若處、非處,普皆迴向一切智性;於一切處皆悉迴向,無有退轉。以何義故說名迴向?永度世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蘊至於彼岸,故名迴向;度言語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離種種想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斷身見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離依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有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捨諸取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世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則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隨順義住,隨順迴向住,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隨順真實住,隨順清淨住。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則為了達一切諸法,則為承事一切諸佛;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違因緣道;法力具足,無有休息。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堅固不退,入深法性,修一切智;隨順法義,隨順法性,隨順一切堅固善根,隨順一切圓滿大願;具足隨順堅固之法,一切金剛所不能壞,於諸法中而得自在。」

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觀察眾會、觀察法界已,入於字句甚深之義,修習無量廣大之心,以大悲心普覆世間,長去、來、今佛種性心,入於一切諸佛功德,成就諸佛自在力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隨其善根所可成熟,依法性身為現色身,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菩薩現身作國王,  於世位中最無等,
 福德威光勝一切,  普為群萌興利益。
 其心清淨無染著,  於世自在咸遵敬,
 弘宣正法以訓人,  普使眾生獲安隱。
 現生貴族昇王位,  常依正教轉法輪,
 稟性仁慈無毒虐,  十方敬仰皆從化。
 智慧分別常明瞭,  色相才能皆具足,
 臨馭率土靡不從,  摧伏魔軍悉令盡。
 堅持淨戒無違犯,  決志堪忍不動搖,
 永願蠲除忿恚心,  常樂修行諸佛法。
 飲食香鬘及衣服,  車騎床褥座與燈,
 菩薩悉以給濟人,  並及所餘無量種。
 為利益故而行施,  令其開發廣大心,
 於尊勝處及所餘,  意皆清淨生歡喜。
 菩薩一切皆周給,  內外所有悉能捨,
 必使其心永清淨,  不令暫爾生狹劣。
 或施於頭或施眼,  或施於手或施足,
 皮肉骨髓及餘物,  一切皆捨心無吝。
 菩薩身居大王位,  種族豪貴人中尊,
 開口出舌施群生,  其心歡喜無憂戀。
 以彼施舌諸功德,  迴向一切諸眾生,
 普願藉此勝因緣,  悉得如來廣長舌。
 或施妻子及王位,  或施其身作僮僕,
 其心清淨常歡喜,  如是一切無憂悔。
 隨所樂求咸施與,  應時給濟無疲厭,
 一切所有皆能散,  諸來求者普滿足。
 為聞法故施其身,  修諸苦行求菩提,
 復為眾生捨一切,  求無上智不退轉。
 以於佛所聞正法,  自捨其身充給侍,
 為欲普救諸群生,  發生無量歡喜心。
 彼見世尊大導師,  能以慈心廣饒益,
 是時踴躍生歡喜,  聽受如來深法味。
 菩薩所有諸善根,  悉以迴向諸眾生,
 普皆救護無有餘,  永使解脫常安樂。
 菩薩所有諸眷屬,  色相端嚴能辯慧,
 華鬘衣服及塗香,  種種莊嚴皆具足。
 此諸眷屬甚希有,  菩薩一切皆能施,
 專求正覺度群生,  如是之心無暫捨。
 菩薩如是諦思惟,  備行種種廣大業,
 悉以迴向諸含識,  而不生於取著心。
 菩薩捨彼大王位,  及以國土諸城邑,
 宮殿樓閣與園林,  僮僕侍衛皆無吝。
 彼於無量百千劫,  處處周行而施與,
 因以教導諸群生,  悉使超昇無上岸。
 無量品類各差別,  十方世界來萃止,
 菩薩見已心欣慶,  隨其所乏令滿足。
 如三世佛所迴向,  菩薩亦修如是業,
 調御人尊之所行,  悉皆隨學到彼岸。
 菩薩觀察一切法,  誰為能入此法者?
 云何為入何所入?  如是佈施心無住。
 菩薩迴向善巧智,  菩薩迴向方便法,
 菩薩迴向真實義,  於其法中無所著。
 心不分別一切業,  亦不染著於業果,
 知菩提性從緣起,  入深法界無違逆。
 不於身中而有業,  亦不依止於心住,
 智慧了知無業性,  以因緣故業不失。
 心不妄取過去法,  亦不貪著未來事,
 不於現在有所住,  了達三世悉空寂。
 菩薩已到色彼岸,  受想行識亦如是,
 超出世間生死流,  其心謙下常清淨。
 諦觀五蘊十八界,  十二種處及己身,
 於此一一求菩提,  體性畢竟不可得。
 不取諸法常住相,  於斷滅相亦不著,
 法性非有亦非無,  業理次第終無盡。
 不於諸法有所住,  不見眾生及菩提,
 十方國土三世中,  畢竟求之無可得。
 若能如是觀諸法,  則如諸佛之所解,
 雖求其性不可得,  菩薩所行亦不虛。
 菩薩了法從緣有,  不違一切所行道,
 開示解說諸業跡,  欲使眾生悉清淨。
 是為智者所行道,  一切如來之所說,
 隨順思惟入正義,  自然覺悟成菩提。
 諸法無生亦無滅,  亦復無來無有去,
 不於此死而生彼,  是人解悟諸佛法。
 了達諸法真實性,  而於法性無分別,
 知法無性無分別,  此人善入諸佛智。
 法性遍在一切處,  一切眾生及國土,
 三世悉在無有餘,  亦無形相而可得。
 一切諸佛所覺了,  悉皆攝取無有餘,
 雖說三世一切法,  如是等法悉非有。
 如諸法性遍一切,  菩薩迴向亦復然,
 如是迴向諸眾生,  常於世間無退轉。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兜沙經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菩薩十住經

佛說菩薩十住經一卷 東晉三藏祇多蜜譯 佛說菩薩戒十二...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卷第一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說兜沙經

佛說兜沙經一卷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一切諸佛威神...

佛說小道地經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

碧岩錄序 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

【佛教詞典】五眼

(名數)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

【佛教詞典】九條錫杖

(儀式)四個法要之第四謂之錫杖,諷詠錫杖之頌文而振...

大安法師: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修學

問: 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下手修學,方得真實利益? 大...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

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麼希奇呢?現在教育不同...

四種抗衰老養顏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蘭花 西蘭花屬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個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為有緣的眾生,尤其是父...

殺生是這個時代的劫難

關於殺業,在戒律裡面規定得非常具體,它的成立首先要...

佛門孝子通琇國師度化母親

清朝玉琳通琇國師,俗姓楊,是江蘇延陵望族。明朝萬曆...

最簡單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絨布上師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時,念誦觀音菩薩...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一位國王,為了抵禦鄰國侵擾,而訓練一批精銳的良馬,...

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裡殺,買現成的。你在家裡,總希望...

輕毀出家人會成熟極重惡報

佛曾經說:任何眾生如果對身披袈裟的比丘產生恶心,因...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視頻】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