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迴向:『願一切佛剎皆悉清淨,以不可說不可說莊嚴具而莊嚴之。一一佛剎,其量廣大,同於法界,純善無礙,清淨光明,諸佛於中現成正覺。一佛剎中清淨境界,悉能顯現一切佛剎;如一佛剎,一切佛剎亦復如是。其一一剎,悉以等法界無量無邊清淨妙寶莊嚴之具而為嚴飾。所謂:阿僧祇清淨寶座,敷眾寶衣;阿僧祇寶帳,寶網垂布;阿僧祇寶蓋,一切妙寶互相映徹;阿僧祇寶雲,普雨眾寶;阿僧祇寶華,週遍清淨;阿僧祇眾寶所成欄、楯、軒、檻,清淨莊嚴;阿僧祇寶鈴,常演諸佛微妙音聲,周流法界;阿僧祇寶蓮華,種種寶色開敷榮耀;阿僧祇寶樹,周匝行列,無量妙寶以為華果;阿僧祇寶宮殿,無量菩薩止住其中,阿僧祇寶樓閣,廣博崇麗,延袤遠近;阿僧祇寶卻敵,大寶所成,莊嚴妙好;阿僧祇寶門闥,妙寶瓔珞周匝垂布;阿僧祇寶窓牖,不思議寶清淨莊嚴;阿僧祇寶多羅,形如半月,眾寶集成。如是一切,悉以眾寶而為嚴飾,離垢清淨,不可思議,無非如來善根所起,具足無數寶藏莊嚴。復有阿僧祇寶河,流出一切清淨善法;阿僧祇寶海,法水盈滿;阿僧祇寶芬陀利華,常出妙法芬陀利聲;阿僧祇寶須彌山,智慧山王秀出清淨;阿僧祇八楞妙寶,寶線貫穿,嚴淨無比;阿僧祇淨光寶,常放無礙大智光明,普照法界;阿僧祇寶鈴鐸,更相扣擊,出妙音聲;阿僧祇清淨寶,諸菩薩寶具足充滿;阿僧祇寶繒綵,處處垂下,色相光潔;阿僧祇妙寶幢,以寶半月而為嚴飾;阿僧祇寶幡,悉能普雨無量寶幡;阿僧祇寶帶,垂布空中,莊嚴殊妙;阿僧祇寶敷具,能生種種微細樂觸;阿僧祇妙寶旋,示現菩薩一切智眼;阿僧祇寶瓔珞,一一瓔珞百千菩薩上妙莊嚴;阿僧祇寶宮殿,超過一切妙絕無比;阿僧祇寶莊嚴具,金剛摩尼以為嚴飾;阿僧祇種種妙寶莊嚴具,常現一切清淨妙色;阿僧祇清淨寶,殊形異彩,光鑒映徹;阿僧祇寶山,以為垣牆,周匝圍遶,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阿僧祇寶化事,一一化事週遍法界;阿僧祇寶光明,一一光明現一切光。復有阿僧祇寶光明,清淨智光照了諸法。復有阿僧祇無礙寶光明,一一光明週遍法界。有阿僧祇寶處,一切諸寶皆悉具足。阿僧祇寶藏,開示一切正法藏寶。阿僧祇寶幢,如來幢相迥然高出。阿僧祇寶賢,大智賢像,具足清淨。阿僧祇寶園,生諸菩薩三昧快樂。阿僧祇寶音,如來妙音,普示世間。阿僧祇寶形,其一一形皆放無量妙法光明。阿僧祇寶相,其一一相悉超眾相。阿僧祇寶威儀,見者皆生菩薩喜樂。阿僧祇寶聚,見者皆生智慧寶聚。阿僧祇寶安住,見者皆生善住寶心。阿僧祇寶衣服,其有著者,生諸菩薩無比三昧。阿僧祇寶袈裟,其有著者,才始發心則得善見陀羅尼門。阿僧祇寶修習,其有見者,知一切寶皆是業果,決定清淨。阿僧祇寶無礙知見,其有見者,得了一切清淨法眼。阿僧祇寶光藏,其有見者,則得成就大智慧藏。阿僧祇寶座,佛坐其上大師子吼。阿僧祇寶燈,常放清淨智慧光明。阿僧祇寶多羅樹,次第行列,繚以寶繩,莊嚴清淨。其樹復有阿僧祇寶幹,從身聳擢,端直圓潔;阿僧祇寶枝,種種眾寶莊嚴稠密,不思議鳥翔集其中,常吐妙音宣揚正法;阿僧祇寶葉,放大智光,遍一切處;阿僧祇寶華,一一華上,無量菩薩結跏趺坐遍游法界;阿僧祇寶果,見者當得一切智智不退轉果。阿僧祇寶聚落,見者捨離世聚落法。阿僧祇寶都邑,無礙眾生於中盈滿。阿僧祇寶宮殿,王處其中,具足菩薩那羅延身,勇勐堅固,被法甲冑,心無退轉。阿僧祇寶捨,入者能除戀舍宅心。阿僧祇寶衣,著者能令解了無著。阿僧祇寶宮殿,出家菩薩充滿其中。阿僧祇寶珍玩,見者咸生無量歡喜。阿僧祇寶輪,放不思議智慧光明轉不退輪。阿僧祇寶跋陀樹,因陀羅網莊嚴清淨。阿僧祇寶地,不思議寶間錯莊嚴。阿僧祇寶吹,其音清亮充滿法界。阿僧祇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阿僧祇寶眾生,盡能攝持無上法寶。阿僧祇寶身,具足無量功德妙寶。阿僧祇寶口,常演一切妙法寶音。阿僧祇寶心,具清淨意大智願寶。阿僧祇寶念,斷諸愚惑,究竟堅固一切智寶。阿僧祇寶明,誦持一切諸佛法寶。阿僧祇寶慧,決了一切諸佛法藏。阿僧祇寶智,得大圓滿一切智寶。阿僧祇寶眼,鑒十力寶,無所障礙。阿僧祇寶耳,聽聞無量,盡法界聲,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鼻,常嗅隨順清淨寶香。阿僧祇寶舌,能說無量諸語言法。阿僧祇寶身,遍游十方而無罣礙。阿僧祇寶意,常勤修習普賢行願。阿僧祇寶音,淨妙音聲遍十方界。阿僧祇寶身業,一切所作以智為首。阿僧祇寶語業,常說修行無礙智寶。阿僧祇寶意業,得無障礙廣大智寶,究竟圓滿。』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彼一切諸佛剎中,於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數諸大菩薩,皆悉成就清淨智慧,充滿而住。如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如是盡虛空遍法界一一佛剎、一一方、一一處、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迴向,普願一切諸佛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如寶莊嚴,如是廣說;如是香莊嚴、華莊嚴、鬘莊嚴、塗香莊嚴、燒香莊嚴、末香莊嚴、衣莊嚴、蓋莊嚴、幢莊嚴、幡莊嚴、摩尼寶莊嚴,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所集善根,為長養一切善根故迴向;為嚴淨一切佛剎故迴向;為成就一切眾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心淨不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入甚深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淨功德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壞清淨福力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盡智力,度諸眾生令入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量清淨言音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礙眼,成就盡虛空遍法界等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念,知前際劫一切世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礙大智慧,悉能決了一切法藏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限量大菩提,週遍法界無所障礙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分別同體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莊嚴清淨身、語、意業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於普賢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入一切同體清淨佛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觀察一切智,皆趣入圓滿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遠離不平等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異相,深心次第圓滿一切智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於一念中證一切智得究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成滿清淨一切智道故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已,復以此善根,欲普圓滿演說一切清淨行法力故迴向;欲成就清淨行威力,得不可說不可說法海故迴向;欲於一一法海,具足無量等法界清淨智光明故迴向;欲開示演說一切法差別句義故迴向;欲成就無邊廣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迴向;欲隨順三世諸佛辯才故迴向;欲成就去、來、現在一切佛自在身故迴向;為尊重一切佛可愛樂無障礙法故迴向;為滿足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常無退轉故迴向;欲成就不思議差別法、無障礙智心、無垢染諸根清淨,普入一切眾會道場故迴向;欲於一切若覆若仰、若麁若細、若廣若狹、小大染淨,如是等諸佛國土,常轉平等不退法輪故迴向;欲於念念中得無所畏、無有窮盡種種辯才妙法光明開示演說故迴向;為樂求眾善,發心修習,諸根轉勝,獲一切法大神通智,盡能了知一切諸法故迴向;欲於一切眾會道場親近供養,為一切眾生演一切法咸令歡喜故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以住法界無量住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身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語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意業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色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受、想、行、識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蘊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界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處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內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外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發起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深心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方便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信解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諸根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初、中、後際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業報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染淨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眾生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佛剎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法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世間光明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諸佛菩薩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行願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出離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菩薩教化調伏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法界無二平等迴向,以住法界無量如來眾會道場平等迴向。』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語,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心,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諸菩薩清淨行願,安住法界無量平等清淨眾會道場,安住法界無量平等為一切菩薩廣說諸法清淨智,安住法界無量平等能入盡法界一切世界身,安住法界無量平等一切法光明清淨無畏;能以一音盡斷一切眾生疑網,隨其根欲皆令歡喜,住於無上一切種智、力、無所畏、自在神通、廣大功德、出離法中。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住等法界無量迴向。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一切善根如是迴向時,成滿普賢無量無邊菩薩行願,悉能嚴淨盡虛空等法界一切佛剎,令一切眾生亦得如是,具足成就無邊智慧,了一切法,於念念中見一切佛出興於世,於念念中見一切佛無量無邊自在力,所謂:廣大自在力、無著自在力、無礙自在力、不思議自在力、淨一切眾生自在力、立一切世界自在力、現不可說語言自在力、隨時應現自在力、住不退轉神通智自在力、演說一切無邊法界俾無有餘自在力、出生普賢菩薩無邊際眼自在力、以無礙耳識聞持無量諸佛正法自在力、一身結跏趺坐週遍十方無量法界於諸眾生無所迫隘自在力、以圓滿智普入三世無量法自在力。又得無量清淨,所謂:一切眾生清淨、一切佛剎清淨、一切法清淨、一切處遍知智清淨、遍虛空界無邊智清淨、得一切差別言音智以種種言音普應眾生清淨、放無量圓滿光普照一切無邊世界清淨、出生一切三世菩薩行智清淨、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眾會道場智清淨、入無邊一切世間令一切眾生皆作所應作清淨。如是等皆得具足,皆得成就,皆已修治,皆得平等,皆悉現前,皆悉知見,皆悉悟入,皆已觀察,皆得清淨,到於彼岸。」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湧、遍湧、等遍湧,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佛神力故,法如是故,雨眾天華、天鬘、天末香、天諸雜香、天衣服、天珍寶、天莊嚴具、天摩尼寶、天沉水香、天栴檀香、天上妙蓋、天種種幢、天雜色幡、阿僧祇諸天身;無量百千億不可說天妙法音、不可思議天讚佛音、阿僧祇天歡喜音,咸稱善哉;無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諸天恭敬禮拜;無數天子常念諸佛,希求如來無量功德,心不捨離;無數天子作眾妓樂,歌詠讚歎供養如來;百千阿僧祇諸天放大光明,普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剎,現無量阿僧祇諸佛境界;如來化身出過諸天,如於此世界兜率陀天宮說如是法,週遍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悉亦如是。

爾時,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百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各有百萬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而來集會,週遍十方,咸作是言:

「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說此諸大迴向。佛子!我等皆同一號,名:金剛幢,悉從金剛光世界金剛幢佛所來詣此土。彼諸世界悉以佛神力故而說是法,眾會眷屬、文辭句義,皆亦如是,不增不減。我等皆承佛神力,從彼土來為汝作證。如我來此眾會為汝作證,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兜率天宮寶莊嚴殿諸菩薩眾來為作證,亦復如是。」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於法界已,善知文義,增廣大心,大悲普覆一切眾生,係心安住三世佛種,善入一切佛功德法,成就諸佛自在之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及其所種一切善根悉分別知,隨順法身,為現清淨妙色之身,即於是時而說頌曰:

「菩薩成就法智慧,  悟解無邊正法門,
 為法光明調御師,  了知無礙真實法。
 菩薩為法大導師,  開示甚深難得法,
 引導十方無量眾,  悉令安住正法中。
 菩薩已飲佛法海,  法雲普雨十方界,
 法日出現於世間,  闡揚妙法利群生。
 常為難遇法施主,  了知入法巧方便,
 法光清淨照其心,  於世說法恆無畏。
 善修於法自在心,  悉能悟入諸法門,
 成就甚深妙法海,  普為眾生擊法鼓。
 宣說甚深希有法,  以法長養諸功德,
 具足清淨法喜心,  示現世間佛法藏。
 諸佛法王所灌頂,  成就法性智藏身,
 悉能解了法實相,  安住一切眾善法。
 菩薩修行第一施,  一切如來所讚喜,
 所作皆蒙佛忍可,  以此成就人中尊。
 菩薩成就妙法身,  親從諸佛法化生,
 為利眾生作法燈,  演說無量最勝法。
 隨所修行妙法施,  則亦觀察彼善根,
 所作眾善為眾生,  悉以智慧而迴向。
 所有成佛功德法,  悉以迴施諸群生,
 願令一切皆清淨,  到佛莊嚴之彼岸。
 十方佛剎無有量,  悉具無量大莊嚴,
 如是莊嚴不可思,  盡以莊嚴一國土。
 如來所有清淨智,  願令眾生皆具足,
 猶如普賢真佛子,  一切功德自莊嚴。
 成就廣大神通力,  往詣世界悉週遍,
 一切眾生無有餘,  皆使修行菩薩道。
 諸佛如來所開悟,  十方無量諸眾生,
 一切皆令如普賢,  具足修行最上行。
 諸佛菩薩所成就,  種種差別諸功德,
 如是功德無有邊,  願使眾生悉圓滿。
 菩薩具足自在力,  所應學處皆往學,
 示現一切大神通,  普詣十方無量土。
 菩薩能於一念頃,  覲等眾生無數佛,
 又復於一毛端中,  盡攝諸法皆明見。
 世間眾生無有量,  菩薩悉能分別知,
 諸佛無量等眾生,  大心供養咸令盡。
 種種名香上妙華,  眾寶衣裳及幡蓋,
 分佈法界咸充滿,  發心普供十方佛。
 一毛孔中悉明見,  不思議數無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  普禮一切世間燈。
 舉身次第恭敬禮,  如是無邊諸最勝,
 亦以言辭普稱讚,  窮盡未來一切劫。
 一如來所供養具,  其數無量等眾生,
 如是供養一如來,  一切如來亦復然。
 供養讚歎諸如來,  盡彼世間一切劫,
 世間劫數可終盡,  菩薩供養無休懈。
 一切世間種種劫,  於爾所劫修諸行,
 恭敬供養一如來,  盡一切劫無厭足。
 如無量劫供一佛,  供一切佛皆如是,
 亦不分別是劫數,  於所供養生疲厭。
 法界廣大無邊際,  菩薩觀察悉明瞭,
 以大蓮華遍佈中,  施等眾生無量佛。
 寶華香色皆圓滿,  清淨莊嚴甚微妙,
 一切世間無可諭,  持以供養人中尊。
 眾生數等無量剎,  諸妙寶蓋滿其中,
 悉以供養一如來,  供一切佛皆如是。
 塗香無比最殊勝,  一切世間未曾有,
 以此供養天人師,  窮盡眾生數等劫。
 末香燒香上妙華,  眾寶衣服莊嚴具,
 如是供養諸最勝,  歡喜奉事無厭足。
 等眾生數照世燈,  念念成就大菩提,
 亦以無邊偈稱述,  供養人中調御者。
 如眾生數佛世尊,  皆修無上妙供養,
 如眾生數無量劫,  如是讚歎無窮盡。
 如是供養諸佛時,  以佛神力皆週遍,
 悉見十方無量佛,  安住普賢菩薩行。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一切諸善根,
 令我常修普賢行,  速得安住普賢地。
 一切如來所知見,  世間無量諸眾生,
 悉願具足如普賢,  為聰慧者所稱讚。
 此是十方諸大士,  共所修治迴向行,
 諸佛如來為我說,  此迴向行最無上。
 十方世界無有餘,  其中一切諸眾生,
 莫不咸令得開覺,  悉使常如普賢行。
 如其迴向行佈施,  亦復堅持於禁戒,
 精進長時無退怯,  忍辱柔和心不動,
 禪定持心常一緣,  智慧了境同三昧,
 去來現在皆通達,  世間無有得其邊。
 菩薩身心及語業,  如是所作皆清淨,
 一切修行無有餘,  悉與普賢菩薩等。
 譬如法界無分別,  戲論染著皆永盡,
 亦如涅槃無障礙,  心常如是離諸取。
 智者所有迴向法,  諸佛如來已開示,
 種種善根悉迴向,  是故能成菩薩道。
 佛子善學此迴向,  無量行願悉成滿,
 攝取法界盡無餘,  是故能成善逝力。
 若欲成就佛所說,  菩薩廣大殊勝行,
 宜應善住此迴向,  是諸佛子號普賢。
 一切眾生猶可數,  三世心量亦可知,
 如是普賢諸佛子,  功德邊際無能測。
 一毛度空可得邊,  眾剎為塵可知數,
 如是大仙諸佛子,  所住行願無能量。」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三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兜沙經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推薦】佛教文庫APP客戶端

可以觀看佛教文章和佛學視頻講座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奉 ...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是我聞: 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註音版】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虛堂和尚語錄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一 嘉興府興聖禪寺虛堂和尚語錄 參學...

【註音版】大品善生經

大品善生經...

【佛教詞典】拜懺

(雜語)釋氏禮佛為人懺悔。俗謂之拜懺。因沿稱其所誦...

【佛教詞典】知言不知

謂為耳識曾受曾了。名為已聞。彼有耳識曾受曾了。隱藏...

大安法師:念佛沒定力如何才能專注

問: 我念佛沒有定力,心中不得清淨,如何能專注念佛...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毀滅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消滅,會消滅正法,兩種力量: 一、惡...

拜經後有什麼感悟

問: 請問當初是何因緣促使你對經文《華嚴經》等一字...

三種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幾十種, 今天我提出二、三種供大家參考...

念佛至誠懇切的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問: 法師好。念佛至誠懇切的心不會發,不知道心在哪裡...

要為兒女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佛陀,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今...

來討債的嬰兒

吃素而長壽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虛雲老和尚、廣欽老...

達摩大師:息諍論

夫法身至寂,近遠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測。虛融妙體...

至誠懇切的心,啟動了咒語的力量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

心臟停止10分鐘,知名畫家死而復活

新加坡水彩畫家潘再雄(66歲)因重病入院急救時,病情...

白居易與佛教之因緣

白居易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自稱...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

《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