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量義經

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一極正覺,任機而通。流轉起滅者,必在苦而希樂,此叩聖之感也;順通示現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應也。根異教殊,其階成七。先為波利等說五戒,所謂人天善根一也;次為拘隣等轉四諦,所謂授聲聞乘二也;次為中根演十二因緣,所謂授緣覺乘三也;次為上根舉六波羅蜜,所謂授以大乘四也。眾教宣融,群疑須導,次說無量義經。既稱得道差品,復雲未顯真實,使發求實之冥機,用開一極之由緒五也。故法華接唱顯一除三,順彼求實之心,去此施權之名六也。雖權開而實現,猶掩常住之正義;在雙樹而臨崖,乃暢我淨之玄音七也。過此以往法門雖多,撮其大歸數盡於此;亦由眾聲不出五音之表,百氏竝在六家之內。

其無量義經,雖法華首戴其目,而中夏未覩其說,每臨講肆,未嘗不廢談而嘆想見斯文。忽有武當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偽帝姚略從子,國破之日,為晉軍何澹之所得。數歲聰黠,澹之字曰螟蛉,養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遊尋,不擇夷險。以齊建元三年,復訪奇搜祕遠至嶺南,於廣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手能隸書,口解齊言,欲傳此經未知所授。表便慇勤致請,心形俱至,淹歷旬朔僅得一本,仍還嶠北齎入武當。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頂戴出山見校弘通,奉覿真文欣敬兼誠,詠歌不足手舞莫宣。輒虔訪宿解抽刷庸思,謹立序注雲。

自極教應世與俗而差,神道救物稱感成異。玄圃已東,號曰太一;罽賓以西,字為正學。東國明殃,慶於百年;西域辯休,咎於三世。希無之與修空,其揆一也。有欲於無者,既無得無之分;施心於空者,豈有入空之照。而講求釋教者,或謂會理可漸,或謂入空必頓,請試言之,以筌幽寄。立漸者,以萬事之成,莫不有漸。堅氷基於履霜,九仞成於累土。學人之入空也,雖未圓符;譬如斬木,去寸無寸,去尺無尺,三空稍登,寧非漸耶?立頓者,以希善之功,莫過觀法性。法性從緣,非有非無。忘慮於非有非無,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於非有非無,境智猶二者,未免於有。有中伏結,非無日損之驗;空上論心,未有入理之効。而言納羅漢於一聽,判無生於終朝,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妙得非漸,理固必然。既二談分路,兩意爭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

尋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論無生,以七住為道慧陰足,十住則群方與能。在跡斯異,語照則一。安公之辯異觀,三乘者,始簣之日稱;定慧者,終成之實錄。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入解則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難既夷,乃無有三;險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則名一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雲,道品可以泥洹,非羅漢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樹王之謂。斬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漸;無生之證,生盡故其照必頓。桉三乘名教,皆以生盡照息,去有入空,以此為道,不得取像於形器也。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若所證實異,豈曰無相;若入照必同,寧曰有漸。非漸而雲漸,密筌之虛教耳。如來亦云:「空拳誑小兒,以此度眾生。」微文接麁,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聊舉大較,談者擇焉。

無量義經

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遶,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

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導首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花幢菩薩、花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寶積菩薩、寶杖菩薩、越三界菩薩、毘摩跋羅菩薩、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勇銳力菩薩、師子威勐伏菩薩、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無為無慾,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慾,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勐盛熾然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踈增長大乘事業,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像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勐威伏眾獸,難可沮壞。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皆有如是不思議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佛子羅雲、憂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憂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等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著,真正解脫。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於空中旋轉來下,四面雲集,而獻於佛;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娛樂於佛。即前[跍*月]跪,合掌,一心俱共,同聲說偈,讚言:

「大哉大悟大聖主,  無垢無染無所著,
 天人像馬調御師,  道風德香熏一切。
 智恬情怕慮凝靜,  意滅識亡心亦寂,
 永斷夢妄思想念,  無復諸大陰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無,  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非圓非短長,  非出非沒非生滅,
 非造非起非為作,  非坐非臥非行住,
 非動非轉非閑靜,  非進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來,
 非青非黃非赤白,  非紅非紫種種色。
 戒定慧解知見生,  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  眾生善業因緣出。
 示為丈六紫金暉,  方整照曜甚明徹,
 毫相月旋項日光,  旋發紺青頂肉髻,
 淨眼明照上下眴,  眉睫紺舒方口頰,
 脣舌赤好若丹菓,  白齒四十猶珂雪,
 額廣鼻脩面門開,  胸表卍字師子臆,
 手足柔軟具千輻,  腋掌合縵內外握,
 臂脩肘長指直纖,  皮膚細軟毛右旋,
 踝膝不現陰馬藏,  細筋鎖骨鹿膞腸,
 表裡映徹淨無垢,  淨水莫染不受塵。
 如是等相三十二,  八十種好似可見,
 而實無相非相色,  一切有相眼對絕,
 無相之相有相身,  眾生身相相亦然。
 能令眾生歡喜禮,  虔心表敬誠慇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軀。
 我等八萬之等眾,  俱共稽首咸歸命,
 善滅思想心意識,  象馬調御無著聖。
 稽首歸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見聚。
 稽首歸依妙幢相。  稽首歸依難思議。
 梵音雷震嚮八種,  微妙清淨甚深遠,
 四諦六度十二緣,  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有聞或得須陀洹,  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  無礙樂說大辯才,
 演說甚深微妙偈,  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輪相如是,  清淨無邊難思議。
 我等咸復共稽首,  歸依法輪轉以時。
 稽首歸依梵音聲。  稽首歸依緣諦度。
 世尊往昔無量劫,  勤苦修習眾德行,
 為我人天龍神王,  普及一切諸眾生。
 能捨一切諸難捨,  財寶妻子及國城,
 於法內外無所悋,  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  乃至失命不毀傷,
 若人刀杖來加害,  惡口罵辱終不瞋;
 歷劫挫身不倦惰,  晝夜攝心常在禪;
 遍學一切眾道法,  智慧深入眾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  於法自在為法王,
 我等咸共俱稽首,  歸依能勤諸難勤。」

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慾。性慾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慾不同。性慾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並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髮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於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

「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恆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形。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說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義三昧,三萬四千菩薩摩訶薩得無數無量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轉法輪,其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諸眷屬百千眾俱,聞佛如來說是經時,或得煖法、頂法、世間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薩無生法忍,又得一陀羅尼,又得二陀羅尼,又得三陀羅尼,又得四陀羅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得無量無數恆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功德品第三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眾中,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天、龍、鬼、神、國王、臣、民諸有眾生,聞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無不獲得陀羅尼門、三法、四果、菩提之心。當知此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之所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所以者何?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於險徑,多留難故。世尊!是經典者不可思議。唯願世尊,廣為大眾慈哀,敷演是經甚深不思議事。世尊!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何所至?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說是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所以者何?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一聞能持一切法故,於諸眾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無留難故。善男子!汝問是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當善諦聽。善男子!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髮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善男子!是經如是來、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寧欲聞,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不?」

大莊嚴言:「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妬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諸慳貪者,起佈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癡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二,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義無量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三,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愍心,於一切法,得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是,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體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船舟,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辦,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四,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是人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已為臣民之所宗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以稚小故。善男子!是持經者,亦復如是,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萬億、若恆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已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祕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五,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是人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令彼眾生歡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六,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遊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用說教法,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七,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八,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典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欻然得迴;信心既發,勇勐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八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九,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勤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十,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眾法藥練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跡。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之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蔚茂、扶踈、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白佛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此經乃有如是十種功德不思議力,大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各得無量義三昧,或得百千陀羅尼門,或令得菩薩諸地諸忍,或得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愍,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實難可報。」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於上空中復雨種種華: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勤心流佈,常當慇勤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願力,守護是經,勿使疑滯,於當來世必令廣行閻浮提,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遶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愍,為我等說是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敬受佛勅,於如來滅後,當廣令流佈是經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唯願世尊,勿垂憂慮。我等當以願力,普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

爾時,佛讚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一切眾生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利廣施一切。」

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上篇:大乘方廣總持經

下篇: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0:00 / 0:00
無量義經(善音居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法華部目錄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婆藪般豆菩薩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

妙法蓮華經文句

天台法華疏序 鏡中沙門神逈述 敘曰:至理無名,名流四...

【註音版】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三昧懺儀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

不退轉法輪經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

大法鼓經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

大乘方廣總持經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

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

佛說羅摩伽經

佛說羅摩伽經卷上 西秦沙門聖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

佛說新歲經

佛說新歲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乘入楞伽經

新譯大乘入楞伽經序 御 製 蓋聞:摩羅山頂,既最崇而...

【註音版】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

釋華嚴十明論敘 宋寶覺圓明禪師惠洪覺范撰 顯謨閣待制...

念佛百問

序 一念念佛。全念是佛。是則名為自性彌陀。觀想西方...

【註音版】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得道

又作得度。道,指三乘各斷惑證理之智慧;得道,即三乘...

【佛教詞典】歸依

梵語 ?arana,巴利語 sarana。又作皈依。指歸敬依投於...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體背謬

玉峰法師行持雖好,見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訣,其意...

張掄的奏摺

宋代官員張掄。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總管。...

「一心生二門」和「入不二法門」兩個「二」相同嗎

問: 請問法師,一心生二門的二和入不二法門的二,兩個...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許多人在一生之中,會不...

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跟佛法有...

四種佈施時的想法,果報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位名為四姓的居...

淨慧法師寄語2012

今天是2012年的第二天,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祝與會的...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

末法時期,念佛以持名最為得力

眾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種方法,如觀想念佛、實相念佛、...

能開素食餐廳,其功德不可估量

最近住院,發現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比如高血脂、高血...

臨終處理的注意事項

人生苦短,人命無常,一息不來,即成隔世,超升墮落與...

【佛學漫畫】食存五觀

愛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

【視頻】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

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