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七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習氣。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習氣;善根習氣;教化眾生習氣;見佛習氣;於清淨世界受生習氣;行習氣;願習氣;波羅蜜習氣;思惟平等法習氣;種種境界差別習氣。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永離一切煩惱習氣,得如來大智習氣非習氣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取,以此不斷諸菩薩行。何等為十?所謂:取一切眾生界,究竟教化故;取一切世界,究竟嚴淨故;取如來,修菩薩行為供養故;取善根,積集諸佛相好功德故;取大悲,滅一切眾生苦故;取大慈,與一切眾生一切智樂故;取波羅蜜,積集菩薩諸莊嚴故;取善巧方便,於一切處皆示現故;取菩提,得無礙智故;略說菩薩取一切法,於一切處悉以明智而現了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取,則能不斷諸菩薩行,得一切如來無上無所取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修。何等為十?所謂:修諸波羅蜜;修學;修慧;修義;修法;修出離;修示現;修勤行匪懈;修成等正覺;修轉正法輪。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無上修修一切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何等為十?所謂:不離善知識成就佛法;深信佛語成就佛法;不謗正法成就佛法;以無量無盡善根迴向成就佛法;信解如來境界無邊際成就佛法;知一切世界境界成就佛法;不捨法界境界成就佛法;遠離諸魔境界成就佛法;正念一切諸佛境界成就佛法;樂求如來十力境界成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成就如來無上大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退失佛法,應當遠離。何等為十?所謂:輕慢善知識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厭修菩薩行退失佛法;不樂住世間退失佛法;耽著三昧退失佛法;執取善根退失佛法;誹謗正法退失佛法;斷菩薩行退失佛法;樂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諸菩薩退失佛法。是為十。若諸菩薩遠離此法,則入菩薩離生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離生道。何等為十?所謂:出生般若波羅蜜而恆觀察一切眾生,是為一;遠離諸見而度脫一切見縛眾生,是為二;不念一切相而不捨一切著相眾生,是為三;超過三界而常在一切世界,是為四;永離煩惱而與一切眾生共居,是為五;得離欲法而常以大悲哀愍一切著欲眾生,是為六;常樂寂靜而恆示現一切眷屬,是為七;離世間生而死此生彼起菩薩行,是為八;不染一切世間法而不斷一切世間所作,是為九;諸佛菩提已現其前而不捨菩薩一切願行,是為十。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離生道,出離世間,不與世共,而亦不雜二乘之行。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菩薩決定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決定法。何等為十?所謂;決定於如來種族中生;決定於諸佛境界中住;決定了知菩薩所作事;決定安住諸波羅蜜;決定得預如來眾會;決定能顯如來種性;決定安住如來力;決定深入佛菩提;決定與一切如來同一身;決定與一切如來所住無有二。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出生佛法道。何等為十?所謂:隨順善友是出生佛法道,同種善根故;深心信解是出生佛法道,知佛自在故;發大誓願是出生佛法道,其心寬廣故;忍自善根是出生佛法道,知業不失故;一切劫修行無厭足是出生佛法道,盡未來際故;阿僧祇世界皆示現是出生佛法道,成熟眾生故;不斷菩薩行是出生佛法道,增長大悲故;無量心是出生佛法道,一念遍一切虛空界故;殊勝行是出生佛法道,本所修行無失壞故;如來種是出生佛法道,令一切眾生樂發菩提心,以一切善法資持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大丈夫名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大丈夫名號。何等為十?所謂:名為:菩提薩埵,菩提智所生故;名為:摩訶薩埵,安住大乘故;名為:第一薩埵,證第一法故;名為:勝薩埵,覺悟勝法故;名為:最勝薩埵,智慧最勝故;名為:上薩埵,起上精進故;名為:無上薩埵,開示無上法故;名為:力薩埵,廣知十力故;名為:無等薩埵,世間無比故;名為:不思議薩埵,一念成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得此名號,則成就菩薩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何等為十?所謂:一道是菩薩道,不捨獨一菩提心故。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四行是菩薩道,懺除罪障,隨喜福德,恭敬尊重勸請如來,善巧迴向無休息故。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六通是菩薩道。所謂;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所有眾色,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天耳,悉聞諸佛說法,受持憶念,廣為眾生隨根演暢故;他心智,能知他心,自在無礙故;宿命念,憶知過去一切劫數,增長善根故;神足通,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種種為現,令樂法故;漏盡智,現證實際,起菩薩行不斷絕故。七念是菩薩道。所謂:念佛,於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眾生心故;念法,不離一如來眾會,於一切如來眾會中親承妙法,隨諸眾生根性慾樂而為演說,令悟入故;念僧,恆相續見無有休息,於一切世間見菩薩故;念捨,了知一切菩薩捨行,增長廣大佈施心故;念戒,不捨菩提心,以一切善根迴向眾生故;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念眾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隨順菩提八聖道是菩薩道。所謂:行正見道,遠離一切諸邪見故;起正思惟,捨妄分別,心常隨順一切智故;常行正語,離語四過,順聖言故;恆修正業,教化眾生令調伏故;安住正命,頭陀知足,威儀審正,隨順菩提行四聖種,一切過失皆永離故;起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入佛十力無罣礙故;心常正念,悉能憶持一切言音,除滅世間散動心故;心常正定,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生一切諸三昧故。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滅除覺觀,而以一切智覺觀教化眾生;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學佛十力是菩薩道。所謂:善知是處、非處智;善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業報因果智;善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不同隨宜說法智;善知一切眾生種種無量性智;善知一切眾生軟、中、上解差別令入法方便智;遍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三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形相威儀而亦不捨菩薩所行智;善知一切諸禪解脫及諸三昧若垢若淨、時與非時,方便出生諸菩薩解脫門智;知一切眾生於諸趣中死此生彼差別智;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劫數智;善知一切眾生樂欲、諸使、惑習滅盡智,而不捨離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道、無量助道、無量修道、無量莊嚴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道。何等為十?所謂:虛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法界無邊故,菩薩道亦無量;眾生界無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世界無際故,菩薩道亦無量;劫數不可盡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眾生語言法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身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佛音聲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如來力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一切智智無量故,菩薩道亦無量。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助道。何等為十?所謂:如虛空界無量,菩薩集助道亦無量;如法界無邊,菩薩集助道亦無邊;如眾生界無盡,菩薩集助道亦無盡;如世界無際,菩薩集助道亦無際;如劫數說不可盡,菩薩集助道亦一切世間說不能盡;如眾生語言法無量,菩薩集助道出生智慧知語言法亦無量;如如來身無量,菩薩集助道遍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世、一切劫亦無量;如佛音聲無量,菩薩出一言音週遍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知故,所集助道亦無量;如佛力無量,菩薩承如來力積集助道亦無量;如一切智智無量,菩薩積集助道亦如是無有量。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量智慧。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無量修道。何等為十?所謂:不來不去修,身、語、意業無動作故;不增不減修,如本性故;非有非無修,無自性故;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水中月修,離一切執著故;空、無相、無願、無作修,明見三界而集福德不休息故;不可說、無言說、離言說修,遠離施設安立法故;不壞法界修,智慧現知一切法故;不壞真如實際修,普入真如實際虛空際故;廣大智慧修,諸有所作力無盡故;住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一切智智平等修,現見一切法無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一切智無上善巧修。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莊嚴道。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離欲界,入色界、無色界禪定解脫及諸三昧,亦不因此而受彼生,是為第一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聲聞道,不以此道而取出離,是為第二莊嚴道。智慧現前,入辟支佛道,而起大悲無有休息,是為第三莊嚴道。雖有人、天眷屬圍遶,百千采女歌舞侍從,未曾暫捨禪定解脫及諸三昧,是為第四莊嚴道。與一切眾生受諸欲樂共相娛樂,乃至未曾於一念間捨離菩薩平等三昧,是為第五莊嚴道。已到一切世間彼岸,於諸世法悉無所著,而亦不捨度眾生行,是為第六莊嚴道。安住正道、正智、正見,而能示入一切邪道,不取為實,不執為淨,令彼眾生遠離邪法,是為第七莊嚴道。常善護持如來淨戒,身、語、意業無諸過失,為欲教化犯戒眾生,示行一切凡愚之行,雖已具足清淨福德住菩薩趣,而示生於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及諸險難、貧窮等處,令彼眾生皆得解脫,而實菩薩不生彼趣,是為第八莊嚴道。不由他教,得無礙辯,智慧光明普能照了一切佛法,為一切如來神力所持,與一切諸佛同一法身,成就一切堅固大人明淨密法,安住一切平等諸乘,諸佛境界皆現其前,具足一切世智光明,照見一切諸眾生界,能為眾生作知法師,而示求正法未曾休息,雖實與眾生作無上師,而示行尊敬闍梨和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住菩薩道,隨其所應皆為示現。是為第九莊嚴道。善根具足,諸行究竟,一切如來所共灌頂,到一切法自在彼岸,無礙法繒以冠其首;其身遍至一切世界,普現如來無礙之身,於法自在最上究竟,轉於無礙清淨法輪;一切菩薩自在之法皆已成就,而為眾生故,於一切國土示現受生;與三世諸佛同一境界,而不廢菩薩行,不捨菩薩法,不懈菩薩業,不離菩薩道,不弛菩薩儀,不斷菩薩取,不息菩薩巧方便,不絕菩薩所作事,不厭菩薩生成用,不止菩薩住持力。何以故?菩薩欲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一切智門修菩薩行無休息故。是為第十莊嚴道。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莊嚴道,亦不捨菩薩道。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足。何等為十?所謂持戒足,殊勝大願悉成滿故;精進足,集一切菩提分法不退轉故;神通足,隨眾生欲令歡喜故;神力足,不離一佛剎往一切佛剎故;深心足,願求一切殊勝法故;堅誓足,一切所作咸究竟故;隨順足,不違一切尊者教故;樂法足,聞持一切佛所說法不疲懈故;法雨足,為眾演說無怯弱故;修行足,一切諸惡悉遠離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最勝足,若一舉步,悉能遍至一切世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手。何等為十?所謂:深信手,於佛所說,一向忍可,究竟受持故;佈施手,有來求者,隨其所欲皆令充滿故;先意問訊手,舒展右掌相迎引故;供養諸佛手,集眾福德無疲厭故;多聞善巧手,悉斷一切眾生疑故;令超三界手,授與眾生拔出欲泥故;置於彼岸手,四暴流中救溺眾生故;不吝正法手,所有妙法悉以開示故;善用眾論手,以智慧藥滅身心病故;恆持智寶手,開法光明破煩惱闇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手,普覆十方一切世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腹。何等為十?所謂;離諂曲腹,心清淨故;離幻偽腹,性質直故;不虛假腹,無險詖故;無欺奪腹,於一切物無所貪故;斷煩惱腹,具智慧故;清淨心腹,離諸惡故;觀察飲食腹,念如實法故;觀察無作腹,覺悟緣起故;覺悟一切出離道腹,善成熟深心故;遠離一切邊見垢腹,令一切眾生得入佛腹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腹,悉能容受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何等為十?所謂:不斷佛種是菩薩藏,開示佛法無量威德故;增長法種是菩薩藏,出生智慧廣大光明故;住持僧種是菩薩藏,令其得入不退法輪故;覺悟正定眾生是菩薩藏,善隨其時不逾一念故;究竟成熟不定眾生是菩薩藏,令因相續無有間斷故;為邪定眾生髮起大悲是菩薩藏,令未來因悉得成就故;滿佛十力不可壞因是菩薩藏,具降伏魔軍無對善根故;最勝無畏大師子吼是菩薩藏,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得佛十八不共法是菩薩藏,智慧普入一切處故;普了知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一切佛是菩薩藏,於一念中悉明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善根不可壞大智慧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不懈心,積集相好福德行故;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諸魔軍故;如理行心,除滅一切諸煩惱故;不退轉心,乃至菩提終不息故;性清淨心,知心不動無所著故;知眾生心,隨其解欲令出離故;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諸眾生種種解欲,不以別乘而救護故;空、無相、無願、無作心,見三界相不取著故;卐字相金剛堅固勝藏莊嚴心,一切眾生數等魔來乃至不能動一毛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光明藏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被甲。何等為十?所謂:被大慈甲,救護一切眾生故;被大悲甲,堪忍一切諸苦故;被大願甲,一切所作究竟故;被迴向甲,建立一切佛莊嚴故;被福德甲,饒益一切諸眾生故,被波羅蜜甲,度脫一切諸含識故;被智慧甲,滅一切眾生煩惱闇故;被善巧方便甲,生普門善根故;被一切智心堅固不散亂甲,不樂餘乘故;被一心決定甲,於一切法離疑惑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被如來無上甲冑,悉能摧伏一切魔軍。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器仗。何等為十?所謂;佈施是菩薩器仗,摧破一切慳吝故;持戒是菩薩器仗,棄捨一切毀犯故;平等是菩薩器仗,斷除一切分別故;智慧是菩薩器仗,消滅一切煩惱故;正命是菩薩器仗,遠離一切邪命故;善巧方便是菩薩器仗,於一切處示現故;略說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是菩薩器仗,以煩惱門度眾生故;生死是菩薩器仗,不斷菩薩行教化眾生故;說如實法是菩薩器仗,能破一切執著故;一切智是菩薩器仗,不捨菩薩行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能除滅一切眾生長夜所集煩惱結使。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首。何等為十?所謂:涅槃首,無能見頂故;尊敬首,一切人、天所敬禮故;廣大勝解首,三千界中最為勝故;第一善根首,三界眾生咸供養故;荷戴眾生首,成就頂上肉髻相故;不輕賤他首,於一切處常尊勝故;般若波羅蜜首,長養一切功德法故;方便智相應首,普現一切同類身故;教化一切眾生首,以一切眾生為弟子故;守護諸佛法眼首,能令三寶種不斷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首。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眼。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故;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故;佛眼,見如來十力故;智眼,知見諸法故;光明眼,見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見涅槃故;無礙眼,所見無障故;一切智眼,見普門法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眼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耳。何等為十?所謂:聞讚歎聲,斷除貪愛;聞毀呰聲,斷除瞋恚;聞說二乘,不著不求;聞菩薩道,歡喜踴躍;聞地獄等諸苦難處,起大悲心,發弘誓願;聞說人、天勝妙之事,知彼皆是無常之法;聞有讚歎諸佛功德,勤加精進,令速圓滿;聞說六度、四攝等法,發心修行,願到彼岸;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悉知如響,入不可說甚深妙義;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常聞正法未曾暫息,而恆不捨化眾生事。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耳。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鼻。何等為十?所謂:聞諸臭物不以為臭;聞諸香氣不以為香;香臭俱聞,其心平等;非香非臭,安住於捨;若聞眾生衣服、臥具及其肢體所有香臭,則能知彼貪、恚、愚癡等分之行;若聞諸伏藏草木等香,皆如對目前,分明辨了;若聞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眾生之香,皆知彼過去所行之行;若聞諸聲聞佈施、持戒、多聞慧香,住一切智心,不令散動;若聞一切菩薩行香,以平等慧入如來地;聞一切佛智境界香,亦不廢捨諸菩薩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量無邊清淨鼻。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舌。何等為十?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辭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嘆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身。何等為十?所謂:人身,為教化一切諸人故;非人身,為教化地獄、畜生、餓鬼故;天身,為教化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故;學身,示現學地故;無學身,示現阿羅漢地故;獨覺身,教化令入辟支佛地故;菩薩身,令成就大乘故;如來身,智水灌頂故;意生身,善巧出生故;無漏法身,以無功用示現一切眾生身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無上之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意。何等為十?所謂上首意,發起一切善根故;安住意,深信堅固不動故;深入意,隨順佛法而解故;內了意,知諸眾生心樂故;無亂意,一切煩惱不雜故;明淨意,客塵不能染著故;善觀眾生意,無有一念失時故;善擇所作意,未曾一處生過故;密護諸根意,調伏不令馳散故;善入三昧意,深入佛三昧無我、我所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佛無上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所謂:聞法行,愛樂於法故;說法行,利益眾生故;離貪、恚,癡怖畏行,調伏自心故;欲界行,教化欲界眾生故;色、無色界三昧行,令速轉還故;趣向法義行,速得智慧故;一切生處行,自在教化眾生故;一切佛剎行,禮拜供養諸佛故;涅槃行,不斷生死相續故;成滿一切佛法行,不捨菩薩法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來無去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住。何等為十?所謂:菩提心住,曾不忘失故;波羅蜜住,不厭助道故;說法住,增長智慧故;阿蘭若住,證大禪定故;隨順一切智頭陀知足四聖種住,少欲少事故;深信住,荷負正法故;親近如來住,學佛威儀故;出生神通住,圓滿大智故;得忍住,滿足授記故;道場住,具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智無上住。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坐。何等為十?所謂:轉輪王坐,興十善道故;四天王坐,於一切世間自在安立佛法故;帝釋坐,與一切眾生為勝主故;梵天坐,於自他心得自在故;師子坐,能說法故;正法坐,以總持辯才力而開示故;堅固坐,誓願究竟故;大慈坐,令惡眾生悉歡喜故;大悲坐,忍一切苦不疲厭故;金剛坐,降伏眾魔及外道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正覺坐。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臥。何等為十?所謂:寂靜臥,身心憺怕故;禪定臥,如理修行故;三昧臥,身心柔軟故;梵天臥,不惱自他故;善業臥,於後不悔故;正信臥,不可傾動故;正道臥,善友開覺故;妙願臥,善巧迴向故;一切事畢臥,所作成辦故;捨諸功用臥,一切慣習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法臥,悉能開悟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住處。何等為十?所謂;以大慈為所住處,於一切眾生心平等故;以大悲為所住處,不輕未學故;以大喜為所住處,離一切憂惱故;以大捨為所住處,於有為、無為平等故;以一切波羅蜜為所住處,菩提心為首故;以一切空為所住處,善巧觀察故;以無相為所住處,不出正位故;以無願為所住處,觀察受生故;以念慧為所住處,忍法成滿故;以一切法平等為所住處,得授記別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無礙所住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所行處。何等為十?所謂:以正念為所行處,滿足念處故;以諸趣為所行處,正覺法趣故;以智慧為所行處,得佛歡喜故;以波羅蜜為所行處,滿足一切智智故;以四攝為所行處,教化眾生故;以生死為所行處,積集善根故;以與一切眾生雜談戲為所行處,隨應教化令永離故;以神通為所行處,知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以善巧方便為所行處,般若波羅蜜相應故;以道場為所行處,成一切智而不斷菩薩行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所行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知諸業觀察,微細悉見故;知諸趣觀察,不取眾生故;知諸根觀察,了達無根故;知諸法觀察,不壞法界故;見佛法觀察,勤修佛眼故;得智慧觀察,如理說法故;無生忍觀察,決了佛法故;不退地觀察,滅一切煩惱,超出三界、二乘地故;灌頂地觀察,於一切佛法自在不動故;善覺智三昧觀察,於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觀察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普觀察。何等為十?所謂:普觀一切諸來求者,以無違心滿其意故;普觀一切犯戒眾生,安置如來淨戒中故;普觀一切害心眾生,安置如來忍力中故;普觀一切懈怠眾生,勸令精勤不捨荷負大乘擔故;普觀一切亂心眾生,令住如來一切智地無散動故;普觀一切惡慧眾生,令除疑惑破有見故;普觀一切平等善友,順其教命住佛法故;普觀一切所聞之法,疾得證見最上義故;普觀一切無邊眾生,常不捨離大悲力故;普觀一切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智慧普觀察。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奮迅。何等為十?所謂:牛王奮迅,映蔽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大眾故;象王奮迅,心善調柔,荷負一切諸眾生故;龍王奮迅,興大法密雲,耀解脫電光,震如實義雷,降諸根、力、覺分、禪定、解脫、三昧甘露雨故;大金翅鳥王奮迅,竭貪愛水,破愚癡[穀-禾+卵],搏撮煩惱諸惡毒龍,令出生死大苦海故;大師子王奮迅,安住無畏平等大智以為器仗,摧伏眾魔及外道故;勇健奮迅,能於生死大戰陣中摧滅一切煩惱怨故;大智奮迅,知蘊、界、處及諸緣起,自在開示一切法故;陀羅尼奮迅,以念慧力持法不忘,隨眾生根為宣說故;辯才奮迅,無礙迅疾分別一切,咸令受益心歡喜故;如來奮迅,一切智智助道之法皆悉成滿,以一念相應慧,所應得者一切皆得,所應悟者一切皆悟,坐師子座降魔怨敵,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於一切法無上自在奮迅。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師子吼。何等為十?所謂:唱言:『我當必定成正等覺。』是菩提心大師子吼。『我當令一切眾生,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是大悲大師子吼。『我當令佛、法、僧種無有斷絕。』是報如來恩大師子吼。『我當嚴淨一切佛剎。』是究竟堅誓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惡道及諸難處。』是自持淨戒大師子吼。『我當滿足一切諸佛身、語及意相好莊嚴。』是求福無厭大師子吼。『我當成滿一切諸佛所有智慧。』是求智無厭大師子吼。『我當除滅一切眾魔及諸魔業。』是修正行斷諸煩惱大師子吼。『我當了知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補伽羅,空、無相、無願,淨如虛空。』是無生法忍大師子吼。最後生菩薩震動一切諸佛國土悉令嚴淨,是時,一切釋、梵、四王咸來讚請:『唯願菩薩以無生法而現受生!』菩薩則以無礙慧眼普觀世間:『一切眾生無如我者。』即於王宮示現誕生,自行七步大師子吼:『我於世間最勝第一,我當永盡生死邊際。』是如說而作大師子吼。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大師子吼。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七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兜沙經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十住經

十住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歡喜地第一...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度世品經

度世品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方廣佛華嚴經(60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 世間...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華嚴五教止觀

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

佛說進學經

佛說進學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

【佛教詞典】敕使拈香

古代名藍大剎之住持,由皇帝敕命決定人選,而於晉山(...

【佛教詞典】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p0745   瑜伽三十六卷十頁雲...

逆風的香

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難獨自在花園...

疑根未拔,這是往生的障礙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說,哎呀,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不...

什麼是十齋日?要注意些什麼呢

問: 什麼是十齋日?在十齋日要注意什麼? 大安法師答...

印光大師:臨終病苦釋疑

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若有重大病苦發現,切切不要...

戒法、戒體、戒行與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為優婆塞優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討的題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與大家分...

若是做錯了事要怎麼懺悔

問: 我們若是做錯了事,應怎麼懺悔? 答: 迷途知返...

吃素應把握四原則

台灣是全球素食者比例相當高的地方,素食餐館的數量相...

降伏頑固的不良情緒

根本煩惱,是最頑固的不良情緒。這類情緒有六種:貪、...

念佛治憂鬱症

這種憂鬱症,也是現代文明病。那麼據有關醫療機構統計...

無作戒體生起的三個要素

無作戒體的生起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問: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大安法師答:...

【視頻】《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

《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