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兜沙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兜沙經一卷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一切諸佛威神恩,諸過去、當來、今現在亦爾。

佛在摩竭提國時,法清淨處,其處號曰在所問清淨。

始作佛時,光景甚明。自然金剛蓮華,周匝甚大。自然師子座,諸佛過去時亦悉於上坐,儀法等無有異。

極相法中,出生極過度已。諸佛身體行,悉等具足,明無所復罣礙。

不可計佛處、不可計法處、不可計諸大十方人民處、不可計佛剎處,過去、當來、今現在佛等所出生也。

諸菩薩等各各從異國土來都大會,其數如十佛剎塵。一塵為一菩薩,如是為限。

諸菩薩賜一生補處,皆入十方人民典安隱、皆入法處、皆入十方諸剎土、皆入十方泥洹慧、皆入十方所作世間人宿命、皆入稍稍增深菩薩、皆入諸慧法中、皆入內外法中、皆入不動不搖法中、皆入過去當來今現在法中。

諸菩薩輩議如是:「佛愛我曹等輩。」

諸菩薩等所念:「示現我等諸佛剎,如佛所行居處阿。彼聞所有,現我等諸佛剎清淨、現我等如佛法清淨。

「佛所說法,悉皆使我曹見矣;現我等佛剎成敗時,使我曹悉見矣。現我曹等諸佛起出時、現我等佛剎所有善惡,佛所有悉示我。

「示現我曹十方諸有剎土、現我等諸不可計佛所說、現我等菩薩十法住、現我等菩薩十法所行、現我等菩薩十法悔過經、現我等菩薩十道地、現我菩薩十鎮、現我等菩薩十居處所願、現我菩薩十黠、現我菩薩十三昧、現我菩薩十飛法、現我菩薩十印、現我菩薩悉飛來時、現我佛名無有盡。

「時佛使我皆護世間人民,十方佛諸有剎土悉清淨無瑕穢。現我佛諸所知有無有也、現我諸惡根本,悉使清淨。

「諸法悉為我說、諸所疑難皆為解之——悉為解狐疑,皆過度矣——諸所有欲斷之。

「現我佛所止處、現我佛諸法所部界、現我佛威神、現我佛所行、現我佛筋力。

「現我佛四事不護、現我佛三昧所入處、現我佛所變化在所為。

「現我佛無有過勝者、現我佛所有尊號,無有能及逮者。

「現我佛所根、現我佛飛、現我佛光明、現我佛智慧、現我佛四事無所畏。」

佛悉知諸菩薩心所念,佛悉現光明威神。

東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逝墮,其剎名訖連桓。文殊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數如十方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泥羅墮羅,其剎名樓耆洹。佛陀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西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斯墮陀,其剎名波頭洹。羅隣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闍墮,其剎名佔倍洹。檀那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東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輸那墮國陀,其剎名優彼洹。群那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東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旃陀墮陀,其剎名犍闍洹。那涅羅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西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欝沉墮大,其剎名羅憐洹。惟闍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西北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阿波羅墮,其剎名活逸洹。曇摩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下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楓摩墮羅,其剎名潘利洹。[怡-台+若]那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上方極遠不可計佛剎有佛,佛名墮色,其剎名儨提拾洹。那軷陀師利菩薩從是剎來,與諸菩薩俱——其數如十佛剎塵——皆前為佛作禮,各各於自然師子座交路帳中坐。

文殊師利菩薩持佛威神,悉遍視諸菩薩,皆遍以便舉慧言:「諸菩薩大眾會,何甚快耶?不可復計諸佛剎——佛所居處、諸所處;諸所被服佛法——佛說法、佛剎威神、佛所行、佛筋力、佛剎善惡、不可計佛法。

「何因耶?十方諸佛剎土所說道、所度脫十方人,諸法甚深無極,如虛空了無所罣礙。

「何因耶?是蔡呵祇剎土四面種種人——各各異身體、各各異名、各各異色、各各有長短、各各有壽命、各各有形類、各各有思想、各各有念、各各異有聲——各各有聞佛聲。

「何因是國土名波迦私提?四面中有呼佛名曰勝達、中有呼世世慢陀、中有呼夷阿那坭提、中有呼釋迦文尼、中有呼鼓師薩沉、中有呼墮樓延、中有呼俱譚滑提、中有呼摩呵沙門、中有呼晨那愁樓提、中有呼質多愁樓提等。為四面如是輩,各各呼釋迦文佛名,合為萬字。

「如是十方極過去不可復計諸佛剎——都人民種種各異語——共呼釋迦文佛名、佛字。一一佛剎,凡各十億萬字。

「釋迦文佛從本未造學道已來,諸所教授弟子等輩時人如是。」

佛放光明。先從足下出,照一佛界中極明,現十億閻浮利天南、十億大海、十億須彌山、十億遮加惒山、十億弗於逮天東、十億俱耶匿天西、十億欝單曰天北、十億照頭摩羅天、十億忉利天、十億鹽天、十億兜術天、十億泥摩羅提羅鄰優天、十億波羅蜜和耶拔致天、十億梵天、十億梵迦夷天、十億梵弗還天、十億梵迦產天、十億摩訶梵天、十億廅天、十億波梨陀天、十億廅波摩那天、十億阿會亙羞天、十億波栗羞訶天、十億阿波摩羞天、十億羞訖天、十億權呵天、十億波栗推呵天、十億阿波墮訶天、十億惟於潘天、十億阿惟潘天、十億阿陀波天、十億須[無/足](音武)天、十億呵迦膩吒天、十億阿惟先惟先尼[卄/呵]。

如是等,各各照見諸天上人所止處。敢是佛界中,悉皆照明,釋迦文佛都所典主。

十方國一一方,各有一億小國土,皆有一大海、一須彌山;上至三十三天,一小國土,如是所部。

凡有十億小國土,合為一佛剎,名為蔡呵祇。

佛分身悉遍至十億小國土。一一小國土皆有一佛,凡有十億佛,皆與諸菩薩,共坐十億小國土。

諸天人民皆悉見佛,諸菩薩、諸天人民皆持佛威神,相視如迎,相見文殊師利菩薩。

復有文殊師利菩薩、 羅鄰師利菩薩、 檀那師利菩薩、 群那師利菩薩、 佛陀師利菩薩、 涅羅師利菩薩、 惟闍師利菩薩、 [怡-台+若]那師利菩薩、 軷陀師利菩薩、 曇摩師利菩薩。

如是等菩薩其所止佛剎,剎極快好,其剎皆各各自有名: 阿栴墮還佛、 阿泥羅墮還佛、 阿闍陀墮還佛、 阿樓那墮還佛、 阿栴陀墮還佛、 欝沉墮還佛、 伊豆羅墮還佛、 梵摩墮還佛、 惟夷羅還佛。

佛說兜沙經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菩薩本業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漸備一切智德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

佛說如來興顯經

佛說如來興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菩薩本業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華嚴經梵行品

華嚴經梵行品...

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般泥洹後灌臘經

般泥洹後灌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八識規矩通說

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禪宗永嘉集

禪宗永嘉集序 唐慶州刺史魏靜述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

佛說輪王七寶經

佛說輪王七寶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寶雲經

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第一 唐大薦福寺沙門法藏述 今將...

【佛教詞典】不真宗

(術語)大衍法師所立四宗之第三。...

【佛教詞典】優婆提舍

(術語)Upadeśa,又作鄔波題鑠,優婆題捨,優波提舍...

五念門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又一重要內容。 第一禮拜門, 身...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

只要有這個慾望,想出離就沒有辦法

佛要我們修道人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慚和愧,確實我們...

真正的富貴

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修...

魚籃觀音的故事

《舊唐書》上面記載,在唐朝末年,陝西有個金沙河。河...

大安法師:死後如何才能把財富帶走

按: 很多人在命終的時候都想把今生擁有的一切帶到後...

讀《金剛經》一年,卻看不破情字怎麼辦

問: 大師您好,我讀《金剛經》近一年了,外貌變的愈...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

聖嚴法師《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這幾年所積極提倡的一個觀念,我...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嗎

在日常生活和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放下...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