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果人人出家人類會滅絕嗎

明賢法師  2014/10/15  大字體  護眼色

如果人人出家人類會滅絕嗎

如果人人都無慾無求,依佛教去修行,人類豈不要滅絕了?其實。即便真的出現了人人出家的情況,世界也不會滅絕。

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清朝的順治皇帝曾有詩讚僧雲「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出家僧眾為人間種福田、做出世之導師,肩負著宣傳道義、感化人心、度化眾生的終極責任。因此倓虛法師說「和尚是世界的大軸」。

佛教並不要求人人出家

三世諸佛皆以出家身而成佛,佛子成佛之際必然人人出家,故人人皆宜有出家之志願。雖然出家為僧功德無量,但佛教並不要求人人都出家。為什麼?

首先,人們的因緣、善根各不相同,出家的因緣不會在同一時間成熟。何況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緣難上加難。當出家的善業尚未成熟時,人們是不會同時出家的。

但幸好,佛教並不認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脫死。比如佛陀在世時就有維摩詰大士等居士示現在家成就的例子。

再次,根據佛教教義和制度,出家應是佛教徒中少數人的事,佛教對出家的條件要求很高。趙朴初老先生曾在《佛教常識問答》中介紹:

第一、出家的動機要求真純——即確是為求解脫、決心舍棄世間貪愛而出家修道。

第二、出家後要求對教理及行持都夠標準,如果有室家的慾望,應當自動還俗;如果犯殺、盜、淫、妄四根本戒,則應當擯斥在僧伽之外。

第三、出家有許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許、要年滿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不是肢體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不是逃避刑法債累等等。

第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齡滿十年的僧侶十人以上介紹、證明和會議通過;舍戒還俗則很容易,只須告知一個人便行。

佛陀時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經成為風氣。佛教有弟子四眾,出家男女二眾稱為僧人或僧侶,在家男女二眾稱為居士或白衣。出家二眾負責住持佛法,在家二眾負責護持佛法。自古以來,佛教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比出家人多。

弘一法師指出,「常人見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滅種,此說不然。信佛法而出家者乃為僧尼,此實極少之數,以外大多數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與他教之牧師相似,非是信徒皆應為牧師也。」

佛教並不要求人人出家。很多佛教經典特別是大乘經典如《維摩詰經》《優婆塞戒經》,都稱讚在家學佛。

衣食之福不因修行而減少:嗜欲深者天機則淺,有為太過必反失之

這裡談到了關於大眾修行的問題。有人擔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會不會太過分消極、把自己的職責都放棄了呢?」人們往往不甘於無所作為,而對於「有為」的「主動」充滿依賴,因此對修行者不事名利的態度心存質疑——你不去參與競爭、不去參與社會努力,誰來創造財富?誰來創造食糧?這些問題總是擺在面前。

其實,雖然勞動是財富和食糧的來源之一,但競爭和貪慾卻是人類的福報減少的直接原因。一邊減少一邊競爭,這是惡性的循環,競爭不是生產的原地,無貪才是真正的福田。

其實,衣食之爭起於嗔盜之念,《增一阿含經》第34卷云:

「比丘當知:是時,水滅地復還生,地上自然有地肥,極為香美,勝於甘露。欲知彼地肥氣味,猶如甜蒲桃酒。……光陰天子來下世間,見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嘗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時天子食地肥多者,轉無威神,又無光明,身體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復能飛……

各個相視顏色,彼時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慾共相娛樂……是時地肥自然入地,後轉生粳米,極為鮮淨,亦無皮表,極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

彼人報曰:‘吾以取二日食糧’此人聞已,復生此念:‘我當儲四日食糧’……彼人聞已,便生此念:‘吾當辦八日食糧’。即辦八日食儲,爾時彼粳米更不復生……

是時,彼眾生自藏粳米,便盜他粳米,彼諸見盜粳米,語彼人曰:‘汝何故取吾粳米?今舍汝罪,後莫更犯!’……復自生念:‘我今可藏此己粳米,當盜他粳米。’……是時,物主實時手拳相加……」

守培法師在《佛教是生產之原地,護佛教即所以護國護民》一文中說:

「人間初成時,遍淨天人,天福已盡,下生人間。彼時人間無男女相,皆從變化而生。經過許多年,欲心漸起,男女相生,乃有胎生之人。

可知吾人之胎生,是中途之變相,非本來如是也。如是世間男女欲情,正是眾苦之本。眾生離苦,即無男女相故。不明此理者,以欲為樂,所以常在苦趣也。

吾佛出家,不妻不子,歸本還原,離苦得樂,何不善之有耶?」

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這裡揭示了人類福報減少的真正原因,不是由於人們都去修行、無所作為了,而是因為貪盈逐物、有為太過,有為太過必反失之。它背後隱藏著一條惡性循環的線索:因為有爭鬥、貪慾之心,所以福報越來越少;福報越少就越要去爭、去貪。先是「地肥」不出現了,後來「粳米」也不出現了,這些並不是修行造成的,而是「主動」、「有為太過」惹的禍。

貪嗔之心越重,人類福報就越少。隨著離上古時期越來越遠,世道人心也越發澆薄,因此人類社會的福報也在逐漸減少、種種問題集中迸發出來,這些現象佛陀在世時就已做過預言。在現時代,恐怕還是踏實修行、慎終追遠,才能遠離禍亂、長養福田。

人人出家人類不會滅絕:假使眾生欲心都盡,必同極樂世界蓮花化生

於是又有人問,「如果人人都無慾無求,依佛教去修行,這人類世界豈不要滅絕和荒蕪了?」這種憂慮其實是沒有必要的。雖然佛教並不要求人人出家,但即便真的出現了人人出家的情況,世界也不會滅絕。

這種擔心實際上把我們的心和世界、環境和生命割裂開來,作出了彼此無關的論斷。但事實上,我們的心和世界是緊密相連、相觀待而生的,正報和依報也是相互觀待而存在的。當正報發生轉變時,依報也自然會隨之轉變。

如果人人都出家修行,整個世界當下就會發生改變;而不會是人人都發起了皈依三寶、弘法利生、同證菩提的大願,並付之以出家的大丈夫行,但這個世界的其他方面卻不發生任何改變。因此,如果人人出家修行,我們的世界必然會因人們內心的積極感通而成為一個更加清淨美好、安詳太平的美麗新世界。

守培法師在《佛教是生產之原地,護佛教即所以護國護民》一文中說:

「假使世界眾生,全體發心出家,世界人種,亦不至於斷滅。佛說眾生,有十二種生法不同,非止胎生而已。假使世界眾生欲心都盡,則必同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極樂世界,即不耕不織,不妻不子之世界。其國眾生,無量無邊,恆河沙數之多,可證世人不妻,不得絕滅人種也。

縱然世界眾生,亦不受一切化生,乃至十二類皆不生,至於不生不滅之地,則世界轉為常寂光土,正是吾人本地風光,則恐不易到此,何須以不生為憂也?」

《大寶積經》摩訶迦葉會(卷89)云:

「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淨信心,離於慾火,悉得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植,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

這是守培法師開示及《大寶積經》對「僧眾不耕不織、不妻不子,依佛教而行,則有滅絕人界之患」問題作答的重要鐵證。因此,我們無需擔心人人出家世界會滅絕,相反,人人出家修行,若非具足大福報,恐是不能實現的,這才是娑婆世界真正求之不得的美好境界!

人們對「有為」的「主動」充滿了依賴,然而,「以有空性故,一切法得成」,「有大道才有一切」。如果沒有「道」,無論怎麼求名利、求天下,總難稱心如願。而且嗜欲越深,天機越淺,離道越遠,煩惱越全面。不少口頭信佛人,口頭信仰,而內心就是不接受佛法的價值觀,奮力於世間執著,十分可惜!而若人能心存出離之志,雖身不能剃染,但卻能「以出世的襟懷,做入世的事業」,人間淨土,自然會快快到來,也便永無「若人人出家,世界人種是否會滅絕」的疑慮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

賢書法師出家前寫給兒子的信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

什麼人與佛有緣

李明從小到大一直很順利,上學時候成績優秀,陞學就業...

出家人托缽意義何在

出家,乃出離俗家牽纏雜務之束縛,以期證悟無上菩提為...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

出家人對父母的孝

古往今來多少出家的人,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孝,那是刻骨...

如何行走出家路

一、酸甜苦辣榮辱毀譽 要能苦、能樂,修道人要有苦時不...

「常住物」有四種分類

常住物有四種: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現...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中國已知的佛舍利供奉地

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

五蘊--色受想行識

現在講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識五蘊,這是佛教基本名相。...

以善變應萬變

今天一早走進辦公室,老總公告公司,將全面替換計算機...

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快還是念咒快

問: 在修行上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來的快,還是念咒...

欲往生極樂所應修習的三種福業

為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亦為了確保在往生時,不發生...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偈,在佛經...

選擇益友的重要

有一次,許偉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途中經過一間賣...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向外攀緣,人生無解

這個思惟死歿無常,它所對治的是對今生生命的五欲的愛...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問: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這個觀點是否是由佛陀親口說...

往生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一般我...

觀音菩薩作護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護國寺做住持的時候,因為房子漏...

吾見散亂艷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詩字,吾見右軍李杜,不出生死;用...

西紅柿的營養功效

西紅柿的營養功效 1、西紅柿,又名西紅柿、洋柿子、狼...

那種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難受千萬倍

一天,一位父親牽著小兒的手,前來皈依。大師微笑地看...

【佛教詞典】不放逸

【不放逸】 p0321 此菩薩律儀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

【佛教詞典】契經

契合眾生的根機,又契合真理的經文,即佛經。...

【視頻】《菩薩走過人間》- 憶道證法師

《菩薩走過人間》- 憶道證法師

【視頻】《圓滿舍報 成就光明自在》本煥長老圓寂追思法會掠影

《圓滿舍報 成就光明自在》本煥長老圓寂追思法會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