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二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一切眾生差別身三昧?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無所著。何者為十?所謂:於一切剎無所著,於一切方無所著,於一切劫無所著,於一切眾無所著,於一切法無所著,於一切菩薩無所著,於一切菩薩願無所著,於一切三昧無所著,於一切佛無所著,於一切地無所著。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云何入?云何起?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內身入,外身起;外身入,內身起;同身入,異身起;異身入,同身起;人身入,夜叉身起;夜叉身入,龍身起;龍身入,阿脩羅身起;阿脩羅身入,天身起;天身入,梵王身起;梵王身入,欲界身起;天中入,地獄起;地獄入,人間起;人間入,餘趣起;千身入,一身起;一身入,千身起;那由他身入,一身起;一身入,那由他身起;閻浮提眾生眾中入,西瞿陀尼眾生眾中起;西瞿陀尼眾生眾中入,北拘盧眾生眾中起;北拘盧眾生眾中入,東毘提訶眾生眾中起;東毘提訶眾生眾中入,三天下眾生眾中起;三天下眾生眾中入,四天下眾生眾中起;四天下眾生眾中入,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起;一切海差別眾生眾中入,一切海神眾中起;一切海神眾中入,一切海水大中起;一切海水大中入,一切海地大中起;一切海地大中入,一切海火大中起;一切海火大中入,一切海風大中起;一切海風大中入,一切四大種中起;一切四大種中入,無生法中起;無生法中入,妙高山中起;妙高山中入,七寶山中起;七寶山中入,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起;一切地種種稼穡樹林黑山中入,一切妙香華寶莊嚴中起;一切妙香華寶莊嚴中入,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起;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眾生受生中入,小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小千世界眾生眾中入,中千世界眾生眾中起;中千世界眾生眾中入,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起;百千億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眾中入,無數世界眾生眾中起;無數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量世界眾生眾中起;無量世界眾生眾中入,無邊佛剎眾生眾中起;無邊佛剎眾生眾中入,無等佛剎眾生眾中起;無等佛剎眾生眾中入,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數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稱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稱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思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量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起;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雜染眾生眾中入,清淨眾生眾中起;清淨眾生眾中入,雜染眾生眾中起;眼處入,耳處起;耳處入,眼處起;鼻處入,舌處起;舌處入,鼻處起;身處入,意處起;意處入,身處起;自處入,他處起;他處入,自處起;一微塵中入,無數世界微塵中起;無數世界微塵中入,一微塵中起;聲聞入,獨覺起;獨覺入,聲聞起;自身入,佛身起;佛身入,自身起;一念入,億劫起;億劫入,一念起;同念入,別時起;別時入,同念起;前際入,後際起;後際入,前際起;前際入,中際起;中際入,前際起;三世入,剎那起;剎那入,三世起;真如入,言說起;言說入,真如起。

「佛子!譬如有人為鬼所持,其身戰動不能自安,鬼不現身令他身然;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自身入定他身起,他身入定自身起。佛子!譬如死尸以呪力故而能起行,隨所作事皆得成就,尸之與呪雖各差別,而能和合成就彼事;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同境入定異境起,異境入定同境起。佛子!譬如比丘得心自在,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多身作一身,非一身沒多身生,非多身沒一身生;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一身入定多身起,多身入定一身起。佛子!譬如大地其味一種,所生苗稼種種味別,地雖無差別,然味有殊異;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無所分別,然有一種入定多種起,多種入定一種起。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稱讚法之所稱讚。何者為十?所謂:入真如故,名為如來;覺一切法故,名之為佛;為一切世間所稱讚故,名為法師;知一切法故,名一切智;為一切世間所歸依故,名所依處;了達一切法方便故,名為導師;引一切眾生入薩婆若道故,名大導師;為一切世間燈故,名為光明;心志圓滿,義利成就,所作皆辦,住無礙智,分別了知一切諸法故,名為十力自在;通達一切法輪故,名一切見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復得十種光明照耀。何者為十?所謂:得一切諸佛光明,與彼平等故;得一切世界光明,普能嚴淨故;得一切眾生光明,悉往調伏故;得無量無畏光明,法界為場演說故;得無差別光明,知一切法無種種性故;得方便光明,於一切法離欲際而證入故;得真實光明,於一切法離欲際心平等故;得遍一切世間神變光明,蒙佛所加恆不息故;得善思惟光明,到一切佛自在岸故;得一切法真如光明,於一毛孔中善說一切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復得十種無所作。何者為十?所謂:身業無所作,語業無所作,意業無所作,神通無所作,了法無性無所作,知業不壞無所作,無差別智無所作,無生起智無所作,知法無滅無所作,隨順於文不壞於義無所作。是為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無量境界種種差別。所謂: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同入異起,異入同起;細入麁起,麁入細起;大入小起,小入大起;順入逆起,逆入順起;無身入有身起,有身入無身起;無相入有相起,有相入無相起;起中入,入中起。如是皆是此之三昧自在境界。佛子!譬如幻師,持呪得成,能現種種差別形相;呪與幻別而能作幻,呪唯是聲而能幻作眼識所知種種諸色、耳識所知種種諸聲、鼻識所知種種諸香、舌識所知種種諸味、身識所知種種諸觸、意識所知種種境界。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同中入定異中起,異中入定同中起。佛子!譬如三十三天共阿脩羅鬪戰之時,諸天得勝,脩羅退衄;阿脩羅王其身長大七百由旬,四兵圍遶無數千萬,以幻術力將諸軍眾,同時走入藕絲孔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已善成就諸幻智地,幻智即是菩薩,菩薩即是幻智,是故能於無差別法中入定、差別法中起,差別法中入定、無差別法中起。佛子!譬如農夫田中下種,種子在下,果生於上。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一中入定多中起,多中入定一中起。佛子!譬如男女赤白和合,或有眾生於中受生,爾時名為:歌羅邏位,從此次第,住母胎中,滿足十月;善業力故,一切肢分皆得成就,諸根不缺,心意明瞭;其歌羅邏與彼六根體狀各別,以業力故,而能令彼次第成就,受同異類種種果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從一切智歌羅邏位,信解願力漸次增長;其心廣大,任運自在,無中入定有中起,有中入定無中起。佛子!譬如龍宮依地而立,不依虛空,龍依宮住,亦不在空,而能興雲遍滿空中;有人仰視所見宮殿,當知皆是乾闥婆城,非是龍宮。佛子!龍雖處下而雲布上。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亦復如是,於無相入有相起,於有相入無相起。佛子!譬如妙光大梵天王所住之宮,名:一切世間最勝清淨藏;此大宮中,普見三千大千世界諸四天下天宮、龍宮、夜叉宮、乾闥婆宮、阿脩羅宮、迦樓羅宮、緊那羅宮、摩睺羅伽宮;人間住處及三惡道、須彌山等,種種諸山、大海、江河、陂澤、泉源、城邑、聚落、樹林、眾寶,如是一切種種莊嚴,盡大輪圍所有邊際,乃至空中微細游塵,莫不皆於梵宮顯現,如於明鏡見其面像。菩薩摩訶薩住此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知種種剎,見種種佛,度種種眾,證種種法,成種種行,滿種種解,入種種三昧,起種種神通,得種種智慧,住種種剎那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到十種神通彼岸。何者為十?所謂:到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神通彼岸,到菩薩究竟無差別自在神通彼岸,到能發起菩薩廣大行願入如來門佛事神通彼岸,到能震動一切世界一切境界悉令清淨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一切眾生不思議業果皆如幻化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諸三昧麁細入出差別相神通彼岸,到能勇勐入如來境界而於其中發生大願神通彼岸,到能化作佛化轉法輪調伏眾生令生佛種令入佛乘速得成就神通彼岸,到能了知不可說一切祕密文句而轉法輪令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法門皆得清淨神通彼岸,到不假晝夜年月劫數一念悉能三世示現神通彼岸。是為十。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善巧智。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法界自在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自眼處乃至意處入三昧,名:法界自在。菩薩於自身一一毛孔中入此三昧,自然能知諸世間,知諸世間法,知諸世界,知億那由他世界,知阿僧祇世界,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見一切世界中有佛出興,菩薩眾會悉皆充滿,光明清淨,淳善無雜,廣大莊嚴,種種眾寶以為嚴飾。菩薩於彼,或一劫、百劫、千劫、億劫、百千億那由他劫、無數劫、無量劫、無邊劫、無等劫、不可數劫、不可稱劫、不可思劫、不可量劫、不可說劫、不可說不可說劫、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常不休息;又於如是無量劫中住此三昧,亦入亦起,亦成就世界,亦調伏眾生,亦遍了法界,亦普知三世,亦演說諸法,亦現大神通,種種方便無著無礙;以於法界得自在故,善分別眼,善分別耳,善分別鼻,善分別舌,善分別身,善分別意,如是種種差別不同,悉善分別盡其邊際。菩薩如是善知見已,能生起十千億陀羅尼法光明,成就十千億清淨行,獲得十千億諸根,圓滿十千億神通,能入十千億三昧,成就十千億神力,長養十千億諸力,圓滿十千億深心,運動十千億力持,示現十千億神變,具足十千億菩薩無礙,圓滿十千億菩薩助道,積集十千億菩薩藏,照明十千億菩薩方便,演說十千億諸義,成就十千億諸願,出生十千億迴向,淨治十千億菩薩正位,明瞭十千億法門,開示十千億演說,修治十千億菩薩清淨。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有無數功德、無量功德、無邊功德、無等功德、不可數功德、不可稱功德、不可思功德、不可量功德、不可說功德、無盡功德。佛子!此菩薩於如是功德,皆已辦具,皆已積集,皆已莊嚴,皆已清淨,皆已瑩徹,皆已攝受,皆能出生,皆可稱嘆,皆得堅固,皆已成就。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為東方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名號諸佛之所攝受,一一名號復有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佛,各各差別;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諸佛悉現其前,為現諸佛清淨剎,為說諸佛無量身,為說諸佛難思眼,為說諸佛無量耳,為說諸佛清淨鼻,為說諸佛清淨舌,為說諸佛無住心,為說如來無上神通,令修如來無上菩提,令得如來清淨音聲,開示如來不退法輪,顯示如來無邊眾會,令入如來無邊祕密,讚歎如來一切善根,令入如來平等之法,宣說如來三世種性,示現如來無量色相,闡揚如來護念之法,演暢如來微妙法音,辨明一切諸佛世界,宣揚一切諸佛三昧,示現諸佛眾會次第,護持諸佛不思議法,說一切法猶如幻化,明諸法性無有動轉,開示一切無上法輪,讚美如來無量功德,令入一切諸三昧雲,令知其心如幻如化、無邊無盡。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界自在三昧時,彼十方各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名號如來,一一名中各有十千阿僧祇佛剎微塵數佛同時護念,令此菩薩得無邊身;令此菩薩得無礙心;令此菩薩於一切法得無忘念;令此菩薩於一切法得決定慧;令此菩薩轉更聰敏,於一切法皆能領受;令此菩薩於一切法悉能明瞭;令此菩薩諸根勐利,於神通法悉得善巧;令此菩薩境界無礙,周行法界恆不休息;令此菩薩得無礙智,畢竟清淨;令此菩薩以神通力,一切世界示現成佛。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得十種海。何者為十?所謂:得諸佛海,咸覩見故;得眾生海,悉調伏故;得諸法海,能以智慧悉了知故;得諸剎海,以無性無作神通皆往詣故;得功德海,一切修行悉圓滿故;得神通海,能廣示現令開悟故;得諸根海,種種不同悉善知故;得諸心海,知一切眾生種種差別無量心故;得諸行海,能以願力悉圓滿故;得諸願海,悉使成就,永清淨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十種海已,復得十種殊勝。何等為十?一者於一切眾生中最為第一,二者於一切諸天中最為殊特,三者於一切梵王中最極自在,四者於諸世間無所染著,五者一切世間無能映蔽,六者一切諸魔不能惑亂,七者普入諸趣無所罣礙,八者處處受生知不堅固,九者一切佛法皆得自在,十者一切神通悉能示現。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十種殊勝已,復得十種力,於眾生界修習諸行。何等為十?一謂勇健力,調伏世間故;二謂精進力,恆不退轉故,三謂無著力,離諸垢染故;四謂寂靜力,於一切法無諍論故;五謂逆順力,於一切法心自在故;六謂法性力,於諸義中得自在故;七謂無礙力,智慧廣大故;八謂無畏力,能說諸法故;九謂辯才力,能持諸法故;十謂開示力,智慧無邊故。佛子!此十種力是廣大力、最勝力、無能摧伏力、無量力、善集力、不動力、堅固力、智慧力、成就力、勝定力、清淨力、極清淨力、法身力、法光明力、法燈力、法門力、無能壞力、極勇勐力、大丈夫力、善丈夫修習力、成正覺力、過去積集善根力、安住無量善根力、住如來力力、心思惟力、增長菩薩歡喜力、出生菩薩淨信力、增長菩薩勇勐力、菩提心所生力、菩薩清淨深心力、菩薩殊勝深心力、菩薩善根熏習力、究竟諸法力、無障礙身力、入方便善巧法門力、清淨妙法力、安住大勢一切世間不能傾動力、一切眾生無能映蔽力。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無量功德法,能生,能成就,能圓滿,能照明,能具足,能遍具足,能廣大,能堅固,能增長,能淨治,能遍淨治。此菩薩功德邊際、智慧邊際、修行邊際、法門邊際、自在邊際、苦行邊際、成就邊際、清淨邊際、出離邊際、法自在邊際、無能說者。此菩薩所獲得、所成就、所趣入、所現前、所有境界、所有觀察、所有證入、所有清淨、所有了知、所有建立一切法門,於不可說劫無能說盡。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能了知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三昧。彼一一三昧,所有境界無量廣大,於境界中若入、若起、若住,所有相狀,所有示現,所有行處,所有等流,所有自性,所有除滅,所有出離,如是一切靡不明見。佛子!譬如無熱惱大龍王宮流出四河,無濁無雜,無有垢穢,光色清淨猶如虛空。其池四面各有一口,一一口中流出一河,於象口中出恆伽河,師子口中出私陀河,於牛口中出信度河,於馬口中出縛芻河。其四大河流出之時,恆伽河口流出銀沙,私陀河口流出金剛沙,信度河口流出金沙,縛芻河口流出瑠璃沙;恆伽河口作白銀色,私陀河口作金剛色,信度河口作黃金色,縛芻河口作瑠璃色,一一河口廣一由旬。其四大河既流出已,各共圍遶大池七匝,隨其方面四向分流,澒湧奔馳入於大海。其河旋遶,一一之間有天寶所成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奇香發越,妙色清淨;種種華葉,種種台蘂,悉是眾寶,自然映徹,咸放光明,互相照現。其無熱池周圍廣大五十由旬,眾寶妙沙遍佈其底,種種摩尼以為嚴飾,無量妙寶莊嚴其岸,栴檀妙香普散其中,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及餘寶華皆悉遍滿,微風吹動,香氣遠徹,華林寶樹周匝圍遶。日光出時,普皆照明池河內外一切眾物,接影連輝成光明網。如是眾物,若遠、若近,若高、若下,若廣、若狹,若麁、若細,乃至極小一沙一塵,悉是妙寶,光明鑒徹,靡不於中日輪影現,亦復展轉更相現影;如是眾影不增不減、非合非散,皆如本質而得明見。佛子!如無熱大池,於四口中流出四河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從四辯才,流出諸行,究竟入於一切智海。如恆伽大河,從銀色象口流出銀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義辯才,說一切如來所說一切義門,出生一切清淨白法,究竟入於無礙智海。如私陀大河,從金剛色師子口流出金剛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法辯才,為一切眾生說佛金剛句,引出金剛智,究竟入於無礙智海。如信度大河,從金色牛口流出金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訓辭辯,說隨順世間緣起方便,開悟眾生,令皆歡喜,調伏成熟,究竟入於緣起方便海。如縛芻大河,於瑠璃色馬口流出瑠璃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無盡辯,雨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法,令其聞者皆得潤洽,究竟入於諸佛法海。如四大河,隨順圍遶無熱池已四方入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隨順身業、隨順語業、隨順意業,成就智為前導身業、智為前導語業、智為前導意業,四方流注,究竟入於一切智海。佛子!何者名為菩薩四方?佛子!所謂:見一切佛而得開悟,聞一切法受持不忘,圓滿一切波羅蜜行,大悲說法滿足眾生。如四大河圍遶大池,於其中間,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皆悉遍滿;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菩提心中間,不捨眾生,說法調伏,悉令圓滿無量三昧,見佛國土莊嚴清淨。如無熱大池,寶樹圍遶;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現佛國土莊嚴圍遶,令諸眾生趣向菩提。如無熱大池,其中縱廣五十由旬,清淨無濁;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菩提之心其量無邊,善根充滿,清淨無濁。如無熱大池,以無量寶莊嚴其岸,散栴檀香遍滿其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百千億十種智寶嚴菩提心大願之岸,普散一切眾善妙香。如無熱大池,底布金沙,種種摩尼間錯莊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微妙智慧週遍觀察,不可思議菩薩解脫種種法寶間錯莊嚴,得一切法無礙光明,住於一切諸佛所住,入於一切甚深方便。如阿那婆達多龍王,永離龍中所有熱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永離一切世間憂惱,雖現受生而無染著。如四大河,潤澤一切閻浮提地,既潤澤已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四智河潤澤天、人、沙門、婆羅門,令其普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慧大海,以十種力而為莊嚴。何者為四?一者願智河,救護調伏一切眾生常不休息;二者波羅蜜智河,修菩提行饒益眾生,去、來、今世相續無盡,究竟入於諸佛智海;三者菩薩三昧智河,無數三昧以為莊嚴,見一切佛,入諸佛海;四者大悲智河,大慈自在普救眾生,方便攝取無有休息,修行祕密功德之門,究竟入於十力大海。如四大河,從無熱池既流出已,究竟無盡,入於大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大願力修菩薩行,自在知見無有窮盡,究竟入於一切智海。如四大河,入於大海,無能為礙令不入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勤修習普賢行願,成就一切智慧光明,住於一切佛菩提法,入如來智無有障礙。如四大河,奔流入海,經於累劫亦無疲厭;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普賢行願,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入如來海不生疲厭。佛子!如日光出時,無熱池中金沙、銀沙、金剛沙、瑠璃沙及餘一切種種寶物,皆有日影於中顯現;其金沙等一切寶物,亦各展轉而現其影,互相鑒徹,無所妨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此三昧,於自身一一毛孔中,悉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亦見彼佛所有國土道場眾會一一佛所聽法、受持、信解、供養,各經不可說不可說億那由他劫而不想念時節長短,其諸眾會亦無迫隘。何以故?以微妙心,入無邊法界故,入無等差別業果故,入不思議三昧境界故,入不思議思惟境界故,入一切佛自在境界故,得一切佛所護念故,得一切佛大神變故,得諸如來難得難知十種力故,入普賢菩薩行圓滿境界故,得一切佛無勞倦神通力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雖能於定一念入出,而亦不廢長時在定,亦無所著;雖於境界無所依住,而亦不捨一切所緣;雖善入剎那際,而為利益一切眾生,現佛神通無有厭足;雖等入法界,而不得其邊;雖無所住、無有處所,而恆趣入一切智道,以變化力普入無量眾生眾中,具足莊嚴一切世界;雖離世間顛倒分別,超過一切分別之地,亦不捨於種種諸相;雖能具足方便善巧,而究竟清淨;雖不分別菩薩諸地,而皆已善入。佛子!譬如虛空,雖能容受一切諸物,而離有無。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普入一切世間,而離世間想;雖勤度一切眾生,而離眾生想;雖深知一切法,而離諸法想;雖樂見一切佛,而離諸佛想;雖善入種種三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無所染著;雖以無邊辯才演無盡法句,而心恆住離文字法;雖樂觀察無言說法,而恆示現清淨音聲;雖住一切離言法際,而恆示現種種色相;雖教化眾生,而知一切法畢竟性空;雖勤修大悲度脫眾生,而知眾生界無盡無散;雖了達法界常住不變,而以三輪調伏眾生恆不休息;雖常安住如來所住,而智慧清淨,心無怖畏,分別演說種種諸法,轉於法輪常不休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法界自在大三昧善巧智。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二

 

上篇: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下篇:佛說兜沙經

0:00 / 0:00
《華嚴經》慧平法師01
《華嚴經》慧平法師02
《華嚴經》慧平法師03
《華嚴經》慧平法師04
《華嚴經》慧平法師05
《華嚴經》慧平法師06
《華嚴經》慧平法師07
《華嚴經》慧平法師08
《華嚴經》慧平法師09
《華嚴經》慧平法師10
《華嚴經》慧平法師11
《華嚴經》慧平法師12
《華嚴經》慧平法師13
《華嚴經》慧平法師14
《華嚴經》慧平法師15
《華嚴經》慧平法師16
《華嚴經》慧平法師17
《華嚴經》慧平法師18
《華嚴經》慧平法師19
《華嚴經》慧平法師20
《華嚴經》慧平法師21
《華嚴經》慧平法師22
《華嚴經》慧平法師23
《華嚴經》慧平法師24
《華嚴經》慧平法師25
《華嚴經》慧平法師26
《華嚴經》慧平法師27
《華嚴經》慧平法師28
《華嚴經》慧平法師29
《華嚴經》慧平法師30
《華嚴經》慧平法師31
《華嚴經》慧平法師32
《華嚴經》慧平法師33
《華嚴經》慧平法師34
《華嚴經》慧平法師35
《華嚴經》慧平法師36
《華嚴經》慧平法師37
《華嚴經》慧平法師38
《華嚴經》慧平法師39
《華嚴經》慧平法師40
《華嚴經》慧平法師41
《華嚴經》慧平法師42
《華嚴經》慧平法師43
《華嚴經》慧平法師44
《華嚴經》慧平法師45
《華嚴經》慧平法師46
《華嚴經》慧平法師47
《華嚴經》慧平法師48
《華嚴經》慧平法師49
《華嚴經》慧平法師50
《華嚴經》慧平法師51
《華嚴經》慧平法師52
《華嚴經》慧平法師53
《華嚴經》慧平法師54
《華嚴經》慧平法師55
《華嚴經》慧平法師56
《華嚴經》慧平法師57
《華嚴經》慧平法師58
《華嚴經》慧平法師59
《華嚴經》慧平法師60
《華嚴經》慧平法師61
《華嚴經》慧平法師62
《華嚴經》慧平法師63
《華嚴經》慧平法師64
《華嚴經》慧平法師65
《華嚴經》慧平法師66
《華嚴經》慧平法師67
《華嚴經》慧平法師68
《華嚴經》慧平法師69
《華嚴經》慧平法師70
《華嚴經》慧平法師71
《華嚴經》慧平法師72
《華嚴經》慧平法師73
《華嚴經》慧平法師74
《華嚴經》慧平法師75
《華嚴經》慧平法師76
《華嚴經》慧平法師77
《華嚴經》慧平法師78
《華嚴經》慧平法師79
《華嚴經》慧平法師80
《華嚴經》慧平法師81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華嚴普賢行願懺1
華嚴普賢行願懺2
天寧寺-華嚴經_起梵腔
天寧寺-華嚴經_寶鼎讚疏文
天寧寺-華嚴經_舉讚
華嚴發願文
華嚴經淨行品(旃檀居士)
華嚴經第0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0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1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2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3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4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5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6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1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2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3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4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5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6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7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8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79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0卷(印能法師)
華嚴經第81卷(印能法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華嚴部目錄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華嚴經善財童子參觀自在菩薩章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

佛說十地經

佛說十地經卷第一 大唐國僧法界從中印度持此梵本請於...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

摩訶摩耶經

摩訶摩耶經卷上(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簫齊沙門釋...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序 予遊方時。所至盡誠。諮扣尊宿五宗綱要。...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

【佛教詞典】三品沙彌

(名數)一、七歲至十三,名驅烏沙彌。律,小兒出家,...

【佛教詞典】所見所聞所覺所知

【所見所聞所覺所知】 p0744   俱舍論十六卷十五頁雲...

主人在何處

雪岩祖欽問弟子高峰原妙:日間浩浩時你做得了自己主人...

學佛不要落在感應玄妙上

經常有人問一學佛如何如何,是什麼原因?最多的算是一...

強盜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禪師正誦經時,一個強盜破門而入,手持...

【佛學漫畫】地底的生命

地底的生命...

看看這些話你也許會改變很多

一、 不要評價別人的容貌,因為他不靠你吃飯。 不要評...

正知因果才能獲得大吉祥

有種子為因,就會有果報,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應...

坎坷命運如何才能得到改變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人都想平平安安...

安太歲、點光明燈在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問: 您怎麼看安太歲、點光明燈這類民俗?在這個科學...

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三千年了,進入末法...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個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5人小組的比...

從凡夫轉變為聖人

五停心觀中的因緣觀,即觀察一切法皆因緣生、因緣滅。...

為什麼惡人不得惡報

問: 佛家強調因果報應,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看到的...

【視頻】《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龍泉寺早課

龍泉寺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