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 卷第三
龍王偈緣 第二十六
佛陀住在王舍城,(有一次)提婆達多來到佛陀住處,惡口罵(佛)。阿難聽到後極為氣憤,(於是)驅趕提婆達多離開,(並)對他說:「你要是再來(的話),我會讓你受受大苦惱!」
(其他)比丘們看到這種情況後,就對佛說:「稀有難逢的世尊啊!如來(您)總是對提婆達多慈心憐憫,然而提婆達多(卻)總是對您懷著恶心。阿難(看見提婆達多這樣子,)心生瞋恚,立即(把他)趕了出去。」
世尊說:「不但現在(是這樣),在過去世時也曾經是這個樣子的。過去在迦尸國,那時有龍王兄弟倆,一位叫大達,另一位叫優婆大達。(他們倆)總是降下應時的好雨,讓它們(所在的)國內,(花)草樹木生長(茂盛),五穀成熟,牲畜飲水(充足),都長得肥壯,牛羊繁衍生息。那時候迦尸國王宰殺很多牛羊,到龍王的居所祭祀。龍王就現身對迦尸國王說:‘我既然不吃(這些牛羊),你何必殺生來祭祀我呢?’(這樣)說了幾次,(迦尸國王仍舊)不改,(於是)龍王兄弟就相伴著避開這個地方。
「(他們)移居到一個叫屯度脾的小龍居住的地方。(但那)屯度脾龍整日整夜的憤怒、惡口斥罵(兩位龍王)。大達就對他說:‘你不要瞋恚,(我們)近來(就會)回去的。’優婆大達極其憤怒的對他說:‘你這麼條小龍,常吃蛤蟆(罷了),要是我吐一口氣,吹(向)你的(這些)親屬,能讓(他們)全部消滅!’大達告訴弟弟優婆大達說:‘不要憤怒,我們現在應當回到原來的地方,迦尸王國(人們)非常仰慕我們。’
「迦尸國王(也)這樣說:‘如果兩位龍王能夠回來,(我會)隨他們的需要,用乳酪祭祀,不再殺生了。’龍王(兩兄弟)聽到後,就回到了原來的地方。當時,大達(龍王)就說出了這篇(讓智者讚歎的)偈言:
(請大家)一起和合,至心聽聞,
最極高明的幾種淨心法要,所述說的事是菩薩(從前)的因緣,
現今的佛陀顯現出往昔的偈頌。
天中天、(正)遍知、如來在世(的時候),不少比丘,(你說我,我說你)口出惡言相互非議譭謗,大悲(佛陀)見聞了這樣(的情形),(就)把這些比丘召集在一起,作了這樣的開示:
「眾位比丘(都)依止我(而)出家,違背佛法的事情(就)不應該做了。(現在)你們個個口出粗語,互相誹謗,(這是)自己傷害(自己)。你們(難道)沒有聽說過,要求(無上)菩提,(需要)修習慈心、忍辱(及一切)難行苦行。你們要想遵照佛陀教法(修行),(就)應當奉行六和敬。智者善於聽聞學習佛道,(他們)為了要利益、安樂眾生,對於一切(有情都)不去惱恨傷害。修行(者)如果聽聞(到這些教法)應該遠離惡行過失,出家人之間起忿怒爭執,就像冰水中生出火(那樣地不應該)。(你們)如果想要依從出家的法則,(就)應該斷掉瞋恚爭執,合乎正道而行。
我在過去世作龍王(的時候),兄弟二人住在一起,第一位哥哥名叫大達,另一位名叫優婆大達,(兩條龍)都不殺生,持戒清淨。(他們)具有大威德,厭惡龍身,經常來(人間)善道,尋求做人(的機會)。如果看見戒行清淨並且博識多聞的沙門(或者)婆羅門,(倆龍)就會變化(為人的)樣子來供養,常常親近(他們)。(並且每個月的)八日、十四日和十五日,(都會)受持八戒並約束自己的心念。
(一次,他們)捨去自己的住所到了別處。(那裡)有一條龍叫做屯度脾,看見這兩龍威德廣大,知道自己比不上,心生嫉妒瞋恚,經常口出惡言斥罵。(屯度脾)鼓著下巴、撅起嘴巴、口中喘著粗氣,瞋怒心熾盛使身體都脹大了,(他口)出惡言譭謗(二龍)說:「(你們)迷亂人心、(善於)諂媚、使詐,現在(還來)侵犯逼迫(我)。」
聽見這條下賤惡龍的咒罵,優婆大達(心裡)瞋恚極了,請求他的哥哥大達道:「(屯度脾)用這樣惡劣言辭譭謗,(這條)住在水邊常吃蛤蟆(的小龍),這樣的賤物竟敢辱罵(我們)!(他)若在水裡就會惱害水中生靈,若在陸地上就會惱害人。聽聞(如此的)惡言,想忍(卻)實在難以承受,今天應該消滅了他(和他的)眷屬,(把這裡)一切都毀了,(再)回(到我們)原來的住處。」(有)大(威)力的龍王聽見弟弟的話語,便說了一個(讓)智者(們)稱讚的妙偈:
如果在(一個)只住一夜的地方,(哪怕只是)稍微得到一點點的供給(而得以)安然睡眠,(就)不應該對那個地方產生惡念,知恩報恩是聖賢所稱讚的。如果在樹下休息,少少(得到)一些蔭涼,(也)不要毀壞它的枝叶和花果。如果對於親近厚待你的人做出些許的惡事,這個人終究不會得到快樂。一餐飯食的恩惠,(如果)報以惡行,(這)是不懂恩德而造惡之人。(不知恩報恩的人)不僅善果不生,(而且已生的善果)還會消滅。比如樹林著火被燒成(光禿禿的)焦樹樁,後來還會再長(出新的枝葉,漸漸)又如原來一樣,(但是)背棄恩德的人則會善果不生。
如果用百種供物來養惡人,(這個惡人)終究不會感念(你的)恩德,反而以惡相報。比如仙人,(有一頭)大象依附他住在一起,它生下了小象(後)便死了。(小象由)仙人來養育,其長大後亂跑,殺了仙人,把樹木和房屋都踩壞了。惡人背棄恩德也是這樣的,他們的心意輕狂躁動,無有暫時停歇,就好像在湍急迴旋的水流中有樹那樣。(對背棄恩德的惡人,)不去親近友善,不來往,(這樣就不會受惡人影響,)如同(乾淨的)白布被染料染上顏色(就很難恢復淨潔)。
如果要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應該加以善行,而不應該以惡行來傷害,有智慧的人都是用慈心回報怨恨。(比如)擔負天地及(高)山大海,這擔子也是輕的,背棄恩德(的負擔比這)更重。用平等心、慈心(對待)一切眾生,這是第一殊勝的快樂。好比安穩地渡過河邊的渡口,慈心、平等心(帶來的)兩種快樂也是這樣的。不傷害親友是快樂的,滅除抬高自己、傲視他人的心也是快樂的。
內在沒有德行外現驕橫放逸,實際上沒有智慧(反而)生起憍慢,喜歡與人極力爭論、親近惡友,(這樣會使)名譽受到損害而得到壞名聲。
(面對)孤兒弱小、老人和病人,(那些)剛剛失去財富地位權勢的人、瘦弱低下的人、貧窮的人、失去王位的國君、隻身一人、命運困苦的人、無所依靠的人,對以上種種困苦危難的人,不生憐憫之心不能叫做仁德之人。
如果到了其他的國家,沒有親屬(幫助),被眾人惡罵,忍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能夠遮止種種惡行,能夠平息諍鬥。寧可住在別國無人認識,也不在自己的國家被眾人輕視。如果能夠在外國得到恭敬,(人們)都來親附你,沒有嗔恨諍鬥,(這樣於他國也)就是已國,(來親附的不識之人也)就是自己的親眷屬。
世間富貴、歡樂(的人)很少,衰滅、苦惱的大眾(卻)很多,如果看見(先前親近自己的)眾生皆退散,這不是由自己控制的,(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怨敵的力量強大,自己弱小,親友很少(也)沒有可依靠的人,自己明察就是這樣,(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不合正法之人貪求且慳吝,不信(三寶)、無慚愧心也不接受(別人)教言,面對他們的惡劣方面,(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瞋恚心極重並且殘害(生命)的惡人,喜歡強加痛苦和毒害給眾生,在這樣的人邊,(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不信(三寶的人),粗暴、凶狠(的人),喜歡自高自大(的人),遇到背叛(的人)、諂媚詐偽、迷亂人心以及詐騙(的人),對這樣的人(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破壞戒行,行為兇惡,沒有禪定、忍辱,總是作不合正法(的行為),不信(佛法)不修行,面對如此之人(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妄語、不知慚愧、喜歡兩舌(的人),邪見、惡口或綺語(的人),貢高我慢、深著我執(的人),極大慳貪、心懷嫉妒(的人),面對以上這些人時(不生煩惱,自己體會)默然(禪定)之樂。
如果在別處,沒人認識自己,也沒有辨別種姓的做法,(無人知道自己來自低下的種姓,也)不應該生貢高我慢的心理。
到了別國地界停留暫住,衣食仰靠別人(供給而)不能自在,如果被毀罵都應該忍辱;寄居在別的地方,仰賴衣服食物,或者為了奠定事業基礎、得到快樂,也應像上面那樣生起忍辱心;如果住在別人的國界裡仰賴衣食,甚至於出身卑賤、地位低下的來侮辱自己,(這些都)是智者們應該忍受的。在其他國界居住,和惡知識、壞朋友、愚頑、宵小(及)出身卑賤地位低下的人同處,有智慧的人(就會把)自己隱藏起來,就好像把火覆蓋保護起來那樣。
就像烈風吹著熊熊大火,火苗接觸到森林、田野一切都會焚燒掉,瞋恚也像是(勁風鼓吹的)大火,不僅灼燒自己也灼燒他人,這是非常惡劣的傷害。有智慧的人(會)除去瞋怒貪慾之心,如果修習慈心、平等心瞋怒就會漸漸熄滅。
自己未曾與(某個人)同住(充分了解他)就輕易去親近友善,(這樣)會經常接近惡人,實在是愚癡的人;(或者,自己已經親近的人),沒有觀察到他有什麼過錯就輕易捨棄(他),作如上(兩種)事的人(都)不是智者。
如果沒有愚癡、卑下(之輩),智慧就不能夠彰顯,就好像鳥斷了翅膀不能飛翔,智者(若)沒有愚癡者,(道理)也是那樣啊!很多愚癡、見識短淺以及沒有智慧的人,不能覺悟到智慧的力量,(正)因為這樣,博識多聞的賢哲們,能得以(在眾人中)快樂安住。
智者得到利益心不高昂,失去利益心也不低沉,(心始終很平靜,)沒有愚癡。自己所理解的義理符合真實地宣說,一切所言都是為了遮止惡行,(或讓他人得到)安樂利益的緣故而宣講、辯析,說這類法語(首先就是)為了讓(他們)必定明白(什麼應做,什麼應止)。
智者聽到什麼事不會倉促行動,而是思考籌量並檢驗其實際情況,明白了其中的義理之後才去做,這才是自利利他(的行為)。
智者自始至終都不會為自己的身命,去造作惡業,做不合正理的事情,也不會因為受苦或享樂而違背正法;(智者)自始至終(更加)不會為了自己(的私利)捨棄正行。
智者不慳貪、沒有嫉妒、瞋恚,也不兇惡、愚癡,當危險災難來臨的時候不恐怖,始終不會為了利益讒害構陷別人;(他們)既不威猛,也不怯弱,又不下劣,而是處於中道,這些方面都是智者的表相。
如果太威猛就會被人厭惡,如果太懦弱就會被別人輕視,去掉兩個極端,處於中道行事。
有的時候默不作聲像啞巴一樣,有的時候說話像王者一樣有力量;有的時候表現出像冬雪一樣寒冷(無情),有的時候又(表現得)像燃燒的大火一樣熱情;有時候像須彌山一樣(形象)高大,有的時候又像臥地的小草一樣謙卑;有的時候顯現得像國王一樣(喧鬧、人群簇擁),有時又(清靜)寂滅就像(已經獲得)解脫;有的時候能忍受飢渴的痛苦,有的時候能忍受各種痛苦之事,坦然於各種有漏樂事。(智者)視財寶如糞土,能夠自在地調服種種憤怒。有的時候宴飲隨心所欲伎樂歌舞,有的時候(表現得)又像鹿一樣驚恐害怕,有的時候威猛得像虎狼一樣。
(智者能恰當地表現,因為他能)觀察是時機(或)不是時機,(自他雙方)有力(還是)無力,(也)能夠觀察(出是)富貴(強盛)還是在衰微消亡。
忍受(他人)不能忍耐的才是真忍,忍受應該忍受的只是普通的忍,對於羸弱的人(對自己的冒犯)也應該忍,(自己)富貴強盛(時也應該)常常謙下忍讓,忍受不可忍受(的事情)才是(真)忍。
面對怨恨的人(自己)不生怨恨,在有嗔心的人群裡常常(保持)心地清淨,看見別人作惡自己不(去)做。
忍耐勝過自己的人叫做恐怖忍;忍耐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因為)害怕(引起)斗諍(,這叫忍諍忍);忍耐不如自己的人叫做盛忍(,也叫上忍)。
愚人不會忍受惡罵誹謗,就好像眼裡進了兩塊石頭一樣;(可是)智者能夠忍受惡罵(和)很重的誹謗,(就像)鮮花灑向大象。
對於惡罵和很重的誹謗,聰明智慧之人,通過慧眼(觀照空性而)能夠忍耐,就好像雨水落在大石頭上,石頭不會有損傷、不會消滅。
(面對)惡言善語和苦事樂事,智慧之人都能忍受,就像石頭(承受雨點的擊打一樣)。如果以實際的事情來辱罵,(因為)此人說的是實話,也沒有什麼好嗔恨的;如果以虛假的事來辱罵,虛事、罵辱都是不真實的,就像發瘋後的胡說罷了。智者領悟了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不管是真事來罵,還是假事來罵)都不會嗔恨。
若是為了財寶和各種利益,(應該)忍受各種苦樂之事和惡罵誹謗。如果能夠不為了財寶、利益,(那麼)即使得到百千各種珍寶,還是應該速速遠離惡人。
(如同)樹枝被砍過,就不應該去攀爬(以免枝斷人墮),已經失去人心之人(也)不可親近(以免受其牽連,隨其墮落),就走不同的道路遠遠地避開吧,(畢竟)世間(還)有很多可以親近友愛的人。
(如果一個人對待別人)先是尊敬而後怠慢最後輕賤毀罵,(對這樣的人)也不要恭敬和讚歎,智者(應)趕快遠離(如此)愚人,就像白鶴輕輕的飛去。
(愚人)喜歡斗諍,心懷諂媚、邪曲,喜歡觀察別人的過失,造作兩舌、妄語、惡口、綺語,輕賤毀辱其他眾生,更出惡言傷人心髓,不知善護身口意業,智者(要)遠離(這樣的愚惡者)到他方去。
心懷嫉妒的惡人沒有善心,看見別人(得到)利益、安樂和名譽聲望,心中生起(嫉妒)熱惱很大痛苦。(外現)言語賢善溫和,內心(卻)極壞,只有智者能(觀察到真實情況而)遠離到別處去。
(若遇到的)人為貪圖(名聞)利養,(故意)顯現不真實的功德,想讓別人知道;(或者)諂媚邪曲地索取,而不知慚愧;(或者)內心和外在行為都不清淨,智者快快遠離(這些人)到別處去吧。
如果一個人沒有恭敬謹慎的心,(心中)抬高自己、傲視他人,沒有(一點佛陀的)教法,(這樣的人)自稱智者,其實卻是個愚癡的人,有智慧的人(快快)遠離到別的地方去吧。
在一個地方得到了飲食和臥具,還有衣服被褥,靠著這些得到一條活路,就應當保護(他)、憶念他的恩德,(其恩就)好比慈母救護自己唯一的孩子。
(十二因緣中的)「愛」①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應當先斷除貪愛、遠離瞋恚,(這兩者)都能夠將人引入惡趣,高傲自負及輕視他人也應該捨去。
富有(及)地位尊貴(時來)親近友愛,(而當)貧窮卑賤時(就)離開(的人),這類朋友應當馬上遠離啊!
如果為了一個家庭,可以捨棄一個人;為了一個村莊,可以捨棄一個家庭;為了一個國家,可以捨棄一個村莊;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捨棄(整個)天下;為了正法可以捨棄自己的身命;為了一個手指可以捨棄現有的錢財;為了性命可以捨棄四肢;為了正法可以捨棄一切!
正法像傘蓋能夠遮雨一樣,修行正法的人會得到正法的保護,因為修行正法的力量可以斷除墮入惡趣,就好像春(夏)盛熱時(有樹蔭等)而得到清涼,修行正法的人也是這樣的。
他們和諸聖賢、智者志向相同,不因為多得了財富利益而高興,也不因為失去了貴重的寶物而憂愁,不會常常勤苦地乞討、化緣,這樣的人被稱作堅強的大丈夫。
施與別人財寶感到特別歡喜,快速遠離世間的罪惡,(大海因其低深而廣納百川,成就寬廣無邊;自己謙卑,成就深廣的胸懷。)安置已身深於大海,這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強健有力的「勝丈夫」。
如果能夠(深)解義理,巧妙地處理各種事情,為人隨和,(與他)共住(在一起很)快樂,人們都讚歎說這樣的人是「善丈夫」。
「優婆大達聽了以後說:‘現在我對兄長您更加的信任尊敬了,即便我遭遇到了極其苦惱困厄的事情,也不再做種種惡事了。無論個人的死活,財產的得失,我都不會造惡,兄長現在應當知道我會奉行:
寧願嚴持戒律而(捨生)取死 ,也不因犯戒而(苟且)取生。有什麼理由值得為一期(短暫的)生命,而可以放逸自己作惡事呢?!(造作惡業會讓自己多生累劫受三惡道的大苦報。)
生死之中決不放逸,我(過去)於生死(輪迴)中做了(種種)不善行,遇到了惡友做了許多非法的事,(有幸)得遇善友可以斷除(惡行)。’ 」
佛陀以宿命通的智慧了義宣說,告訴比丘們這些偈言。
「當時的大達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優婆大達就是(現在的)阿難,應當知道當時的屯度脾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比丘應當知道做這樣的正學,這是彙集一切法要的總的概說;應當廣泛地遵循(這些道理)而行動,眾位比丘(也)應當恭敬地修行這樣的法。」
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第二十七
佛在王舍城時,告誡提婆達多說:「你不要對如來起禍害之心,(這樣是)自取損失,(會)遭到不祥的事,自己承受它帶來的苦。」比丘們說:「(非常)稀有,世尊!提婆達多對於如來(您),經常生起恶心,世尊(您卻)長久,慈心憐憫,柔和地與他談話。」
佛說:「不但是今天(這樣),在過去的時候,迦尸國的波羅柰城,有一個大龍王,名字叫瞻卜。他總是在適當的時候下雨,使莊稼得以成熟。(每月的)十四、十五兩天,他變化成人的樣子,受持五戒,並且佈施(財物),聽聞佛法。
「當時從南天竺國來了個咒師,豎起箭持誦咒語,取走瞻卜龍王。當時天神告訴迦尸國王說:‘有個咒師把瞻卜龍王帶走了。’迦尸國王立即派出軍隊追趕咒師。那個婆羅門就又念咒,使得國王的軍隊不能動了。迦尸國王拿出很多錢財(給咒師),贖回了龍王。
「婆羅門咒師第二次又來用咒要(劫)取龍王,龍王的眷屬們(見狀)便興雲降雨,雷電霹靂(大作),想殺了婆羅門。龍王慈心對眾龍說:‘不要害他性命,好好地勸慰他讓他明白事理,放他回去。’咒師第三次來的時候,眾龍等想即刻殺了他,龍王就遮擋保護咒師,不讓(眷屬)殺了他,立即放他回去。當時的龍王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咒師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我作龍王的時候尚且能發慈心,多次救濟他,何況今天,怎會不慈心(對他)。」
共命鳥緣 第二十八
佛在王舍城時,比丘們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是如來(您)的(堂)弟,為什麼總是怨恨您,加害於您?」
佛說:「不只是今天(這樣),過去在雪山中,有一隻鳥,叫做共命,它有一個身體兩個頭。一頭常常吃美味的果子,想要讓身體得到安好。另一個頭便(因此)生起嫉妒心,就說:‘他為什麼常常吃到好美味的果子,我(卻)沒有得到過!’於是就取有毒的果子吃了,使得兩個頭都死了。要知道那時吃美味果子的就是我,而吃毒果子的就是提婆達多。那時(提婆達多)和我共同擁有一個身體,還生恶心,今生他作我的(堂)弟,也還是這樣。」
白鵝王緣 第二十九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推岩石壓佛,(另一次)驅使護財醉象想要踩死世尊,(因而)他的惡名四處流傳。提婆達多在眾人面前時向佛懺悔,親吻如來的腳;沒眾人的時候,他卻在比丘中惡言罵佛。人們都說,提婆達多向佛懺悔,內心非常和順,沒有理由得到這樣的惡名流傳。比丘們說:「稀有(難逢)的世尊,提婆達多(為人)非常諂媚虛偽,在眾人面前,和順對佛,在隱蔽之處,卻恶心罵您。」
佛說:「不但是今天,在過去時,有個蓮華池,池裡有許多水鳥居住。當時有個鸛雀,在水池裡緩慢地抬腳行走,眾鳥都說:‘這隻鳥行走的姿勢真好看,儀容舉止安詳肅穆,不打擾水中生靈。’這時有只白鵝說了一個偈語:
‘抬起腳來緩慢地行走,說話聲音溫柔動聽,
在世間欺騙迷惑,誰不知道是諂媚詭詐(的行為)?’
「鸛雀說:‘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來(我們)一起親近友善。’白鵝回答說:‘我知道你諂媚詭詐,終究不會和你親近友善。’要知道那時,鵝王就是現在的我,那時的鸛雀,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大龜緣 第三十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的心中常常懷有惡念,想加害世尊。於是就僱傭了五百個擅於射箭的婆羅門,讓他們拿著弓箭,前往世尊的住處,拉弓(放箭),射向佛陀,射出去的箭都變成了黃蓮花、白蓮花、紅蓮花和青蓮花。這五百個婆羅門看見這樣不可思議的變化,都非常害怕,立即丟下弓箭,向佛頂禮懺悔,坐在一邊。佛陀為(他們)說法,都證得了須陀洹果。(五百婆羅門)又對世尊說:「希望接受我們(跟隨您)出家學道。」世尊說:「善來比丘。」然後,(他們的)頭髮和鬍鬚都自然脫落,身上自然穿上了法衣。(這時,)世尊再次為(他們)說法,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比丘們對世尊說:「世尊的神力真是稀有,提婆達多常常想要加害於佛陀(您),然而佛陀卻總是生起大慈(心)。」
佛陀說:「不但是今天,在過去時,波羅柰國有一個商人,叫做不識恩,他和五百個商人一起到海中采寶物,得到寶物後返程,行至一個迴曲的深水處,遇到了水中羅剎抓住他們的船,不能前行。眾商人等,都非常害怕,一起大聲喊著:‘天神、地神、日月等眾神,你們誰能慈悲救護,濟度我們的危難呀!’(這時候,)有一隻大烏龜,龜背有一里大,心裡生起了仁慈憐憫,向船而來,背載眾人,就得以度過大海。
「當時大龜小睡(一會兒),不識恩想要用大石頭砸大龜的頭,殺死(它)。眾商人就說:‘我們都承蒙大龜濟度危難,(才得以)活命,殺它不吉祥,這是不知道報恩啊!’不識恩說:‘我(肚子)飢餓的很厲害,不管它什麼恩德不恩德了。’便殺了大龜,吃它的肉。當天夜裡,就有一大群像踩死了眾人。
「那時候的大龜,就是現在的我。那時候的不識恩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五百個商人就是現在(這)五百個出家得道者。我(曾)在過去濟度他們的危難,現在又拔除他們的生死這樣的大禍。」
二輔相饞構緣 第三十一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製造種種機會,想要殺害佛,但是不能得逞。那時,南天竺國來了一位婆羅門,擅長神咒的妙術,懂得調和毒藥。提婆達多(就)在那位婆羅門的住處,立即製造毒藥,把(它)散在佛的上方。風吹這些毒藥,反而落在他自己的頭上,立刻窒息昏厥,倒在地上快要死了,醫生沒有辦法治療。
阿難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中毒快要死了。」佛陀(出於對提婆達多的)憐憫,為他說真實(不虛)的話語:「(如果)我從(初發心)菩薩到成佛以來,對提婆達多常常生慈悲、沒有恶心的話,提婆達多(身上的)毒自然應當消失。」 說完這些話,(提婆達多身上的)毒立刻就消失了。
眾比丘對佛說:「(非常)稀有,世尊!提婆達多對如來常常起(加害的)恶心(惡念),為什麼如來您依然(會)救活他?」 佛陀說:「(他)不僅是今天對我起了(加害的)恶心,過去也是這樣。」眾比丘即問佛:「(他)恶心對佛,事情是怎樣的呢?」
佛陀說:「過去世中,在迦尸國(中印度古國名)波羅柰城中,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斯那,另一位名叫惡意。斯那一直順應法度而行事;惡意卻常常做惡事,喜歡讒害構陷(他人)。(惡意)對國王說:‘斯那要做叛逆的事情。’國王把(斯那)抓起來。眾天神(便)在虛空中出聲音說:‘這樣(好)的賢良之人,確實沒有(任何)過失,為什麼要拘禁他?’眾龍此時也這樣說,大臣及人民也是這樣說,國王於是便放了斯那。
「第二次,‘惡意’劫奪大王儲庫裡的寶藏,放在斯那的屋子裡。國王也不相信,便對惡意說:‘你憎恨嫉妒斯那,便做這件事栽贓斯那。’國王(於是)下令捉拿這個惡意,交給斯那,讓斯那裁決此事。斯那就教導惡意,向國王懺悔。惡意自己知道有罪,於是逃跑去了(另一國)國王毗提醯的宮殿。(惡意)做了一個盛寶物用的盒子,放入兩條兇惡的毒蛇,(只要)看見(它們)就會中毒很深。(惡意)讓毗提醯王派遣使者把盒子送到對方國家,請國王和斯那兩個人一起看,(而)不要給其他人看。
「國王看見盛有寶物的盒子,裝飾非常精美,心裡很高興,立刻派人找來斯那,想要一起觀看。斯那回答說:‘從遠處送來的物品,不能去看,從遠處送來的果實、食物,不能立刻去吃。什麼原因呢?因為那裡有惡人,有可能拿兇猛的東西來(讓您)看,(使您)面見之後受到傷害。’國王說:‘我一定要看。’斯那慇勤懇切地三次勸說,國王仍然不聽。斯那於是對國王說:‘(您)不聽我的勸說,國王(請)自己看吧,我不能看。’
「國王於是打開(盒子)觀看,雙眼失明,看不見東西了。斯那憂愁苦惱,憔悴的幾乎快要死去。(斯那)派遣(許多)人周遊各個國家,到很遠的地方,四處尋覓良藥。找到好藥後,便用此藥治療國王的眼睛,(大王的眼睛終於)恢復得像以前一樣。
「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舍利弗;當時的斯那,就是我;當時的惡意,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山雞王緣 第三十二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到佛居住的地方,對佛說: 「如來現在您可以清閑、安靜的修養,把這些僧眾都托付給我吧。」佛陀說:「(你這)吃唾液的愚癡人!我尚且不將這些僧眾托付給舍利弗、目犍連等,怎麼可能會(把僧眾)托付給你呢?」提婆達多瞋恚怒罵著離去。
眾比丘(對佛)說:「世尊,提婆達多(總是)喜歡做種種苦事來打擾佛,又用很多方法欺騙迷惑如來您。」
佛陀說:「(他)不僅僅是現在這樣(對我)。在過去世中,雪山的一邊,有一個山雞大王,帶領很多雞眾隨在身邊。此雞王的雞冠非常紅,身體非常白。(雞王)對眾雞說: ‘你們都要遠離國都以及村落,不要被人們吃掉,我們有很多冤家,要好好地謹慎地保護自己。’
「當時,村落中有一隻貓,聽說那裡有雞,於是便(前)往那個地方去。(貓)在一棵樹下,慢慢地走,俯頭而看,對雞王說: ‘我當你的妻子,你當我的丈夫,你的身體外形端莊可愛,頭上的雞冠赤紅,身體潔白,我來侍奉(你),平安快樂。’
「雞王於是說偈子道:‘貓子(你這長著)黃色眼睛的愚蠢的小東西,遇到(一點)事情(就)心懷殺害,想要吃掉(對方),沒有見過誰娶這樣的妻子,還能夠壽命(長久)、平安快樂的!’
「當時的雞(王),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貓,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從前在過去世時,提婆達多想要誘惑欺騙我,今天一樣想要再次誘惑欺騙我。」
吉利鳥緣 第三十三
佛在王舍城,那時提婆達多這樣想:「佛身邊有五百位青衣的鬼神,常常侍奉護衛,佛有十種智力,成百上千的金剛力士也比不上。我現在不能成功殺害他,應當回去侍奉他,觀察他的要害,然後去傷害他,這樣才能夠殺掉(佛陀)。」
(於是提婆達多)在比丘、比丘尼和男居士、女居士(四眾弟子聚集)的大眾中,向佛做懺悔,但是心裡卻想: 「(如果佛)接受我的懺悔,(我便能)找到方法(殺掉他);(如果)不接受我的懺悔,(那麼)足夠能讓如來的壞聲譽遍佈各方。」於是,提婆達多對佛說:「世尊,(請)接受我的懺悔,我想在某處閑適安靜的地方,修行自己的心志。」
佛陀說:「佛法中沒有諂媚欺騙,所有諂媚欺騙的人,(都)沒有佛法。」六種外道之師①都說:「提婆達多好好地向佛懺悔,(而)佛陀不接受他的懺悔(,這佛陀不對)。」眾比丘說:「提婆達多(表面)曲意逢迎佛陀(,實則口是心非)。」
佛陀說:「不僅僅是今天,過去世很久以前,波羅柰國,有一個國王名梵摩達,立下制度嚴禁殺生。當時有一個獵人,穿著仙人的衣服,殺害很多鹿、鳥等動物,人們(都以為他是仙人,都)不知道(他捕殺鹿鳥的事)。(此時,)有一個吉利鳥告訴大家說:‘這個人是大惡人,雖然穿著仙人的衣服,其實是個獵人,常常殺生害命,只是人們不知道罷了。’
「大家都相信吉利鳥說的話,事實如它所說。當時的吉利鳥,就是我的前身;當時的獵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舍利弗。」
老仙緣 第三十四
佛在王舍城,當時,阿闍世國王給提婆達多每天奉送五百鍋飯,(提婆達多)得到很多供養。眾比丘都對佛說:「阿闍世國王每天給提婆達多奉送五百鍋飯。」
佛陀說:「眾比丘不要羨慕提婆達多得到(很多)供養的事情!」
隨即說一偈子,
「芭蕉樹生果之後便會枯萎,蘆葦竹子也是這樣;
駏驉①懷孕便會死去,騾?②是這樣的;
愚癡的人貪圖利益、供養,(最終會)害了自己,
(這種貪婪的行為會)被有智慧的人所恥笑。」
說完這個偈子,佛告訴眾比丘道:「提婆達多不僅僅是今天被利益供養所害,對我進行誹謗,過去也是這樣的。」(於是,)比丘問佛說:「過去的事情,是怎樣的情形呢?」
佛陀說:「過去在波羅柰國仙山之中,有兩位仙人。其中一位是年老的人,修行獲得了五種神通,另一個是壯年的人,(修行)居然一無所獲。
「當時,老仙人就用神通去郁單越,取回成熟的粳米,(與壯仙人)一起吃;又到(南贍部洲)閻浮樹上取閻浮果回來,(兩人)一起吃;到忉利天取天須陀味回來,一起吃。
「年輕的仙人看見這樣的事情,生出仰慕、羨慕的心,於是,對老仙人說: ‘希望(您能)教導傳授我修行五種神通(的方法)。’老仙人回答說:‘如果有善心的人,得到五種神通,一定有利益;如果沒有善心的人,(得到五種神通,)反而成為大害。’(壯仙人)還是慇勤請求道:‘(非常)希望您能教授給我。’
「此時,老仙人便教(他)五種神通,(壯年仙人)不久就獲得了(神通)。在得到五種神通之後,他便在眾人面前示現種種神足通①,從此以後,(壯仙人)名聲遠播,得到很多的供養。(這時他)竟然對老仙人,生起了嫉妒的心,到處誹謗老仙人,就失去了神足通。
「眾人聽說後,都紛紛說:‘老仙人年長有名望、有德行,這個壯仙人到處亂誹謗老仙人。’(於是眾人)都對壯仙人瞋怒,在城門下阻擋,不讓他進入,便失去了供養。
「要知道,那時的老仙人就是我的前身;那時的壯仙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
二估客因緣 第三十五
佛在王舍城,那時,眾比丘等聽從佛所說法的,都證得涅槃(或生到)人、天道;聽從提婆達多所說的,都墮入地獄,遭受極大的痛苦煩惱。佛說:「不僅僅是現在奉持我教法的人能得到大利益,聽從提婆達多話的人,獲得極大痛苦,過去也是這樣的。
「過去世時,有兩位行商之人,各自帶領五百名商人走到曠野中。有一個夜叉鬼變化成年輕男子,穿著華麗得體的衣服,頭上戴著花環,邊彈琴邊行走,對商人們說:‘你們載著這些水草,不太勞累了嗎?(這)到底有什麼用呢?(就)在不遠的前面,有(比這更)好的水草,跟隨我一起前去,我將指示你們道路。’
「其中一位行商的主人,不久(就)聽從了夜叉鬼的話,(對所帶領的商人說道:)‘我們現在丟棄所載運的水草。’(於是這些人沒了負擔,)輕鬆地走到前面去了。另外一位行商的主人,(對所帶領的商人)說道:‘我們現在見不到水草,千萬不要丟棄(所載運的水草)。’
「前面丟棄水草的人,不久全部乾渴而死,不丟棄水草的人,順利到達目的地。當時,不丟棄水草的人,就是我的前身;而丟棄水草的人,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
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第三十六
過去在乾陀衛國,有一個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準備全部騸掉。那時,有一個太監,用錢把牛都買下來,(然後)整群放了。因為這個因緣,現世的身體即刻獲得了完整的男根。
回到王宮,讓人報告(國王)說:「某某人在門外。」國王說:「這個人是我宮裡的人,可以自由隨意地出入,從來都不需要通稟的,今天為什麼這樣啊?」國王即刻把(那個太監)叫過來,問他原因。(太監)回答國王說:「剛才碰到個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要去閹割,我立即就把牛買回來放了。因為這個因緣,(我的)身體變完好了,因此不敢(隨便)進入。」國王聽了之後又驚又喜,對於佛法生起深深的信奉崇敬的心。
哎!所感得的花報已經是這樣(大)了,往後那個果報,怎麼能夠度量啊!」
二內官共諍道理緣 第三十七
從前波斯匿王,在躺著睡眠時,聽到兩個太監在互相爭論。一個這樣說:「我依靠國王而生活。」另一個回答說:「我沒有依靠誰,(依)自己的業力而活。」國王聽到了這些話,感情上認可那個(說)依靠國王而活的人,準備賞賜他。
(於是,國王就)立即派遣值班的人,(去)對夫人說:「我現在派一個人過來,(你)重重地賞賜他錢財、衣服和纓絡。」這樣一會兒(就)派遣那個說依靠國王而活的人,拿著(國王)喝剩下的酒,去送夫人。
那時這個人拿酒(剛)出門,鼻中就流出血來,不能前往了。正好又碰到那個說依靠自己業力活著的人,就央求他拿著酒去送給夫人。夫人見到(這個人)後,想起了國王(囑咐)的話,(就)賞賜給他錢財、衣服和瓔珞。(他)回到國王的居所,國王見到這個人,感到非常驚奇和疑惑,就立即召喚那個說依靠國王活命的人問他說:「我派你去,你為什麼不去?」(那人)回答說:「我走出門外,忽然鼻子出血,竟然不能完成任務,就立即央求那一個人,拿著國王喝剩下的酒去送給夫人。」國王這個時候感嘆道:「我現在才知道佛陀的話真實不虛啊!自己造業,自己受報,(別人)搶不走啊!」
由此來看,善惡報應,都是(自己身口意)造作(的業力)導致的,不是上天或國王所能給予的。
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第三十八
在過去世,有兄弟兩個人,內心愛好佛法,出家(為僧)修學佛道。那哥哥收集了許多善法,住於寂靜處精進修行,沒過多長時間,證得了阿羅漢果;那弟弟聰明,學識淵博,能背誦三藏經典,後來被宰相,拜為師父,給(他)很多錢財,任用(他)建造僧房、佛塔、寺廟。
那時,這位三藏法師,接受了宰相的財物,帶人丈量土地,為他建造佛塔寺廟。基礎、柱子莊嚴,廳堂華麗,(而且)建造的理念,在工匠中精妙絕倫。宰相見到了之後,(對他)更加生起信仰和恭敬心,供養供給(三藏法師,使他)遇事無憂。
三藏法師,見宰相心地善良,就想:「寺廟(終於)建成了,但是(還)需要多位僧人(來)安排到寺裡,應該告訴宰相,讓(他)請我哥哥。」這樣想後,對宰相說:「我有一個哥哥,在那個地方出家修道,勤奮精進,住於寂靜處修行,施主現在可以請他來寺裡安住。」宰相回答說:「師父所教,只要是個比丘,我都不會違背,何況又是師父的哥哥,還是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人呢?」(宰相)馬上派人前去慇勤邀請。到了之後,宰相見到他精進地用功修行,(就)成倍的加以供養。
之後,宰相用一價值千萬的上好細毛布送給那位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那位比丘不肯接受,(宰相)慇勤地一定要贈送(他)才接受,他心想:「我的弟弟掌管事務,應該(很)需要財物。」就把(這個上好的細毛布)給了弟弟。後來,宰相用一粗糙的毛布送給三藏法師,三藏法師得到了之後,十分惱怒。又在後天,宰相又把一張價值千萬錢的上好的細毛布,給了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哥哥。哥哥得到後,又給了弟弟,弟弟見到後,心中更加嫉妒。
(弟弟)就拿著這張細毛布,去到宰相愛若掌上明珠的女兒那裡,對(她)說:「你的宰相父親,先前非常看重我,現在那個比丘來住之後,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迷惑了你的父親,現在對我冷淡了。給你這張細毛布,你可以拿它在宰相面前做衣服。如果宰相問起,你就回答說:‘(這是)父親所敬重的(那個)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送給我的。’宰相必定生氣不再和他說話。」(宰相)女兒對三藏(法師)說:「我父親現在奉獻(細毛布),恭敬那個比丘,就像愛護眼睛和明珠一樣。(在此情況下)為什麼(我們)突然去給予毀傷誹謗呢?」三藏(法師)又說:「你如果不這麼做,我就和你永遠斷絕(來往)。」女人回答說:「為什麼這麼倉猝,應當換個方法才適合。」(但是礙於)情面難卻,只得收下這張細毛布。
在她父親跟前,(把細毛布)剪裁做衣服。當時,宰相見到(這塊)細毛布就認出來了,心裡想道:「那個比丘,真是個大惡人,收了我的細毛布,不自己用,反而用來欺騙誘惑小孩婦女。」從此以後,常住於寂靜處修行的(比丘)過來,(宰相)就不再出來迎接,(對比丘的)臉色(也)變得不一樣了。
當時這個比丘,見到宰相這個樣子,心裡想:「肯定有什麼人,(在宰相面前)攻擊、丑化我,才使得他(對我)這個樣子了。」當即就升到空中,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宰相看到了之後,心裡非常敬佩,即刻和自己的夫人,頂禮其足懺悔,恭敬之情比往常倍加深厚;(又)立刻驅逐了三藏(法師)和自己的女兒,讓(他們)都離開這個國家。
佛陀說:「那個時候的三藏法師,就是我的前身啊!因為譭謗他人的緣故,在無量劫中,受到了很大的痛苦煩惱,直到今天,還要被孫陀利毀傷譏謗。那時那個(宰相的)女兒,由於譭謗聖人的緣故,現世就被驅逐出國,窮困潦倒,以乞討活命。
因此世人,(不管)對於任何事物,(自己)應當明察(清楚),切不要輕易地去誹謗,因而招來罪過。」
八天次第問法緣 第三十九
過去佛陀在世的時候,夜半時分,忽然有八位天人依次而來到世尊的住處。
其中第一位來的天人,容貌端莊,身上的光明照耀一里遠,他有十個天女作為他的眷屬,來到佛陀的住處,至心(恭敬)頂禮(之後),退下來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因為所修福業而得生為天人,自己享樂五欲,高興於所獲得的安樂嗎?」這時,這位天人對佛陀說:「世尊!我雖然生在天上,但是心中常懷憂愁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前生修行的時候,對於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雖然說得上忠義孝順,(並且)心生恭敬,但是在他們面前,不能恭敬禮拜、熱情周到地迎來送往。因為這樣的因緣,(得到的)果報其實很少,比不上別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自己責備自己修行不能圓滿具足。」
又有一位天人,他的容貌、身體的光明和他的眷屬,勝過前邊那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來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生在天上,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世尊,我雖然生在天上,也常常憂愁苦悶。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修行的時候,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及出家人和婆羅門,生起忠義孝敬的心,恭敬禮拜,但是沒能為(他們)施設坐位和溫暖的敷具。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的果報,比不上其他天人,因為比不上,(所以)自己責備自己所修善因沒有圓滿具足。」
又有一位天人,(他的)容貌、光明以及眷屬,超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坐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到了天人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宮,心中常常懷著憂愁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身,雖然也修行善法,並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為(他們)施設坐位和敷具,但是對他們,沒能多多地安排美味佳餚,來作供養。由於這樣的因緣,如今得到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心生悔恨,自己責備(自己)修行善因不完備,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他的)容貌、光明和眷屬,勝過前一個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受天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宮,(但)常常心懷憂愁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及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謹慎,恭敬禮拜,為(他們)施設床坐和敷具,還為他們安排飲食,但是不聽聞佛法。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所獲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就常常嚴格責備自己修行善因不夠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位天人,身體顏色光明以及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受生天身,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上,心裡(卻)常常憂愁惱恨。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世,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也聽聞佛法,但是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因為不理解的緣故,現在獲得的果報,比不上其他的天人,因為比不上的緣故,心裡常常懊悔自責修行善因不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身體顏色光明和他的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受生為天人,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雖然生在天堂,(但是)心裡常常憂愁苦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前生修行的時候,雖然對國王、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也能夠聽聞佛法並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不能依法修行。因為這樣的因緣,現在獲得的果報,比不上其餘的天人,因為比不上,心裡深切地懊悔自責因地修行不夠圓滿,因此憂愁煩惱。」
又有一個天人,(他的)容貌、光明和眷屬,勝過前一位十倍,來到佛陀的住處,頭面頂禮佛足,退下去站在一邊。佛陀對天人說:「你得了天人的身體,高興於所得到的安樂嗎?」天人對佛陀說:「我現在生在天宮,自己享受五欲之樂,需要的物品,應念就到,確實很快樂,沒有(什麼)憂愁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世因地修行的時候,對國君、父母、老師、長輩、出家人和婆羅門,心懷忠孝,恭敬禮拜、(施設床坐和)敷具,(安排)飲食,聽聞佛法並明白其中的含義,也能夠依法修行。因為這樣的因緣,得到了天人的果報,身體端正,(自身)光明殊勝美妙,眷屬眾多,勝過其餘的天人。因為這樣的修行,得到果報圓滿具足,因為(因地修行)圓滿具足,得到了最優勝的果報。果報優勝,一切天人,沒有比得上的。因為沒有人比得上,(我)心裡感到快樂啊!」
天女以華鬘供養迦葉佛塔緣 第四十
那個時候(帝釋天)釋提桓因,從佛陀那裡聽聞佛法,得到須陀洹果[初果果位],立即回到天上,召集眾天人,讚歎佛法僧(三寶)。
那時有位天女,頭戴花環,花環的光明,非常耀眼,(她)和眾天人一起聚集到善法堂上。天人大眾見到這位天女,都覺得非常稀有。
釋提桓因即刻說偈子問天女說:
「你做了什麼福業呢?身體(顏色)就像融化了的真金,
光色如同蓮花啊,還有大威德。
身體發出微妙的光明,面色如同盛開的鮮花,
金色明晃晃地照耀著,(這些是)因為什麼樣的業行得到的呢?
希望為我們解說。」
那時天女,說偈子回答道:
「我在過去世(曾經)用花環,供奉迦葉佛塔,
(因為這樣)現在(才)生在了天上,獲得這樣殊勝的功德,
生在了天人中,(並)得到金色身體的果報。」
釋提桓因,又再說偈子,讚歎道:
「真是非常奇妙的功德田,剷除了一切污穢(惡業),
這麼少的(善因)種子啊,得為天人的殊勝果報。
有誰會不供養呢?供養真金聚集(而成的佛身啊);
誰(會)不供養佛陀呢?(這)最上殊妙的功德福田,
(佛)眼非常修長廣大啊,如同那青色的蓮花。
您能夠供養那無上第一尊貴的(佛陀――迦葉佛塔),
只做了很少的善業功德,就獲得了這樣(美好)的容顏!」
那時,天女即刻從天而降,手中拿著花蓋,來到佛陀的住處。佛陀為她說法,(天女)證得了須陀洹的果位,返回天上。
眾比丘,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就問佛陀說:「世尊!今天這位天女,作了什麼功德,得到這樣的天身,端正(妙好)與眾不同?」佛陀說:「過去久遠之時,她用各種各樣的花環,供養迦葉佛塔,由於這樣的因緣,今天得到了這樣的果報。」
天女本以蓮華供養迦葉佛塔緣 第四十一
那時候又有一個天女,其頭上的花環,非常明亮閃耀,與許多天人一起聚集到善法堂上。當時這些天人大眾,見到這個天女,都覺得非常稀有。當時的天帝釋,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福德啊,
(使)身體如同真金聚集(而成),光色如同蓮花(般燦爛啊),
並且有大的威德,身上散出微妙的光明,面色猶如開放的鮮花,
光明非常美妙熾盛,因為什麼樣的善業才得到(這些的呢)?
希望為我(們)解說。」
這個天女隨即用偈頌回答道:
「我在過去(世)曾經用蓮花,供養迦葉(佛的)塔,
現在(才得以)遇到世尊,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
(進而)生到天上,(並)得到這樣(身體)金色的果報。」
(天帝)釋提桓因,又用偈頌稱讚道:
「真是非常奇妙的功德田啊,消除了種種污穢(惡業),
種的(善)因很少啊,卻獲得(這樣)殊勝的果報,
有誰會不樂意恭敬供養(佛陀)真金聚集(一樣的身體)啊?
誰不樂意供養佛陀呢?(這)上妙殊勝的福田,
(佛)眼(非常)廣大修長啊,如同那青色的蓮花。
你過去(世)能供養第一無上的世尊,
(而)作了勝妙的福德善業啊,
才獲得了如此(殊勝)的果報。」
此時這位天女,隨即(就)從天上下來,手拿華蓋,來到了佛的住所,聽佛講經說法,得到了法眼淨,(然後)回到天上。
當時這些比丘,便問佛說:「這位天女過去世作了什麼善業,得到了這樣的果報?」佛回答說:「在過去世,她以妙好的蓮花,供養迦葉佛塔,所以獲得了殊勝的果報(證得初果),現在見到了修道解脫的八正道①。」
天女受持八戒齋緣 第四十二
當時又有一個天女,受持八關齋戒,生到了天上,得到(相貌)端正的果報。光明、容顏,威儀德相,異乎尋常,超過大眾。當時與許多天人,聚集到善法堂上,這些天人見到(她)以後,都覺得她非常稀有難得。
(天帝)釋提桓因用偈頌問道:
「你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樣的善業啊,
(使)身體如同真金聚成的山,
光明熾盛、容顏美妙,
面色如同清淨的蓮花;
並且得到這樣的殊勝威德,
身體散發出熾盛的妙光,
(這些)是因為什麼樣的善業才獲得的呢?
希望為我說一說。」
這位天女當時用偈頌回答說:
「過去世曾經在迦葉佛那裡,
受持了八關齋戒,
現在得以生到天上,
獲得這樣端正的果報。」
釋提桓因又用偈頌來讚歎:
「真是奇妙的功德田①啊,
能生長出殊勝奇妙的果報。
過去世少少修了一點善因啊,
就得以生到天上。
這樣殊勝福德聚集而成的(佛身),
誰會不供養呢?
這樣最尊最勝的(佛陀),
誰會不恭敬呢?
所有聽聞到這些(事蹟)的人們啊,
應該生起大的歡喜心;
想要求生天上的人啊,
應當受持清淨的戒律。」
此時這位天女拿著美麗的華蓋,來到了佛的住所,佛為她講經說法,得見四聖諦而獲聖者果位。
此時這些比丘便問佛說:「這位天女過去世曾經作了什麼(善業)福德,得以生到天上,並且獲得了聖者的果位?」佛回答說:「這個天女過去世為人時,在迦葉佛那裡,受持了八關齋戒。因為這樣的善行生到了天上,並且(證得初果),見到了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