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寶歌》淺釋

2012/01/15  大字體  護眼色

大家都很熟悉《三寶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動都是在《三寶歌》聲中拉開帷幕。唱《三寶歌》能建立我們對三寶的神聖信心。這首歌裡濃縮了佛教很多內容,是對佛教信仰的總核心——「皈依三寶」內容的概括。詞作者太虛大師是近代佛教界泰斗,民國年間佛教革新運動的倡導者,一生為佛教改革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曲作者弘一大師是一位近代的高僧,在早年曆盡塵世間的繁華之後,放下一切出家。其時,他在世間的書法、音樂、戲劇方面都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出家以後,在佛教的行持上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是一位曠世奇才。

《三寶歌》用了三段歌詞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禮讚。

第一段是讚揚「佛寶」。「佛」梵文稱為「佛陀」,歌詞裡是「佛陀耶」,「耶」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佛」是覺悟的意思,有三個特點:第一要「自覺」,就是自身明白、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二是「覺他」,像菩薩,不僅自覺,還能令眾生覺悟;第三是「覺行圓滿」,就是說佛所修的覺悟之行,對宇宙人生的洞徹,達到了徹底、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法寶」。「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內容很廣,「二諦總持」、「三學增上」,都是法的內容。一般來講,菩薩行的六度,乃至八萬四千種對治煩惱的法門,都稱為法,因為只有徹見宇宙、人生的真相之後,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現的煩惱是什麼,然後再運用方法來對治它們。所以,法從認識的角度來說,就是真理;從修行的角度來說,就是對治、解脫煩惱的方法。

第三是頌揚「僧寶」。梵文的「僧」叫「僧伽」(念qié,不是念jiā),是「和合眾」的意思,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眾的教團,主要專指出家人。

這個「寶」字就有無量的意思了。我記得自己在武漢寶通寺皈依的時候,道根老和尚給大家說皈依,他說《瑜伽焰口》裡有一段對三寶的讚歎:「夫三寶者,千生罕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以蠲除……」

《法華經》裡有個比喻「盲龜遇浮木孔」:一隻瞎眼的烏龜在茫茫的大海里,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頭呼吸一下,結果一伸頭正好遇到從海上漂過來的一段木頭;木頭上有一個洞,烏龜一伸腦袋,正好伸到洞裡去了,你想想這個概率是多少,就知道多麼多麼難。

世界上宗教信眾最多的並不是佛教。信佛教的人非常少,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裡被稱為「人中芬陀利花」,在《觀經》裡邊講:「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梵語是白蓮花的意思,象徵著念佛人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能夠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無量的佛的無價珍寶,因此,《三寶歌》唱的時候,不光要有對三寶的恭敬,還要有富足感:我是一個擁有世界上最珍貴珍寶的人,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我是佛親自授記的,我們大家將來必定成佛!

第一段對佛寶的讚歎:「人天長夜,宇宙黮黯,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人天長夜」,以「人天」概括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長夜」實際上說的是眾生長夜,不是單純地說人天,是說所有的眾生在生死的流轉裡面沒有解脫的機會,就像在漫漫的長夜裡看不到光明。

「宇宙黮黯」,宇宙,是我們眾生所生活的世界。「黮」念dǎn音,比喻黑暗、蒙昧。「黮黯」,是說眾生因為心中有煩惱,所以眼睛是蒙蔽的,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誰啟以光明」,在人天長夜和宇宙黮黯這樣的狀態之下,誰能夠開啟令我們解脫的光明呢?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生活的娑婆世界稱為欲界,色界就是一些天人。這是從眾生的精神狀態來分的。欲界看重物質,有很多的愛慾;色界的天人,已經斷掉了愛慾,但是還有物質形象,有天人的色身;到了無色界,眾生只有精神狀態,連形象都沒有了。普通眾生輪迴六道都不出這三界的範圍。「火宅」,也是《法華經》的一個比喻,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這個火,既有外在的火,就是世間不安、國土危脆、各種各樣的災難和一些不吉祥的事;同時內心也有無數的煩惱在煎熬我們。所以,內外交困,就好像生活在已經著火的房子裡。「眾苦煎迫」,有很多苦在煎熬、逼迫我們。眾苦,佛教一般講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誰濟以安寧」,誰能夠給我們安寧呢?這是第二問。第一是誰給我們光明,第二是誰能給我們救濟。接著答案說,佛能指給我們光明,給我們救濟。

「大悲大智大雄力」,這三個「大」概括了佛的功德。

「大悲」,悲是慈悲,不惱害眾生,不忍眾生受苦。慈能與樂,悲能拔苦,給予眾生快樂,解脫眾生的苦難,就叫慈悲。我們普通人講慈悲,可能因為對像是我的親人,是我的同修,是我認識的人等等,會有條件。但是像觀音菩薩,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條件,不分彼此。

「大智」就是「般若」。這個般若智慧不是世間人所理解的那種聰明或者學識。大家知道「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只有有了般若的時候,前邊的佈施、持戒等才能稱為波羅蜜。波羅蜜是什麼?到彼岸,能夠引導我們渡過生死的河流,從生死輪迴的此岸達到涅槃解脫的彼岸。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但是「般若」是不共的,只有具足「般若波羅蜜」,前面五度才能夠把我們引向解脫的彼岸,所以佛教裡說,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羅蜜,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樣——「五度如盲,般若如眼」,沒有般若波羅蜜沒辦法達到解脫。

「大雄力」,大雄指偉大的英雄。《華嚴經》裡說,「如來智慧不思議,悉知一切眾生心,能以種種方便力,滅彼群迷無量苦。大雄善巧難測量,凡有所作無空過,必使眾生諸苦滅,栴檀林神能悟此。」「大雄善巧」就是形容有佛無與倫比的力量,能夠降服一切世間的邪惡勢力。

「南無佛陀耶」,「南無」就是皈依、頂禮。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所以很重要。皈依三寶,身心就能夠得到安寧、解脫,這是皈依三寶的威德之力。在《俱舍論》裡就說,皈依以何為義呢?救濟為義,救濟眾生是三寶的含義,皈依三寶能夠解脫眾生的一切苦惱。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是對佛陀功德的讚揚。前面是發問,總說佛有三種德行——「大智大悲大雄力」,然後表示自己對佛的皈命,接下來是對佛的讚歎、讚禮。「昭朗萬有」,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夠照耀一切。這一句跟前面「人天長夜,宇宙黮黯」是相對應的。「衽席群生」,「衽」是衣襟,「席」是臥席(古人一般在地上鋪蓆子),「衽席群生」是從我們古代的一個詞「衽席侍子」化運過來的(這個詞是說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用衣襟將他包裹起來安置在床上,好好地照顧);用母愛來形容佛陀對眾生的關愛,是說他用大慈悲來衽席群生,使眾生得到平安。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是說我現在才明白,只有佛才是我們真正要皈依、能夠皈依的地方。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這告訴我們皈依不是暫時的,它給我們確定了一個期限——盡形壽。我們只要還活著,就不能放棄對三寶的皈依。這裡「信」是第一步,信仰;「受」是接受佛陀的教法;然後還要「奉行」,勤快地、尊敬地照著去做。「奉」,是雙手把它托起來,表示尊重。這句講的是對三寶修學的層次。

第二段對法寶的讚歎:「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諦就是真理,二諦指真、俗二諦。佛教講一切事物,一般都用真、俗來概括。什麼叫真諦?佛陀能夠證得的真理,超越了世間的虛妄,證得了真實,叫真諦;俗諦是我們所見到的世間的現象,是虛幻的。真、俗都是真理,俗諦也是真理,只不過凡夫迷於俗諦,不能認識真諦;菩薩真、俗兩諦都看得明白,所以緣起不礙性空,性空不礙緣起,菩薩認識事物是從真、俗兩個方面。「總持」,就是涵蓋一切法,包含無量的含義。佛法是以真、俗二諦來總攝一切。

「三學增上」,三學就是戒、定、慧:戒律防非止惡,禪定使我們專心一處,精神不散亂,才能夠開發智慧;增上就是加強力量。戒、定、慧能夠在解脫道上助我們一臂之力,使我們得到解脫。「二諦總持,三學增上」,二諦是講緣起性空、真空妙有的關係,三學是指修學的內容,前面是認識論,後面是實踐論。

「恢恢法界身」,「恢恢」,廣闊廣大;整個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佛的法身是遍一切處的,它和法界是等量的,所以叫做法界身,也稱為法身。恢恢法界身,就是寬闊廣大的法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化身,就像觀音菩薩不同的形象;報身,是說佛因為在無量劫修學佛法,具足了無量的福報;法身,其實無形無相,只要有萬事萬物在的地方,法身都在,因為佛的法身是一個絕對的真理。所以,我們講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就是這個意思:法界裡面每一樣的事物,從真理的角度來說,都蘊含著跟佛所證悟的完全平等的真理。

「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淨德」就是沒有煩惱,只有清淨的功德,「既」是整個、全部的意思(《谷梁傳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國有既滅。」),佛的功德是完全圓滿、完全清淨的。「染」就是染污,跟煩惱是相連的,「患」是憂患,「斯」在這裡也是皆、盡(全部)的意思(《漢書·敘傳下》:「罪人斯得,邦家和同。」 ),「寂」 就是息滅。佛已經把一切的煩惱都斷盡了。「蕩蕩涅槃城」,是說佛斷一切煩惱,證一切功德,最後證得了最真、最上、廣大無比的涅槃,達到了無生無滅、「常樂我淨」的精神狀態。「涅槃」,這是成佛所達成的境界——究竟解脫。「城」是個比喻,《法華經》裡面有《化城喻品》,人累的時候希望找到一個地方歇歇腳,涅槃乃是聖者所居的都城。《大智度論》說:「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

「眾緣性空唯識現」,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眾多因緣和合而生的,本性是空的。但是千萬記住,佛教裡面講的「空」不是說沒有,是說它不真實。「唯識現」,是說萬法完全都是我們心的變現。大意是說我們看到的宇宙萬物像我們做的夢境一樣虛幻不真實。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我們就是在大夢中間。你的心思裡面現的是煩惱、染污,所以你看到的生活世界是不清淨的,是我們的煩惱、業障障蔽我們的真心性,使我們看不到真相。

「南無達摩耶」,「達摩」是法的梵音,表示皈依法。「蔽無不解」,蔽就是煩惱,煩惱的障蔽沒有不解脫的。「煥乎其大明」,「煥乎」就是光明的意思,就是正法住世、佛法住世,能夠將黑暗頓時照破。

第三段對僧寶的讚歎:「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績佛燈明。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歸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律儀」也叫淨戒,能夠防非止惡。淨律儀就是強調律儀的清淨,因為律儀還有惡律儀,比如黑社會組織規定一些像戒律的條文,不遵守就會怎麼處置你。佛教是解脫的律儀,所以叫淨律儀。

「成妙和合」,大家都遵循清淨的律儀,就能夠成為和合之眾。「妙和合」是對和合的一種讚美。和合是僧的相,僧伽就是清淨、和合之大眾。我們一般講六和合:身、口、意、戒、見、利這六個方面的和合。只有做到了六和合,出家僧團才能夠和合。

「靈山遺芳型」,僧團如果「依淨律儀,成妙和合」的話,佛法就會興隆,就如同佛在世時一樣,就好像在印度的靈鷲山,那是佛常說法的地方。「芳型」,芳就是美好的、流芳百世的;型就是榜樣,不會走樣。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修行證果」要依照佛法去修行,都能夠證得解脫涅槃之果。「弘法利世」是僧人住世的目標,除了自己解脫以外,還有住持正法的含義。世間如果沒有僧,法和佛教都會滅掉,所以僧團的價值是在這裡。「焰續佛燈明」,就好像把佛法的燈一盞一盞地傳續下去。

「三乘聖賢何濟濟」,三乘,乘,按照《漢語大詞典》的定音,讀chénɡ,解釋說:「佛教比喻能運載眾生到達解脫彼岸的種種教法。如言小乘、大乘等。《法華經·方便品》:‘諸佛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隋慧遠《大乘起信論義疏》上之上:‘所言乘,運載為義……言行乘者自運運他,故名為乘。’三乘是指聲聞、緣覺、菩薩。佛法就好像一個車子,能夠把眾生從生死載到解脫。「濟濟」是眾多而興盛之意。所以,「南無僧伽耶」,皈命僧寶。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統理就是管理、引導大家。佛陀把教化眾生的責任托付給僧團,僧既是我們的師,也是我們的友。佛是醫生,僧是護士,幫著看護你,所以,能夠「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說,「住持正法」就是使佛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能夠住於世間,使後來的人都能夠達到解脫之城。(據2010年11月13日於京為禪悅之聲合唱團講解《三寶歌》之錄音整理)

《三寶歌》原文如下:

作詞:太虛大師

曲:弘一法師

人天長夜,宇宙黮黯,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形;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三寶功德不思議

某夕有一女鬼,現苦相跪關前求救,自謂系某省某縣人,...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

傳喜法師《金光明最勝王經》一二卷大意

《金光明最勝王經》,我們讀了兩卷,前面這兩卷的大意...

為何把佛、法、僧稱為寶

佛寶、法寶、僧寶稱之為寶,略有六義:一希有義,二離...

宣化上人:皈依三寶

皈依,這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初步。可是這一初步,...

郁伽長者所問經(白話淺釋)

在印度舍衛國的大城裡,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長者,名叫郁...

皈依三寶獲福無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園時,一日對比丘們開示:皈依具...

勿作「二寶」弟子

在家信眾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從臨時住處出來...

抑制我們的怒氣

從前有位富有的寡婦,在社交圈內以樂善好施聞名,她有...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參禪人,警他用心曰:我沒有看到一個什麼心,在哪裡...

念一句佛菩薩名號,功德無量

何以故,諸佛具足萬德莊嚴,諸菩薩六波羅蜜以度無量眾...

大安法師:貴賤貧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則是決定不虛的。經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淨土法門對眾生根機不設任何門檻

淨土念佛法門之所以超勝獨妙,首先,是因為這個法門含...

惟賢長老《建立信仰並學菩薩》

一、建立信仰 你們參加法會做義工,你們都有信仰嗎?...

七字詩句說出了我們的本來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樂休的禪師,曾經作過這樣一首詩: 幾見春...

凡夫為何要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同樣是空觀、假觀,這二個法門是完全一樣,內涵是一樣...

佛經中的「吉祥」含義

吉祥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不鮮見:如書信裡、賀年片...

尸毗王本生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閻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裡,住著一位...

開發超級記憶力的竅決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旋...

萬病的根源來自殺生

在人類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同時,放眼望去,人類的物質享...

臨終業障現前沒有念佛,能往生嗎

問: 病人平時信願具足,念佛功夫不錯,但臨終時業障...

娑婆世界道難成

【娑婆魔外事縱橫,寂滅無如安養城。苦樂雙忘名極樂,...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

【佛教詞典】闍嚩羅

梵語 jvālā。(一)意譯為光明。即謂由安住於無去無來...

【佛教詞典】般舟三昧

(術語)Pratyutpannasamādhi,般舟,譯曰佛立。以行...

【視頻】佛源禪師行影

佛源禪師行影

【視頻】《中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

《中阿含經》女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