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第77頁)   更多詞典列表

庵婆羅村

梵名 āmra-grāma,巴利名 Amba-gā...

庵婆羅婆利

梵名 āmrapālī,巴利名 Ambapālī。...

庵婆羅樹林

梵名 āmrayastikā,巴利名 Ambala...

庵羅林

梵名 āmrātaka-vana,巴利名 Ambā...

謂心情纏綿於某事理而不舍離,如愛著、執著、貪著等是...

著心

謂執著於事理之心。摩訶止觀卷十(大四六·一三七上)...

著法

謂執著於法,或指執著之念及所執著之事物。又以為於五...

著語

即置評語之意。又作揀語、揀話、下語。禪林中,對公案...

菜根譚

凡二卷。明代洪自誠撰。又作菜根談。書名「菜根」二字...

菜頭

禪林中,典座之下,設有管領菜蔬之僧,稱為菜頭。其職...

虛心合掌

梵語 sajputa。音譯三補吒。又稱空心合掌、空...

虛妄

虛假、非真實之意。或略作妄。其義細別有三,即:(一...

虛妄分別

梵語 vitatha-vikalpa。略作妄分別。...

虛妄輪

眾生以虛妄之業障而輪回不已,恰如車輪之輾轉不止,故...

虛舟

(1196~1277)南宋禪僧。江都人,俗姓史。名...

虛受信施罪

略稱虛受罪。即以虛偽立場接受信施之罪,或受虛偽施物...

虛空

梵語 ākā?a。音譯阿迦舍。(一)俱舍七十五法之...

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

虛空無垢持金剛,梵名 Gaganāmala-va...

虛空無為

梵語 ākā?āsajskrta。(一)小乘說一切...

虛空無邊超越菩薩

虛空無邊超越,梵名 Gaganānanta-vik...

虛空雲海明門

為形容第十一地(已至佛果)菩薩智慧不可限量之用語。...

虛空慧菩薩

虛空慧,梵名 Gagana-mati。又作共發意...

虛空藏求聞持法

全一卷。唐代善無畏譯。全稱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

虛空藏院

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十二大院之第十院。位於持明院下方。...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梵名 ākā?a-garbha(音譯阿迦...

虛空藏菩薩法

以虛空藏為本尊所修之秘法。略稱虛空藏法。系依據不空...

虛空藏菩薩經

梵名 ākā?agarbha-sūtra。全一卷。...

虛假

「真實」之對稱。一般常將虛假不實、虛假諂偽連用。內...

虛堂和尚語錄

凡十卷。又稱虛堂智愚禪師語錄、虛堂禪師語錄、虛堂錄...

虛堂智愚

(1185~1269)宋代臨濟宗楊岐派禪僧。浙江象...

虛堂集

凡六卷。全稱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虛堂集。又作...

虛庵

即南宋天童寺懷敞禪師。生卒年不詳。屬臨濟宗黃龍派,...

虛無身

即指證得涅槃妙理之法身。虛無,為涅槃之異稱,以涅槃...

虛無僧

指日本禪宗支派普化宗之徒。又稱虛妄僧、薦僧、菰僧、...

虛雲

(1840~1959)湖南湘鄉人,俗姓蕭。名古岩,...

蛤蜊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以其坐於蛤蜊中,故有此稱。此乃起源...

街坊化主

或單稱街坊、化主。禪林中,勸化於市井街坊,以募施物...

裂裳金杖

佛嘗以金杖與裂裳,懸記小乘十八部之分派。據俱舍頌疏...

視篆

又作滌篆。篆,篆文;因印章多用篆文,故轉稱印章、寺...

訴訟

僧團中處理僧諍之法。即將關於僧團內之諍事,於僧團集...

訶五欲

天台宗正修觀法二十五方便五科中之第二。謂訶斥色聲香...

訶多伐那伽羅寺志

巴利名 Hatthavanagallavihāra...

訶宅迦

梵語 kātaka。又作呵吒迦。全稱呵吒迦阿羅娑(...

訶佛罵祖

禪林用語。斥罵佛祖之謂。又作殺佛戮祖。禪宗每有訶佛...

訶利雞羅國

梵名 Harikela。約當今緬甸國之阿拉干(Ar...

訶陵

又作波陵。相當於唐朝南海(今馬來群島)中之闍婆島(...

光

後唐僧。永嘉人,俗姓吳。字登封。幼於陶山寺剃度。為...

訶梨跋摩

梵名 Harivarman。單稱跋摩。意譯師子鎧、...

訶嚩

即悉曇字 (hva)。悉曇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叵、...

象王

譬喻佛之舉止如像中之王。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八一...

象徵

世界諸宗教皆有其象徵性之器物或符號,以表達其中心思...

象徵主義

東方之思想、文化透過象徵手法所表現出來之形式頗多,...

象爐

即像形之香爐。又稱香象。此爐焚香置於道場入口,行者...

貼庫

禪院內負責物品整理、出入之職稱。[黃檗清規禮法章]...

貼單

指公佈一寺職事及常住人員名單。一般於每年十月十五日...

費長房

隋代成都人。博學能文,通佛儒百家。初為僧,於後周武...

費隱禪師語錄

凡十四卷(或十六卷)。明代臨濟宗僧費隱通容(159...

悉曇字 (ha)。又作呵、訶、[可*欠]、歌。為悉...

貴己等佛

乃斥責空談心性者之語,謂其由生佛一如之見而生高慢心...

貴族

印度之貴族制度溯自西元前一千年頃,印度雅利安人自旁...

貴霜王朝

梵名 Ksāna。為興盛於一世紀末至三世紀中葉之西...

越三昧耶罪

如來之本誓稱三昧耶;違越如來本誓之罪,稱為越三昧耶...

超一

民國僧。生年、籍貫均不詳。嘗隨大勇法師入藏習密,同...

超八醍醐

天台宗用語。謂法華經、涅槃經之教,超越八教(化儀四...

超日王

梵名 Vikramāditya。音譯訖羅摩阿迭多,...

超世願

指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彌陀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歷經...

超永

明末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浙江攜李人,俗姓姚。號霽...

超佛越祖

禪林用語。又作殺祖殺佛。意為超越佛祖之究極境界;即...

超戒寺

梵名 Vikrama?īla,西藏名 Vi-kra...

超宗越格

禪林用語。超宗,謂不立真如佛性之方法;越格,謂不依...

超定

小乘禪定中,超越中間之一地而入之禪定。一般修禪定皆...

超度

佛教、道教中,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道...

超智

(1610~1674)明代臨濟宗僧。四川成都人,俗...

超越

一神教認為世界之創造神為超越神;然在佛教真理中,並...

超越三昧

指佛及菩薩能超越上下諸地而隨意入出之三昧。為天台宗...

超越證

為「次第證」之對稱。又作超證、超果。聲聞乘有四果,...

超塵

(1914~)江蘇興化人。幼依震華法師披剃。鎮江竹...

超樂

(1642~1702)清代臨濟宗僧。浙江海鹽人,俗...

超寶

(1635~1709)清代臨濟宗僧。豫章(江西)廬...

跋伽娑仙

跋伽婆,梵名 Bhārgava,巴利名 Bhagg...

跋陀羅

梵名 Bhadra。又稱拔達喇、耽沒羅跋陀。意譯作...

跋祇

梵名 Vrji,巴利名 Vajji。為佛世時印度十...

跋提

(一)梵名 Bhadrika。又作拔提、婆提、跋提...

跋祿迦國

跋祿迦,梵名 Bālukā,方言為沙之義。或稱姑墨...

跋祿羯咕婆國

梵名 Bharukacchapa 或 Bhrguk...

跋闍子

巴利名 Vajjiputta。又稱跋耆子。為佛陀入...

悉曇字 (p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

逮夜

通宵達旦之意。轉指前夜,今特指荼毗(火葬)之前夜,...

逸然性融

明代末年僧。生卒年不詳。浙江仁和人,俗姓李。明末為...

進具

進一步受具足戒之意。指出家者受具足戒,成為完全之比...

開跡顯本

又作發跡顯本。此係天台宗對於法華經所作判釋之語。天...

酥油

由牛乳熬製而成。又作蘇油。或單稱蘇、酥。有生酥(梵...

梵語 pramāna 之意譯。有廣狹二義,狹義而言...

量句義明顯注

為西藏佛教因明著作。布頓仁欽札巴著。本書對於釋量論...

量等身

謂如來之身相等於一切有為無為諸法之量。八十華嚴卷五...

量論

量,梵語 pramāna 之意譯。量論,即指有關...

鈍色

日本天台宗、真言宗所用法衣之一種。又稱鈍色衣、鈍衣...

鈍使

「利使」之對稱。指十種根本煩惱中之貪、瞋、癡、慢、...

鈍根

梵語 mrdvindriya。指根機遲鈍者。又作下...

閔那耶夫

(Minayeff, Ivan Pavlovitc...

閔園

位於安徽青陽縣境,九華山天台峰之北。為朝拜天台峰必...

開三顯一

謂開除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之權執,以顯示一乘(...

開士

梵語 bodhisattva。音譯菩提薩埵。又作闡...

開士入浴

禪宗公案名。又作開士悟水因。本則公案記述跋陀婆羅與...

開山

本指開山建寺而言;因古代寺院多建於山谷幽靜處,故稱...

開山忌

寺院於「開山」示寂紀念日所舉行之法會。我國自古即有...

開山堂

奉祀本寺「開山」之堂。又稱祖師堂、祖堂、影堂、影室...

開元三大士

指唐玄宗時東來之印度密宗三大師。即善無畏、金剛智及...

開元寺

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六年(738),敕令各郡建立開元寺...

開元雙塔

即福建晉江開元寺之東西雙塔,為我國聞名於世並富有歷...

開元釋教錄

凡二十卷。唐代智升編於開元十八年(730)。又作開...

開化寺

位於浙江杭縣。據咸淳臨安志卷八十二載,北宋開寶四年...

開心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醴泉郡醴泉面南本洞。寺中有五重石塔...

開外學

准許學習外典(佛教以外之典籍)。為伏邪教,及引導世...

開示悟入

開,開發之意;即破除眾生之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之...

開先寺

位於江西星子縣西八點六公里處之廬山南麓。系南唐李中...

開伯爾隘口

(Khaibar 或 Khyber Pass)位於...

開拉沙山

梵名 Kailāsa,巴利名 Kelāsa-pab...

開枕

禪林用語。又稱開被安枕。謂打開寢具就寢。起床則稱橋...

開近顯遠

即開除執著於佛陀伽耶成道之佛為近成之佛,而顯示久遠...

開門節

為我國雲南瀾滄江下游傣族地區小乘佛教最盛大之淨居賧...

開室

禪林用語。與入室同義。即師家開室允許大眾入室參問之...

開封鐵塔

位於河南開封城東北甘露寺側。鐵塔原稱為靈感塔,於宋...

開浴

禪林用語。開浴室入浴之謂。據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兩序章...

開基

創建寺院稱開基。又以財物支持寺院開創之人亦稱開基。...

開堂

禪林用語。原為古代譯經院之儀式,每年聖誕(皇帝生日...

開帳

將佛像、祖師像之幃帳揭開,供信徒禮拜,稱為開帳。又...

開啟

(一)又作啟建。指法會儀式開始。敕修百丈清規卷上祝...

開眼供養

又作開光明、開光、開眼、開明。開佛眼目時所行之儀式...

開善寺

(一)位於南京市朝陽門外之鐘山。梁天監十三年(51...

開會

開,開除;會,會入。開除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之方便...

開經

(一)於本經之前,先立序說,即稱開經。而於本經之後...

開葷

(一)五葷酒肉,雖為佛子所禁食,然如患病,則許權便...

開福寺

(一)位於陝西西安。唐代貞觀十九年(645)因設華...

開福道寧禪師語錄

凡二卷。宋代僧開福道寧撰,月庵善果編。全稱潭州開福...

開廢俱時

天台宗以開權、廢權同時而無前後之分,稱為開廢俱時。...

開廢會

指法華經之「本跡二門」開會之三義。此係天台宗對於法...

開敷華王如來

梵名 Sajkusumita-rāja-tath...

開遮

即開與遮。開,許可之意;遮,禁止之意。又作開制、遮...

開壇

謂開曼荼羅壇,行傳法灌頂。而自開道場,授弟子灌頂之...

開導依

為心、心所產生作用時,所須依靠的三種緣之一。系法相...

開靜

開,開覺、開放二義;靜,靜睡、靜慮(坐禪)二義。(...

開題

(一)解釋經論之題而說明該經之綱要者,稱為開題。如...

開寶寺

位於河南開封。寺建於北齊天保十年(559),初名獨...

開爐

古代禪宗寺院為防寒月,於陰曆十月一日開啟寮房暖爐,...

開覺

開發覺知之意,亦即開發自己本具之佛性,以證悟法之本...

開權顯實

開除權教之執著,顯示真實之義。「開」含開除、開發、...

開顯

開,開除之意,即開除執著;顯,顯示之意,即顯示真義...

雲岩豎起掃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岩掃地、雲岩拂地。本則公案記述雲...

閑不閑

指有閑與無閑修習佛道之兩種境地。閑又譯作有暇,即有...

閑古寺

位於河南登封縣西北之少室山。乃三論學者道詮之住地。...

閑供養

指無真實心之供養。即以福報為目的,純為利己之供養。...

閑塵境

禪林用語。指無意義、無價值之外在諸條件;尤指不用之...

間色

指中間色。即緋、紅、紫、綠、磂黃等五間色。系青、黃...

間色服

袈裟之別名。又稱離塵服(斷六塵故)、消瘦服(斷煩惱...

間隔

為根本煩惱之異名。謂隔諸法平等之理而執著差別之妄念...

間錯天

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南方第十七位之天名。二十...

隋文帝

為隋代開國君主。姓楊,名堅。小字那羅延。開皇元年(...

隋煬帝

隋代第二代皇帝。姓楊,名廣,一名英。小字阿[縻-呂...

隆昌寺

位於江蘇句容寶華山。寺系古剎,明代初年復興,建築全...

隆根

(1921~)江蘇泰縣人,俗姓呂。於泰北廣濟庵從智...

隆琦

(1592~1673)日本黃檗宗之祖。明代福建福州...

隆睹喇嘛全書

凡三十一帙。格魯派僧人隆睹喇嘛著。內容主要為對於顯...

隆福寺

北平市名剎之一。位於東城大市街之西北,其地稱隆福寺...

隆興寺

位於河北正定縣境內。俗稱正定大佛寺、大佛寺。隋代開...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

凡二十九卷。南宋祖琇譔於隆興二年(1164)。又作...

雁行

又稱雁立。以雁行之不亂譬喻僧眾行列之整齊。雁行並有...

雁門

(一)佛陀有雁王之稱,故佛門又稱雁門。 (二)(4...

雁書

佛陀本生譚之一。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惡友品記載,往...

雁堂

又稱雁宇。原指印度古代毘舍離國之林中,為佛陀而建造...

雁塔

梵名 Hajsa stūpa 。又稱亙娑塔。位於古...

雅利安人

(Aryans)為中亞之印歐族人。體型高大,面方正...

雅利安協會

梵名 ārya Samāj。印度教社團之一。又稱聖...

雅桑迦爾居

為西藏佛教迦爾居派潑結迦爾居支系之一。南宋開禧二年...

雄獅古塔

位於廣東五華縣東四公里處,五華河畔塔崗上。建於明代...

雄賴巴

為西藏佛教寺院之僧職名稱。由「堪布」委任,負責紮倉...

集古今佛道論衡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譔於龍朔元年(6...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

凡六卷。唐代彥悰撰。又稱沙門不敬俗錄、集沙門不拜俗...

集法智

梵語 samudaye-dharma-jānam。...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凡三卷。唐代道宣撰。又稱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東夏...

集起

梵語 citta。譯作心。指阿賴耶識。集,謂一切現...

集智

梵語 samudaya-jāna。指觀悟集諦所得之...

集量論

梵名 Pramāna-samuccaya,西藏名 ...

集會鐘

又稱行事鐘。法會開始時,為集合大眾所鳴之鐘。禪宗於...

集解

將某一原典諸多註解書之要文收集於一書中,稱為集解。...

集諦

梵語 samudaya-satya,巴利語 sam...

集證

(?~1493)日本臨濟宗山城天龍寺僧。俗姓後藤。...

集類智

梵語 samudaye ''''nvaya-jān...

集類智忍

梵語 samudaye ''''nvaya-jān...

雲心

西藏語 sbrin-gyi sems。即經常思慮世...

雲月是同溪山各異

禪林用語。意謂雖是一樣的雲與月,然被照射之溪與山,...

雲水

又稱雲水僧、雲眾水眾、雲兄水弟、行腳僧、雲衲。指為...

雲水流儀

形容安居於叢林修行之行腳僧,其舉止行動顯現出清淨、...

雲外

(一)超脫凡俗,出世間之意。雲外雲岫禪師語錄(卍續...

雲谷慶

南宋時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號雲谷。從學於石溪心...

雲居

(一)(?~902)唐代僧。世稱雲居道膺禪師。幽州...

雲居山

(一)位於河北房山縣西南。即石經山。因時有白雲繞山...

雲居寺

(一)位於河北房山縣西南雲居山(石經山)東峰。又稱...

雲居聖水寺志

凡六卷。補遺一卷。清代僧明倫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

雲居羅漢

禪林用語。形容傲慢自負之狀。以雲居山上安置有五百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