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pramāna 之意譯。有廣狹二義,狹義而言,指認識事物之標準、根據;廣義言之,則指認識作用之形式、過程、結果,及判斷知識真偽之標準等。又印度自古以來,在認知範疇中,一般皆將量知對像加以認識論證,泛稱為量。此量知之主體,稱為能量,或量者(梵 pramātr);被量知之事物,稱為所量(梵 prameya);量知之結果,或了知其結果,稱為量知(梵 pramiti)或量果。以上三者稱為三量。玆將三量各舉譬喻,並將其與外道、小乘、大乘、唯識等相當之部分,列表如下:

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對像,即產生種種不同之量果,大別之,有下列數種:(一)現量(梵 pratyaksa-pramāna),不含比知推度,僅以知覺進行認識作用,或依前五識,或依與前五識同時而起之意識,或依自證分、定心等無分別心而來。例如眼識認識色境時,即為現量。

(二)比量(梵 anumāna-pramāna),係以既知之事實為基礎,比知未知之事實,乃經由推理而進行認識作用,不與前五識同時而起,係依散地之意識而來者。例如見煙則推知火之存在。比量又可分為二種比量、三種比量、五種比量,即:(1)二種比量:1.自比量(梵 svārtha-anumāna),又作自比、為自比量,即為自己而比量;以智為本質,此時未必需要表之於他人。2.他比量(梵 parārtha-anumāna),又作他比、為他比量,即為他人而比量;經由自比量所認識之智,再語之他人時之比量。(2)三種比量:1.自比量,為自己所認可而不為他人所認可作為因(理由根據)之比量。2.他比量,為他人所認可而不為自己所認可作為因之比量。3.共比量,又作共比,為自己與他人共同認可之比量。(3)五種比量:1.相比量,例如見煙之相而推知火之存在;即為有關事物外相之比量。2.體比量,例如見現在之體而推知過去、未來之體;此乃有關事物自體之比量。3.業比量,例如見草木動搖,則知風之存在;即由事物之動作,而推知該作用之根據。4.法比量,例如由無常而推知苦之存在;此因法與法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關係,故根據一事即可推知他事。5.因果比量,由因推知果,或由果推知因。

(三)聖教量(梵 āgama 或 ?abda),又作正教量、至教量、聲量、聖言量,即篤信聖者之教說真實無誤,而依靠聖教來量知種種意義。

(四)非量,又作似量,即似是而非之現量及比量,故又作似現量、似比量。例如衣由色等四塵構成,本身並無實體可言,然由於分別見解,遂認為「衣乃實在者」,此即似現量。又如遠見塵、霧等,卻錯以為煙,並據此錯覺而證明有火存在,此即似比量。以上均為似是而非之現量及比量。其中,現量、比量、非量,或現量、比量、聖教量等,皆稱三量。此外,現量與比量對非量而言,稱為真現量、真比量。

於現、比、聖教三量之外,若加上譬喻量(梵 upamāna,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乳牛等;此即依據類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則為四量。若再加上義准量(梵 arthāpatti,又作義准量,例如無常必定無我,今既知諸法無我,依準其義,即可了知無常之存在),則為五量。若再加上無體量(梵 abhāva,例如進入屋內,由於主人不在,則知主人必定前往他處),則為六量。此外,另有隨生量(梵 sajbhava)、想定量(梵 pratibhā)、傳承量(梵 aitihya)、身振量(梵 cestā)等。

於古代印度各學派間,對各種量論之看法及側重之情形,大都隨其宗義而有所不同,例如順世外道僅承認現量,勝論學派承認現、比二量,耆那教、數論學派、瑜伽派承認現、比、聖教三量,正理學派承認現、比、聖教、譬喻等四量,彌曼蹉學派之咕魯派(梵 Guru)則另又加上承認義准量,彌曼蹉學派之帕達派(梵 Bhātta)及吠檀多學派另又承認無體量,而共為六量。在佛教,則常用現量、比量、聖教量、譬喻量。在因明方面,古因明師多采現、比、聖教三量。至六世紀之大論師陳那時,則限定僅以現量、比量等二量用於因明論式。[解深密經卷五、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六、因明入正理論、成唯識論卷二、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參閱「三量」633、「量論」5295) p5293

上篇:酥油 下篇:量等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正思

【正思】 p0497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頁云:復言:世...

山門疏

乃禪宗勸請新住持時,所作之文疏。敕修百丈清規卷三請...

金剛銳菩薩

(菩薩)Vajrakhyāti,胎藏界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一。...

龍腦缽盂

(雜名)蘇軾文曰:大覺禪師持律嚴,仁宗賜龍腦缽盂,...

天台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

三摩地圓滿

【三摩地圓滿】 p0199 瑜伽二十卷十二頁云:復次如是已...

赭時國

赭時,梵名 Chaj。西域諸國之一。大唐西域記卷一載其西...

轉依

轉依者,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云何證得二種轉...

首楞嚴三昧五名

(名數)涅槃經二十七曰: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一...

僧位四別

亦名:四種僧 子題: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

十戒持律法體

(雜語)受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師,尊稱之曰十戒...

五海十智

(名數)諸佛如來對於五海而發十智也。五海者,一、一...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人有福德,鬼神護佑

《印祖文鈔》提到過一個公案:有一位夢庵居士,談當地...

學佛人的人際交往21法

我們接觸到的人可以分為:富貴者、貧苦者、初交者、久...

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問: 師父您好!請您開示,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

以六根當所觀境

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難尊者的疑惑。阿難尊者的疑惑有...

關於香疤起源的說法

影視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某人看破紅塵,落髮受戒為僧...

在家居士如何修學淨土

問: 修淨土的居士,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認識與實踐...

身有生死,法性不滅

3月12日,日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0級大地震,地震、海...

以無我的智慧觀察正報身心

就著我們正報的身心來觀察,在正報的身心當中,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