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76頁)
更多詞典列表
菩薩藏
梵語 bodhisattva-pitaka。乃詮釋...
菩薩號
予高僧大德之最高尊號,稱為菩薩號。如我國古代稱竺法...
菩薩行有四難
據華嚴經疏卷六舉出,修菩薩行者有四難,即:(一)背...
菩薩解脫五義
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列舉菩薩解脫之五義,即:(一)生...
菩薩訶色慾法經
全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又稱菩薩訶色慾經、菩薩呵色...
菩薩道
梵語 bodhisattva-caryā。(一)菩...
菩薩部
佛像分類之一。指具有菩薩形之聖眾。菩薩形乃在家之相...
逐機末教
華嚴宗用語。指順應機根而說的枝末教法,亦即枝末法輪...
逗機
與對手之機根相應。逗,投合之義。即師家之機與學人之...
這個
禪林用語。這,此之義;個,為量詞。又作這個。(一)...
通乘
(1593~1638)明代臨濟宗僧。浙江金華人,俗...
通佛教
不偏於一宗一派,而通達佛教全盤之教理。 p4797...
通別
指討論某一問題時,有通、別之區分。義相上之一般共通...
通力
即神通或業通等不可思議之力用。佛菩薩及外道仙人所得...
通受別受
受戒時,總括受之,稱為通受;一一個別受之,則稱別受...
通問
(1604~1655)明末清初臨濟宗僧。江蘇吳江人...
通夜
原指由日沒至日出徹夜未眠。與「徹夜」、「終夜」同義...
通奇
(1595~1652)明代臨濟宗僧。合州(四川合川...
通容
(1593~1661)明末清初臨濟宗僧。福建福州人...
通度寺
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號稱靈鷲山。位於韓國慶尚南...
通微
(1594~1657)明代臨濟宗僧。浙江嘉興人,俗...
通忍
(1604~1648)明代臨濟宗僧。常州(江蘇)毗...
通念佛
「別念佛」之對稱。謂通廣三世諸佛名號而稱念之,係相...
通惑
「別惑」之對稱。天台宗所立三惑中,見思惑為聲聞、緣...
通教
天台四教之一。即五時八教中化法四教之第二,以方等及...
通教四門
謂通教之學人所學雖同為諸法如幻、因緣即空之理,然觀...
通明慧
即指六通、三明、三慧。六通者,又作六神通,依佛菩薩...
通明禪
禪定之一種。阿羅漢等聖者於修四禪定、四無色定、滅盡...
通樂寺
位於山西大同。元魏成帝時,曇曜創建。寺在武周山中。...
通玄百問
全一卷。又作通玄問答集。青州一辯法嗣宋代僧通玄圓通...
通申別申
對全體作一敘述,稱為通申;對特殊一事件申訴者,則稱...
通肩
全稱通兩肩。又作通披。搭袈裟時,右肩露外,稱為偏袒...
通覆
謂陳述事情以表達志向而令人知。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大...
通解十如是
又作總釋十如是。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舉出十項「如是」之...
通論家
攝論宗之異稱。即指弘通無著所譔攝大乘論者。唐代道綽...
通豫
(1588~1646)明末清初臨濟宗僧。江蘇昆山人...
通賢
(1593~1667)明末清初臨濟宗僧。浙江當湖人...
通身是手眼
禪林用語。原意指全身都是手,全身都是眼;禪宗欲闡示...
通途
即一般、共通之義。「別途」之對稱。一般佛教共通之義...
通道觀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五月,廢佛道二教,為培養...
通達位
通達真如之位。又作見道位、見位、見地。乃唯識宗所說...
通達心
五相成身觀之第一。又作通達本心。全稱通達菩提心。指...
通醉
(1610~1695)明末清初臨濟宗僧。四川內江人...
通門
(1599~1671)明代臨濟宗僧。江蘇常熟人,俗...
通雲
(1594~1663)明代臨濟宗僧。江蘇人,俗姓徐...
逝宮
(一)逝,意謂遷流無常。指梵天王之宮殿及人類之宮殿...
逝瑟吒
梵名 Jyestha,巴利名 Jettha。又作誓...
造像
又作造像。古時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於僧寺或...
造像量度經
全一卷。清代工布查布譯。全稱舍利弗問造像量度經。收...
造像銘
記有製造佛像之願主(發願者)、佛師(製作者)、由來...
造塔功德經
全一卷。唐代地婆訶羅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闡...
造書天
梵名 Brahman。音譯婆羅賀摩天。意譯淨天、梵...
造玄
唐代密宗僧。住長安慈恩寺。曾於青龍寺法全處受胎藏界...
造立形像福報經
全一卷。譯者不詳。約譯於東晉時代(317~420)...
普說
謂於禪剎中,普集大眾說法。即師家為一般學人開示宗乘...
部主部母
在密教,胎藏界有三部,金剛界有五部,各部中心之本尊...
部執異論
全一卷。印度世友菩薩造,陳·真諦譯。又作部異宗論。...
部派佛教
原始佛教分裂而成之各教團派別之總稱。(一)部派佛教...
部落宗教
為原始宗教早期型態之一,由氏族中自然產生。當時文化...
部落神
部落宗教所信奉之神祇。與部落起源之神話傳說密切相聯...
部行獨覺
指聚合部眾而獨悟證果之緣覺人。為「麟角喻獨覺」之對...
郭紮派
西藏佛教派別之一。索南堅參(1182~1261)於...
郭象
(252?~312)西晉時代之思想家。河南人,字子...
華[衤*戒]
又作花[衤*戒]。為盛花之器具。印度供養高貴之人時...
野
悉曇字 (y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
野巫
指僅知一種法術之鄉野巫師。轉為比喻學行不足之修禪者...
雪竇
(一)(834~905)唐代僧。河北人,俗姓李。號...
雪竇寺
位於浙江奉化縣西「四明山」最高峰之雪竇山。又稱資聖...
雪竇頌古直注
凡二卷。全稱焭絕老人天奇直注雪竇顯和尚頌古。明代僧...
雪舟等楊
(1420~1506)日本臨濟宗畫僧。備中(岡山縣...
雪庵和尚
(一)(1117~1200)宋代臨濟宗僧。俗姓鄭,...
雪庵從瑾禪師頌古
全一卷。又作雪庵從瑾禪師頌古集。宋代臨濟宗僧雪庵從...
雪隱
禪林廁所之通稱。「雪隱」一語來源,有諸種說法:或以...
頂位
梵語 mūrdhāna。又作頂法。四善根位之第二。...
頂光
即佛菩薩頂上之圓光。又稱後光。據大阿彌陀經卷上載,...
頂墮
自頂位墮落。又作頂退。指聲聞四善根位之中,自第二頂...
頂巢
指入禪定而身體久不移動,以致鳥誤以為木,築巢於其頂...
頂戴
將佛像、經典等乘戴頭頂上,表示極為尊敬之意。與頂禮...
頂珠
(一)又作髻珠。即頭頂髮髻中之明珠。法華七喻之一。...
頂生王
頂生,梵名 Mūrdhagata,音譯文陀竭,略稱...
頂相
即頂髻之相。如來頂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得見,故有...
頂石
謂頂上磐石。以速除頂石,比喻生死危急,當速求解脫。...
頂禪
最高至極之禪。出自大智度論卷十七,天台宗以之為「超...
頂禮
梵語 ?irasā''''bhivandate。即...
頂門眼
摩醯首羅天(梵 Mahe?vara)具有三眼;其中...
魚子
(一)謂魚卵雖多,而能成魚者無多;比喻因雖多而果熟...
魚施餓鬼
指供養魚族之施食會。漁夫對平日之殺生,為日後生菩提...
魚母念子
比喻佛加念行者令其成道,猶如魚母之護念魚子。大智度...
魚王貝母
指魚王、貝母二者前進時,眾魚眾貝悉皆附和隨從之。以...
魚籃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其形像,手持魚籃,或乘騎大魚。繫起...
魚腹兒
於佛陀時代成就阿羅漢果之薄拘羅年幼時的故事。據付法...
鳥
佛教經典中常提及鳥類。或謂鳥即佛陀之化身,有宣示佛...
鳥四生
據起世因本經卷五載,大海之北有一名為居吒奢摩離之大...
鳥居
乃日本神社、佛寺所建立之牌樓。又作雞棲、神門、衡門...
鳥獸座
指佛、菩薩以禽獸為台座。一般在鳥獸座背上更設置蓮華...
鳥窠道林
(741~824)唐代牛頭宗僧。杭州富陽人,俗姓潘...
鳥道
禪林用語。原意小徑;禪林中,引申為禪道至難,猶鳥道...
鳥鼠僧
(一)比喻破戒之比丘。又作烏鼠僧。鳥鼠為蝙蝠之別名...
鹿
梵語 mrga。又作舍麼攞(梵 ?ambara)。...
鹿園寺
(一)梵名 Mrga-sthāpana。音譯蜜栗伽...
鹿女夫人
據雜寶藏經卷一載,昔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仙山,...
鹿子母
梵名 Mrgāra-mātr。音譯密利伽羅磨多。意...
鹿子母堂
梵名 Mrgāra-mātr-prāsāda,巴利...
鹿戒
指學鹿之行動,吃鹿所食之物,以為生天之因、解脫之道...
鹿杖梵志
鹿杖,梵名 Mrgalandika,音譯勿力伽難提...
鹿母經
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經為佛之...
鹿泉寺志
全一卷。明代許國誠撰,高一福輯正。收於中國佛寺史志...
鹿菩薩
又作九色鹿菩薩。其角白如雪,其毛共九色,故又稱九色...
鹿足王
鹿足,梵名 Kalmāsapāda,音譯迦摩沙波陀...
鹿車
梵語 mrga-ratha。系法華經卷二譬喻品所說...
鹿野苑
梵名 Mrgadāva。為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之地...
鹿頭人
意謂雖為鹿形,然能辦道,有如人類。反之,雖為人身,...
麥積山
位於甘肅天水縣東南四十六公里處。久為人所忘,民國四...
麻三斤
禪宗公案名。全稱洞山麻三斤。又稱答麻三斤、麻三斤話...
麻谷寶徹
唐代僧。籍貫、俗姓、生卒年均不詳。法號寶徹。出家後...
麻谷寺
位於韓國忠清南道。號太華山。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新...
麻谷振錫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之麻谷寶徹與章敬懷惲、南泉普願間...
麻迷
禪林用語。麻,與「麻」同義,即無感覺之意;迷為眯,...
棄恩
指舍棄世俗之恩愛。諸經要集卷四所引清信士度人經載,...
梨師達多富那羅
梨師達多,巴利名 Isidatta,意譯仙授、仙施...
棄五蓋
天台宗二十五方便五科之第三。即摒棄貪慾、瞋恚、睡眠...
為未來世經
即觀無量壽經。因此經非為佛陀在世時之上根而說,乃為...
為人悉檀
全稱各各為人悉檀。四悉檀之一。佛化導眾生之教法可分...
為霖道霈
(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
浮土五祖繪傳
全一卷。藏於日本鎌倉光明寺。系描繪我國淨土教五祖之...
策發阿闍梨
又作策發師。系沙彌受具足戒時,策勵沙彌發心之戒師。...
華嚴經疏
(一)凡二十卷。唐代法藏著。全稱華嚴經探玄記。又稱...
華嚴經傳記
凡五卷。唐代法藏撰。又稱華嚴經纂靈記、華嚴傳之記、...
野干鳴
野干,梵語 ?rgāla。音譯悉伽羅。狐之一種。「...
野狐禪
禪林用語。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禪。謂所為不契合禪之真...
野狐精
禪林用語。原指野狐之精魅能作變幻,以欺誑他人。比喻...
野盤僧
奔走四方而無間暇之村野僧。或指露宿山野之行腳僧。野...
野馬
梵語 marīci。譯作陽焰、焰(炎)。全稱野馬泉...
閉爐
禪宗於每年陰曆二月或三月封閉暖爐之行事。「開爐」之...
閉關
閉門謝客而隱居修行。特指禪僧停止為人接眾之事,而一...
陪堂
(一)禪院中,陪伴客僧在僧堂之外堂受食,稱為陪堂。...
陪臚
(一)梵名 Bhairava。又作陪囉嚩、陪羅縛...
陪貼
指禪院除以本飯、本藥供養之外,另陪增貼付之供物,如...
陪食
於禪宗初祖達磨忌時,住持不趣僧堂食粥,而於法堂與祖...
陰妄一念
天台宗觀門之境體。指凡夫日常所起一剎那之妄心。又作...
陰持入經
凡二卷。東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旨在...
陰陽道
日本方術。以我國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而有關天文、歷...
陳仁宗
(1258~1308)為越南禪宗竹林禪派開祖。原為...
陳佛子
宋代盧龍(河北)人。原名思讓。思讓累歷方鎮,向無敗...
陳健民
(1906~1987)湖南長沙攸縣人。民國十八年(...
陳和卿
宋代佛師。籍貫、生卒年不詳。日本安德天皇壽永元年(...
陳垣
(1880~1971)廣東新會人。字援庵。為民國以...
陳寅恪
(1890~1969)江西義寧人。為蜚聲國際之史學...
陳慧劍
(1925~)江蘇泗陽人。本名陳銳,字劍慧,後更名...
陳明德
民國佛教學者。廣東潮州人,生長於泰國,生卒年不詳。...
陳棄藥
梵語 pūtimukta-bhaisajya,巴利...
陳武帝
(501~559)名霸先,字興國。南朝陳永定元年至...
陳洪綬
(1598~1652)明代佛畫家。諸暨(浙江)人,...
陳瓘
(1042~1106)北宋居士。南劍州(福建)沙縣...
陳眾喜
(1821~1850)清道光時人,祖籍江西龍南。信...
陳那
梵名 Dignāga, Dinnāga,西藏名 P...
陳靜濤
(1887~1967)廣東南海人。字靜庵,法名慧濤...
陶淵明
(365~427)東晉江西潯陽人,字元亮,後改名為...
陸寬昱
(1898~1979)廣東人。初禮西康之呼圖克圖(...
陸師壽
宋代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
陸庫克
(Albert Von Le Coq, 1860~...
陸西星
明代人,字長庚。號方壺外史。聰慧絕倫,好讀書,喜道...
雀離浮圖
為迦膩色迦王於健馱邏國布路沙布邏(梵 Purusa...
雪堂拾遺錄
全一卷。宋代僧雪堂道行編。詳稱雪堂行和尚拾遺錄。又...
雪山
梵名 Himālaya, Himavat, Him...
雪山不死藥
能使人壽命無量,無有病苦之藥。雪山中,有名為「娑呵...
雪山仙人
即跋伽婆(梵 Bhaigava)。為住於雪山之一仙...
雪山偈
指北本涅槃經中之四句。釋尊於過去世為雪山童子時,由...
雪山八字
又作雪山半偈。略稱八字。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載,雪山...
雪山大士
釋尊於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之名,屬於佛陀著名本生譚之一...
雪山神女
梵名 Pārvatī。音譯波羅和底。印度神話中之女...
雪山部
梵名 Haimavata。音譯醯摩跋多。又稱雪山住...
雪岳山
為韓國半島之脊樑。屬太白山脈,其主峰大青峰,海拔一...
雪峰
(822~908)唐代禪僧。即義存真覺禪師。因曾宿...
雪峰寺
(一)位於福建閩侯縣雪峰山。又稱崇聖寺。為我國南宋...
雪峰慧空禪師語錄
全一卷。宋代僧雪峰慧空(1096~1158)撰,門...
雪峰甚麼
禪宗公案名。又稱雪峰是甚麼、雪峰低頭歸庵。此公案寓...
雪峰盡大地
禪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粟粒、雪峰大地撮來。唐代禪僧雪...
雪峰義存禪師語錄
凡二卷。唐代僧雪峰義存(822~908)撰,明代林...
雪峰鱉鼻蛇
禪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看蛇。唐代雪峰義存禪師對門人舉...
雪嶺投身
即佛陀於過去世修菩薩行,為求過去諸佛所說後半偈而投...
雪村友梅
(1290~1346)日本臨濟宗僧。越後(新潟縣)...
雪柳
截白紙作成柳之枝葉狀。於葬儀之際,唱念佛名,並將此...
雪江和尚語錄
全一卷。日本臨濟宗僧雪江宗深(1408~1486)...
華嚴經感應傳
全一卷。唐代胡幽貞刊纂。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華嚴經搜玄記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儼撰。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
華嚴經綱要
凡八十卷。明代德清撰。又作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收於...
華嚴經綸貫
全一卷。宋代復庵撰。又稱復庵和尚華嚴綸貫。收於卍續...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凡九十卷。唐代澄觀撰。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華嚴遊心法界記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本書系基...
華嚴游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於揚州慧日道場。又稱華嚴經游意。...
華嚴緣起
原為八卷,現存六卷。又稱華嚴祖師繪卷、華嚴宗祖師繪...
華嚴論節要
凡三卷。高麗僧知訥(1158~1210)撰。本書乃...
華嚴頭
禪宗寺院之職稱。為街坊化主之一。其職為向檀越講說華...
華嚴變相
乃指描繪華嚴經七處九會或七處八會之圖相。又稱毗盧遮...
華鬘
梵語 kusumamālā,音譯俱蘇摩摩羅;西藏語...
華籠
盛花之器。又作華筥、華皿。原稱衣祴、華篋、華盤,即...
綖經
綖,與線同字。梵語 sūtra(修多羅)之直譯即綖...
庵沒羅園
庵沒羅,梵名 āmra,意為庵沒羅女之園。又作庵婆...
庵沒羅樹
庵沒羅,梵語 āmra, amra, amlaph...
上一頁
下一頁
普門品
星雲大師
蓮池大師
唯識學
其他法師
消除業障
供佛
轉變念頭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