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集諦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samudaya-satya,巴利語 samudaya-ariya sacca。全稱集聖諦(梵 samudayārya-satya,巴 samudaya-sacca)。又作習諦、苦習聖諦、苦集諦。為佛教基本教義「四聖諦」之一。集,招聚之義。若心與結業相應,未來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稱集。諦,審實不虛之義。審察一切煩惱惑業,即知其於未來實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故稱集諦;即關於世間人生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諦。苦之根源為渴愛,以渴愛之故,形成「來世」與「後有」。渴愛之核心乃由無明生起之虛妄我見,若有渴愛,便有生死輪迴;欲免除生死之苦,須以智慧照見真理、實相,證得涅槃,斷除渴愛,超脫輪迴之苦。

據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八、成實論卷二「四諦品」、俱舍論卷二十二等諸論所載,部派佛教諸派對集諦之「自性」各持異論,略舉如下:(一)阿毗達磨之諸論師大多主張「諸有漏法之因」即是集諦。漏,為煩惱之異名。(二)經量部之譬喻師(梵 drstāntika)認為「業煩惱」即是集諦。業,指身、口、意等各種善惡之造作。(三)分別論者(梵 vibhajya-vādin)則區分「集」與「集諦」之別,而謂唯有能招感「後有」之「愛」為集諦;其餘之「愛」與其餘各種「有漏之因」則是「集」,而非「集諦」。後有,指未證得涅槃者於未來尚須受生死輪迴之果報;愛,指慾望、欲愛、渴愛,為所有生命煩惱之根源。(四)說一切有部則僅以「愛」為集諦之自性。

此外,成唯識論卷九謂集諦又分為三種,而分別以遍、依、圓等「唯識三性」來說明,即:(一)習氣集,即「遍計所執」之自性所執持之習氣。(二)等起集,指依於各種外在因緣而生起(依他起)之煩惱業。(三)未離系集,指尚未舍離障染之真如。三者之中,第二項之「等起集」相當於一般所說之「集諦」。[雜阿含經卷十三、卷十六、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長阿含經卷九、集異門足論卷六、法蘊足論卷六] p5327

上篇:集解 下篇:集證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康僧會

(?~280)三國時代譯經僧。交趾(越南北部)人,其先...

有尋有伺

【有尋有伺】 p0547   瑜伽三十三卷九頁云:有尋有伺...

抹香

(物名)搗沉檀為粉抹,用以撒布於塔像者。法華經提婆...

隱覆授記

(術語)與其人以成佛之記別,以佛之神力隱於其人而使...

半月浴過戒制意

亦名:減半月浴戒制意 子題:摶食、澡沐 戒本疏·九十...

無諍行

【無諍行】 p1050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九卷六頁云:云何...

俱舍論(Abhidharmakosa-sastra)

Jushelun   佛教說一切有部論典。全稱《阿毗達磨俱舍...

非學非無學見

【非學非無學見】 p0717   大毗婆沙論九十八卷七頁雲...

青蓮教

又稱五行十地佛教。為清代仁宗嘉慶(1796~1820)以後...

三世

(術語)又云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也。世者遷流之義。有...

街坊化主

(雜名)或單曰化主。單曰街坊。勸化市廛街坊,索施物...

骨筆

折骨為筆,書寫佛經。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九上...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施恩於人不可求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重興了大叢林,包括雞足山,南華寺...

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及千位優婆塞弟子,...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歡先...

保持一顆自在的心

作為出家人,有時候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來送往,電...

明白佛法的人會謹慎言說舉止

明白佛法的人會謹慎言說舉止,害怕造惡因、誤導人,故...

唯識五重觀

再介紹唯識的觀法:唯識五重觀。怕初聽同學不了解,我...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間

呂新吾云: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