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第5頁)   更多詞典列表

二十二種愚癡

菩薩十地與佛地所對治之二十二種愚癡。略稱二十二愚。...

二十八天

謂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十八天,與無色界之四天。欲界六...

二十八祖

禪宗所傳之二十八位祖師。全稱西天二十八祖。即:(一...

二十八宿

梵語 astāvij?ati naksatrāni...

二十八部眾

全稱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乃指千手觀音之眷屬,有善神...

二十力

謂菩薩所具足之二十種力用。無量壽經卷下就淨土菩薩之...

二十五三昧

謂破三界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種三昧。亦稱三昧之王。即:...

二十五方便

謂天台家觀心修行之法,分方便與正修二種,方便有二十...

二十五有

生死輪回之迷界計分為二十五種;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

二十五則附屍鬼故事集

梵名 Vetālapacavij?atikā。為印...

二十五神

守護受持五戒者之善神,計有二十五尊。分述如次: (...

二十五條

即二十五條衣。袈裟之一種,九品大衣中之上上品,以二...

二十五眾

隋朝開皇十二年(592),文帝敕選二十五位高僧,組...

二十五部

密教將金剛界之五智分為五部,每部又各具五智,故成二...

二十五菩薩

乃隨彌陀來迎之諸菩薩。往生要集所引用之十往生經(此...

二十五圓通

謂諸菩薩、聲聞證悟之二十五種方法。圓通,圓滿週遍,...

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謂一切菩薩欲證圓覺,彼修禪定有二十五種方法。蓋無礙...

二十五壇別尊法

密教為破斥二十五有,修個別供養二十五尊之護摩法。(...

二十五諦

乃印度數論派之哲學。此派將宇宙萬有分為神我(梵 p...

二十五點

禪院中區別時間之法,劃分初夜至後夜(即日暮至夜明)...

二十天

(一)斥退惡魔,守護善法之二十位天神,名稱如下:梵...

二十四不相應法

唯識宗分不相應行之法為二十四類,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

二十四緣

緣,梵語 pratyaya,巴利語 paccaya...

二十四願

阿彌陀佛之別願。無量壽經中稱之為四十八願,二者相較...

二十空

表諸法皆空之理之二十種空,出自大般若經卷三學觀品。...

二十重華藏莊嚴世界海

謂此世界住於香水海中蓮華之上,種種妙寶莊嚴,含藏一...

二十智

乃指天台家約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為...

二十犍度

戒律於作持門之分類。犍度,篇章、分類編集之義,梵語...

二十種外道

又作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提婆論師將印度小乘外道所執...

二十種喻法

謂二十種法之譬喻。即:(一)般若為母,(二)方便為...

二十種煩惱現行

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之記載,即指:(一)隨所欲纏現...

二十種煩惱隨眠

煩惱,指見、思、無明,為昏煩之法,能惱亂心神。此煩...

二十種隨煩惱

小乘俱舍論以一切之煩惱稱為隨煩惱,或對於六隨眠之根...

二十種護摩法

乃指扇底迦之四法,布瑟致迦之九法,阿毗遮羅迦之七法...

二十億耳

梵名 ?ronakotīvij?a 或 ?rotr...

二十諸天

天台宗寺院供奉之諸神。據南宋行霆所譔「諸天傳」記載...

二十難

二十種不易之事。據四十二章經載,二十難即:(一)貧...

二三

指六師外道。於日本玄睿之三論大義鈔卷一中,載有「二...

二凡

謂三乘行人見諦以前之凡位,分外凡、內凡二種。外凡者...

二千普賢行法

略稱二千行法。乃新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中,普賢菩...

二土

乃指二種國土而言。即將佛之國土大別為二種:(一)指...

二土弘經

天台宗論生身得忍之菩薩,遍方便、實報二土,而弘經利...

二戒

依諸條件之不同,戒律可二分為如下十一種。(一)性戒...

二中

謂三論宗之世諦中、真諦中二者。中者,不偏之意。二中...

二五食

指蒲繕尼食與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種食物。(一)五蒲繕...

二元神教

主張有相互對立之善、惡二神存在,而唯以善神為崇拜對...

二六之緣

即十二因緣。說眾生涉歷三世而輪回六道之次第緣起。(...

二六之願

藥師如來之十二誓願。即:(一)願自他身光明熾盛。(...

二六時中

謂一晝夜之十二時辰。即竟日。印度曆法則為六時或八時...

二分家

為難陀論師所立之心識二分說。以心識起認識作用時所生...

二天

(一)指日天及月天。 (二)指同生、同名二天。此二...

二天三仙

二天與三仙之合稱。二天指大自在天(梵 Mahe?v...

二心

(一)真心與妄心。真心即真實之心,離虛妄不實。妄心...

二方便

(一)指世間善巧方便、出世間善巧方便。(一)略稱世...

二木

二樹之意。法華經文句卷七上所喻別教與通教菩薩,即:...

二氏

乃指釋氏與老子,即佛家與道家。 p191...

二王尊

又作仁王、二天王、二天。謂立於寺門兩側,守護伽藍之...

二世

指今生及來世,如稱二世安樂、二世悉地。又稱神與人之...

二世尊

乃指多寶塔中之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二佛而言。又作法華...

二世間

即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世者,謂有為法於過去、現在、未...

二加

顯加與冥加。加,即加被。佛於華嚴會上,以身、口、意...

二句

指文句與義句。句,即句逗,又眾語和合而成句。謂如來...

二正

乃指體正、用正。中論別稱正觀論,三論宗釋其「正」字...

二犯

止犯與作犯二種犯戒。或稱止作二犯,為「二持」之對稱...

二光

乃指自佛身所發出之二種光明。 (一)色光與心光。(...

二印

指無相三昧印與有相三昧印。菩薩初入八地,上不見可求...

二吉羅

謂惡作、惡言二種突吉羅罪。惡作者,非如法之舉止;惡...

二因

(一)生因、了因。(一)生因,乃本具法性之理,能生...

二如

(一)即隨緣真如與不變真如。(一)不守自性,隨染緣...

二如來藏

指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如來,即理性如來;藏者,含...

二字

(一)半字與滿字之合稱。悉曇章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

二守護

指居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及外金剛部院西方門之二守護神...

二百一十億佛土

謂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菩薩時,為立選擇之別願,所預...

二百五十戒

又稱具足戒。即佛制比丘所必須遵守之戒律,共有二百五...

二行

(一)謂二種修行,即自利行與化他行。 (二)謂煩惱...

二行廢立

淨土門於往生之行業中,比較念佛、諸善二行之勝劣,以...

二衣

指製衣及聽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一載,比丘之...

二佛中間

指釋迦佛入滅,彌勒佛尚未出世期間。此時無佛住世,世...

二佛並坐

釋迦佛於靈鷲山說法華,跡門三週說法以後,地下忽湧一...

二佛性

即理佛性、行佛性。(一)法相宗論眾生之佛性,以其所...

二利

即自利與利他。上求菩提為自利,下化眾生為利他。小乘...

二利真實

即自利真實與利他真實。善導於觀經疏散善義解釋至誠心...

二見

(一)斷見(又作無見)與常見(又作有見)。又稱有見...

二忍

菩薩所修之二種忍。(一)生忍與法忍。(一)生忍,又...

二我見

人我、法我稱為二我;此二種妄見,則稱二我見。(一)...

二我執

謂俱生我執與分別我執。(一)謂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

二決定義

決定,斷然不易之義。楞嚴經卷二載,如來令阿難甄別真...

二受

指身受與心受。受者,謂領納所觸境之心所法。(一)身...

二足

(一)人有兩足,故謂人為二足。 (二)福與智。六度...

二足尊

佛陀之尊號。謂於人中之最尊最貴者。又二足譬福、智二...

二身

(一)指二種佛身。有多種分法:(一)謂生身與化身。...

二事非行

律宗以樗蒲、圍棋與種種歌舞伎樂,為不應有之行為。 ...

十念

(一)指念佛等十種念。又作十隨念。增一阿含經卷一載...

二受業

乃指心受業與身受業。(一)心受業者,惟以招感第六識...

二和

謂僧伽之理、事二和。(一)理和,即二乘之聖者,同破...

二始

指小乘與大乘之始,為天台宗之說法。(一)佛陀在鹿野...

二宗釋題

天台、賢首二宗釋經題,有通別、能所之異。(一)天台...

二往

即再次往詮義理。又作再往。摩訶止觀卷七上(大四六·...

二往生

淨土宗自往生彌陀淨土之行體相狀,二分為如下四種:(...

二性

(一)種性與別性。(一)通於一切法,本性空寂者,稱...

二果

(一)習氣果與報果。相當於等流果、異熟果。(一)由...

二果二義

二果即斯陀含,譯為一往來,有二義,即:(一)一往天...

二河白道

一種信仰之譬喻。乃淨土宗大德善導於觀經疏中所說,謂...

二法

(一)指十對之二法攝盡一切諸法。此十對為:真俗、教...

二法相違

謂煩惱與涅槃二者相違。據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二載:(一...

二法執

即俱生法執、分別法執。(一)俱生法執,乃無始時來,...

二空

指二種空。其名稱與解釋於諸經論各異。大智度論卷三十...

二空真如

即人空真如與法空真如。又作二空真理。前者謂空人我所...

二空觀

(一)思惟人、法二空而斷除煩惱、所知二障之觀法。 ...

二花

謂草木花、嚴身花。(一)凡草木之花,皆具開敷結實之...

二門

乃各種教義之二分法。如法華經之內容,分為本門與跡門...

二持

止持與作持。為戒律之兩大類。又稱止作二持、止作。(...

二施

(一)指財施與法施。解深密經卷四(大一六·七○五下...

二流

乃指順流與逆流而言。輪回生死,稱為順流。趣向涅槃,...

二相

(一)指淨智相與不思議業相。淨智相,為依法力薰習,...

二相別

指自相別、共相別。據「析玄記」載:(一)自相別,相...

二美

乃指定、慧之二莊嚴。空海之吽字義(大七七·四○七上...

二耶舍

乃二人名。經論中提及耶舍比丘有二人。一為佛在世時毗...

二苦

苦者,逼惱身心之謂。二苦乃內苦及外苦。(一)內苦,...

二重中道

又作二種中道。唯識家認為中道有三性對望中道及一法中...

二重曼荼羅

指胎藏、金剛兩部之曼荼羅,各具淺略、秘密二重。(一...

二食

(一)法喜食與禪悅食。以法與禪定皆為精神食糧,能資...

二苾芻

「苾芻」即比丘。有二類:(一)世俗苾芻,即凡夫比丘...

二乘

乘為運載之意。運載眾生度生死海之法,有二種之別,故...

二乘成佛

謂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於說阿含經時,得二乘之極果,又...

二乘作佛

指聲聞、緣覺二乘得以作佛,乃法華經前十四品之中心思...

二乘異同

乃指聲聞與緣覺修行之異同。據法華玄讚卷五謂,此有三...

二修

乃指專修與雜修而言。修行阿彌陀佛之淨土法門,稱為專...

二師

(一)指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二大導師。 (二)指聖師...

二悟

(一)指漸悟與頓悟。速疾直入究極之覺悟稱頓悟;依順...

二時

(一)時分假、實二種,即:(一)迦羅時(梵 kāl...

二根

(一)利根與鈍根。(一)利根又作上根,謂根性銳利,...

二殊勝

謂觀世音菩薩極證圓通,十方普應,上同諸佛,下合群生...

二益

指現益與當益。現生可獲得之利益,稱為現益。命終後,...

二真如

即二種真如。有如下五類: (一)離言真如與依言真如...

二祖庵

位於河南登封縣少室山少林寺西南四公里之缽盂峰上。傳...

二祖斷臂

禪宗故事。相傳二祖慧可,到嵩山少室峰求道於達磨,立...

二脅士

又稱二挾侍。謂侍於中尊左右之二菩薩。如彌陀如來兩旁...

二般若

(一)共般若與不共般若。(一)共般若,即天台宗之通...

二假

(一)無體隨情假與有體施設假。(一)乃世間常用之我...

二執

(一)我執與法執。又稱我法二執、人法二執、生法二執...

二宿因力

指大願力與昔行力。如來悲智雙行,以攝化眾生,係由二...

二密

指理密與事密。(一)理密,即說圓融不離之理者。(二...

二教

乃佛法之分類。系由教說之意義內容、實踐方法、說法形...

二教六理

謂法相宗用以證明第七末那識存在之二種教證與六項理論...

二教論

(一)全一卷。北周道安撰。論述儒佛二教之大旨並比較...

二現

佛之尊特身相好,有須現、不須現二種。(一)須現者,...

二眾

(一)道眾與俗眾。(一)道眾,乃出家修道業,受具足...

二處三會

指法華經之說會。二處即靈山、虛空。三會者,即:(一...

二貧

謂財貧與法貧。(一)缺乏資生之財物,稱為財貧。(二...

二部五部

佛教最初分裂之根本二部,即上座、大眾二部。佛滅百年...

二部戒本

即指比丘與比丘尼之戒本。乃明示二者戒律之本經。[四...

二鳥

乃指迦鄰提或鴛鴦一類之雌雄二鳥。以其同遊而不相離,...

二尊教

指彌陀與釋迦二尊之教。淨土宗稱無量壽經及觀無量壽經...

二惑

(一)見惑與修惑。(一)見者,推度之義。以邪推度而...

二惡

乃指見思煩惱與無明煩惱之二惡,又指已作之惡與未作之...

二智

指二種出世聖者之智慧。有下列六種:(一)盡智與無生...

二無心定

指十四不相應行中之無想定、滅盡定而言,又稱二定。(...

二無我

即人無我與法無我。又稱人空、法空,或我法二空。(一...

二無知

乃小乘有部所立之染污無知與不染污無知。(一)染污無...

二無記

謂二種非善非惡之無記性。即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一...

二無常

即念念無常與相續無常。無常者,變化不止之意。(一)...

二等

斷等與得等。據宗鏡錄卷十四載:(一)斷等,指佛極解...

二答

乃指兩種回答之方式。即用言語回答之言答,及以種種相...

二善

(一)止善與行善。(一)止善,乃避作惡,遠離犯罪之...

二善三福

即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善根。二善者,定善、散善。三福乃...

二量

因明用語。即現量、比量。色等諸法,以現實量知其自相...

二圓

乃天台宗指法華以前,華嚴、方等、般若三時所說之圓教...

二愚

乃指十地菩薩所起之兩種迷惑。即:(一)執著我法之迷...

二愛

謂欲愛與法愛。(一)凡夫愛念妻子,貪染五欲,故稱欲...

二業

(一)據俱舍論卷十七載,有兩種二業,即:(一)引業...

二滅

即擇滅與非擇滅二種無為法。以智慧之簡擇力斷滅煩惱,...

二煩惱

二種之煩惱。(一)根本煩惱與隨煩惱。據瑜伽師地論卷...

二經體

謂經典中之文、義二者。經者,自一面觀之,但為顯義之...

二罪

指受佛戒者所犯之罪,分為二類:(一)性罪,指殺、盜...

二解脫

乃指二種解脫。解除業繩繫縛而得自在,稱為解脫。此有...

二詮

乃指表示事物意義之兩種方法,即:(一)遮詮,即用否...

二道

(一)無間道與解脫道。乃斷惑證理之二道。(一)無間...

二頓

華嚴宗分頓教為漸頓與頓頓二種,分圓教為漸圓與頓圓二...

二鼠嚙藤

比喻人命無常。二鼠喻晝夜(時間),藤喻生命。晝夜相...

二壽行

即留多壽行與舍多壽行。(一)留多壽行,乃阿羅漢為饒...

二漏

即有漏與無漏。漏者,煩惱之意。(一)有煩惱之法,或...

二福

即梵福與聖福。前者乃大梵天王之福德,後者為三乘聖果...

二福田

(一)學人田與無學人田。(一)學人田,乃小乘見道以...

二種

凡種與聖種。據法華安樂行義載:(一)凡種,指凡夫之...

二種人咒術不能加

據摩登伽經載,摩登伽女心染著於阿難,請母以咒術致之...

二種三觀

即次第三觀與一心三觀。前者亦稱別相三觀,乃別教之觀...

二種大乘

即有相大乘與無相大乘。為南北朝時北地某禪師所立之教...

二種子

全稱二種種子。真言之阿等一字,生無量之義,譬如草木...

二種分別真偽禪相

即修禪之人,於禪定中有二種禪相,據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二種心

指安隱(穩)心與快樂心。據菩薩地持經卷一載,菩薩初...

二種心相

謂心之內外二相。(一)心內相者,心之本性清淨平等之...

二種比丘

比丘,梵語 bhiksu,巴利語 bhikkhu。...

二種出家

出家之類別有二,即:(一)身出家,僅形體出離在家之...

二種加持

謂五相成身後之「一切如來加持」與「四佛加持」二種。...

二種佈施

(一)財施與法施。(一)以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

二種本尊

本尊者,本有而於出世間為最勝最尊者。大日經本尊三昧...

二種本覺

大乘起信論立隨染、性淨二義以明本覺之相。(一)隨染...

二種生滅

即粗生滅與細生滅。此依生滅相之粗顯、微細而名。六染...

二種白法

謂慚與愧二者。以能光潔一切諸行,故稱白法。(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