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6頁)
更多詞典列表
二種立題
對於諸經之題目,有佛自立者,亦有經家所立者,稱為二...
二種光明
(一)色光與心光。前者乃佛身所放之光,由眼可見;後...
二種因果
分四諦為二種之因果,即世間因果與出世間因果。前者以...
二種妄見
指別業妄見、同分妄見,乃眾生個別或共同所起之兩種妄...
二種妄語報
由前世妄語,今生所得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記...
二種如如
指如如智、如如境。據佛性論卷二載:(一)如如智,指...
二種如來
指出纏如來與在纏如來。(一)出纏如來,係一切諸佛在...
二種字
即根本字與增加字。字者,梵有二音,一言阿剎羅,是為...
二種存濟
指有罪存濟、無罪存濟。存,存活;濟,救濟,謂以飲食...
二種有
實物有與施設有。據阿毗曇毗婆沙論卷六載:(一)實物...
二種死
即命盡死與外緣死二者。(一)命盡死,謂全其天命而死...
二種自在
指觀境自在、作用自在。據華嚴經疏卷六載:(一)觀境...
二種色
(一)內色與外色。據宗鏡錄卷五十八載:(一)內色,...
二種色身
謂諸佛如來之實色身、化色身二者,亦即報身與應身。(...
二種佛土
謂真土、應土等二種佛所住之國土。(一)真土,亦稱真...
二種佛境
即證境與化境。前者謂諸佛所證之境界,如真如法性之理...
二種利行
指自利行、利他行二種。菩薩所修之行,依其別相,有自...
二種序
經典之序,有通序、別序二種。(一)如是我聞等六成就...
二種忍辱
即眾生忍辱與非眾生忍辱二者。前者乃忍受殺傷罵詈等眾...
二種戒
(一)止持戒與作持戒。(一)制止身口之惡,不殺不盜...
二種見
即想見與正受見。(一)修觀察行,尚存覺知之所見,稱...
二種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國土。據佛地經論卷一...
二種身行施
指生身行施、法身行施。據大智度論卷十二載,菩薩以二...
二種邪見
即破世間樂邪見與破涅槃道邪見。(一)乃無視因果之理...
二種邪見報
由前世邪見感得今生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二...
二種供養
供養佛菩薩之二種方法。(一)事供養與理供養,即以香...
二種兩舌報
因前世兩舌,向此說彼,向彼說此,斗構是非,離間和合...
二種受具戒法
戒,乃萬善之根本。據大寶積經卷一○四載,能受正戒者...
二種性
即指本性住種性及習所成種性二種。種性為梵語 got...
二種法身
於佛、菩薩之法身所立之理法身、智法身二種;在諸經論...
二種法性
出自地持經卷一。法即軌則之義;性即不改之義。一切法...
二種法施
指世間法施、出世間法施。據般若經卷二十四載:(一)...
二種舍利
(一)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如多寶佛之舍利屬前者,釋...
二種非器
指二種不能聽聞華嚴經之根器。據華嚴經疏卷三載,佛說...
二種信
此二種信有三,即:(一)信解與深信。(一)信解,又...
二種信心
謂對法華經起信之二種信心。(一)就佛立信,以法華經...
二種卻魔法
謂坐禪之人,正定未發,多有魔事,心生驚怖,破壞善根...
二種甚深
謂證甚深與阿含甚深。(一)證甚深者,指諸佛之智慧甚...
二種迥向
乃淨土門所立。(一)往相回向與還相回向。(一)以己...
二種修行
指真實修行、不實修行。據涅槃經卷二載,依佛所說,能...
二種差別
因明用語。指有法差別和法差別。所謂差別係指言陳與意...
二種根本
指無始生死根本、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據楞嚴經卷一...
二種涅槃
即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又稱有餘依與無餘依。依者,有...
二種病
(一)身病與心病。(一)身體四大不調所生之病苦,稱...
二種破戒人
指因緣不具足破戒、因緣具足破戒。據大智度論卷九十一...
二種破著
據大智度論卷四十三載,即:(一)破欲著,指人於好色...
二種神力
(一)令遠處見聞神力與令各各見佛神力。(一)謂佛在...
二種般若莊嚴
般若,意譯作智慧。智慧能嚴飾法身,故稱般若莊嚴。據...
二種退
指究竟退、不究竟退。據菩薩地持經卷一載,修行人退其...
二種健兒
謂自不作惡,及既作惡而能懺悔,更不復作,此二種乃有...
二種偷盜報
由前世偷盜,今生所得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
二種寂靜
即身寂靜與心寂靜。寂靜者,謂離煩惱,絕苦患,亦即涅...
二種常住
(一)百歲至劫滅稱為常。諸菩薩若住百歲千萬億歲,若...
二種授記
即無餘記與有餘記二者。(一)佛現前授記某甲眾生,於...
二種殺生報
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二種殺生報即:(一)短命,指因...
二種清淨
(一)自性清淨與離垢清淨。(一)眾生真如之心體,本...
二種淫報
指婦不貞潔、得不順意眷屬。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由前...
二種畢竟
指莊嚴畢竟、究竟畢竟。據大涅槃經卷二十七載,即:(...
二種眾生
指習愛眾生、習見眾生。據大智度論卷三十一載:(一)...
二種貪報
即多欲與無厭。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二種貪報即:(一...
二種通相
指宗通相、說通相。據楞伽經卷三載:(一)宗通相,宗...
二種偈
謂通偈、別偈二者。(一)通偈者,即首盧偈。不論經之...
二種勝
因勝與果勝。據菩薩地持經卷一載,菩薩初發心堅固有二...
二種勝行
指福勝行與智勝行。菩薩所修之福、智二行,就通相而言...
二種惡事
據大智度論卷二十三載,即:(一)眾生惡事,指諸眾生...
二種惡罵報
由前世口多惡罵,所得今生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
二種無心約教
約,要約、依約之義。謂如來之教,本離心緣言說之相,...
二種無量
指實無量、不知為無量。據大智度論卷二十載,二種無量...
二種無義語報
由前世語言無義,今生所得之二種果報。據法苑珠林卷七...
二種無漏因果
即無漏因與無漏果。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二載,即:(...
二種無礙
據華嚴經疏卷五十二載,菩薩有二種無礙,即:(一)智...
二種結界
即自然界與作法界二種作法所限定之區域。(一)謂自然...
二種善機
能修善根之根機有定、散二種。(一)定機,謂能修止息...
二種菩提心
謂緣事與緣理二種求真道之心。(一)緣事菩提心,以四...
二種菩薩
指成就大力菩薩、新發意菩薩。據大智度論卷九十二載,...
二種菩薩身
乃指生死肉身與法性生身。(一)生死肉身,三賢位之菩...
二種超越三昧
指超入三昧(定)與超出三昧。蓋散心之人的禪定深淺次...
二種愛
謂有染污與無染污之二種愛。(一)有染污,即貪愛,指...
二種愛語
指隨意愛語、隨所愛法為說。據大智度論卷六十六載,菩...
二種滅
指暫時滅、究竟滅。據顯揚聖教論卷八載,如來有二種滅...
二種資糧
即福德、智德二者。以此二德為資益己身之糧,得證佛果...
二種僧
(一)聲聞僧與菩薩僧。(一)聲聞僧乃以出家沙門形像...
二種僧物
(一)現前僧物與四方僧物。此依施者之意志而區別。(...
二種壽命
謂眾生之二種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大智度論卷七...
二種精進
即身精進與心精進。精進者,謂心練於法而不懈怠。如法...
二種精進心
謂行人熏修懺法,即當克取限期,破諸惑障,如修法華三...
二種語
指世語、出世語。據北本涅槃經卷十四載,如來為二乘人...
二種說法
如來為菩薩及諸眾生說法,有細、粗之別。寶性論卷四載...
二種遠離
即身遠離與心遠離。修行佛道之際,為使身器清淨,故須...
二種廣利
指利今、利後。華嚴經疏卷一謂:(一)佛陀在世時,當...
二種數
指數量數、色心有為數。據華嚴經疏卷五載:(一)數量...
二種瞋報
由前世多瞋,所得今生之二種報。據法苑珠林卷七十載,...
二種羯磨
(一)依四分律懺六聚法篇,羯磨分為二種,即:(一)...
二種論
即宗經論與釋經論。(一)乃依大小乘經之教理所造之論...
二種輪身
謂二種佛菩薩之身。即正法輪身與教令輪身。以其具有摧...
二種獨覺
獨覺乃出於無佛之世,觀外物之凋零,覺內心之生滅,無...
二種聲聞
即愚法聲聞與不愚法聲聞。聲聞學於小乘之法,迷執自法...
二種薰
指薰習與資薰。(一)薰習,薰即薰發,習乃數習。謂數...
二種薰習
即相分薰與見分薰。七轉識各緣其外境時,依其識自體之...
二種醫
指小醫與大醫,比喻聲聞與菩薩。據大智度論卷二十四載...
二種證
(一)意謂修小乘法門以證阿羅漢果者有二種。(一)次...
二種譏嫌
指譏嫌之名與譏嫌之體。天親之淨土論謂體有三種,即二...
二種願
可得願與不可得願。據大智度論卷三十載:(一)可得願...
二種顛倒
指眾生顛倒、世界顛倒。據楞嚴經卷七載,二種顛倒即:...
二種勸請
菩薩向佛陀所作之二種勸說請求。據大智度論卷七載,二...
二種懺悔
謂理懺與事懺。(一)理懺者,觀諸法實相萬法皆空之理...
二種闡提
二種一闡提之略。即舍善根闡提與方便闡提。(一)舍善...
二種灌頂
即傳教灌頂與結緣灌頂。為密教之法。(一)對如法修行...
二種護持事
諸佛菩薩護持之二種事。據地藏十輪經卷五載,二種護持...
二種顯示
指言顯示、使修行顯示。顯,即顯露;示,即曉示。據華...
二種觀
觀,謂定心運想。指死屍臭爛不淨觀、聞法憶想分別觀。...
二種觀法
即唯心識觀與真如實觀。(一)觀身、口、意三業之所作...
二語
意為「兩舌」,乃指前後矛盾之語,或作誹謗之語。[大...
二障
又作二礙。(一)煩惱障與所知障。系瑜伽行派與法相宗...
二際
際者際畔。指涅槃際與生死際。小乘認為此二者有別,大...
二領
乃指探領與齊領之二種領解。法華經信解品載四大聲聞陳...
二慳
指財慳與法慳。慳者,吝之義。據地持經卷四載,吝惜財...
二德
(一)智德與斷德。(一)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
二緣
指內、外二緣。據楞伽經卷二載,二緣即:(一)眾生所...
二請
言請與念請。據華嚴經疏卷一載,二請即:(一)言請,...
二輪
(一)乃指食輪與法輪。食輪謂齋食,法輪謂說法。大會...
二餘
乃指生身之苦與煩惱之殘餘而言。若再加業之殘餘,則為...
二學
(一)讀誦與禪思。前者即指讀誦佛經及祖師語錄等。後...
二縛
(一)相應縛與所緣縛。(一)相應縛,見惑、修惑束縛...
二親
即指父母。據法苑珠林卷五十載,即:(一)父親,指資...
二諦
指真諦與俗諦。併稱真俗二諦。諦,謂真實不虛之理。真...
二諦章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於卍續藏第九十七冊。乃詳述三...
二諦觀
乃天台家三觀中空觀之異名。以空觀成就,不但成就空諦...
二應身
乃指天台宗所謂劣應身與勝應身之二應身而言。(一)劣...
二檀
乃指世間檀與出世間檀之二種佈施。檀,即佈施。(一)...
二禪
梵語 dvitīya-dhyāna。乃色界四重禪定...
二禪天
又稱二靜慮。指修成二禪者所生之天處,為色界天中之第...
二翼
譬喻二事互相資助,相輔相成,如鳥之雙翼。如止觀、真...
二斷
(一)自性斷與緣縛斷。此係就斷惑之性質而分。(一)...
二歸戒
謂佛成道之初,僅具三寶中之佛、法二寶時,所行歸依佛...
二藏
即分類如來一代聖教為二種法藏。乃指詮釋聲聞與緣覺二...
二轉妙果
即斷盡煩惱、所知二障,轉得二種勝妙之果。又作二轉依...
二識
乃大乘起信論所說之法門,即指阿賴耶識與分別事識。(...
二證
(一)事證與理證。於三學中,修戒、持戒者,稱為事證...
二邊
乃指離中道之兩極端,惟各書有不同之說法。中論卷四謂...
二難化
指欲天難化與色天難化。前者執著於上妙之五欲,故難教...
二類各生
乃淨土宗之一義。以往生彌陀之淨土者,不只限於念佛一...
二類種子
即本有種子與新薰種子。(一)無始以來,異熟識中法爾...
二嚴
乃指二種莊嚴。(一)智慧莊嚴與福德莊嚴。謂智慧、福...
二覺
(一)本覺與始覺。阿賴耶識中之覺,分為本、始二覺,...
二攝
謂自攝與他攝。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
二護
乃指內護與外護。(一)內護,「內」指自己身心之「心...
二變
即因緣變與分別變。據成唯識論卷二所述,有漏之識變可...
二觀行
又作唯識觀。據宗鏡錄卷三十五載,二觀行即:(一)尋...
人中三惡
指一闡提、誹謗大乘者與犯四重禁者。(參閱「一闡提」...
人中分陀利花
(一)分陀利花,梵語 pundarīka,譯為白蓮...
人中牛王
乃佛之德號,稱讚佛之德行廣大無邊,喻為有大力之牛王...
人中師子
(一)佛陀之美稱。佛為人中之雄者,猶如獅子為百獸之...
人中尊
佛陀之敬稱。佛陀於人中為最尊貴、最殊勝者,故稱人中...
人中樹
諸佛之身業能普遍利益眾生,驅除熱惱,故喻為樹。仁王...
人天
指人界及天界,係六道、十界中之二界,皆為迷妄之界。...
人天致敬願
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三十七願,出自無量壽經。此願...
人天教
乃指世間教而言,即不說宗教解脫,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
人天眼目
凡六卷。宋朝晦岩智昭編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系...
人天勝妙善果
指六趣中人、天二趣之果報。與其他四惡趣相較而言,人...
人天寶鑒
全一卷。南宋曇秀撰。乃依內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編集...
人仙
乃對佛之尊稱。大般涅槃經卷二(大一二·三七五下):...
人生
(一)指人中之化生。即於成劫之初,欲界有情世間之成...
人因
人生於此世,其容貌、思想、行為、夭壽、貧富等果報之...
人我法我
即計著人之實有為人我,計著法之實有為法我。與我法二...
人身
指生於人界之身體。八十華嚴卷六十四(大一○·三四六...
人身牛
指未聞佛法又無智慧之人。此人雖具人身,而心智如牛。...
人命不停
指人之生命無常,應當常勤觀照,離諸噁心。大般涅槃經...
人定
即六時中之初夜。印度分一晝夜為六時,其中之初夜,我...
人法
即人與法之併稱。(一)人指說教者或受學者,法指所說...
人法二空
即人空、法空。又稱我法二空、生法二空。無人我之執,...
人物始義論
東晉僧康法暢撰。系論述清談人物之作,今已佚失。康法...
人非人
(一)人與非人之併稱。「非人」謂天龍八部、夜叉、惡...
人施設論
巴利名 Puggala-paatti(補特伽羅坋那...
人師
乃指凡夫之具有教化他人能力者。不指佛菩薩等聖者。 ...
人格神
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論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
人記品
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九品。乃「授學無學人記品」之略...
人祭
梵語 purusamedha。古代印度婆羅門教蘇摩...
人造華
取絹、木、紙、黃銅等材料造花,以金銀色莊嚴之,常年...
人鳥明暗
眼赤鳥見黑夜為美而光耀之色,而人類惟見一片闇黑之色...
人尊
乃對佛之尊稱。意為人中之尊。增一阿含經序品(大二·...
人華
依法華經卷三藥草喻品(大九·二○中):「佛所說法,...
人間
梵語 manusya。音譯摩[少/兔]沙、末奴沙、...
人藥王子
釋迦牟尼佛前生所修菩薩行之一。依菩薩藏經卷下載,閻...
人寶
譽稱佛為人中之寶。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大一四·五三...
入
(一)契證真理。大乘義章卷一(大四四·四八一下):...
入大乘論
凡二卷。印度堅意菩薩造,北涼道泰譯。收於大正藏第三...
入山學道
乃八相成道之一,即世尊出家後六年之苦行。無量壽經卷...
入不二法門
乃指超越相對之差別,而入於絕對平等之境地。略作入不...
入中論
梵名 Madhyamakāvatāra,西藏名 D...
入出功德
即指五念門。五念門者,乃淨土論所說,念阿彌陀佛五種...
入寺
(一)指入寺院住持。與入院、晉山同。 (二)指為掛...
入佛平等戒
即入佛三昧耶,為密教胎藏界三種三昧耶之一。乃以佛心...
入佛供養
乃日本佛教用語。指新建寺院之佛像安置儀式。又稱入佛...
入我我入
乃密教之觀法。指因本尊佛之加持力,使如來與自己成為...
入定
(一)入於禪定之意,即攝馳散之心,入安定不動之精神...
入定印
指入禪定之印。密教三部各有不同之入定印,佛部為法界...
入定佛
又作肉身佛、即身佛。略作肉身、真身。據彌勒下生經載...
入法界
證入法界之理,稱為入法界。華嚴謂之法界,法華謂之實...
入法禮
梵語 upanayana。印度四種姓中,再生族(婆...
上一頁
下一頁
人生感悟
明海法師
普賢行願品
忍辱
宗性法師
佛法入門
文殊菩薩
皈依
釋迦牟尼佛
仁清法師
楞嚴經
靜波法師
善導大師
佛經咒語
戒邪淫
出家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