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參透人生便是禪

2011/12/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我有許多難解的問題,關乎心靈,涉及思想,讓我困惑不已。隨著人生境遇的不斷改變,禪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麼是禪?禪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行方法。參禪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禪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來,我頑固地認為,修身養性固然不錯,但我絕不可能達到不恨不怨的豁達境界。試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麼會不怨天尤人?生命裡,被人傷害,為什麼不去還以顏色,以牙還牙?向敵人示弱,為對手鼓掌,這樣的人生豈不是一種懦弱行為?難道好人就是軟弱可欺的嗎?

一直很欣賞這四句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每個人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讀到以下四句偈語,一顆心才突然感悟,原來煩惱都是自己尋找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無一物,怎會染上塵埃?這之後,人生所有的難題便都迎刃而解。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靜。那禪精要義,就如奔流的溪水,溫暖地流淌,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的心靈原野鬱鬱蔥蔥。

有人問大龍智洪禪師:「什麼是微妙的禪?」智洪禪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禪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禪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不惑之年的我,沉靜地微笑。智洪與趙州禪師的境界,我永遠無法企及,但我以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可以不斷地接近。

在偈語妙諦中參透禪機,在禪意玄機中覺悟人生。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佛說原來怨是親。縱使別人怨恨我們,我們也要拿他們當自己的親人,都要感謝他。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他人製造的種種人生的磨難,我們的心就無從提高。心寧靜,以致遠。人行走於四方,奔波於名利之間。人活著應該是努力讓心靈昇華,把現實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關心的,應該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那麼,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無物不美,但要有一顆欣賞美的心。

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於平淡的朴實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摯的收穫與擁有,不再有一顆丰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禪宗所說的「平常心」。

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雲往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便是禪悟的心得。

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道無可修,法無可問,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禪堂就是要見性,見性就是觀心,能觀心即是上定,若不...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

趙州公案「無門關」

(一) 禪宗一法,本來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有公案可...

【推薦】吃苦了苦,苦盡甘來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世事生生息...

念佛為什麼要兼修禪觀

為什麼念佛要兼修禪觀?就是為了改變你的心態!因為你...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學佛越久,離佛就會越遠嗎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

慈舟法師:死心念佛

修淨土法門,必須切實用功,應該死心念佛。古人所謂打...

唯識學的精華

一、廣闊的人生和宇宙觀 佛學在分析世出世間的森羅萬象...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

如何懺悔才能讓罪業清淨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犯過錯。我們自身缺點很多...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

【推薦】千百年來你所誤解的開光

開光就是開智慧 一直以來,人們對開光有著頑固的、強烈...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

無明雖然顛倒,覺性依然不動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嚴經》都是在講這八個...

極樂世界的見聞獲益

《華嚴》喻藥王樹,若有見者,眼得清淨,乃至耳鼻六根...

事與願違時要好好檢討自己的心念

別埋怨自己命運坎坷,先檢討自己負面(黑暗)的心念。...

蘇州彭紹升:現居士身弘淨土,預知時至西方去

庭前有遺粟,鳥雀共欣欣。 迴首見人影,翻然入遠雲。 ...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四十八大願——(第35願)信樂永離女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

【佛教詞典】法相宗

大乘八宗之一,因是窮明萬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

【佛教詞典】諫發諍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諫發諍者,四諍久除,夷然眾靜...

【視頻】慧律法師《阿含經概說》

慧律法師《阿含經概說》

【視頻】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

夢參老和尚《得時不歡喜,失時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