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蓮池大師  2019/04/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①。龍天推出,方乃為人。故辭法席②者,願生生居學地而自鍛煉。予出家時,篤奉此語,佩之胸襟。後以病入山,久久不覺漸成叢林③。

然至今不敢目所居為方丈④,不敢開大口妄論宗乘⑤,蓋與眾同修,非領眾行道也,忝一日之長,互相激勸而已。諸仁者以友道待我而責善焉,幸甚!《竹窗隨筆

【註釋】

①醭: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霉。

②法席:法師說法坐的位子。也稱法座。

③叢林:指僧眾聚居的寺院。昔時印度多於都城郊外選擇幽靜之林地,營建精舍。故僧眾止住之處,即以蘭若、叢林等語稱之。

④方丈:寺廟的住持和尚。相傳維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長寬只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來。

⑤宗乘:各宗所弘揚的宗義和教典。

【譯文】

古人大徹大悟後,參學事畢,便隱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出霉來。直至機緣成熟,龍天推出,才出來弘法度生。因而有人辭去法席,願生生居學地而自鍛煉。我出家以來,一直篤誠地遵行此語,時時銘記於心。後來因病入山,久而久之,於不知不覺中漸成叢林。

然而至今不敢稱所居的住處為方丈,不敢口出狂言妄論宗乘,只是與眾同修,並非領眾行道,忝為一日之長,與眾互相激勸罷了。希望諸位仁者能以友道待我並以善法相勸勉,那我就感激不盡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蓮池大師文章列表

不肯坐下的彌陀慈父

我們看阿彌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著的,為什麼他不坐?眾...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

從內心發起真正救度眾生的心

修行需要壓力,想一想,現在多少的父母親眷,對我們有...

六親眷屬指的是哪些人

我們在修學佛法時,常將自己的功德迴向他人,而迴向的...

從吃臘八粥想到佛教的未來

臘月初八,是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

佛陀勸誡比丘勿以神通度眾

昔日,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難陀城的波婆利...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慈悲是佛道的根本

古人說,慈不掌兵。孫子也說,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

攝心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世間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雜...

錫杖功用與功德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淨行品》偈頌第六部分乞食道...

佛陀教我們財富的處理方法

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新春的供養

今天講的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樣做人,怎樣修行,怎樣務...

如何修行才能培養福德因緣

問: 如何修行才能培養福德因緣? 妙境法師答: 培養福...

三界虛偽,唯此真實

大哉二句,讚辭。大者當體得名,具遍常二義。以橫滿十...

送終的方式和禁忌

每個人都有死亡一天,怎麼去處理死亡是個大問題。奉行...

我們的生命需要拜佛

禮拜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一種禮儀,相信只要是中國人都...

慧律法師《僧伽的臨終和善後》

病危 同參道友應悉心照料,如法供應飲食、湯藥。病室...

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又稱為極樂?我們一般談樂,都馬上...

從你的妄想中跳脫出來

有一個禪師──他晚上去禪堂參禪之後,當他要回寮房,...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

豐子愷《護生畫集》

豐子愷——護生畫集...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

不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有慚愧心精進心

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在五濁惡世中還能遇到佛法。...

【佛教詞典】八供

(名數)金剛界三十七尊中八供養之菩薩也。...

【佛教詞典】龍門

位於山西平陽河津與陝西西安韓城縣境之黃河中流。其處...

【視頻】慧律法師《味覺其實是虛妄不實在的》

慧律法師《味覺其實是虛妄不實在的》

【視頻】慧律法師《不生滅的心是什麼》

慧律法師《不生滅的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