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家庭為何不和睦

明如法師  2011/07/15  大字體  護眼色

平時,不少在家學佛的居士向師父訴說煩惱:自己很想精進學佛,家庭成員總是障礙重重,結果煩煩惱惱,甚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自嘆福報淺薄,其實,是智慧不夠。

看到一篇文章《家庭與菩提心》,覺得不錯,錄之於後,以饗有緣。

現在我們很多人學佛都是學習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發了利益一切眾生心的人,很多人的家庭卻不能和睦相處,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經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學習佛法,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沒有重視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注意菩提心而導致的結果。

在大乘佛教修持過程中,自我們初發菩提心到最終圓滿佛果,在這個中間諸佛菩薩當然是我們至關重要的所依助緣,這點我們很多人都會知道。但是,很多人卻不清楚,除了諸佛菩薩外,三界芸芸眾生對修行菩提的作用有何等重要。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作用是相等的,每個修行人都必須平等去尊敬。而許多人不明白這點,只知道尊重佛陀,卻不尊重眾生,這是非理的觀念與行為。

如果沒有佛陀引導我們,我們就如同迷途於曠野的盲人,根本不可能從三界輪迴中得到解脫,但如果不依靠眾生,那我們菩提樹之根就沒有了。如《華嚴經》中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不依眾生,誰也無法生起大悲菩提心,而成等正覺。龍樹菩薩也說過:「眾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於眾敬如師。」眾生是趨入菩提之根本助因,如果想得到佛果,即應當把一切眾生與自己的上師一樣恭敬承侍。

那麼眾生有很多,家庭就是眾生而組成的,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大家一致是一個不錯的修行人,喜歡幫助別人,並且菩提心很好等等。但是就是和家庭搞不團結,經常對自己家人有很大的脾氣,搞的人見人煩,我自己認為這種修行人就是有問題,因為把家庭和自己最近的親人都沒有辦法融合,那麼說明我們就不是真正的產生菩提心,因為一個家庭不一定都是修行人,如果自己是修行人,那麼就應該承受家庭給我們帶來任何的不利因素,比如說:夫妻吵架,吵架的起因不可能是因為單方面產生的,肯定是兩個人都有問題才會吵架,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那麼如果有一個人是發了菩提心的,那麼這個問題,就很簡單的處理,這個發菩提心的一方,就應該知道自己的丈夫(妻子)也是眾生,他因為我而不快樂,想要發泄,那麼我就不應該令他繼續生煩惱,應該寬容他的無理也好,取鬧也罷,漸漸的他也會感覺到你的好。你自己本身也會慢慢的開始對一切周圍的人產生同樣的心理,那麼這個菩提心越來越接近於真實。相反他說你一句你還他十句,那麼從因果的角度來說,那就是惡性循環,有此因必有此果,你們的家庭也就越來越多的爭吵和謾罵。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實踐在很多事情的方面,因為誰也不願意和一個自私的人或者嗔心強烈的人在一起,如果我們連對自己的家人也不能以菩提心相待,可想而知你對其它眾生的菩提心是如何?因為家人是我們無始以來極其貪戀的一個因素,我們對他們都無法產生菩提心的態度,怎麼可能對一些毫不相干的眾生產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覺得一個家庭的和睦也標誌著修菩提心的人是否與菩提心相應,如果相應的話,那麼這個人的家庭不會產生那麼多分歧的。許多接觸過密宗上師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長時間的不願意離開上師,就是因為上師的菩提心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和上師呆在一起,上師絕對不會害我們,只想著用善巧方便利益我們。所以我們喜歡和上師在一起。而如果我們和一個傷害我們性命的人在一起,我們不管是誰都恨不得趕快離開他。所以,一個擁有菩提心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愛戴,他和公司的人也會處理好,和老闆也會和睦,和朋友也不會爭吵,家人也喜而樂見,周圍領居也經常讚歎。反之就是另外一個局面。

有些人不明白這些道理,他們對佛像、佛塔等非常尊敬,每次見到都要五體投地的頂禮供養,但看到令自己不開心的人,馬上就生厭煩心,甚至要生嗔恨去譏謗傷害。這種做法與所求的菩提心完全背道而馳,也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修學佛法的目的,無非是解脫成就,如果舍棄了修行道中與佛無異的眾生功德源,那就會如同只有一個輪子的大車,無論如何也不能在菩提大道上前進。作為佛弟子,恭敬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為規範,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那麼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敬佛不敬眾」,也決不是佛教的教法與行為。那麼敬眾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員,那前面的行為是根本無法保證完成。因為它們之間的關係都是能依與所依的關係,如果我們不能把家庭搞和睦,那麼說明佛法還沒有融入世間。沒有融入世間,菩提心就沒有建立。家庭如果搞不好,修學佛法是難上難,家庭搞好了,就說明自己在修學的道路上少了一些違緣。很多成佛的經典都有眷屬圓滿的講解,並且眷屬也是成佛很大的助緣,藏族有很多出家人都是由家人來供養完全道業,故我們一定要處理好家庭融入菩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倓虛大師的出家因緣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

吳伯雄:四代人與佛教的淵源

吳伯雄談全家都和大師結緣 鑒真大師之後,揚州又出了...

6字家規孕育出中華最顯赫的家族

富不過三代是許多人家面臨的尷尬。但讓人震撼的是,一...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

不要輕易地離開家庭,讓家裡生煩惱

問: 本人已六十多歲,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

賢母才能培養賢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眾生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國...

人生要懂得自我化解

敵視父親20多年的女兒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後痛哭不止。有...

夫妻之間如何相處(佛經節錄)

節錄《善生經》(中阿含) 丈夫對待妻子的五個要點: 一...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

身體少病的十個原因

1、不打別人,不虐待動物。 2、勸別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

心識如何生

問: 心識如何生? 正如法師答: 在唯識學中,所謂心...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

四種器官的降火食方

第一把火:胃火 表現症狀: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

聖嚴法師《家庭美滿事業成功》

以禪修者的立場,談家庭美滿及事業成功的原則,可以用...

淨業行人如何迴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

玄奘法師靠什麼走出了莫賀延磧

玄奘法師辭別烽火台的守將,一個人走向莫賀延磧,長八...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明一法師與保險公司員工的座談問答

編者按:保險公司面對的客戶五花八門,有的可能會非常...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嗎

問: 弟子無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雞蛋。如果受持不住...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劉典獄長之邀,來和各位講講佛法。佛法的大要,...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

人的相貌是怎麼來的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長相一樣的...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佛教詞典】僧可

(人名)禪宗第二祖慧可之本名。...

【佛教詞典】戒波羅蜜

(術語)戒者六波羅蜜之一。波羅蜜,譯曰度。渡生死海...

【視頻】大安法師《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大安法師《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視頻】習慣的力量——去西方不必擦粉(道證法師)

習慣的力量——去西方不必擦粉(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