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者大師與淨土法門

2016/12/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智者大師與淨土法門

智者大師,名智顗,字德安,姓陳,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煙縈繞懷抱。師誕生時,室內光明洞然。師眼有重瞳,乃古帝王之相。師每臥必定合掌,每坐必定面向西方。師年紀稍長,見佛像就禮,逢僧人必敬。十八歲時,投湘州果願寺的法緒法師出家。誦《法華經》,兼學律藏。因大師好樂禪悅,故到光州大蘇山禮慧思禪師學法。慧思大師一見到智者大師,就對智者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並示以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智顗大師於是在大蘇山修法華三昧。

經過三夕,誦至《法華經·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這一句時,身心豁然,寂而入定,照了法華,通達所有的法相,大徹大悟。陳光大元年的時候,初到金陵,居瓦官寺,弘揚禪法。大建七年,到台州的天台山,結庵於北峰。沒有多長時間,奉詔入金陵。陳朝滅亡後,大師去了廬山,又周遊荊揚間。隋開皇十四年,又回到天台。智者前後造寺三十六所,佛像八十萬軀,親自度僧一萬四千人。贖魚簄溪梁六十餘所,作放生池,並作表上報朝廷,嚴禁采捕。可謂是龍天致敬,道俗向化,佛陀教育於那個時候大盛。當時的晉王楊廣,也是從大師受的菩薩戒。晉王尊重大師,故稱大師為「智者」。

在淨土方面,大師最偉大的著作是《淨土十疑論》,正像「無為子」楊傑在序文裡說的:「讚輔彌陀教觀者,其書山積。唯天台智者大師《淨土十疑論》,最為首冠。援引聖言,開決群惑。萬年暗室,日至而頓有餘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勞自力。非法藏後身,不能至於是也。傑頃於都下,嘗獲斯文。讀示所知,無不生信。自遭酷罰,感悟益深。將廣其傳,因為序引。」

在《淨土十疑論》中有人問,諸佛菩薩以大慈悲為業,如果想要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如果求生淨土,只令自已得到安樂,而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對於這個問題,智者大師引《大智度論》言:「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指出唯有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後,才能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並指出淨土之生是「生而無生,無生而生」。有智慧的人,才會熾然求生淨土,因為他了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這個就是「心淨佛土淨」的道理。愚昧的人,為生所縛。一聽到生,就作生解。一聽到無生,就作無生解。不知生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通達這個道理,所以橫生是非,瞋他人求生淨土。大師指出:這樣的人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

在論的末篇,大師開示欣厭二義。言,想決定生西方的人,如果具二種行,定得生西方淨土。一、厭離行。二、欣願行。

厭離行,是指凡夫無始以來,為五欲纏縛,輪迴六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沒有出期。為此,要常觀我們這個身體,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修行的人不管是動是靜,不管是醒是睡的時候,都要經常觀想這個身體只苦無樂,對它深生厭離之心。即使房事不能一下子斷掉,也要漸漸產生討厭之心,同時要修七種不淨觀:

1.觀想自己這個淫慾的身體,是從父母貪愛淫慾的念頭而來的,這是最初的種子不清淨。

2.父母由於淫念起而行淫,行淫時父精母血結合,自己的神識就進入精子與卵子的結合體中,這就叫做受生不清淨。

3.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居於五臟六腑之內,這就叫做居住之處不清淨。

4.胎兒在母腹中,吸的是母親的血,這就叫做食噉不清淨。

5.在母胎內期滿之後,胎兒要出生時,頭部自然轉向產門。出生時刻,膿血會一起流出來,又臭又髒,滿地狼藉,這就叫做初生時不清淨。

6.出生之後,日日長大,全身被一層薄皮包裹住,皮內到處是膿血,這就叫做全身不清淨。

7.死了之後,尸體腫脹腐爛,被狐狸野狼吃得骨肉縱橫,這就叫做究竟不清淨。自己的身體如此,別人的身體也一樣。因此人要對於自己內心貪愛的男女肉身,要深生厭離之心,常常觀想它的污穢。如果能這樣觀身不淨的話,淫慾就會日漸減少。

其次要修欣願行。修欣願行有兩個步驟:第一,要先明白為何要求往生;第二,要觀淨土的美好莊嚴。首先求生淨土的意義,是為了要救拔一切痛苦的眾生。如果在此濁惡的世間,因週遭環境太惡劣,說不定就會被宿世的惡業所束縛,而墮落三惡道,求出無期。如果這樣的話,如何能夠拯救苦惱的眾生?因為如此,故要求生淨土。在那裡可以親近諸佛修行,等到證得無生法忍,才有能力到濁惡世中拯救苦難的眾生。《往生論》裡說:

「言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者,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者,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

發願生淨土要具備二種修行:第一,要遠離三種心;第二,要生起三種心,這樣才能獲得清淨的菩提心。

遠離三種心:

1.要以智慧為前導,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樂,因此要遠離貪愛自身的心。

2.要培養慈悲心,要時時想如何來拔除一切眾生的苦惱,因此要遠離不為眾生著想的心。

3.要修行神通方便,要憐憫一切眾生,以神通力讓他們得到快樂,因此要遠離只以神通供養自己的心態。

若是能遠離上面所說的三種自利心的話,自然就能生出三種清淨的利他心,那就是:

1.無染清淨心,能夠不為自己求各種快樂。

2.安清淨心,就是能夠為眾生拔除痛苦。

3.樂清淨心,就是要讓一切眾生獲得大菩提涅槃的心。

這種菩提心要如何才能獲得呢?要生到淨土,經常不離諸佛,證得無生忍之後,到有生死苦惱的國度去,救度苦惱眾生,這時才能獲得。菩提心是慈悲與智慧的互相融合,雖在禪定之中而能生起大用,這種神通大用能自在運用,了無障礙。第二種觀淨土的美好莊嚴,是指希心起想,緣念彌陀佛,若法身、若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的眾生,又觀極樂世界七寶莊嚴妙樂等。並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且以之迴施眾生,同生極樂,這樣的人決定得生。

大師臨終的時候,命弟子將床安置於東邊的牆壁,面朝西方。專稱阿彌陀佛、觀音。又令多燃香火,唱《佛說無量壽經》題後,說偈:

「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慧熏修,聖行道力,功不唐捐矣。」

弟子問:大師證入何位?離開這個世界到哪個世界去?智者大師言:我如果不領眾,必淨六根。現在損己利人,只登五品。我的各位師友,現在跟隨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來迎接我。說完後端坐,如入三昧,安詳往生極樂世界。那時正好是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師67歲。天鄉寺的慧延法師,聽到大師圓寂的消息,非常難過。想知大師生處,就寫《法華經》,以求冥示。夜間夢到智者大師跟隨觀音菩薩從西而來,對他說,你現在疑心消除了吧!可見大師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疑!因智者大師求生極樂,故後來的台宗祖師也多以求生極樂淨土為指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淨土法門的起信之障--認知

起信之障,我們先談這是個難信法。佛在很多經典說,這...

略述傳印長老的淨土因緣

一、故鄉僧俗眷屬的淨土啟蒙之緣 一九五四年,長老在故...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陰四大的分解過程嗎

問: 專修淨土信願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陰、四大...

【推薦】夢裡不知身是客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臟的跳動,那其實就是你的生命之...

佛法滅盡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釋迦佛是在第九減劫中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差不多...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問: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淨土法門? 慧律法師答: 不見性...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念佛人見思煩惱沒斷,能否往生

問: 我們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忘掉...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推薦】誠信,讓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學的路上,一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少年,騎車不...

大黑貓往生奇緣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發...

米從哪裡來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宮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點...

救釋迦族人的摩訶男

佛陀時代,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受到舍衛國琉璃王的侵滅...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

淨業修持的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十二祖,大師早年參禪得悟,歸心淨土...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

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

您知道嗎?要使奶牛產奶的話,她必須要產下小牛才行。...

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佛遺教經》中講: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關於...

念佛機24小時開著可奇跡般地驅蚊蠅避免殺生

轉貼:師兄們,大家好!我這裡有一個不用殺生即能驅蚊...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修道者應跟什麼樣的人常待在一起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修持門中的第...

惟賢長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緣善果之路》

一、四種因緣果的性質 在佛法來講,有染因、染緣、染...

欣求極樂勤念佛 厭離娑婆修忍辱

有時候,我可能只是比別人多忍了十分鐘,結果就不一樣...

靈祐禪師開山記

靈祐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開悟後,在寺院裡擔任典座...

【佛教詞典】二十心

【二十心】 p0024   品類足論四卷三頁云:有二十心。...

【佛教詞典】七地

【七地】 p0050   瑜伽四十九卷一頁云:如前所說十三...

【視頻】江西贛州青龍岩甘露寺

江西贛州青龍岩甘露寺

【視頻】天因法師《五戒述要》

天因法師《五戒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