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律是我們生命自由的指南針

明海法師  2015/03/03  大字體  護眼色

戒律是我們生命自由的指南針

關於戒,我們通常會有很多誤解。有一種誤解覺得戒律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使我們受到約束。其實戒律是自由的保證,是通向生命自由的必由之路。我們老和尚生前喜歡講三自——自覺、自由、自在。生命自由、自在的境界,它有一個前提就是自覺。而持戒,按戒律去生活正是我們到達自覺境界的一個構成部分。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而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的言行都在不斷地塑造自己的生命,塑造我們每一個人生命跟周圍世界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所以如果我們沒有明白身口意三業這中間所遵循的因果規律,完全不遵循這種因果規律去做事、去生活,很快你將會使自己走入到各種纏縛中,就像繩子把我們纏住了,那就是一種不自由,而且越來越不自由。那麼佛所制的戒,它是依照佛的一切智,特別是依照他通達三世因果的智慧,告訴我們哪一些可以做哪一些不要做。所以戒律其實是我們生命自由的指南針,使我們生活得到自由自在的路線圖。

另外有一種誤解,有人因為害怕而不敢受戒,覺得受戒很容易犯。其實在家人的五戒並不難持,當然要持到百分之百大概也沒有人做得到。所以大家也要理解,佛陀所製定的戒不是一個條文,它本身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訓練我們的行為、語言、思想習慣的一套訓練方法。所以既然是訓練,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可能有反覆、有犯錯,而持戒正是在反覆、在犯錯、在自我糾正中完成這種訓練,使我們在身口意三業方面不斷地進步。因此戒律這個詞在佛學裡面有另外一個翻譯叫「學處」——學習訓練的地方。持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自我矯正、自我訓練的過程。如果一上來就能百分之百做到你就不需要受戒了。

在戒的訓練中,它含攝了定;定呢,它也含攝了智慧。定是什麼?定就是專注;慧是什麼?慧就是觀察、判斷。為了要護持我們所受的戒,我們不得不在生活中,在各種境界、情境中,去專注地觀察一個人、一件事以及我們自身的處境,去觀察一件事跟另外一件事的聯繫,觀察一個人、一個法出現跟所有其他的法的聯繫,其實這就是智慧的訓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

要有擇法眼,才能明是非辨善惡

若無《楞嚴經》,就沒有正法。 魔王和佛鬥法,佛用定力...

哪些是修淨土之人不去做的範圍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修持門中的第七...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問: 如果破了根本戒,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阿彌...

廣欽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國留學好》

午後,有信眾徐某兩姐妹來皈依,頂禮師父後,老和尚在...

【推薦】我又沒有罪,為什麼要修懺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懺悔法門的時候,有居士問:師父,我...

【推薦】佛教戒律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娛樂,以世間法來說,人之對於娛樂,是不...

大安法師: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嗎

問: 現在有的法師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並且說現在連...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七心訣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

如何成就一心不亂

九心住(欲界定) 一、內 住 於一切外境攝心令住內境。...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

弘一大師《改習慣》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境之熏染,...

如何判斷妄想是善是惡

問: 請問法師,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

聖印法師:求福報

誠然,從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學問有氣質,卻沒有人賞識...

不往生到極樂世界,只有禍害沒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說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女童勇伏大蛇

古時候的人很迷信,例如從前在一個小地方常有大蟒蛇出...

貪好女色 亡身減壽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雙全,不到二十歲即登進士,被選為...

觀音聖號功德無量,命終也能往生淨土

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 《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云:由我...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佛陀對弟子的態度

佛陀平常對於自己弟子的態度,不但慈愛、坦率,尤其難...

九華山百歲宮後面有個老虎洞,洞裡住著一位宏開老和尚

一九五六年,我從江西回來辦戶口,辦好了以後,回歸九...

佈施的五大功德

過去佛陀與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離的獼猴...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

【佛教詞典】應供

應受人天供養的人,即阿羅漢的義譯。...

【佛教詞典】推功歸本

(術語)推末末之功,令歸於根本之德也。...

【視頻】殺生邪淫肇禍端

殺生邪淫肇禍端

【視頻】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楊樂)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楊樂)